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課代表把收來的練習冊放在我的辦公桌上說:「只有小妍沒有交,她說忘帶了。」我並沒有懷疑,因為小妍平時比較內向,聽話,學習挺認真,作業寫得也不錯,所以就讓課代表去告訴她下午把練習冊帶來就好。結果,到了下午,小妍來到辦公室,紅著眼低聲說:「老師,我的練習冊昨天下午就找不到了,怕你批評,所以上午就說忘記帶了。」
我讓小妍描述了前一天下午在學校包括放學回家的所有細節,初步斷定,練習冊被同學偷偷拿去抄了。但是,全班40名同學,哪個才是「罪魁禍首」呢,不能冤枉任何一個無辜的孩子,萬一練習冊真的丟了呢?
於是,我對全班孩子說:「小妍的練習冊不見了,大家看看是不是誰拿錯本子了,每人在自己的書包和桌洞裡好好找找,如果找不到,咱們都別回家,找到為止。」只聽班裡一片噓唏,有孩子開始著急了:「趕緊找呀,要不然不能回家了。」本來以為這句話蠻管用呢,結果,練習冊還是「沒出來」。
抱著最後試一次的心態,我讓每個組長查看一下各自組員的桌洞和書包,沒過一會兒,第一組的組長像發現新大陸一般:「老師,練習冊找到了,在XXX的桌洞裡!」。大家的眼睛齊刷刷地看向小傑……
辦公室裡,經過好一番引導,小傑才說出藏練習冊的真實原因:「XXX(小妍)和XXX(小涵)用腳踢我,為了報復她……」「為了報復她就藏她的作業,想讓老師批評她,對不對?」他點點頭,「那你為什麼沒有藏小涵的作業呢?」我納悶道。「因為小妍的作業就放在課桌上,小涵的作業不在桌子上。」
「哦,那我說找不到作業,全班都不能回家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把練習冊拿出來呢?你希望連累大家都回不了家麼?」我繼續問道。此時,小傑的眼睛有些泛紅:「我就是想讓他們都回不了家,因為上次小斌在班裡叫我的外號時,好多同學都在笑,他們都嘲笑我。」說著,眼淚就譁譁地流了出來。原來如此,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有緣由的。
我把小妍和小斌找來,當著小傑的面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小妍與小傑沒有什麼矛盾,只是她的閨蜜(也就是小涵)踢了小傑一腳,她也就幫著閨蜜踢了小傑一腳,結果「惹」禍上身。對於這種「無腦行為」,我嚴肅地教育了她:以後做事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力,要分得出青紅皂白,有事可以找老師,別沒事瞎幫別人的忙。
小斌叫小傑的外號,說是開玩笑,好玩。對此,我舉了幾個網上「禍從口出」的真實案例講給小斌聽,中心意思是表達:管住嘴很重要,信口開河慣了,到時候得罪了什麼人自己都不知道,這種狀態非常危險,如果得罪的人心狠手辣睚眥必報,那就慘了……
當然,小傑的報復行為也有不妥,同學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主持公道,不要把事情越做越錯,使本來有理的自己也變成無理的一方了。
第二天上自習課,小傑問我,他能不能給小斌講數學題?我詫異:「你倆和好了?」小傑點點頭說:「嗯,XXX昨天主動跟我道歉了。」哦,不錯,我沒有提醒小斌道歉的事,他自己就悟到了,孺子可教也。
小妍和小斌,一個不分青紅皂白地踢人一腳,一個管不住嘴地叫人外號,兩個孩子的言行都不可取,作為家長或老師發現之後要及時進行糾正教育,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尤其是女孩子,本來父母就擔心在外受人欺負,教育孩子少不了囑咐她「潔身自好,遠離不良少年」,可如果女孩沒事找事地踢一腳這個,罵一下那個,你想,結果會如何呢?
所以,除了正當防衛,讓孩子「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腳」是非常必要的。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