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為什麼在冬天最開心?因為它們的天敵一個下山,一個冬眠

2020-12-05 大貓來了

猞猁為什麼在冬天最開心?因為它們的天敵一個下山了,一個正在冬眠

猞猁是一種體型中等的貓科動物,多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北美洲等寒冷地帶。猞猁機警靈活,喜歡在偏僻的地區和密林深處遊走,因此人們平時很難見到它們。但是到了冬天,猞猁就會展示出和很多貓科動物的不同來:它們在冬天最為活躍,也最為開心,來到森林深處的人總能輕易發現猞猁在雪地上歡快地追逐獵物,尤其是它們最喜歡吃的野兔的情景。

那麼,猞猁為什麼在冬季最開心呢?這和猞猁的天敵在冬天的活動情況有很大關係。在北美洲,猞猁的主要天敵是美洲獅和棕熊。美洲獅雖然也屬於貓科動物,但是體型和力量都遠大於猞猁,可以輕易地把猞猁的獵物搶走或者把猞猁殺死,有時候僅僅是為了出口氣就能一口吧猞猁的腦袋咬碎。但是到了冬天,山上的美洲獅往往會尾隨著下山覓食的麋鹿等獵物來到山腳。喜歡在高海拔地區捕獵的猞猁和美洲獅相遇的概率就小了很多。

而此時猞猁的另一個天敵棕熊呢?要知道,棕熊是食肉目體型最龐大的動物之一,它們的體重可達500千克以上,大約相當於兩頭東北虎的重量,或者20多隻猞猁的重量。棕熊的的爪子不能像貓科動物的爪子那樣收回到爪鞘裡,而是像一把把沒有劍鞘的寶劍,再加上它們的前臂健壯有力,因此當它們揮舞前臂的時候可以給對手帶來很大的傷害,貓科動物幾乎都不是它的對手。棕熊的食物比較雜,除了植物外,還喜歡吃各種小動物。在平時,棕熊常常會和捕獵高手猞猁搶奪獵物,甚至殺死它們,但是冬天到來的時候,棕熊卻不得不服從大自然的安排——冬眠。

所以,在一整個冬天,猞猁幾乎就是山大王,不僅和美洲獅會很難相遇,更不必擔心會遇到棕熊,因為棕熊都在洞裡昏昏大睡。再加上猞猁特殊的身體結構(尤其是那四條大長腿和四隻大腳掌)適合在雪地上活動,在雪地上追逐野兔等獵物的猞猁別提有多開心了……關於猞猁這種可愛的貓科動物,你還有哪些了解呢?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故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在很多新聞報導中,我們總能見到一些叫「猞猁」的動物。如果細心點你就會發現,這些被稱為「猞猁」的傢伙們,外表上卻有一些不同之處。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廣義上所謂的猞猁並不是只指一種貓科動物,猞猁屬的4個物種都常被人們叫做「猞猁」。在自然界中,這4種「猞猁」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天敵。一起來看看吧!1.猞猁(歐亞猞猁)猞猁也叫歐亞猞猁,狹義上的猞猁就是指這種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寒冷地帶。在中國,歐亞猞猁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內蒙、黑龍江等地區。
  • 動物大多會在冬天選擇冬眠 人為什麼不呢?
    對於它們來說,冬眠似乎是一件好事。而人類偶爾可以選擇睡上一天,卻沒有辦法一直睡。這一點似乎有點不太公平,到底為什麼呢?  如果冬眠是有益的,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要想找出人類無法冬眠的原因,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動物冬眠的一個最明顯的原因就是避免寒冷。
  • 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
    首先要了解一下動物為什麼需要冬眠動物冬眠的一個最明顯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寒冷。這是它們避開食物匱乏的寒冷冬天的一個「法寶」。動物冬眠其實是一個節能的過程,冬眠時它們的身體機能會減慢,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和心率都會下降。對於動物來說,冬眠是一個直覺,它們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
  • 阿爾卑斯山現大角獸,1米長角對付猞猁,遇狼就跑懸崖,最怕雪崩
    很多人都知道,無論是牛科動物還是鹿科動物,頭上的角就是它們最有力的防禦工具。 每一隻雄性羱羊,都很愛護自己的大角,因為每到繁殖期大角就要派上用場了。與同類爭奪配偶,總要打上一架,能不能打贏情敵「抱得美人歸」,就要看自己夠不夠強壯,大角夠不夠有力。
  • 終於知道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了!
    這似乎有點不太公平,到底為什麼呢?如果冬眠是有益的,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要想找出人類無法冬眠的原因,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動物為何要進入冬眠模式 1.動物冬眠的最大原因是為了躲避寒冷 動物冬眠其實是一個節能的過程,冬眠使得它們的身體機能減慢,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和心率都會下降。 對於動物來說,冬眠是一個直覺,它們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惡劣的環境、少得可憐的食物讓它們不得不睡一整個冬天。許多動物夏天都會增胖,為冬眠儲備足夠的脂肪,一直到它們醒來。
  • 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天敵的含義猞猁並不是狼的天敵。首先要明確天敵的含義,天敵是指在自然環境中某類生物絕對壓制,捕獵或損害其他種類的生物,也就是經常說的降維打擊,被捕食或者遭遇損害的一方毫無還手之力。比較常見的天敵關係的例子諸如:噬菌體和細菌,貓和老鼠,亞洲大黃蜂和蜜蜂,雕鴞與野兔,前者都是後者的天敵。猞猁和狼的關係很顯然,猞猁和狼並不是天敵的關係,它們的關係確切的應該屬於類似於獅子和鬣狗之間世仇關係。狼是森林中最強悍的群居社會性食肉動物,它們等級分明,分工協作,捕食風格彪悍。而猞猁則是獨居食肉動物,它們是獨來獨往的刺客型食肉動物。
  • 洞熊為什麼在2.4萬年前滅絕了?因為一個缺陷,無法從冬眠中醒來
    洞熊是一種因為遺骨而為人所知的動物,它們曾經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的洞穴中,但是在2.4萬年前,卻不知為何突然滅絕了。從上世紀開始,科學家就在許多個歐洲洞穴中發現了數以萬計的洞熊骨骼,其中一些好像還經過了精心地堆砌。
  • 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敵嗎?教你正確使用天敵的概念
    首先明確天敵定義我們說的天敵是從兩個英文單詞翻譯來的,一個是natural enemy,一個是predator,前者是標準的天敵,後者字面意思是掠食者或者捕食者。真正的天敵natural enemy更多的是個植物保護學概念,多用於描述昆蟲和農作物。
  • 未解之謎:動物為什麼要冬眠?是因為生物鐘嗎?
    如果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百花齊放的季節,那麼冬天就是許多動物爭先恐後進入冬眠的季節。很多動物在冬天會進入冬眠狀態,冬眠時幾乎不需要攝入能量,熱量散失也會降低到最小。那麼你知道,為什麼動物要進行冬眠嗎?哪些動物會進行冬眠?什麼時候進入冬眠狀態?
  • 四川格聶雪山,雪豹偷吃山羊,猞猁帶仔曬太陽,白唇鹿下山找配偶
    每一隻雪豹都有固定的巢穴,大多在陽坡的石洞中,它們往往好幾年都不會挪窩。 猞猁:帶著幼崽曬太陽格聶雪山也是猞猁的地盤。一隻猞猁伏在草叢和杜鵑之間的巖石上曬太陽,它剛剛吃飽了兔子肉,不想再去捕獵了。而它的2隻幼崽則靜靜地躲在灌木叢裡,另外1隻幼崽比較好動,跑到媽媽的身下,正在找奶喝。
  •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呢?它們的尾巴是做什麼用的?
    冬天的白晝短,夜晚長,天氣又冷。而且,即使能找到食物的話,動物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也不足以彌補外出消耗的能量。所以有些動物,比如候鳥,會長途跋涉去南方過冬。有些動物能夠艱難地熬過冬天但是很多動物會在冬天死去。還有些動物比如蜂鳥、北極地鼠和黑熊,利用寒冷的天,好好地睡一大覺。動物可以用冬眠的方式將身體的能量消耗降至最低。若冬眠像睡覺那麼簡單,那麼人類也可以。
  • 冬天不想努力,想冬眠?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為你科普冬眠小知識
    春天會犯困,夏天、秋天精神疲乏,相比這三個季節,冬天仿佛是人類最不想起起床的季節,面對工作、學習、生活,許多「懶人」發出了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的疑問。要是人類能夠冬眠該有多好,再也不用受到工作與學習的早起支配。
  • 在北極熊冬眠的時候襲擊它們,北極熊會反擊嗎?
    它們站起來的時候,身高達到了2米,在寒冷的北極地地區沒有天敵,但是近些年人類成為了它們最大的「天敵」。北極熊的體型雖然龐大,但是它們很是靈活,不僅奔跑速度極快,可以達到40公裡每小時,它們的遊泳能力也是北極地區很多動物不能相比的,可以以每小時10公裡的速度遊97公裡。在冰面上,寬厚的後腳掌是它們行走千裡的有利工具;到了海水當中,前腳掌就是有力的「划槳」。
  • 冬眠的熊提前一個月醒了
    溫暖的冬天提前一個月叫醒了熊熊。今年的3月,走進樹林裡的動物學家們會大吃一驚,因為全球各地的熊都不合時宜地提早醒來,原因是冬天變暖了,最近的一次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冬天之一。俄羅斯、芬蘭和英國的圈養熊和野生熊都很早就脫離了冬眠,有些種群根本就沒有開始冬眠。
  • 狼常捕殺猞猁?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相對於整個貓科大家族來說,猞猁這種動物可以說知名度遠遠不如獅虎豹那麼大,而且從名字上看,如果對野生動物不熟悉的朋友,很難猜出它們究竟是哪一種動物。猞猁的名字與「舍利」同音,因此容易搞混,前者是貓科猞猁屬裡面的物種。猞猁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猞猁屬裡面4種拋開短尾貓,還可以分成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以及歐亞猞猁。
  • 大熊貓不冬眠,那它們怎麼過冬的?
    凜冬將至,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策略: 有的動物會選擇冬眠,比如黑熊、灰熊,它們會在冬天來臨之際,囤厚厚的肥膘。話說今年2020年美國胖熊大賽冠軍是編號747,下面是它的養膘成果圖: 2020胖熊大賽冠軍 有的動物會選擇長厚厚的毛來過冬,它們的皮毛可能會改變顏色,以便更好地與雪融為一體。白尾鹿冬天會長出灰色的皮毛,與森林樹幹的顏色很協調。 有的動物則會遷徙,比如你所熟知的大雁,它們會在秋天南下。
  • 冬天能冬眠的不止熊,還有它們!
    冬天能冬眠的不止熊,還有它們!
  • 如果孩子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只知道蛇冬眠?那你可就過時了!
    每到冬天,總有孩子會問:冬天這麼冷,外面的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呢?我知道很多鳥都飛到了南方,也知道蛇冬眠,但其他的,知道的就寥寥無幾了。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一本冬天動物過冬的科普書就得必備了。德國託馬斯·穆勒著有的《冬天裡的動物》,帶著我們走近冬天的動物世界,告訴我們將近100種動物的過冬小技巧,向我們科普不同的動物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
  • 刺蝟最怕什麼動物?為什麼?
    但是刺蝟則不同,它們在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全身蜷縮起來,成為一個「刺球」,這樣讓獵食者無法下口。刺蝟害怕哪些動物?刺蝟是一種主要以昆蟲和蠕蟲為食的哺乳動物,雖然它是哺乳動物,但是它不能像其他哺乳動物那樣自己調節體溫,因此,在寒溫帶生活的刺蝟到了冬天,必須強制的進入冬眠的狀態。
  • 猞猁現身懸崖捕食捻角山羊,母羊逃跑了,剩下小羊成了猞猁的獵物
    最難見到的就是猞猁了,這傢伙很狡猾,皮毛與巖石接近,還喜歡藏在巖石下面,只有捕食的時候才出來活動,就連當地人也很難發現。前不久,它的一個「小姐妹」就被一隻雪豹吃掉。當時,要不是自己跑得快,估計也成為雪豹的口中餐了。但是,它就是不長記心,從來不警惕四處的天敵。02猞猁現身懸崖,開始捕食捻角山羊興都庫什山儘管很荒涼,但是這裡到處是巖羊、盤羊,就連其他地方稀少的捻角山羊,在這裡也成群結隊。所以,生活在興都庫什山的雪豹、猞猁等猛獸都不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