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遭受嚴重疾病或創傷後,又被意外救回來,那他們就可能會經歷所謂的瀕死體驗。根據醫學雜誌《急救護理》(Critical Care)曾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報告自己有過瀕臨死亡體驗的人,在此過程中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並可能遭受缺氧。
研究人員檢測了三家大型醫院的52名心臟病患者。其中,11人報告在心臟病發作期間有過臨近死亡經歷,例如走向一個很亮的地方、感到平靜和愉悅等。研究表明,10%至25%的心臟病發作倖存者報告經歷過瀕死體驗。
雖然確切原因仍然是一個謎,但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線索。多年來,科學家認為大腦中的缺氧與瀕死體驗之間存在聯繫。《因死得生:瀕死體驗》一書的作者Susan Blackmore指出,很多的瀕死體驗(如精神歡快感、走向亮光處)實際上是典型的缺氧症狀。
當心臟的供血受阻時,就會出現心臟病發作。心臟停止循環血液,結果會導致大腦缺氧,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在高濃度下是有毒的,安全含量為低於可吸入空氣的1%,而它在大氣中的濃度約為0.039%,不過會因海拔、季節等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不僅缺氧的症狀非常類似於瀕死體驗的症狀,而且在血液中具有最高二氧化碳濃度的患者報告所經歷的瀕死體驗程度要顯著於那些二氧化碳濃度較低的患者。
作為對心臟病發作的壓力響應,大腦會釋放出具有止痛作用的內啡肽(又稱安多芬),這可以產生愉悅和幻覺。
科學家還發現其他幾種藥物也會引起瀕死體驗,例如氯胺酮(曾在醫學上用作麻醉劑)。雖然許多人認為瀕死體驗提供了死後還會有生命的證據,但事實上,這種感覺只是由化學誘導而自然出現的,並非超自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