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發布2017年度十大國際新聞

2021-01-16 央視網
央視發布2017年度十大國際新聞

原標題:

1、中共十九大召開 中國道路舉世矚目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引發全球高度關注。

這次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科學判斷;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了新的戰略安排。

2017年10月25日 ,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習近平同志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

國際輿論普遍盛讚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成果,盛讚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和平與發展的明確宣示,高度評價中國謀求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的持續努力。

隨著中共十九大的召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進一步贏得世界範圍內的積極反響。這一理念契合世界各國的長遠利益和各國人民的普遍訴求,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支持,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形象更加鮮明有力。

2、全球主要經濟體十年來首次同步增長 中國仍是最強勁引擎

2017年全球貿易和投資回暖。全球主要經濟體在金融危機之後,首次呈現同步增長的良好勢頭。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測,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3.6%,為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約三分之二的國家經濟增速高於上一年,為近十年來最大範圍的增長提速。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2017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將達到34.6%,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最強勁的引擎。

科技引領驅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顯著特徵。目前,全球22%的GDP與數字經濟緊密相關。人工智慧等新業態推陳出新。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為各國經濟增長貢獻新動能。

3、朝鮮核導試驗美韓軍演雙升級  半島局勢陷惡性循環

2017年,朝鮮半島局勢深陷示強與對抗的惡性循環。朝鮮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再次進行核試驗,多次試射包括洲際飛彈在內的彈道飛彈。美韓軍演加碼,美軍航母群兩次集結半島周邊,戰略轟炸機頻繁飛臨偵察,半島局勢一觸即發。美韓藉機在韓國部署「薩德」。美朝多輪「口水戰」更加劇半島緊張氣氛。

聯合國安理會四次通過有關決議,呼籲有關各方恢復對話談判,推動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與可持續和平。

中國全力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建設性提出「雙軌並行」思路以及作為啟動對話第一步的「雙暫停」倡議。

要跳出半島局勢緊張輪番升級的怪圈,唯有重啟對話才是現實可行路徑。

4、俄羅斯宣布從敘利亞部分撤軍  中東格局分化調整

2017年12月11號,俄羅斯總統普京飛抵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宣布俄羅斯結束在敘利亞的反恐任務、從敘利亞部分撤軍,但仍將保留在敘利亞的兩個軍事基地。

兩年多來,在俄軍強力介入下,敘利亞戰局全面逆轉。政府軍收復失地,曾被西方視為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巴沙爾政權得以穩固。普京表示,敘利亞政府已控制敘利亞超過98%領土。

俄羅斯介入增強了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話語權,而這片土地上的大國博弈從未停止。4月,美國向敘利亞政府軍發動飛彈襲擊。5月,美軍向敘利亞庫德武裝提供大批武器。年末,美俄戰機頻頻上演驚險對峙。 圍繞敘利亞局勢的變化,中東地緣政治進入新的調整周期。

5、美國宣布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 追求「美國優先」加劇與全球隔閡

2017年6月1號,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美國成為全球唯一不承認、不參與《巴黎協定》的國家。除了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在2017年還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制訂進程。川普還拒絕認證與伊朗的核協議,要求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協定。年終歲末,美國又出臺可能影響世界經濟的大規模減稅計劃、以及處處強調「競爭」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川普政府以「美國優先」為由,追求單邊主義、摒棄多邊主義,引發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擔憂。美國玩「退群」,帳面上似乎佔了便宜,虧損的卻是美國的國際信譽和地位。

6、極端組織主要據點被清除  全球多地仍頻發恐襲

2017年,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戰場,極端組織地盤喪失、土崩瓦解。號稱其大本營的摩蘇爾、拉卡接連被收復。反恐戰爭取得轉折性勝利。

然而,恐怖主義外溢明顯。歐美及非洲多地仍頻繁發生恐怖襲擊。被極端思潮洗腦的「獨狼式」襲擊者常常將目標鎖定歐美大都市的核心地帶。

2017年,英國發生5起恐怖襲擊,造成36人死亡。議會大廈外及倫敦橋等標誌性地點淪為恐襲現場。

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及附近區域發生兩起恐襲,8人死亡。

西班牙巴塞隆納市中心發生汽車撞人事件,14人死亡。

而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和埃及北西奈省發生的恐怖襲擊,死亡人數雙雙超過了300人。

7、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中東局勢面臨新動蕩

2017年12月6日,美國政府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啟動美國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的進程。這一決定改變了美國政府的傳統立場,也挑戰了國際社會有關談判解決耶路撒冷地位問題的共識。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討論中,美國政府的決定遭到其餘14個理事國的一致反對。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反對美國立場的抗議示威蔓延全球多地。

耶路撒冷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巴以和阿以衝突核心問題之一。耶路撒冷地位問題高度複雜敏感。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將導致中東問題進一步複雜化,激化地區矛盾,引發新的動蕩。

8、蒙內鐵路通車  「一帶一路」助力非洲互聯互通

2017年 5月31日,肯亞總統肯雅塔登上一列從肯亞東部港口蒙巴薩開往首都奈洛比的火車,標誌著這條由中國公司承建,全線採用中國標準的蒙內鐵路正式建成通車。

全長約480公裡的蒙內鐵路,是肯亞百年以來最大的民生工程。在整個非洲大陸,時速超過80公裡的鐵路都極為罕見。在肯亞人看來,這條設計客運時速120公裡的鐵路就是「非洲版的高鐵」。 

蒙內鐵路的通車,標誌著綿延2700公裡的東非鐵路大動脈建設駛過了第一個裡程碑,對促進東部非洲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從倡議化為行動、從遠景變為現實,蒙內鐵路就是一個完美例證。

9、西班牙強勢應對加區「獨立公投」  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分裂企圖

2017年10月,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執意舉行所謂「公投」,並宣布獨立。西班牙中央政府強勢應對,迅速解散加區議會,接管加區政府。西班牙國家法院以煽動叛亂、叛國等罪名將多名前加區「獨立派」高官逮捕入獄。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加泰隆尼亞分裂企圖,力挺西班牙中央政府捍衛主權。

加泰隆尼亞「獨立」風波, 部分民粹政黨推波助瀾。放眼歐洲,2017年雖然民粹政黨未形成一股顛覆性力量,但他們利用難民、反恐、就業等社會難題拉票造勢,已經在歐洲多國對傳統政黨形成挑戰。

10、引力波探測終成正果  宇宙探秘展開新視野

​​2017年10月,多國科學家聯合宣布通過引力波天文臺第一次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同時接收到這一事件發出的電磁波信號,首次使引力波的存在「聽得見、看得到」,板上釘釘。

引力波是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與合併產生的一種時空漣漪,宛如石頭入水產生的波紋。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6年,科學家才宣布於2015年首次接收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這一成果迅速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家持續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成正果。人類觀測宇宙的新視野由此展開。

相關焦點

  •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近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其中,由雲南大學深時陸地生態研究所馮卓研究員率領的國際團隊發表的《晚二疊世蛀木甲蟲生態學》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該團隊於2017年9月15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晚二疊世蛀木甲蟲生態學的重要研究成果。
  • 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出爐!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海外網12月22日電 12月2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騰訊網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7」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自開啟後,陸續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活動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推薦和投票點擊量達2億次。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左右腦測年齡居首
    1月6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北京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大咖學者現場逐一詳解,擊破流言,向公眾還原事實真相。
  • 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十大流行語發布 盡現時代民生民情
    12月20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央視新聞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漢語盤點2018」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
  • 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新華社南京2月8日電 題: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新華社記者邱冰清、王珏玢中國古人和歐洲古人之間有基因交流嗎?……8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反映了我國古生物學各分支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成果。
  • 2017年平涼市法院十大案件發布
    每日甘肅網平涼訊(記者 蘭天)2月9日,平涼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度全市法院十大案件」。據了解,本次發布的十大案件是從平涼市全市法院2017年審執結的26691件案件中推選,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各類案件類型,其中刑事類5個案件,民事類1個案件,行政類2個案件,執行類2個案件。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0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選。據了解,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自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進行了四次。
  • 2020年度十大國際新聞事件
    英國《頭條辰報》綜合報導      2021年1月3日,世界華文傳媒聯合會在倫敦評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新聞事件。這十大事件為:(一)全人類的危機COVID-19新冠病毒肆虐各國,幾無倖免;(二)2020美國大選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三)伊朗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暗殺;(四)美股十天四次熔斷 原油期貨結算價暴跌至負數;(五)大本鐘獎全球頒獎典禮在中國舉辦 為唯一一個全球性頒獎典禮在現場大規模舉辦;(六)《英歐貿易與合作協議》正式生效
  • 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出爐,你說過哪些?
    北京語言大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平面媒體中心發布「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十九大」、「新時代」、「共享」、「雄安新區」等年度熱詞上榜。  據悉,「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是基於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利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結合人工後期處理提取、篩選而獲得。語料來源包括國內15家報紙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底的全部文本。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 「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排第一
    2017年,這些披著「科學」外衣的流言正在「野蠻生長」,但真相卻並非如此。日前,百度搜索聯合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向公眾披露了過去一年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言。
  • 2017年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在寧發布 快來看看都有啥
    中國江蘇網2月8日訊(記者 羅鵬)2017年古生物學有哪些新發現?哪些又有了重大進展?今天,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  古人類頭骨長啥樣?最古老樹木如何生長?1.3億年前鳥類尾骨尾羽如何演化?
  • 2019年中國市場監管十大新聞發布
    1月10日,以融合監管、創新傳播為主題的「2019中國市場監管年度十大新聞發布暨點評」活動在北京舉行,會上揭曉了2019年中國市場監管十大新聞。&nbsp&nbsp&nbsp&nbsp2019中國市場監管年度十大新聞具體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市場監管提出明確要求」;「聚焦群眾關切,落實『四個最嚴』,食品藥品安全狀況進一步向好」;「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再升15位」;「國家質量基礎進一步加強,中國有了更多『質量話語權』」;「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監管機制創新加快推進
  • 「2017年度燃氣十大新聞」評選投票已經開始!
    博燃風雲榜「2017年度燃氣十大新聞」投票開始了!,此次評選活動由博燃網主辦,今年首次邀請關注燃氣發展的廣大企業與網友直接參與徵集。 日程安排   評選日期:2017年12月29日-2018年1月8日    以下為本次參選的新聞,新聞以時間順序進行排列!
  • 「穩」當選年度熱字!《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發布,還有...
    今天(2日)上午,教育部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公布了2019年的熱字、熱詞以及新詞語、流行語,這是教育部、國家語委連續第15次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教育部新聞發布會現場根據報告,「穩」和「我和我的祖國」當選年度國內字、詞,「難」和「貿易摩擦」當選年度國際字、詞。
  • 2018年度十大求真教育新聞
    "『南京大學2018年12月15日針對該校39歲教師梁瑩抄襲和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公開給予一系列處分』等新聞入選2018年度十大求真教育新聞。"12月27日,在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2018學術年會上,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旭明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求真教育新聞和十大求真教育數據。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美國《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新聞(Top 10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 「左右腦年齡測試」不靠譜
    昨天,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評選出爐,入選的「科學」流言都曾在網絡上流傳一時,且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科學」流言榜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和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於2014年發起。而「防引力波輻射服」在引力波被科學家發現的熱點新聞後,就被一些不良商家推出。事實上,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於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就會向外輻射能量,但只有能量高的電離輻射才有破壞人體的能力。引力波作為一種攜帶能量的時空波動一直存在於宇宙中,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白石崖溶洞內景 蘭州大學供圖【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12月18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2017 年度十大人物
    今天上午(12月19日),記者從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官網了解到,「2017年度十大人物」新鮮出爐。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上榜。圖:「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Nature》2017年度人物據悉,「2017年度十大人物」是指在2017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
  • 2017年度流行詞發布了,幾年前熱過的詞你還記得嗎?
    最近,我們先後有兩篇文章分析過在這一年嵌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詞語和表達——《 2017年度第一尷尬梗:社會我XX 》和《 2017年度第一敷衍梗:為XX打cal l》。 12月2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騰訊網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7」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現場揭曉了2017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並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