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中共十九大召開 中國道路舉世矚目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引發全球高度關注。
這次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科學判斷;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了新的戰略安排。
2017年10月25日 ,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習近平同志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
國際輿論普遍盛讚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成果,盛讚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和平與發展的明確宣示,高度評價中國謀求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的持續努力。
隨著中共十九大的召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進一步贏得世界範圍內的積極反響。這一理念契合世界各國的長遠利益和各國人民的普遍訴求,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支持,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形象更加鮮明有力。
2、全球主要經濟體十年來首次同步增長 中國仍是最強勁引擎
2017年全球貿易和投資回暖。全球主要經濟體在金融危機之後,首次呈現同步增長的良好勢頭。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測,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3.6%,為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約三分之二的國家經濟增速高於上一年,為近十年來最大範圍的增長提速。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2017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將達到34.6%,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最強勁的引擎。
科技引領驅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顯著特徵。目前,全球22%的GDP與數字經濟緊密相關。人工智慧等新業態推陳出新。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為各國經濟增長貢獻新動能。
3、朝鮮核導試驗美韓軍演雙升級 半島局勢陷惡性循環
2017年,朝鮮半島局勢深陷示強與對抗的惡性循環。朝鮮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再次進行核試驗,多次試射包括洲際飛彈在內的彈道飛彈。美韓軍演加碼,美軍航母群兩次集結半島周邊,戰略轟炸機頻繁飛臨偵察,半島局勢一觸即發。美韓藉機在韓國部署「薩德」。美朝多輪「口水戰」更加劇半島緊張氣氛。
聯合國安理會四次通過有關決議,呼籲有關各方恢復對話談判,推動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與可持續和平。
中國全力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建設性提出「雙軌並行」思路以及作為啟動對話第一步的「雙暫停」倡議。
要跳出半島局勢緊張輪番升級的怪圈,唯有重啟對話才是現實可行路徑。
4、俄羅斯宣布從敘利亞部分撤軍 中東格局分化調整
2017年12月11號,俄羅斯總統普京飛抵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宣布俄羅斯結束在敘利亞的反恐任務、從敘利亞部分撤軍,但仍將保留在敘利亞的兩個軍事基地。
兩年多來,在俄軍強力介入下,敘利亞戰局全面逆轉。政府軍收復失地,曾被西方視為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巴沙爾政權得以穩固。普京表示,敘利亞政府已控制敘利亞超過98%領土。
俄羅斯介入增強了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話語權,而這片土地上的大國博弈從未停止。4月,美國向敘利亞政府軍發動飛彈襲擊。5月,美軍向敘利亞庫德武裝提供大批武器。年末,美俄戰機頻頻上演驚險對峙。 圍繞敘利亞局勢的變化,中東地緣政治進入新的調整周期。
5、美國宣布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 追求「美國優先」加劇與全球隔閡
2017年6月1號,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美國成為全球唯一不承認、不參與《巴黎協定》的國家。除了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在2017年還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制訂進程。川普還拒絕認證與伊朗的核協議,要求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協定。年終歲末,美國又出臺可能影響世界經濟的大規模減稅計劃、以及處處強調「競爭」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川普政府以「美國優先」為由,追求單邊主義、摒棄多邊主義,引發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擔憂。美國玩「退群」,帳面上似乎佔了便宜,虧損的卻是美國的國際信譽和地位。
6、極端組織主要據點被清除 全球多地仍頻發恐襲
2017年,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戰場,極端組織地盤喪失、土崩瓦解。號稱其大本營的摩蘇爾、拉卡接連被收復。反恐戰爭取得轉折性勝利。
然而,恐怖主義外溢明顯。歐美及非洲多地仍頻繁發生恐怖襲擊。被極端思潮洗腦的「獨狼式」襲擊者常常將目標鎖定歐美大都市的核心地帶。
2017年,英國發生5起恐怖襲擊,造成36人死亡。議會大廈外及倫敦橋等標誌性地點淪為恐襲現場。
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及附近區域發生兩起恐襲,8人死亡。
西班牙巴塞隆納市中心發生汽車撞人事件,14人死亡。
而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和埃及北西奈省發生的恐怖襲擊,死亡人數雙雙超過了300人。
7、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中東局勢面臨新動蕩
2017年12月6日,美國政府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啟動美國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的進程。這一決定改變了美國政府的傳統立場,也挑戰了國際社會有關談判解決耶路撒冷地位問題的共識。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討論中,美國政府的決定遭到其餘14個理事國的一致反對。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反對美國立場的抗議示威蔓延全球多地。
耶路撒冷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巴以和阿以衝突核心問題之一。耶路撒冷地位問題高度複雜敏感。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將導致中東問題進一步複雜化,激化地區矛盾,引發新的動蕩。
8、蒙內鐵路通車 「一帶一路」助力非洲互聯互通
2017年 5月31日,肯亞總統肯雅塔登上一列從肯亞東部港口蒙巴薩開往首都奈洛比的火車,標誌著這條由中國公司承建,全線採用中國標準的蒙內鐵路正式建成通車。
全長約480公裡的蒙內鐵路,是肯亞百年以來最大的民生工程。在整個非洲大陸,時速超過80公裡的鐵路都極為罕見。在肯亞人看來,這條設計客運時速120公裡的鐵路就是「非洲版的高鐵」。
蒙內鐵路的通車,標誌著綿延2700公裡的東非鐵路大動脈建設駛過了第一個裡程碑,對促進東部非洲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從倡議化為行動、從遠景變為現實,蒙內鐵路就是一個完美例證。
9、西班牙強勢應對加區「獨立公投」 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分裂企圖
2017年10月,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執意舉行所謂「公投」,並宣布獨立。西班牙中央政府強勢應對,迅速解散加區議會,接管加區政府。西班牙國家法院以煽動叛亂、叛國等罪名將多名前加區「獨立派」高官逮捕入獄。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加泰隆尼亞分裂企圖,力挺西班牙中央政府捍衛主權。
加泰隆尼亞「獨立」風波, 部分民粹政黨推波助瀾。放眼歐洲,2017年雖然民粹政黨未形成一股顛覆性力量,但他們利用難民、反恐、就業等社會難題拉票造勢,已經在歐洲多國對傳統政黨形成挑戰。
10、引力波探測終成正果 宇宙探秘展開新視野
2017年10月,多國科學家聯合宣布通過引力波天文臺第一次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同時接收到這一事件發出的電磁波信號,首次使引力波的存在「聽得見、看得到」,板上釘釘。
引力波是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與合併產生的一種時空漣漪,宛如石頭入水產生的波紋。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6年,科學家才宣布於2015年首次接收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這一成果迅速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家持續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成正果。人類觀測宇宙的新視野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