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科普知識]什麼是天然本底輻射?

2020-11-27 發展門戶網

人類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各種天然射線的照射,如宇宙射線,存在於土壤、巖石、水和大氣中的鈾-238,鈾-235,釷-232,鉀-40,鐳-226等,這些天然射線的照射就是天然本底輻射。

輻射存在於整個宇宙空間,人類有史以來一直受著天然電離輻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線、地球放射性核素產生的輻射等。人工輻射是指與核相關的人為活動引起的對公眾的照射,主要是醫療照射,一次胸部透視可以達到0.02毫希。

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2010年發布報告稱,在所有人為因素導致的輻射中,醫療輻射所佔的比例高達98%。核電站產生的輻射劑量非常小,約0.25%。

度量輻射劑量的單位是希沃特(Sv),簡稱希。希沃特是個很大的單位,通常使用的是微希和毫希。1000微希(μSv)等於1毫希(mSv),1000(mSv)毫希等於1希(Sv)。(國家能源局)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天然本底輻射?
    什麼是天然本底輻射?   天然本底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髮出的射線。
  • 黑龍江測出極微量放射性碘 小於天然本底輻射量
    中廣網北京3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環境保護部昨天(27日)公布的監測結果顯示,黑龍江省饒河縣、撫遠縣、虎林縣的三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但所檢測出的放射性劑量值小於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仍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範圍之內,不需要採取任何防護行動
  • 青島輻射環境狀況處於正常本底水平
    本報訊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發生特大地震及海嘯,部分核電站遭到破壞,12日8時30分,根據國家環保部應急指令,我市環保部門立即啟動了 「應對日本地震」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對我市輻射環境狀況實施實時連續監測。
  •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 2020-11-09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健康科普知識」關於放射科檢查輻射危害的那些事
    作為一名放射科醫生,經常會面對親戚朋友或者患者各種各樣的提問,歸納起來大概有兩類:一類就是擔心拍胸片、CT或磁共振檢查有輻射,對身體會不會有很大的傷害?第二類就是關於具體的疾病到底需要做那种放射檢查。在對公眾放射防護意識提高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深感有必要向大家普及一下放射科檢查的相關知識。在放射科的檢查項目中X線檢查(俗稱「拍片」)、CT檢查、消化道造影檢查都是有電離輻射的,而磁共振檢查不存在電離輻射。談到電離輻射,大家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會接受天然本底輻射的照射。
  • 王乃彥:莫因懼怕「輻射」「爆炸」而「恐核」
    王乃彥:認為核電輻射很危險是個偽命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輻射,包括去醫院檢查身體時拍X光片,使用電視、微波爐等家用電器,還有喝水、吃米、抽菸等,都會產生輻射。這種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輻射,我們稱為本底輻射。既然輻射逃不掉,樹立正確的輻射觀就很有必要。
  • 環保部:中國核設施周邊輻射劑量遠低於標準限值
    該負責人稱,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本身就是一個天然輻射場。人們的日常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各種各樣的輻射,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人工照射。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報告,全球人均輻射劑量為2.8毫希沃特/年,其中天然輻射為2.4毫希沃特/年,人工照射為0.4毫希沃特/年(主要是醫療照射)。中國標準規定人類核活動對公眾所造成的附加劑量限值為1毫希沃特/年。
  • 探秘中國核電基地:五道防線確保核電站安全性
    原標題:核電安全嗎?——探秘中國核電基地   試驗:核電站周圍年人均輻射量遠低於一次胸部CT輻射量   核爆與核洩漏尚屬突發事件,對老百姓而言,核輻射可能是核電站最常規的影響,那麼實際情況又怎樣呢?   大量的監測與科學試驗表明,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輻射,有92%來自宇宙射線、土壤空氣等天然本底輻射,7%來自腦部CT等醫療輻射,1%來自手機、電腦等其他人工輻射。
  • 低本底鋼材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要通過二戰沉船得到?專家解答
    低本底鋼材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要通過二戰沉船得到?但是如果這麼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二戰沉船的鋼材價格可不一般,甚至可以說十分昂貴,他是低本底輻射鋼,這是一種物體攜帶的天然輻射,包括宇宙輻射、礦石輻射,而低本底輻射就是自身輻射含量極低的鋼材。
  • 南極中山氣象站首次開展本底輻射觀測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趙勇報導 近日,在南極中山氣象站,一連串按秒級獲取的輻射觀測數據呈現在電腦屏幕上。這標誌著我國在南極的第一套準確跟蹤太陽的多要素輻射觀測儀器安裝成功。
  • 黑龍江檢出核放射物質 北京尚無輻射超標者報告
    示意圖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昨天權威發布:3月26日,在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發現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初步確認系來自日本核電站事故放射性物質的釋放,其對當地公眾產生的劑量小於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
  • 幹核電的身上有輻射嗎?從諾貝爾獎說起 這些「誤區」不要踩
    我國進入了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新時代,然而,核電建設與發展的民意基礎卻沒有與核電新時代一起到來。過去散發的與核能有關的信息多與災難、死亡和破壞性有關,引起公眾的普遍擔憂甚至恐懼,導致批評與阻止核電建設的輿論在公共領域不絕於耳,「恐核」思想亟需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面就為大家澄清以下幾個關於核電、輻射的常見誤解。
  • 環保部門發布17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監測示意圖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17日,我國內地除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西藏外其他21個省(市、區)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另在吉林等11個省(區、市)檢測到更微量的放射性核素銫-137和銫-134,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附加輻射劑量小於巖石
  • 核電的基礎知識
    1、什麼是原子能?原子是組成單質和化合物的最小微粒,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原子的核心部分稱為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能即原子核能,是核結構發生變化時放出的能量。在實用上指重核裂變或輕核聚變時所放出的巨大能量,物質所具有的原子能比化學能大幾百萬倍以至一千萬倍以上。
  • 環境保護部發布4月20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20日,我國內地在黑龍江等19個省(市、區)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另在吉林、遼寧、天津檢測到更微量的放射性核素銫-137和銫-134,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附加輻射劑量小於巖石、土壤、建築物、食物、太陽等貢獻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
  • 江蘇核安全局與江蘇核電籤署合作協議
    中國環境報記者 閆豔 連雲港報導 江蘇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局與江蘇核電有限公司近日達成合作協議,將從打造全國核與輻射安全示範基地、科普宣傳、預警監測及應急聯動、輿論引導、建立日常聯絡機制等5個方面進行合作,推動核與輻射安全及監管水平持續提升。
  • 國家核安全局公布中國各大城市輻射環境監測值
    國家核安全局公布中國各大城市輻射環境監測值 未受到影響
  • 防輻射知識科普:仙人掌防輻射嗎
    >防輻射知識科普:仙人掌防輻射嗎2017-05-17 17:15:2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很多人,特別是孕婦一聽到輻射,心裡就犯怵。為了防輻射,很多人也是使出渾身解數,穿上婧麒防輻射服,栽培專業的防輻射植物比如仙人掌,開窗通風降低輻射汙染等等,但是這些防輻射方法科學嗎?仙人掌防輻射嗎?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防輻射專家為大家科普的相關防輻射知識。
  • 環境保護部發布4月12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由於各地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輻射劑量極其微弱,只有10-7微希沃特/小時量級,小於巖石、土壤、建築物、食物、太陽等自然輻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率(0.1微希沃特/小時左右)的十萬分之一,仍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正常漲落範圍之內;公眾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年之內所接受的附加輻射劑量,僅相當於乘坐飛機飛行兩千公裡所受輻射劑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 環境保護部:4月11日上午主要城市環境輻射水平
    監測結果匯總圖中綠色曲線代表監測值,藍色柱體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綠色曲線均在藍色柱體範圍內。監測結果表明日本核電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68.7-132.9正常水平  以上監測數據表明,所測出的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