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神話現代啟示錄②連結遠古與當代的藝術再造

2021-01-15 東方網

  原標題:視頻|創世神話現代啟示錄②連結遠古與當代的藝術再造

  與畫家施曉頡的見面,是在黃浦江畔的一個咖啡館裡。這個咖啡館對他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施曉頡的第一幅壁畫作品就在這個咖啡館的牆上完成的,這幅作品解決了長期困擾他的畫面視角問題,並且促成他完成了創世紀神話主題畫《伏羲創八卦》的創作。

  「我一直很喜歡20世紀初的表現主義畫家布拉克,就是解構主義,我特別喜歡他的畫。」施曉頡說:「當別人邀請我畫這幅壁畫的時候,我就想通過線條、幾何和解構集中表現在一幅畫面裡。這幅畫畫完之後,突然覺得解決了幾何、線條在一個大的畫裡面視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之後,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創作《伏羲創八卦》的過程,對於二維和三維的變化開始有些了解,摸到一些門道了。」

  施曉頡的《伏羲創八卦》中,處處都是戲。這邊是一匹匹飛躍而起的龍馬,因為「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那邊是巨大的烏龜,因為「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根據「河圖洛書」這才畫成八卦。而畫面中卻不見八卦,施曉頡以八隻眼睛取而代之。

  「八隻眼睛象徵著巽離坤兌乾坎艮震。」施曉頡說:「遠看是八卦的符號是用一條龍把兩隻眼睛分開來,因為伏羲也是龍族。在我的理解裡面,伏羲、女媧等上古的神在中國古代是勞動人民對於先哲的一種歸納,八卦這類事情也是對自然規律的一種總結,用圖像符號表現出來。」

  在神話傳說中,伏羲和女媧是兄妹,同樣人面蛇身。但是施曉頡覺得既然是神,那就可以變化,可大可小,當然也可以是人。於是,在他的畫作中出現了三四個伏羲,或仰天,或思索,甚至是飄起來的伏羲。

  「我內心深處更喜歡的畢卡索和夏加爾,夏加爾很愛他的妻子,畫面中的人物就是往上飛的。」施曉頡說:「我非常喜歡升騰的感覺、飛起來的感覺,我覺得就像一股青氣一樣升起來了,思維、精神、人升起來了。」

  在施曉頡的創作中,甚至能夠看到來自荷蘭畫派勃魯蓋爾和博斯的影響以及對於希臘瓶畫、埃及美學正面律的借鑑。隨性的他還在畫的左上角畫了一隻埃及藝術裡的貓的形象,左下角添了一隻他最喜歡的狐狸。

  「我所有的技法,包括上色,都是傳統技法,比如染、罩、皴,只不過我的構圖變了,我用色了。」

  作為年輕畫家,施曉頡已經習慣於在平板電腦上製作草圖。小小的一張草圖就花了他一個多月的時間。草圖中的伏羲還是一個赤裸著身子的肌肉男,最後在畫作中呈現的是一個白衣少年。

  「我喜歡高曉松白衣飄飄的年代,」施曉頡說:「我是聽中國民謠長大的人,白衣飄飄,感覺很自信,很文藝。」

  白衣伏羲下方還有一群人正在勞作、抗爭和捕獵,這也是草圖中不曾見到的。「我就覺得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先人總結的一個經驗、一個積累,然後世世代代傳下來。神話對我的理解就是一個生命的延續。」

  中國神話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有著開放的、兼收並蓄的傳統,它既生生不息,又不斷容納新生事物。施曉頡正是領悟了這一精神內涵,不僅嫻熟運用傳統技法,更通過吸收西方藝術元素,以年輕人的視角對於中國神話進行了重新解讀。

相關焦點

  • 中華創世神話,不僅僅是創世的故事
    在歷史長河中,它萬變而恆久,棲身於宗教、信仰,啟發著藝術文化的形成。它是人類的困惑所在、慰藉所在,更是人類無限思考和想像力、創造力的表現。無論是中或西,創世神話的存在之初,都如一顆美好的種子,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這些由人創造出的神給予人精神以力量、去戰勝惡劣的生存環境、去約束為人處事的行徑。
  • 「中國沒有創世神話」就是一種神話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沒有創世神話的說法變得越發誇大其詞,成為當代史學的一個陳詞濫調。我認為這些學者堅稱傳統中國沒有創世神話,原因在於他們將中國文化視為一種不可能產生創世神話的文化。這是因為他們將中國視為西方範式的一個具象化的襯託、一個完全相反的文化領域來表現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和思維方式。
  • 「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輔導講座開講
    作為本市「十三五」期間文化領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根據市委宣傳部統一部署,由市文廣影視局主辦,上海藝術研究所、中華藝術宮承辦的「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創作研究系列輔導講座,昨日起正式開講,來自本市以及全國神話學的知名專家為大家解讀中華創世神話。
  • 文化自信·上海實踐|講活中國故事 譜寫創世神話新篇章
    由於是遠古傳說,人物、服裝和兵器造型都沒有明確史載描述,這讓創作一開始無從下筆。為此周衛平花了不少心思,他將漢墓出土的文物瓦當上所繪的動物形象作為戰馬的原型,人物服飾則吸取了今天苗族服裝的特色元素。整體風格上,周衛平從敦煌壁畫中獲取了靈感,以有彩度的暗色為主基調,用水墨畫手法描繪。斑斑駁駁的畫面營造出了遠古時代的歷史感,頗有中國味道。
  • 中國各民族中關於創世的神話故事
    關於天地開闢、人類和萬物起源的神話。也稱開闢神話。創世神話是人類幼年時期用幻想的形式對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釋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對天地宇宙和人類由來的原始觀念。創世神話主要有兩個方面:①解釋和描述天地開闢,包括世界和萬物的形成;②說明人類的起源,包括民族的由來等。關於天地開闢的神話,各民族的早期幾乎普遍存在。原始人由於生產能力的低下和智力的貧弱,對於自然宇宙的由來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想像和揣測。
  • 楊學棒作品:遠古的密碼
    這則關於遠古神祗的創世神話,在他稚嫩的心靈中刻下一個神秘的烙印。幾十年來,隨著年歲的增長,這塊烙印不僅沒有消逝,反而日漸加深。他曾無數次暢想盤古甦醒的瞬間、探尋盤古開天闢地的精神、體味盤古的身體化為世間萬物時的殘酷與美好。
  • 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現代物理學所提出的解釋世界的理論模型。這些思想實驗與既可證實又可證偽的科學實驗一起,共同推動現代物理學和人類知識的不斷發展。當代藝術恰恰也是一種不斷追求超越性和超脫性的思想實驗。從杜桑的現成品《泉》、約瑟夫·科索斯的《一把與三把椅子》、安迪·沃霍爾《Brillo盒子》到哲學家格拉漢姆·哈蒙參加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文本《第三個桌子》,當代藝術的思想實驗不但沒有引來藝術的終結,反倒因為解放思想,祛除既有體制和慣性的遮蔽、規約和馴化,迎來藝術發展的新的開端。思想實驗體現了藝術觀念與實踐哲學的演化和刷新,從而雙向重構了歷史框架和藝術未來學。
  • 希臘神話氣象龐大,中華創世神話也待系統化
    [摘要]學術整理提供歷史文化闡述,牽涉很多歷史、考古、民族、民俗、文學藝術方面的資料,把這些分散的資料結合起來,就可以打破過去單獨神話故事畫的形式,形成更大格局。趙昌平認為,學術整理提供歷史文化闡述,牽涉很多歷史、考古、民族、民俗、文學藝術方面的資料,把這些分散的資料結合起來,就可以打破過去單獨神話故事畫的形式,形成更大格局。 比如大禹的形象,在之前的創作中基本畫成人的樣子,但在神話傳說中,卻有大禹是馬、龍、熊、魚化身幾種說法。「這幾種說法是怎樣的關係,畫的時候怎麼畫,要有個交代,也要做大量考證。」
  • 話說中華創世神話
    自2016年起,上海市啟動了「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計劃從連環畫、文學、電視劇、舞臺劇等各層面展開中華創世神話的文藝創作工程,旨在通過創作一批優秀的文藝作品,梳理中華文明的起源,如今有關作品已陸續問世
  • 盤點「中國神華」「北歐神話」「古希臘神話」創世神的不同
    神話,是早期人類文明中一個重要的藝術創作。現流傳度較大的神話體系分別為中國神話、古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古印度神話、古埃及神話和古羅馬神話6大體系。下面我們就中國神話、北歐神話和古希臘神話的「創世神」來一對比,看看有什麼不同之處。
  • 從現代到當代—西方現代藝術的「藝術客體」觀念轉化
    按照這種用法,就是對美學問題優先的承諾,是現代主義藝術作為這個時代的高級藝術的首要資格。「既然現代主義藝術已經把自己從社會的需求中解放出來,那麼形式的歷史就具有自我指涉的特徵,獨立於事件的歷史而演變著」②。現代主義的第三個層面與第二個層面涉及相同的領域,不著重支持第二種用法中指出的藝術趨勢,而是支持其用法本身,支持這種用法所代表的批評中的傾向。
  • 「大爆炸」和創世神話
    「大爆炸」雖然很有說服力,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古代創世神話的延續。首先,「大爆炸」這個詞,與現代人在精神上有共鳴——因為這是一個「爆炸」的時代。其次,這個故事對普通人來說通俗易懂。而古代的神話也有此特點。我們無從知道這個世界誕生前是怎樣的,但我們可以看到身邊事物的變化和生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和古人一樣,把對世界的觀察,匯集成了這個現代版的創世傳說。
  • 中國創世神話VS印度創世神話,哪一個對現代宇宙學更有啟示意義?
    對於當代的主流宇宙學理論,估計沒幾個人會喜歡。現代宇宙學從20世紀初發展至今,作為一門天文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學科,現代宇宙學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從最初的「穩恆態宇宙模型」到今天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和「暴脹宇宙模型」,沒有一個理論能真正地令人滿意。但話說回來,主觀上的喜歡與客觀上的正確與否其實並無關聯,你不喜歡的未必是錯誤的,你喜歡的也未必就是正確的。
  • 古希臘與中國的創世神話,原以為各有特色,不料卻有四處相似
    遠古時代,雖然人類認知極其低下,但也會發出一些「世界從何而來」、「我們從何而來」等的靈魂拷問。但每一個文明環境不同、經歷不同,最終創世神話往往大相逕庭。然而,對比古希臘與中國的創世神話,卻讓人驚奇的看到至少有四處高度相似,這兩個「雞犬不聞」的文明,為何創世神話高度一致:難道中西方文明真有共同的起源?古希臘眼裡的中國作為東西方兩個文明,古希臘很早就知道有中國,但並沒有直接到過中國,或接觸過中國人,所以對中國人的想像非常離譜!
  • 中國上古創世神話類型研究
    葉舒憲的《中國神話哲學》根據古典資料還原了6個創世神話,院文清、董楚平、陳斯鵬等揭示出楚帛書甲篇內容是創世神話。筆者也先後重點研究了鯀禹創世神話、帝俊創世神話、楚帛書創世神話、盤古創世神話等。陶陽、鍾秀在《中國創世神話》《中國神話》等書中搜集了中國50多個民族的創世神話資料。
  • 在我國南方各民族中,流傳著創世史詩,與創世神話一脈相承
    壯族人民朝拜布洛陀先祖創世史詩幾乎都敘述了天地形成和人類起源。造天地造人類的創世神中,有些是女性神。瑤族《密洛陀》侗族史詩《嘎茫莽道時嘉》(又稱《遠古的歌》中選天地造人類的「薩天巴」在侗語中意為「生育千個姑娘的始婆神」,在史詩中,她既是創世大神,也是侗族人民崇拜的始神母神。
  • 巴比倫人與猶太人的創世神話
    「神話不是歷史,但從本質上來說,神話也是真實的歷史。因此, 神話故事也是歷史研究所需要的一種重要歷史素材。世界上各個民族都創作了自己的神話,這些神話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創世神話、自然神話、始祖神話和英雄神話等。其中,創世是諸種神話類型中最普遍、最重要以及所含歷史文化信息最多的神話主題。
  • 文藝百家丨中華創世神話工程:挖掘神話內涵,全方位撬動文藝創作
    該書圍繞中華創世神話,對於中華智慧寶庫進行了學術上的梳理,不僅奠定了文藝各門類今後深化中華創世神話題材創作的基礎,也為我們今天深入思考「中華創世神話」工程的意義提供了諸多啟示。 用繪畫表現中華創世神話,到底以文藝復興時期的寫實為標杆,還是參照後來的抽象非寫實一路?既然是一個項目,風格要不要統一?光是這個具體的技術問題,就曾爭論不下。參與第一批30本連環畫創作的畫家,共有2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他們有著各不相同的藝術風格。後來,我們從認知上解決了難題,使創作得以全面鋪開。
  • 哪吒、姜子牙開啟「封神宇宙」後,愚公帶著「創世神話宇宙」來了
    把《列子》中300字的寓言拍成83分鐘的動畫電影,在看到炫動傳播出品的《新愚公移山》成片前,很多人覺得這個主題不符合「創作法則」——沒有迫在眉睫的危機,也不是靠自己努力解決的問題,而且按照現代的思維來看,愚公為何不直接搬家呢?傳統神話故事難以符合當下觀眾口味,這也是很多人的成見。
  • 洛基啟示錄:北歐神話入門書籍,洛基搞怪大合集,絕對不容錯過!
    作為西方三大神話體系之一的北歐神話,其影響力並不及希臘神話那般深遠,然而無論是尼爾·蓋曼的代表作《美國眾神》《蜘蛛男孩》,亦或是漫威的電影《雷神》《復仇者聯盟》,我們都能從中窺見不少有關該神話體系的內容,除去新鮮感外,同時也能感受到北歐神話所獨具的特色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