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細胞的結構簡述

2020-12-05 科學學習

藍藻又名藍綠藻,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自氧型原核生物。

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地分布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或擬核)。在藍藻中還有一種環狀DNA——質粒,在基因工程中擔當了運載體的作用。

藍藻不具備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中心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細胞器,唯一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原核生物特性)。含葉綠素a,無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蔔素,還含有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和別藻藍素的總稱)。

藍藻細胞膜外有細胞壁和一層膠質的鞘。藍藻的細胞壁和革蘭氏陰性菌很相似,同樣肽聚糖層薄,外面包有外膜;不同的是藍藻的細胞壁內層含有纖維素層。

藍藻的細胞質部分有很多同心環樣的膜片層結構,稱為類囊體,光合色素和電子傳遞鏈都位於此。類囊體膜上還有大量藻膽蛋白,負責將光能傳遞給葉綠素a。

藍藻細胞內的原生質體不分化成細胞質和細胞核,而分化成周質和中央質兩部分。周質位於細胞壁的內面,中央質的四周,藍藻的光合作用色素如葉綠素a,藻藍素和藻紅素等就存在於周質的光合片層中。中央質位於細胞的中央,不具核膜和核仁但有染色質,故又叫原始核或原核。

藍藻細胞的中央部位在光學顯微鏡下比較周圍的原生質明亮,主要是遺傳物質DNA的所在部位,相當於細菌的核區,被稱為中心質或中央體。「中心質」經常不位於中央,和周圍的胞質沒有明顯的界限;藍藻的DNA也幾乎呈裸露的狀態,複製可以連續地進行,(這大概就是藍藻生長得快的原因之一了)。但是和細菌的核區不同的是中心質DNA的拷貝數在不同種類和不同個體之間變動很大,有些種類含有多個DNA拷貝,DNA的平均含量比高等動物細胞還要多。

相關焦點

  • 「細胞結構」——你掌握了嗎
    細胞結構一直是高中生物比較核心的知識點,今天在評講周測試題時發現很多學生這部分內容還是沒掌握好。現將這部分內容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做一個歸納,便於大家理解。環狀鏈狀細胞骨架無有細胞分裂二分裂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核酸DNA和RNADNA和RNA遺傳物質‍‍‍DNADNA基因表達‍‍‍轉錄、翻譯均在細胞質轉錄在細胞核,翻譯在細胞質代表生物藍色細線支毛衣植物、動物、真菌等備註:藍(藍藻)、細(細菌)、線(放線菌)、支(支原體)、衣(衣原體)、另加一個立克次氏體。
  • 藍藻細胞的分裂繁殖具有哪些特性
    藍藻細胞分裂時,細胞中部會向內生長出新的橫隔壁,將中心質和原生質分為兩半。一般情況下,兩個子細胞在一個公共的膠質鞘包圍下保持在一起,並且不斷地分裂而形成絲狀、片狀等多細胞的群體。
  • 最古老的氧源,藍藻,厚壁孢子
    在自然歷史中,作出過重大貢獻的藍藻,自身卻非常簡單,其植物體或為單細胞,或為多細胞群體。有的群體只結成鬆散聯繫,有的群體則一個個細胞排列成行,稱為絲狀體。細胞壁富含果膠,形成包在細胞外面的一層衣鞘,零散的細胞或成條的絲狀體都被裹在這種粘膠質的外套裡。藍藻一般都很微小,肉眼難以分辨,但某些較大的種類成百根絲狀體包藏在同一團粘膠之中,其直徑甚至超過1釐米。
  • 有毒藍藻分子監測取得進展
    許多種類的藍藻及其代謝產生的藻毒素對人類健康和水生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建立可靠、靈敏和快速早期預警系統,有利於更好地管理有毒藍藻爆發的風險。基於毒素基因表達水平的分子技術(RT-qPCR)可以檢測潛在的產生藻毒素的藍藻並表徵其轉錄該基因併合成藻毒素的潛力,是一種針對有毒藍藻監測且具有高度靈敏性的分子檢測方法。然而,選擇合適的靶基因和進行有效的樣品保存處理是建立該方法的必要前提。
  • Nature Plants刊發中國海洋大學團隊藍藻光合膜天然結構研究重要...
    高光適應的藍藻光合膜超分子結構模型圖。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能量轉化過程之一,通過光合膜上光合複合物(光系統1 PSI、光系統2 PSII、細胞色素b6f複合體Cytb6f、ATP合成酶等)間的電子傳遞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長期以來,人們對光合複合物的結構和功能進行了大量研究,獲得了多種光合複合物單獨的原子結構,對它們的功能也有了較深入的理解。
  • 專題1: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
    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是中學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也是高考高頻考點。2015年2019年全國卷涉及「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考查一覽表(點開可查看大圖)「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部分在《考試大綱》中的具體要求如下表所示:1.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Ⅱ2.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Ⅱ3.水和無機鹽的作用Ⅰ4.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Ⅰ5.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
  • 藍藻基本介紹
    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藍藻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或擬核)。在藍藻中還有一種環狀DNA——質粒,在基因工程中擔當了運載體的作用。和細菌一樣,藍藻屬於「原核生物」。
  • 高三生物複習細胞知識點重點: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名詞:   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   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   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核區,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 專題02 細胞的結構
    高爾基體斷裂後的囊泡結構可形成溶酶體B. 中性粒細胞吞入的細菌可被溶酶體中的多種酶降解C. 溶酶體是由脂雙層構成的內、外兩層膜包被的小泡D.4.(2019全國卷III·1)下列有關高爾基體、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三者都存在於藍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場所D.三者的膜結構中都含有蛋白質【答案】D【解析】藍藻是原核生物,細胞中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沒有高爾基體、葉綠體和線粒體,A錯誤;線粒體和葉綠體含有少量的
  • 物種日誌 | 小小藍藻為何能引發「赤潮」,還能毒死大象?
    藍藻:神奇的「老前輩」儘管藍藻的名字聽起來像是一種藻類,但它實際上不是植物,而是一種單細胞原核生物的統稱。它的別名又叫藍細菌,但沒有細胞核,堪稱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在結構形態上,藍藻沒有細胞核,沒有線粒體、液泡等細胞器,沒有鞭毛,沒有葉綠體(但含葉綠素a、數種葉黃素和胡蘿蔔素),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藍藻的細胞壁和細菌的細胞壁的化學組成類似,主要成分為肽聚糖(糖和多肽形成的一類化合物),分內外兩層。
  • 和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 武漢科學家巧用超聲波治理藍藻
    超聲波洗牙,超聲波治癌,但是你聽說過超聲波治理藍藻嗎?研發這項技術的,正是跟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李仁輝和其團隊。人物簡介李仁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從事藍藻水華的研究30多年,對藍藻的分類、藍藻水華的監測以及藍藻水華的治理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 藍藻並不可怕:抑滅藍藻及其實用對策
    滅藻機制及功能  藍藻是一種原始、古老的植物,在地球上生存了33億-35億年,目前已知的藍藻就有1500多種。除少數藍藻能夠生活在60℃-85℃的溫泉中外,大部分藍藻生存的溫度在30℃-40℃之間,不過僅溫度適宜並不會造成藍藻暴發,水體中存在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且水體流動慢,再加上適宜有溫度,是造成藍藻暴發的主要原因。
  • 物種日誌 | 小小藍藻為何能引發「赤潮」,還能毒死大象?
    它的別名又叫藍細菌,但沒有細胞核,堪稱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在結構形態上,藍藻沒有細胞核,沒有線粒體、液泡等細胞器,沒有鞭毛,沒有葉綠體(但含葉綠素a、數種葉黃素和胡蘿蔔素),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藍藻的細胞壁和細菌的細胞壁的化學組成類似,主要成分為肽聚糖(糖和多肽形成的一類化合物),分內外兩層。
  • 新能源電池結構及工作原理簡述
    新能源電池結構及工作原理簡述 ,「iyufk」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新能源電池,廠家直銷,價格優惠,歡迎來電採購!
  • 藍藻的生物防控
    這種器官能使藍藻漂浮在水體表層,從而使藍藻較其它藻類具有優先利用光能的優勢,而藍藻一旦在養殖水體中形成優勢,會大量漂浮在水體表層,遮光並優先利用陽光,使其它藻類無法利用光能,無法繁殖,最後整個養殖水體中只有藍藻。    2、藍藻喜高溫、靜水、強光的環境。
  • 青島能源所藍藻生物液體燃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藍藻是一類能夠進行植物型放氧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細胞結構相對簡單,生長迅速,遺傳操作體系成熟,易於基因工程改造。通過基因工程改造藍藻,可以構建高效定向生物合成生物液體燃料的代謝途徑,實現在單一生物體內從太陽能和二氧化碳到生物液體燃料的直接轉化及胞外分泌,對開發新一代光合能源微生物系統、解決生物質資源不足這一生物質能源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太湖藍藻水華2007年5月29日在梅梁灣和貢湖灣交界的貢湖水廠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飲用水源地水源汙染事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這些肉眼可見的藍藻水華,實際上是水體當中的微生物(藍藻)短期快速增殖的表現。儘管細胞大小僅在5-10μm之間,但是其大量繁殖後可以聚集成群體,進而危害水體生態系統。
  • 水產養殖戶如何防控池塘藍藻爆發?
    為此,高溫期在養殖過程中做好藍藻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1、藍藻成因藍藻是原核生物,又稱藍細菌,單細胞,無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熟稱原核(或擬核)。
  • 「嘭」的一聲,有毒藍藻變身高價值蛋白粉
    「嘭」的一聲,有毒藍藻變身高價值蛋白粉科技日報蘇州6月7日電 (記者張曄 通訊員施為)炎炎夏日將至,藍藻又開始暴發。記者7日從位於蘇州高新區的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於政道研究員團隊自主研發出一項生物大分子瞬時降解技術及裝備。
  • 藍藻對寵物的危害
    然而,有一種很大危險隱藏在水中,可能會造成你的寵物的生命的危險,往往這是你意識不到的,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藍藻。藍藻,通常被稱為藍綠藻,在全球的池塘、河流、湖泊中生長旺盛。這些細菌被稱為藍藻,因為藍藻細胞分解和死亡時通常會釋放出藍綠色的色素。在某些特定的環境條件下,藻類的過度生長,也被稱為藻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