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
猞猁是一種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的中型貓科動物,它們的特點是尾巴很短,不畏嚴寒,最喜歡吃兔子。猞猁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歐洲(除伊比利亞半島)和亞洲北部,生活著歐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北,生活著北美猞猁;在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生活著伊比利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南,生活著短尾貓。
一般來講,猞猁是肉食性動物,且最喜歡吃兔子,比如伊比利亞猞猁幾乎完全以兔子為生,兔子佔其食物總量的9成。即便猞猁吃草,也不會吃得太多。然而,經眾多動物學家聯合研究發現,在我國的這個地方,猞猁的食物有近1/3是植物,這裡就是內蒙古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內猞猁分布種群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截止到2015年,保護區內猞猁的數量已從過去的幾隻增加到30隻左右。為了研究保護區內猞猁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習性,從2006年開始,保護區和北京林業大學合作,在區內放置紅外相機,採集猞猁糞便,發現該區內猞猁捕食的一些特點。
該區內猞猁的食物以蒙古兔為主,佔其食物總量的1/3還多;其次是植物,佔其食物總量近1/3;然後是一些小型嚙齒類、鳥類;最後是少量的有蹄類。
由此可見,該地區的猞猁已經算得上是雜食性動物了。而根據調查,猞猁吃那麼多植物,是為了更好地排出食物中的毛髮,包裹食物中的碎骨,減少碎骨對消化道的損傷。在保護區內其它肉食性動物(狼、赤狐、豹貓、狗獾、香鼬)的糞便中,也發現了植物殘留。
其實貓科動物吃草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老虎、獅子、花豹、雲豹、家貓等,都會吃草,對於它們吃草有以下幾種解釋,一是貓科動物每天清理毛皮,或者進食,都會吞進不少毛髮,吃草可以幫助其吐出來;二是吃草可以幫助貓科動物消化骨頭;三是植物中有貓科動物需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甚至還有的解釋說,吃草可以讓它們心情快樂。
不過這些大貓吃草,可沒有賽罕烏拉保護區裡猞猁吃草那麼厲害。對於猞猁吃草,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