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6日訊(記者 張加茹)1月6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紫菜是塑料做的」、「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紛紛上榜。你被這些打著科學旗號的流言忽悠了嗎?
據了解,本年度入選的十大「科學」流言是在百度搜索數據量的基礎上,從2017年發布的94條「科學」流言中由專家評委根據其傳播廣度和危害性投票選出的。該榜單由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發布,百度搜索為聯合發布平臺。
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十位院士專家,通過講道理、擺數據、做實驗的方式對十大「科學」流言一一進行批駁和解讀。
1. 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
流言:
「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因為左腦負責語言等抽象思維、右腦負責圖像等形象思維,根據測試可以得出左右腦的「年齡」。
真相:
「左右腦年齡測試」流行於網絡,但不久就因誘導分享被封。而且,有程式設計師研究了左右腦測試的後臺代碼,發現結果是隨機的。更有人在輸入相同的答案測試多次,發現每次的結果都不相同。
至今許多人對左右腦功能都有誤解。人的大腦功能測試很複雜,並不像稱一個物體的重量那麼簡單。它需要對人腦進行全面的測試,比如腦的結構、生理功能和諸多心理功能,包括閱讀能力、記憶能力、直覺思維、推論能力等等。因此,絕不可能通過幾個問題的回答,就可以測出結果。
2. 人類謀劃再次登月,但霍金曾警告「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流言:
2017年是人類最後一次登月45周年,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重返月球。而中國嫦娥四號也將於今年實現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但此前6月,一條「震驚世人」的「新聞消息」稱,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再登月了,因為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真相:
這篇「霍金系列」新聞文章,經過微博帳號「BBC全球探秘資訊」轉發後,陰差陽錯地被冠上了「BBC」的前綴——於是,一條徹頭徹尾的假新聞開始在且僅在中文網絡圈大規模傳播。
霍金的確發表過對月球開發探索的看法,但他並沒有說過「人類不要登月」,更沒提過「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類的荒唐言論。
3. 引力波新聞刷屏,需要穿「防引力波輻射服」進行特殊防護?
流言:
自從引力波被發現以來,網上許多商戶迅速推出了「全球首發!由高科技纖維製成的防引力波輻射吊帶背心,專為孕婦打造……」「珍藏限量版,高科技銀纖維背心,能防引力波重力波……」等「防引力波輻射服」。
真相:
在引力波被發現的報導廣泛傳播之後,網上出現了眾多的引力波產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於防引力波輻射的,因為大家只要看到「輻射」這兩個字就會「恐慌」——既然引力波已經到達地球了,當然要想辦法防引力波輻射!而專門為孕婦做的防引力波輻射服似乎最暢銷。
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於絕對零度(-273.15℃),就會向外輻射能量,就像玻璃杯裡的熱水早晚都會變得和室溫相同一樣。但只有能量高的電離輻射才有破壞人體的能力,如α射線、x射線等。即便是電磁波,如果不是長時間曝光在強電磁波下,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微弱的。引力波作為一種攜帶能量的時空波動,一直存在於宇宙中,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談不上什麼需要加緊防護。
4. 熱傳視頻拿「塑料」做文章,紫菜粉絲大米都是塑料做的?
流言:
2017年2月至5月,一系列熱傳視頻將食品與塑料聯繫在了一起:「半透明」「嚼不爛」,還有一股「腥臭味」的紫菜、能夠點燃的粉絲、手感更黏的大米都是「塑料」製成的。
真相:
單層的紫菜本身就是半透明的,腥臭味也是海產品固有的味道,而嚼不爛有可能是因為紫菜太「老」了——紫菜一般在每年的白露節氣開始播苗,管理到位的話,每年可以採收四五茬,其中頭水(也就是第一茬)紫菜質量最好,口感最佳,最後一水的紫菜品質最差,口感更韌。
通過泡發和火燒兩種方式可以輕易分辨是真紫菜還是塑膠袋。真紫菜吸水後會脹大,塑膠袋則不會。真紫菜點燃後無味或有淡淡鹹味,塑膠袋則有刺鼻化學氣味。
5. 西安女子被狗咬傷注射疫苗後仍死亡,狂犬病疫苗無用?
流言:
西安市龍女士6月20日被狗咬傷腿部、雖然及時注射了四針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後仍然病發死亡。「狂犬病疫苗無用」開始在網絡上流傳。
真相:
狂犬病是由於感染狂犬病病毒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發病後幾乎100%死亡,令人談之變色。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除南極洲以外的地區均存在狂犬病,全球每年超過50000人死於狂犬病,95%以上的人類死亡病例發生在亞洲和非洲。狂犬病雖然可怕,但可防可控;及時啟動暴露後處置,進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是避免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
中國疾控中心印發的《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中對暴露後處置規範進行了詳細說明,指南明確指出:對於 II 級和 III 級暴露,應立即處理傷口,並按照相關規定儘早接種狂犬病疫苗。對判定為 III 級暴露者,還應按照相關規定使用被動免疫製劑。
6. 癌症篩查獲重大突破,一滴血就能「測癌」?
流言:
一篇題為《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網絡,文中提到2016年10月的一則「舊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
真相:
早在2013年,媒體對「腫瘤標記物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研究成果進行第一次報導時,面對當時同樣被稱為「滴血測癌」的說法,羅永章就曾闢謠過:「『滴血檢測腫瘤』的說法很不準確,確切地講,應該叫『監測腫瘤』。癌症病人在治療前檢測一次,在治療後再採血檢測,通過比較Hsp90α含量的變化,來輔助醫生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並可以持續地監測。」
7. 寒冷刺激削弱免疫防禦能力,受凍會導致關節炎?
流言:
長期或嚴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防禦能力,使軟骨面潰爛、破損而發生炎症,患上關節炎。
真相:
大多數骨關節炎都與關節達到使用壽命有關,一些自身免疫性關節炎則是由於免疫系統紊亂而攻擊自身關節組織所致。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化膿性關節炎,但沒有因為寒冷直接導致的關節炎。關節炎患者在受涼後可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讓人誤以為寒冷是導致關節炎的罪魁。
8. 山東產婦中暑死亡,坐月子真的絕不能吹風嗎?
流言:
山東臨淄一位剛生完孩子的女性患熱射病搶救無效死亡,原因是囿於「坐月子不能見風」的傳統,捂月子引起了中暑。坐月子的傳統習俗還要求月子中的產婦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運動,不能刷牙……
真相:
坐月子,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產婦生理上的恢復,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產婦心理上的健康。在生理上,從胎盤產出到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狀態,一般需要6周。這個時間段,稱之為產褥期(puerperium)。產褥期的婦女,各系統都有一些特殊表現。
產褥期女性生理上變化最大的是生殖系統。分娩以後,子宮的體積逐漸收縮、子宮的內膜不斷再生;懷孕期間,子宮內膜上形成的蛻膜,變性、壞死、脫落,從陰道排出,這就是惡露。惡露必須及時清潔,否則可能會引起感染。因此,適當地洗澡,保持清潔,對產婦的身體健康更有益。
9. 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因為噴了防腐劑?
流言:
某收藏家、文物鑑賞家家裡有個放了400多天的西瓜,現場切開後內部空了,紅瓤不見了,也不見腐爛。他聽人說是西瓜表面噴了防腐劑造成的,並對食品安全問題提出質疑。
真相:
「400天不腐西瓜」的視頻在朋友圈瘋傳之後,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轉發一篇題為《不懂別瞎說!西瓜400天不腐挺正常!》的文章,援引食品安全研究人員觀點進行闢謠:這個西瓜是正常的,根本不是防腐劑,也不是什麼食品安全問題,西瓜的「不壞之身」只是風乾現象,這個現象在絲瓜、葫蘆、橙子等瓜果中都會出現。
10. 「大爺隱身視頻」網絡熱傳,浙大已經研製出「量子隱身衣」?
流言:
連日來,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絡關注。鏡頭前,一名衣著普通、笑容滿面的老人通過一塊「塑料布」實現了隱身。多家自媒體微信公號在轉發這一消息時稱,浙江大學成功研發國產「量子隱身衣」,可實現類似魔法功能的「隱身」。
真相:
一名從事視頻製作的業內人士表示,從畫面效果看,這一視頻應為採用摳像技術編輯而成。具體拍攝流程為,先拍攝一段無人空鏡,再由老人手持藍色或綠色布塊拍攝一遍,將兩次視頻合成,摳掉藍色或綠色布塊即可。「視頻上發光的亮點,就是摳圖的定位點,這種技術在影視後期製作中很常見。」
「隱身」技術專家、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雲貴向媒體確認,儘管多年前即已啟動對於隱身技術的研究,但網傳這一所謂「研究成果」與浙大無關。浙大沒有開發過國產「量子隱身衣」,更沒有拍攝視頻進行發布,甚至「量子隱身衣」本身也是個偽概念。其表示,隱身技術目前在理論上完全可行,但具體實踐仍困難重重,尤其要實現民用,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還無法生產網傳視頻中的「隱身衣」。
(責任編輯:張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