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猞猁和大家見面啦~

2021-02-23 上海動物園

猞猁 

學名:Lynx lynx

分類:食肉目 貓科 猞猁屬

產地:歐亞大陸北部

保護級別:IUCN無危、CITES附錄II、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又名歐亞猞猁,是一種中大體型的貓科動物,幾乎接近雲豹的大小。身體粗壯,但尾巴極短,通常不及頭體長的1/4,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猞猁生活在整個歐亞大陸北部,我國北方地區也有野生種群,棲息生境極富多樣性,善於攀爬跳躍,捕捉各種中小型哺乳動物或鳥類為食,野外壽命約12-15年。

9月,我園從德國引進的一公兩母三隻猞猁乘坐飛機抵達上海,落戶上海動物園。

三隻猞猁並沒有立刻跟遊客朋友們見面,而是先去進行了檢疫。在這裡,工作人員對她們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和檢疫,兩個多月後,於12月轉至食肉動物區進行展出,正式和大家見面啦。

雄性猞猁出生於2006年,體型粗壯、是三隻中最大,體毛厚密,臉頰兩側長毛厚重,看起來威嚴十足。

雄性猞猁的側顏殺

「可鹽可甜」就是我

雄猞猁的大老婆出生於2011年,面部特徵比較明顯,眼睛看起來很大、比較好認,飼養員每天親切地喊她大眼妹。

大眼妹正注視著你

眼睛大就多瞪瞪眼

二老婆出生於2013年,是個害羞膽怯的小姑娘,體型較另兩隻小,雖然眼睛也不小,不過平時更喜歡眯著眼睛。

警惕地看著隔壁籠舍的赤狐

美女伸個懶腰

剛來到新展區時,她們還不太樂意配合飼養員的工作,每天都不願意進到籠舍裡來。它們不到籠舍裡去,鏟屎官就沒辦法出去給它們打掃便便,給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為了和這三位搞好關係,鏟屎官使出渾身解數,利用食物討好法和彩虹誇誇法堅持實行了半個多月,終於奠定了自己首席認證貓奴的身份。

我們可是有脾氣的!

和許多貓一樣,三隻猞猁平時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剛來的那幾天鏟屎官就很納悶,她們每天的食物都正常吃完的,但是室內外就是見不到大便。難道是便秘了?直到那天一個沙堆被踩塌了,真相終於浮出水面,原來猞猁們把便便全部深深地埋在了沙子下面。以後您可能會看到這樣一個畫面:鏟屎官手拿掃把和糞箕,不停地用腳在展區裡面翻找寶藏。

三隻猞猁目前生活很和諧,沒有爭風打鬥,沒有狗血劇情,甚至兩位女生關係還更加親密一些,經常佔據棲架大肆上演閨蜜情…

鏟屎官給我們拍照啦!快看鏡頭!

老公(右):你們兩個真是夠了……

要想吸貓,必須先會認貓。那麼考驗大家眼力的時候來了,根據前文對三隻猞猁外觀的描述,請您判斷下圖是哪只猞猁呢?

三隻猞猁目前是在食肉動物中型猛獸展區展出,如果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前來觀賞。觀賞動物請記住「三不能」:第一不能大聲喧譁拍玻璃;第二不能隨意投餵食物丟垃圾;第三拍照不能開閃光燈。文明遊園,從你我做起。

文:楊俊傑 夏傑軒

圖:楊俊傑

● 活動招募 | 自然課堂《動物丰容》

● 活動招募 | 「野趣100講」第46講之《四季上海》

● 我們去了大阪天王寺動物園,看到了從我園交換出去的動物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貓科猞猁屬一共包括4個物種,分別是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這4個物種的外表看上去十分相似,區分難度不亞於區分豹和美洲豹、虎貓和豹貓,因此很多人總是把它們混淆。下面,大貓來了就對這4種動物加以介紹,相信看完本文後你一定會更容易區分它們。
  • 自然日報——伊比利亞猞猁
    今天《自然日報》更新啦,你們喜歡嗎?把知識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 黑豹猞猁山魈入住瀋陽森林動物園
    瀋陽森林動物園「動物家族」又來了新成員,兩隻黑豹、一隻猞猁、一隻山魈。 9月14日,動物園管理部部長王佩清告訴記者,這些動物的到來,將為「十一」遊人欣賞動物增添新景觀。 王佩清說:「運這些動物來瀋陽可是費了不少周折,兩隻黑豹是從杭州動物園『交換』來的。
  • 快樂的王企鵝來啦!馬上就和杭州朋友們見面
    杭州的小朋友們大家好,我叫王企鵝,來自日本的動物園,這是我和我的五位夥伴第一次來杭州,今後我們都要在杭州生活下去,並且結婚生子。因為是第一次和杭州的朋友們見面,所以我要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的老家在被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及其附近島嶼,阿根廷南部的冰原上也有我的親戚。
  • 江北第一隻雙角白犀牛寶寶(奔奔)正式與大家見面啦!
    元旦將近,濟野冬天看點多多、玩法多多江北第一隻雙角白犀牛寶寶自即日起正式與遊客朋友見面啦!更有5元預訂元旦特惠票購票權、198元(原價:388元/張)2021暢遊年票等你來購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承包你的新年願望萌翻眾人!犀牛寶寶與遊客正式見面啦自2020年10月17日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江北首例雙角白犀牛寶寶出生以來,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在被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同時,景區還特地為小犀牛推出了徵名活動。
  • 狼獾和猞猁誰怕誰?猞猁打跑了狼獾,但狼獾丟了面子、贏了裡子
    猞猁和活躍時的狼獾都喜歡落葉林和石楠叢生的植被。偷獵是猞猁和狼獾成體的最主要死因,這種棲息地中雪地摩託車難以通行,因而能保護它們免遭人類傷害。狼獾選擇的棲息地也是猞猁獵物出現最多的地區,還是小型獵物數量豐富的地區。儘管二者偏好相同的生境,但猞猁總是生活在其優選生境中,而狼獾則要多變得多。當不活躍時,狼獾選擇崎嶇地帶,並迴避其活躍時所喜歡的落葉林。
  • 猞猁被當成寵物關在家裡,從沒出過門,13年來連肉都沒吃過一口
    本來人家好好的在野外生活,也不用人類來操心它的吃喝拉撒。而且經過收容所了解的情況,這隻猞猁居然整整13年都沒吃過肉,可能主人一直拿貓糧等食物在餵它,能餵13年,也真是夠難為這隻猞猁的。 猞猁本是肉食動物,卻13年都沒有吃過一口肉,也太悲哀了吧!經過檢查它的腸胃比較脆弱,生肉它吃了肯定消化不了,收容所只能把肉煮熟了餵給它,希望它能夠逐漸適應起來。
  • 猞猁
    將所有煩惱和不順心的事統統拋棄。望新的一年給兄弟姐妹們帶來好運。祝各位朋友元旦快樂,家庭幸福美滿,身體健康!       雜多縣地處唐古拉山北麓,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撥4200米以上。地形複雜,氣候多變,環境嚴酷,屬典型的高寒性氣候。       隨著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位於三江源頭的雜多縣非常稀少的猞猁等野生動物也會偶爾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 狼常捕殺猞猁?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比如在亞洲,由於受到畜牧業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資源開採等的影響,棲息地的破碎和喪失是猞猁的主要威脅因子。特別是進入20世紀之後,由於農業和砍伐森林等活動,使得森林、山地面積大量減少,不僅是猞猁,其他如野兔等動物的數量也大量減少,使得猞猁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 瀕危的伊比利亞猞猁 Lynx
    Lynx 猞猁屬,包含了四種猞猁,今天我們全部都來認識一下。
  • 短尾貓也是一種猞猁!猞猁天線更長,短尾貓更威猛
    歐亞猞猁猞猁屬成員又叫大山貓,全世界共有四種——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在野外最容易混淆的是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因為它們在加拿大、美國的邊界地區有一些分布重疊。加拿大猞猁(右)和短尾貓(左)標本對比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在身體構造上的差異,反映了它們不同的飲食偏好。在加拿大猞猁的食譜中雪靴兔至少佔三分之二,個別地區甚至能達到97%。這種獵物沒什麼戰鬥力,但很能跑,猞猁最好是一躍就抓住它們,打鬥能力反而不重要。
  •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猞猁是一種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的中型貓科動物,它們的特點是尾巴很短,不畏嚴寒,最喜歡吃兔子。猞猁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歐洲(除伊比利亞半島)和亞洲北部,生活著歐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北,生活著北美猞猁;在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生活著伊比利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南,生活著短尾貓。一般來講,猞猁是肉食性動物,且最喜歡吃兔子,比如伊比利亞猞猁幾乎完全以兔子為生,兔子佔其食物總量的9成。即便猞猁吃草,也不會吃得太多。
  • 動物世界-猞猁
    歐亞猞猁 是一種產於歐洲和西伯利亞森林的中型貓科動物,一般直接稱猞猁。
  • 草原獨行俠——伊比利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又名西班牙猞猁或南歐猞猁,它是食肉目貓科猞猁屬同名物種,為伊比利亞半島特有物種。即便放眼整個歐洲,它也是相當珍貴的哺乳動物。伊比利亞猞猁是歐洲本土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數量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
  • 雪兔、猞猁來報到!大興安嶺拍攝到多種小可愛
    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猞猁也進入了紅外線攝像機的鏡頭,一隻成年猞猁以獨特的方式和監測員們來了一次親密接觸,低沉的吼叫聲像是在和所有人打招呼。另外,還捕捉到一隻體形較大的成年猞猁,站在一株達子香下,輕輕地嗅著樹幹,據砍都河溼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猞猁是通過鼻子嗅同伴留下的氣味,以此尋找同伴。
  • 對西班牙猞猁你了解多少?西班牙猞猁知識大全
    西班牙猞猁與歐亞猞猁在外貌上分別不大,非常相似,除了體形較小,體色較淺,斑點較深外,其他幾乎沒有區別。尾粗,尾端黑色。耳尖、觸鬚和鬢角各有一束黑色的毛。西班牙猞猁長腿短尾,臉龐上掛著一圈珠子似的毛髮。耳朵豎起,上有黑毛。和印記暗淡的歐亞猞猁相比,它身上有著很明顯的斑點,更像豹的樣子。不過,它的臉部則比其他猞猁更像貓。西班牙猞猁耳上的毛髮幫助它辨別聲音的來源。
  • 動物世界-歐亞猞猁
  • 猞猁 奇特的貓科動物
    第一次見到猞猁的時候,我在心中讚嘆,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大貓。虎虎的腦袋,像獰貓一樣的尖耳朵,毛絨絨的身軀,粗短的四肢,看起來強健有力,特別是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又短又小,像一個球掛在屁股後面。經常會有新聞報導猞猁闖進民宅咬死狗。但是事實上猞猁可能還沒一般的狗大。體型最大的是歐亞猞猁,通常重達20-35公斤,體長85-130釐米在野外,體積稍大的狼甚至都不是它的對手,猞猁的速度更快,爪子強健有力猞猁喜寒,分布非常廣,在我國東北、西北、西南、華北都有分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羌塘藏狐為救幼崽,想用鼠兔引開猞猁,猞猁卻把頭伸進洞去抓小狐
    原來,這一對藏狐夫婦不僅要餵飽自己的肚子,還要養活洞裡的一窩幼崽,好不容易得來的食物,捨不得吃,就先存著。但不幸的是,藏狐這一家子被一隻猞猁盯上了!猞猁威名遠揚,戰鬥力很強,藏狐也意識到危險,但遲遲沒有逃跑。
  • 猞猁現身懸崖捕食捻角山羊,母羊逃跑了,剩下小羊成了猞猁的獵物
    興都庫什山山谷裡,偶爾也能見到一些珍稀的野生動物,比如雪豹、黑熊和棕熊。最難見到的就是猞猁了,這傢伙很狡猾,皮毛與巖石接近,還喜歡藏在巖石下面,只有捕食的時候才出來活動,就連當地人也很難發現。奇怪的是,公山羊一般喜歡生活在山上,只有交配的時候才下到半山腰來找母山羊。而母山羊則帶著小山羊,生活在半山腰或者低谷裡。這不,在一處陡峭的巖石上,母羊正帶著小捻角山羊出來覓食,母羊見到綠葉就啃,貌似就是吃上一整天也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