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又名藍綠藻,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自氧型原核生物。
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地分布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或擬核)。在藍藻中還有一種環狀DNA——質粒,在基因工程中擔當了運載體的作用。
藍藻不具備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中心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細胞器,唯一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原核生物特性)。含葉綠素a,無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蔔素,還含有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和別藻藍素的總稱)。
藍藻細胞膜外有細胞壁和一層膠質的鞘。藍藻的細胞壁和革蘭氏陰性菌很相似,同樣肽聚糖層薄,外面包有外膜;不同的是藍藻的細胞壁內層含有纖維素層。
藍藻的細胞質部分有很多同心環樣的膜片層結構,稱為類囊體,光合色素和電子傳遞鏈都位於此。類囊體膜上還有大量藻膽蛋白,負責將光能傳遞給葉綠素a。
藍藻細胞內的原生質體不分化成細胞質和細胞核,而分化成周質和中央質兩部分。周質位於細胞壁的內面,中央質的四周,藍藻的光合作用色素如葉綠素a,藻藍素和藻紅素等就存在於周質的光合片層中。中央質位於細胞的中央,不具核膜和核仁但有染色質,故又叫原始核或原核。
藍藻細胞的中央部位在光學顯微鏡下比較周圍的原生質明亮,主要是遺傳物質DNA的所在部位,相當於細菌的核區,被稱為中心質或中央體。「中心質」經常不位於中央,和周圍的胞質沒有明顯的界限;藍藻的DNA也幾乎呈裸露的狀態,複製可以連續地進行,(這大概就是藍藻生長得快的原因之一了)。但是和細菌的核區不同的是中心質DNA的拷貝數在不同種類和不同個體之間變動很大,有些種類含有多個DNA拷貝,DNA的平均含量比高等動物細胞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