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三件事,SCI文章在招手

2020-11-04 美輯編譯

作為一名研究人員,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發表在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SCI期刊上是對自己辛勤工作的一種認可,同時將研究成果與全球讀者共享也是一種有學術擔當的體現。

不過,說起在醫學領域的SCI文章,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針對一個科學問題進行臨床試驗,得到相關結果後進行發表。其實,在醫學領域,還有一類很有研究價值卻經常被人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醫院管理的相關問題。

比如本次Mrs. Hu被Internal and Emergency Medicine接收的文章,就是總結了COVID-19疫情期間本院急診科的管理經驗。Mrs. Hu獨立完成了從文章撰寫、翻譯、請人進行語言潤色、期刊選擇、投稿、編輯溝通、文章修改、再投遞直到接收的全過程,持續近5個月的經歷使我對SCI文章的發表全過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故撰文與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經驗。

從大的方面來講,一篇論文能夠被SCI期刊接收並發表,主要需要經歷三個環節,包括文章撰寫(含修改)、期刊選擇以及和編輯的溝通。只有在這三個環節都做得相對完美,才有可能得到一個完美的結果。

1 文章撰寫

對於文章撰寫,有三件事情最為重要,分別是確定合適的文章類型、專業的語言潤色以及高質量的內容。

1、 文章類型

絕大部分雜誌可以接收的文章類型包括Original articles, Review articles, Letters to the Editor, Editorials and Commentaries。

以我自己的投稿經驗來看, Letters to the Editor和針對期刊已經發表的文章進行Commentaries是比較容易發表的。因為這兩種類型的文章沒有太多固定的格式,更多是一種觀點、態度的表達,而且篇幅也比較短小精悍,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完成,而且整個審稿周期相對也很快,甚至從投稿到接收,可以在10天左右就完成。不過這種類型的文章,個人認為相對含金量比較低,而且從功利角度而言,在進行各類國內資格評審時也不一定算數。

Review articles和Editorials則需要在某個領域有較長時間的積累並有深刻的理解,能夠從宏觀角度對某個問題進行匯總、分析與評價,所以對作者要求較高,撰寫難度也大,而且一般雜誌社也更希望是領域大牛來撰寫這類文章,或者直接定向邀請,對於科研新手來說,這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那麼答案很明顯了,我們大部分人想要發一篇難度適中且有較高含金量的SCI文章,最適合的類型就是Original articles,而且對於絕大部分期刊,其發表的文章中,Original articles也是佔比最多的。因此,只要你的研究成果有價值,就有很大的可能發表。

2、 語言潤色

對於母語為非英語的研究者,文章沒有發表,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你的研究成果不夠有創新性、科學性,不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僅僅是因為你的英文實在是太爛,期刊的編輯看不懂,看不懂自然就不會送外審進行同行評議;即使是編輯願意送外審,如果英文寫得太爛,審稿人看不懂也還是沒用。

我在本次投稿過程中,第一次投遞就因為英文表述不夠地道而對文章進行了大幅修改,修改幅度超過50%。所以,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文章在SCI期刊上發表,找一個靠譜兒的native speaker或者專業的文章潤色機構對文章進行潤色是必不可少的(自己就是英文大牛的當我沒說)。可以說,你的文章本身的內容質量與英文翻譯的質量對於最終能否接收同等重要。因此,語言潤色這件事情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小編順手推薦下我們的語言潤色服務哦!

3、 文章內容

雖然咱英語的表達可能沒辦法很地道,但至少要做到能夠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中文進行高質量的闡述。如何界定文章內容的質量?我個人有三個標準。

(1) 有理論

對於醫院管理主題,絕大部分文章(即使是已經發表的)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理論框架,只是把自己做的具體舉措像流水帳一樣進行描述,這種寫作方式投國內期刊也許還行,如果投SCI期刊,除非運氣爆表,否則很難接收。

原因就在於,外國人無法理解為什麼你採取的這些措施會有用。因為外國人基本都是理性思維,尤其是期刊編輯和審稿人,更是非常理性,他們必須要在邏輯上說服自己,才有可能接收你的文章。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就必須將自己的理論依據寫得足夠清楚,相當於先提出論點,然後再靠具體的舉措作為論據去支撐論點。如果你是自己創造了一個理論模型,那就要在你每一項具體舉措中找到理論依據,並最終證明你創造的理論模型是科學、有效的。

(2) 有乾貨

所謂有乾貨就是說你在描寫具體的舉措時,一定要講清楚、說明白,讓其他人可以按照你的描述進行複製。這就需要你針對關鍵細節進行描寫,而不是泛泛而談一個概念。比如說醫院設置體溫篩查,你就要說清楚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針對什麼人群、由誰來執行體溫篩查,以及具體的判斷標準是什麼,而不是只寫一句需要設置體溫篩查崗。前者是可複製的,後者只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對其他人毫無價值。

(3) 有洞察

對於管理經驗輸出類的文章,discussion是非常重要,也很容易出彩的部分。寫好了discussion,就為文章的接收增加了一個巨大的籌碼。如何才能使discussion有洞察呢?

一方面要在平日進行管理實踐的過程中你自己真的是親力親為,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內容並進行及時的匯總;其次,要進行長時間的認真、細緻的思考,形成自己獨有的觀點;最後,可以從經典的管理理論以及已經發表的類似文章中尋找靈感。切忌以典型的中國式思維去寫一些「政治正確」的內容,外國人完全無法理解,因此,即使你要「政治正確」,也要是針對外國人的「政治正確」。

當然,在文章內容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針對reviewer的審稿意見進行修改,不過限於篇幅,這個內容只能留到後邊的文章了。

2 期刊選擇

高質量的文章撰寫完成後,接下來就必須要為你的文章挑選一個合適的期刊。期刊選擇是否正確對文章的接收影響極大。想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期刊,需要做好立標準、巧借鑑和用工具三件事兒。

1、 立標準

假如有人為你推薦了一些期刊或者你心裡已經有了幾個意向期刊,如何判斷哪些期刊更有可能發表你的文章?有幾個標準值得關注。

(1) 期刊的主題方向是什麼?

(2) 期刊接收的文章類型有哪些?尤其是是否接收管理類文章;

(3) 期刊的審稿速度如何?

(4) 期刊的出版速度如何?

(5) 中國人在這個期刊上發表文章佔比如何?尤其是最近3-5年;

(6) IF是多少?

(7) 是否有版面費、審稿費?

(8) 是否有OA模式,收費如何?

至少在上述幾個方面,期刊的實際情況可以滿足你自己的需求,這才可能成為一個正確的期刊。

2、 巧借鑑

如果實在對要投什麼期刊毫無概念,那也有一個最偷懶,但是也可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到pubmed上去搜跟你撰寫的文章主題相似且已經發表的文章,看看這些文章是發在什麼期刊上,然後再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判斷這個期刊是不是你的Mr.Right。當然,從發表了你引用的參考文獻的期刊中去選擇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3、 用工具

不過,很多夥伴可能會說,我就算有了標準,也找到了一些意向期刊,我怎麼知道期刊的具體情況是否滿足我的要求呢?這時候就需要強大的工具了。個人推薦elsevier(https://journalfinder.elsevier.com/)和 Springer的官方期刊選擇工具(https://journalsuggester.springer.com)。可以說,用好了這兩個工具,選期刊就難不倒你了。

3

編輯溝通

寫好了文章,也選好了期刊,接下來就是投稿了。關於投稿,每個雜誌都有自己的投稿系統和具體的要求,在雜誌的官網都寫得很清楚,只要認真仔細就沒有問題。最關鍵的是投稿後與編輯的溝通。很多人投稿完成後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就等著編輯決定自己文章的命運了。這個看似沒什麼問題的做法,其實很可能就使得你的文章在模稜兩可之間成為了犧牲品。畢竟對於還不錯的雜誌,理論上是不太缺稿源的,除了質量非常好和非常爛的,編輯可以快速做出決定,其他大部分兩可之間的文章的命運很多時候靠的就是大家口中的運氣。那作為文章的作者,是否可以為自己的文章增加一些運氣呢?

我的經驗是可以,方法就是與編輯和諧、有效的溝通。

與編輯溝通時,我們要掌握三個原則,

(1) 有勇氣

很多作者在面對編輯時都有一種畏懼感,覺得編輯是決定自己文章命運的高高在上的人,自己不敢與TA進行溝通。但我要說,其實你投稿是在幫助編輯完成TA的工作,你們倆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益共同體。所以,其實編輯是希望你的文章能夠達到接收的標準的。既然你們有一致的目標,那就完全不用害怕與編輯溝通了。

(2) 有方法

關於在投稿的不同階段應該如何與編輯溝通,在咱們國際科學編輯上已經有高手總結出了強大的模板,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3) 有誠意

真誠是全世界的通行證,編輯也是人,有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除了各類模板列舉的套話,你完全可以加上一些更加個人化的心理活動或情感的表達,雖然不是說每次都會有用,但是既然有運氣的成分,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會遇到一個兼具理性與同理心的編輯呢?

以上就是Mrs. Hu本次投稿SCI期刊並成功獲得接收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夠對正在為自己的SCI文章努力的你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全文每個字都來自於個人思考與總結,故無參考文獻,不過期待你可以在自己的文章裡引用我的文章作為參考文獻,哈哈!

相關焦點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可是,面對這些隱形的騎士,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千萬不要做呢?家裡有魚缸的朋友們請坐好,聽譁仔說說硝化細菌那些事。本文適合玩龍魚錦鯉金魚的朋友們,也適合玩孔雀魚鸚鵡魚羅漢魚的朋友們。預計閱讀218秒。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損耗「陰德」的三件事,最好不要去做!
    種善因,得善果,如果經常種惡因,就會感召惡果,在佛家看來,這三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不要去做,看看你有沒有做過?第一件事:殺、盜、淫。殺生、偷盜、邪淫,在佛教看來,是最損陰德的三件事,在佛教的基礎戒律中,殺盜淫排在前三位,殺生、偷盜和邪淫的果報極其嚴重。
  • 怎麼看文章是不是sci
    發表的文章,要選擇期刊,期刊等級不同,文章等級也不同,可能是sci論文,也可能是其他,比如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等。可以說不是所有發表的文章,都是sci。那麼,怎麼看文章是不是sci?看文章是不是sci,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常用的主要是兩種,分別是web of science是不是查詢到,以及查詢文章發表期刊是不是sci期刊。首先,文章若是sci,我們可以登錄web of science網站去查詢,若能查詢到,則該文章是sci。
  • 什麼是SCI,EI文章
    下面作者就來做一下簡單的介紹。我們要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是被發表在期刊雜誌上的,而不是發表在SCI上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檢索工具,有一些專門的人經過某些特定的評價標準,去決定哪些期刊雜誌可以被這個檢索工具檢索到,也就是只要你的文章可以被這個檢索工具檢索到,那麼恭喜你,你就可以說你發表了一篇SCI文章。
  • sci文章錄用後可以加作者麼
    sci文章可以有多名作者,基本上會在投稿前完成署名。但百密難免一疏,有的作者在sci文章錄用後才發現需要加上。那麼,sci文章錄用後可以加作者麼?可以,不過想要成功加作者,要辦理相應的手續。sci文章發表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在未見刊前,有關文章的相關信息,只要理由得當,都可以進行修改。sci文章錄用後不等於見刊,離著見刊,還需要籤合同、校稿、排版等,說明還有時間可以加作者。換句話說,sci文章尚未見刊,發現文章需要加作者,就可以與對接編輯溝通,說明加作者的原因,一般都會允許修改,讓新加的作者,出現在sci文章作者一欄中。
  • 成功必要做的九件事,永遠不要做的十件事
    換言之,倘若你做錯1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9件事去彌補它,追著錯誤跑你會越錯越遠。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就請永遠不要做以下10件事:  1。不要和爛人爛事糾纏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和錯的人糾纏,只會把你拖入汙濁的泥淖。
  • 2021年是無春年,又叫寡婦年,有三件事不能做,是真的嗎
    2020年的腳步越來越遠,2021年馬上就要到了,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人們對未來都充滿了期盼,希望新的一年能夠事事順心如意,但明年又是無春年,在民間是有一些禁忌的,聽農村老人們說,無春年有三件事最好不要做
  • 自我成長:那些比別人更幸運的人,在做這三件事
    美國斯坦福理工學院教授蒂娜.齊莉格用20年時間觀察那些比別人更幸運的人,發現他們具有三個特點,或者說,他們都在做這三件事。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這三種可以提升運氣的方法。只有站在舒適區邊緣,一點一點往外走,同時和時間做朋友,蛻變就會在不經意間發生。2.心懷感激之情,心態積極樂觀蒂娜教授說,幸運的人做的第二件事是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心懷感激之情。懂得感恩的人,運氣不會差,這句看似雞湯的話,卻蘊含著人生智慧。
  • 光遇:每日必做的事,但願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那一個!
    幾乎所有的玩家,每天都要做下面這三件事,但孤獨的人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他只能做到兩件,有時兩件都做不好。一:跑圖。跑地圖是所有玩家的日常活動。大部分玩家通過地圖,得到蠟燭,小金人等等道具,這也是復刻,畢業,積累資源的一個重要途徑。經過比較發現,一個人往往是最快跑完圖的,人數越多,速度就越慢。
  • 那些SCI論文發表率高的大佬們原來他們都這麼做
    一.對自己的自信一篇論文的完成已是不易,所以首要的還是要對自己的論文有一定的信心,如果你對自己寫的論文都沒有一點點相信,甚至懷疑,那麼審稿人又怎麼會對你的論文感興趣呢,就更別提發表這件事了。二.語言方面你文章的語法應用不一定要非常的ENGLISH化,但文章的內容一定要表達清楚,也就是說一定要讓人讀懂。如果英文不太好,那麼就多做筆記,將一些好的語法、詞彙,都摘抄下來,平時翻翻,寫作前再看看。當然,對自己的文章還是不放心的話,可選擇投稿那些非英語國家,如東歐等國家辦的雜誌,對英文表達的要求相對不會那麼高。
  • 層次高的女人,都喜歡做這三件事
    通常來說,層次高的女人,都喜歡做這三件事。做個有趣的人,她的靈魂自帶芬芳,如果跟這類人交往,你也會受益良多。生活中總有一些矛盾的事情在發生,老是陷入消極的情緒裡,只會讓自己找不到生活的含義,這樣無異於傀儡一般。往往活得有趣的女人不會為了生活而去生活,她的內心很篤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去追求什麼。
  • 佛教: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做過一件也報應慘烈,你做過幾件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仰宗教的權利。對於佛教,我們可以選擇不相信,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輪迴這個道理。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間他們能夠如影隨形。而且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掌握而來的,都是自己的業力來感召果報的。
  • 運動學解題三件事
    進入高中物理的第一件事,遇到的不是力,而是運動,而且是涉及到很多的計算,讓有同學覺得是在學習數學,所以,昨天聽到有一個學生在學到自由落體運動的時候和我說,感覺終於在學物理,而之前太像數學。今天這裡,我想告訴大家運動學三件事:畫出示意圖如下圖就是這位學生畫的,也就是你先按照題意,把題目的意思和條件完整地展現到圖上去,一張圖永遠比一堆文字清晰明了。
  • 高度近視必須知道的三件事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高度近視和高度近視的危害,接下來就告訴大家要做的三件事: 1、不要指望近視手術,能夠改變高度近視的眼內情況,因為近視手術是摘鏡的手術
  • 註定做夫妻的人,在這三件事上都很合拍,特別是第三件!
    註定做夫妻的人,在這三件事上都很合拍,特別是第三件!導語:什麼樣的人適合成為夫妻?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在一起一生一世?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和回答。而今天我們要談論的就是這個話題,到底哪些人才適合成為夫妻,到底哪些人才有可能一起走完人生,只要看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合不合拍就夠了!
  • 魔道祖師:穿越到魔道世界中必須要做的三件事,不做後悔一輩子!
    如果小編穿越過去,有三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不做後悔一輩子!第一件事,告訴江澄真相。小說的後面是會提到的,但是在前期,小編真的是無法忍受這種感覺!江澄與魏無羨是一對好兄弟,真的是很好的兄弟,為彼此拋棄生命皆能做到!
  • 血壓高的人,若睡前不做3件事,常做3件事,血壓可能會穩定
    血壓高的人,若睡前不做3件事,常做3件事,血壓可能會穩定一、不做3件事1、生氣三、常做3件事,血壓可能會穩定1、遠離菸酒吸菸飲酒不僅可能會損傷我們的肝肺等各種器官的功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香菸裡面含有很多致癌物和毒素垃圾,可能會沉積在血管壁上
  • 來寧夏中衛旅行,一定要做這三件事,才不虛此行
    來中衛,一定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要走走中衛的最美中軸線。晴好天氣裡,孩子們在做著遊戲,老人們或是在健身器材上鍛鍊,或是在這樣的亭子裡聊天,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 sci幾區怎麼劃分
    sci幾區怎麼劃分?sci期刊是分區的,總共劃分了四個區,分別是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但劃分分區的方法,分為了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採用了不同的標準,具體怎麼劃分的,會在本文詳細介紹。首先,sci幾區按jcr劃分jcr分區根據影響因子(IF值),某一個學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響因子降序排列,然後平均4等分(各25%),分別是Q1,Q2,Q3,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