10 top patient safety issues for 2017
編譯自:Heather Punke & Brian Zimmerman, BECLER』S Infection Control& Clinical Quality,January 18, 2017 圖片來自網絡
貝克爾的醫療保健(Becker'sHealthcare)是美國高端醫療行業領袖們主要的商業和法律參考信息來源。貝克爾感染控制與臨床質量(Becker's Infection Control & Clinical Quality)是五大板塊之一,該編輯團隊選擇以下10個患者安全議題作為2017年醫療服務提供者優先考慮的問題。
醫療衛生公平性(Health equity)
2001年,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發布了提高衛生保健的六個目標:安全、有效、以患者為中心、及時、高效和公平。美國醫療改進研究所(Institute for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稱前五個目標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而醫療公平性方面卻遲遲未有進展。IHI在2016年的白皮書中將醫療衛生公平性稱之為「被遺忘了的目標」。
IHI將醫療衛生公平性定義為「每個人都有獲得全面衛生保健資源的機會」。當衛生保健資源不公平時,將給患者帶來不利的醫療後果。例如,在美國黑人的平均壽命相對於白人低得多,收入低的家庭相對於收入高的家庭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社會因素在醫療衛生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醫療衛生機構對於改善醫療服務公平性也承擔著很大的責任。IHI、CDC和其他組織開發了一些可用的資源,讓醫院和醫師學習如何將醫療衛生公平性放到戰略性的首要地位、如何降低制度性種族歧視以及如何與社區的其他組織機構合作。
抗生素耐藥性增長 (Growth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
細菌和真菌對抗生素的抵抗力在持續不斷地增加,即使是最後一道防線的抗生素如碳青黴烯和粘菌素也如此。在5月份,美國疾控中心(CDC)Tom Frieden主任向華盛頓郵報透露:「抗生素的盡頭已經不遠了,我們可能即將處於這樣的處境,重症監護室的患者或尿路感染的患者將沒有有效的抗生素可用。」
醫院方面應該實施抗生素管理項目來阻止抗生素耐藥性的增長。在5月份,CDC和美國質量論壇(National Quality Forum)發布了「急性醫療照護的抗生素管理:實用指南」,旨在幫助醫院設立這樣的管理項目,此舉對於阻止抗生素耐藥性的增長至關重要,因此,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TJC)將抗生素管理標準納入了2017年的認證程序中。
醫療照護轉換中信息傳遞問題(Patient care transitions)
患者交接總是一個有風險的時刻,不論是從一個醫療組交接到另一個醫療組,還是從急性護理轉到急性後期護理或者家裡。在12月,美國醫學雜誌(JAMA)發布了的一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一事實,醫療組之間的交接與住院患者的高風險死亡率有很大的關係。
幸運的是,已經有了一些患者交接工具和清單來強化這一過程,對使用這些交接協議的分析研究在11月的《人因工程和人體工程學協會雜誌》上發表,證明這些方法確實有用。「不管環境或者協議的類型如何,使用患者交接協議,確鑿證據表明總體效果良好。」
消毒和再處理問題(Steril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issues)
消毒處理部門的問題會讓患者遭受由手術器械和醫療設備帶來的各種感染風險。2016年,醫院和診所仍然遇到了很多可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清洗、再處理或消毒的問題。
一些挑戰來自於器械的設計。例如,2016年10月《感染控制和醫院流行病學雜誌》(Infection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完全清除機器人手術器械的所有汙染物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樣,專家稱與多重耐藥菌爆發相關的十二指腸鏡也幾乎不可能完全清洗乾淨。
其他問題是消毒處理部門的員工缺乏培訓。例如,2016年秋季,底特律醫療中心的一項全美調查發現對於主要的消毒處理人員缺乏一個「穩定的、持續的、可重複的、全面記錄的和維護良好的培訓系統」是導致手術病人遭受感染風險的諸多問題之一。醫院可以改善這一問題,確保員工正確接受最新的消毒流程培訓,確保員工遵照製造商的清洗說明,並將說明書製作得儘可能地簡單明了。
質量相關數據的透明性(Quality data transparency)
2016年,CMS推行了飽受爭議的醫院整體質量星級評定項目,根據醫院的表現給予1-5星的評定。CMS認為這種評定方式可以「幫助數百萬的患者和他們的家人了解醫院的整體水平,比較他們區域的醫療設施以及詢問關於醫療質量的重要問題。」
然而,這種星級評定受到了一些指責。一些利益相關者認為CMS項目有缺陷,包括風險係數不恰當,使得診治病情相對更複雜的大型醫院不太可能獲得較高的星級評定。
其他評論家將CMS星級評定視為在本來都相互衝突的排名和評價體系中增加了一種說法。在11月的JAMA,有一種觀點指出「所有評價醫院『好』或『壞』的評級體系都沒有達成共識。醫院評級體系提供了相互矛盾的信息,它們很少就哪個醫院的表現好和哪個醫院表現差擁有一致的意見。」
一些機構已經將質量數據的透明度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例如,美國新澤西州Meridian Health在自己醫院的網站上發布業績報告,這樣患者就能看到目前的數據,並與此區域的其他醫療機構相比較。
哈肯薩克市Meridian Health質量辦公室副主任Marty Scott在一次Becker's 的採訪中講到:「我們相信我們會擁有一套評價系統,並將其設計成易於人們理解的格式,並且數據更及時。」
水質汙染問題(Contaminated water)
2016年,醫院面臨著很多與汙染水體相關的患者安全挑戰。軍團菌屬細菌的傳播,會引發一種類型的肺炎,這個問題尤其突出。例如,在9月,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的5位患者感染了軍團病,其中2位患者死亡。細菌感染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原因。隨後的調查發現在醫學中心心臟病房的製冰機和兩個水槽裡檢測出了軍團菌屬細菌。
在10月,STAT調查了醫院設置更多水槽的意外後果。本來安裝水槽是為了做到更好的手衛生,但是水槽的噴灑可能會使受到汙染的水滴成煙霧狀散開,從而使附近的患者受到感染。文章列舉了若干例與醫院水槽相關的患者感染。荷蘭發生了1例類似事件後,醫院將病房裡的所有水槽拆除了以阻止細菌的傳播。
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絡感染控制部門主任Michael Gardam建議,「不要使用鵝脖子型(Gooseneck)水龍頭直接排放到下水管;使水從洗手池的邊緣排出去;不允許水龍頭噴灑式出水。確保水槽足夠深,以至於不會讓水濺到人身上和衣服。確保水槽周圍的物質是防水的。
疫苗覆蓋率問題(Vaccine coverage)
2016年,不嚴格遵從疫苗接種程序表導致了可預防性疾病的爆發。根據CDC報導,多起流行性腮腺炎的爆發使得病毒復甦,並達到了10年來的最高值。12月3日,46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共報導了4258例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疫苗預防,但是很少的美國人接種了此疫苗。2015年,流感疫苗預防了估計500萬例疾病以及7萬多例住院治療。但是,2016年接種此類預防潛在致死病毒的疫苗的人數比例仍然較低。大約五個美國人中有兩人接種了流感疫苗,跟2015年的比例差不多。
CDC國家免疫和呼吸道疾病中心主任Nancy Messonnier講到:「我們有預防流感病毒的手段,但是成千上萬的人卻沒有利用。太多的人沒有受到保護。」
儘管關於疫苗的不實報導仍然層出不窮,但是醫療保健組織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在2017年對患者和患者家人做好關於疫苗保護作用的教育工作。
行為健康管理問題(Behavioral health management protocols)
當患者患精神疾病或由於濫用藥物被送入急診室,這樣的經歷對於患者和醫療服務提供者都是難受的,而且這些遭遇有時會積累走向暴力傾向。
2016年,紐約時報報導了在休斯頓聖約瑟夫醫療中心一名患者被槍擊的事件。Alan Pean是雙相患者,經歷著精神上的痛苦,住院以來,反覆全身赤裸在病房走廊上行走,工作人員將其引回病房。據稱患者沒有攻擊性和威脅性,但是護士給他穿好長袍後,他拒絕拴好衣服。護士根據醫院的流程,通知了休斯頓警察局提供安全保障。當警員到達Pean先生的病房後,並關上了門,經過一番爭鬥之後,Pean先生被槍擊,並給他戴上了手銬。
這個案例掀起了關於醫院配備武裝警衛人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的激烈爭論。紐約時報引用了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急救醫學部主任Gabor Kelen的一項研究。該項研究發現所有的急救部門槍擊事件中,23%都與醫院警衛人員的槍被偷有關。
醫院管理者要確保醫院警衛人員訓練有素,足以應對意識不清或激進患者帶來的危險,只有這樣才能在如此環境下保護好醫療機構和患者安全。
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12月5日,CDC's Winnable Battles計劃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在降低醫院獲得性感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有一個例外: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s)。儘管之前的研究表明69%的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是可以預防的,但是其感染一直是困擾醫院的一大問題。
CDC於2010年開始施行Winnable Battles計劃,並且樹立了2015年完成的遠大目標。結果顯示降低60%中央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液感染和侵入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目標已經在實現的路上了,降低30%手術部位感染的目標看來也可能實現。然而,降低30%急性照護醫院的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目標卻沒有達到。CDC的數據說明了病房的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降低了24%,重症監護室的導尿管相關的尿路感染卻增加了16%。
不過,一項由美國衛生保健研究署(AHRQ)支持的降低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合作計劃的有效性通過審查,是很有希望的。此項行動為603所醫院的醫生、護士提供降低CAUTI的質量綜合單元安全程序工具包。遵從計劃的結果是普通病房的CAUTIs降低了近1/3。
新興疾病 / 新的疾病爆發(Emerging diseases / new outbreaks)
2016年寨卡病毒(Zika)得到了大眾和傳染病專家的關注。11月30日,據CDC統計美國有1172名孕婦感染了寨卡病毒,導致了32名嬰兒先天畸形,另有5名先天畸形的胎兒還未出生就夭折了。
在10月,CDC主任Frieden博士將寨卡病毒這樣的病原體傳播描述成是全球化旅遊和貿易、高密度大都市和氣候變化時代的一種「新的正常現象」。
像2016年的寨卡病毒和2014年的伊波拉病毒(Ebola),這樣的新興疾病將會是醫院持續面臨的問題,因為針對這些病毒的疫苗還沒有研製出來。傳染病專家應該竭盡所能地認識到馬雅羅病毒(Mayaro)、裡夫特裂谷熱(Rift Valley)或黑蘇圖黃病毒(Usutu)這類的新興病毒,以防未來引起病毒爆發。
2017年需要警惕的是致命的酵母菌感染,2016年首次在美國出現,迄今已有19人感染。CDC估計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感染。酵母菌病毒的一些菌株,如被稱之為c .奧瑞絲(auris)的病毒,已經對三種主要的抗真菌藥物形成了耐藥性。致命的酵母菌已經在幾大洲的很多國家的醫療機構引發了病毒爆發。
【原文】
http://www.beckershospitalreview.com/quality/10-top-patient-safety-issues-for-2017.html
翻譯:陳秋霞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設備處
審校:肖明朝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