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曾聽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片葉子是相似的,但是卻有兩片葉子是無限接近的,在動物世界裡面也是一樣,有相當多的物種在外形、食性等方面表現出了相似性,比如花豹與美洲豹,海豹、海獅與海狗,虎貓與豹貓,馬與驢與騾等等,如果算上昆蟲等小動物的話,那麼物種的相似性範圍就更大了,即便花上更多的時間也講不完,今天我們重點來說說猞猁與短尾貓。
這兩種動物也是我們在大自然中經常「傻傻分不清」的物種,兩者都屬於貓科動物中的一員,外形大體相似,食性幾乎一樣,很難通過簡單的方法就分別開來,很多喜歡貓科動物,但是相對不是那麼熟悉的人,可能一時間難以區分,甚至觀察好久之後對自己給出的答案也都不確定,因此很有必要給大家說一下這兩個物種,它們有何異同?以及如何區分這兩種動物?
短尾貓與猞猁間的親緣關係
猞猁、短尾貓都是屬於貓科、貓亞科、猞猁屬裡面的物種,該屬裡面又分加拿大猞猁、西班牙猞猁、猞猁與短尾貓4個物種,其中猞猁種指的是分布在歐亞地區,大多數集中在歐洲的猞猁品種,所以我們在提到猞猁的時候,一定要分狹義與廣義來討論,廣義上即便是加拿大、西班牙的種群,甚至是短尾貓,亦可歸類為猞猁,如果是狹義的話,那麼就只有猞猁種才稱得上為猞猁。
短尾貓是猞猁屬下的大家族,一共有12個亞種,命名規則幾乎都是按照分布地域制定的,比如短尾貓墨西哥亞種、短尾貓佛羅裡達亞種則是對應分布在墨西哥、佛羅裡達州的短尾貓亞種;歐亞猞猁也是一個大概念,下面分成7個亞種,命名規則也是根據地域分布,其中猞猁的指名亞種指分布在歐洲北部部分地區及伊拉克部分地區的猞猁;加拿大猞猁猞猁只有三個亞種,分別是北極亞種、紐芬蘭亞種以及指名亞種;西班牙猞猁相對來說比較孤獨,只有一個亞種。
猞猁與短尾貓的親緣關係可以說是相當近,同屬於貓科猞猁屬,如果將整個貓科家族用一個樹狀圖分別標識出來的話,你會發現猞猁與短尾貓在親緣關係上處於樹枝的末端分叉,也就是說它們的分別只在於種間。雖然短尾貓很像某一種家貓,但是它們與家貓的親緣關係卻比較遠,有時候我們不能夠光從外表上去判斷兩個物種之間的關係,就像鬣狗外形更像犬,卻跟靈貓的親緣關係比較近。
短尾貓與猞猁的相同之處
短尾貓與猞猁最相似的地方,應該就是外形和食性了。猞猁四肢矯健且粗長,耳朵尖上面有兩簇黑毛豎立起來,遠遠看上去就像是天線一樣,十分有特色。兩頰有下垂的長毛,腹部的毛髮也很長,這有助於它們在寒冷的冰雪上保持體溫,根據分布地域的不同,猞猁的毛髮也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拿猞猁指名亞種來說,它的背部毛髮呈紅棕色,腹部呈現黃白色,而眼睛周圍則是白色。
短尾貓在外形上與猞猁差不多,上面所說的一些特徵,短尾貓同樣也具備,只不過是有些細微的差異,值得一提的是,猞猁和短尾貓都有著一根非常短的尾巴,一般來說,貓科動物的尾巴都是長長的,有助於在奔跑的時候保持平衡,但是猞猁屬的物種尾巴都很短,這是環境所決定的,短尾巴有助於它們在灌木地帶行走,也有助於它們在巖石、林木中攀爬。
在食性方面,短尾貓和猞猁都是肉食動物,它們會捕食任何它們能夠捕食的動物,多以嚙齒類動物、鳥類為主,但是偶爾猞猁也會捕殺一些中等體型的食草類動物,比如狍子和鹿。不過猛獸的食性幾乎都是由環境決定的,在大類上,它們的食性相同,但是如果細分成每一種食物來源的話,那就相當複雜和多變了,比如在村莊周圍的短尾貓,會捕殺一些家禽。
分布地域上的差異
我們先來看看猞猁屬裡面的四個物種,它們的分布區域呈現一定的規律性,主要是往北方比較寒冷的地方走,加起來幾乎佔據了整個歐亞北部以及北美洲,其中西班牙猞猁只分布在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上,加拿大猞猁分布在美國北部地區以及加拿大大部分地區,歐亞猞猁則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的北部,其中我國的猞猁品種,就是這種,而短尾貓則分布在美國南部地區、加拿大部分地區,以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區。
從大類上看,這些物種都各自佔據著屬於自己的地盤,雖然有交集,但是重合的領域不大,如果從狹義上分的話,猞猁種裡面的七個亞種,大多是在歐洲北部地域以及伊拉克北部、俄羅斯亞洲區東南部、西伯利亞一帶等地區,與短尾貓的任何一個亞種都沒有重疊的區域,所以當我們猞猁種所佔據的地盤裡面,見到這麼一種野生個體的時候,100%可以確定就是猞猁,而不是短尾貓。
外形之間的差異
猞猁與短尾貓雖然在外形上大體相似,但是只要仔細區分,還是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嗎,比如短尾貓除了名字跟貓更加接近之外,它的臉部特徵也比猞猁更像貓。不過這是主觀的判斷方式,並不是那麼準確,因為當我們沒有參照物的時候,很難判斷出這種動物有多像。這個方法顯然不是那麼靠譜,所以從其他更容易判斷的特徵下手,才是分辨猞猁和短尾貓的正確方式。
在神態上,短尾貓的面部表情與家貓神似,而猞猁看起來要狡黠許多,如果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學者,他們能夠光從神態上就分清猞猁與短尾貓,不過這種本事是需要大量練習的,顯然不適合普通人。在行為上,猞猁與短尾貓的習性相同,幾乎都具有夜行性,也喜歡生活在叢林,有著很強的生存能力,捕獵技巧相似,因此想要從這方面入手去判斷究竟是猞猁還是短尾貓,顯然也是不準確的。在體型上,生活在歐亞北部的猞猁種體型是該屬裡面最大的,大多數成年個體集中在15-30千克之間,短尾貓要小一些,多數成年個體集中在5-14千克之間,雖然是兩個檔次,但體重一樣的短尾貓與猞猁還是一抓一大把的,顯然這個方式也不能很好地區分開它們。在外表上,猞猁的主色調是土黃棕或麻褐色,脊背顏色較深,看起來呈現淡淡的紅棕色,兩側斑點明顯,相對來說稀疏一些,尾巴尖端部分呈現純黑色活著的褐色;而短尾貓則有一些差異,斑點比猞猁密集,且有些連在一起,相對來說也不是那麼明顯,尾巴尖端雖也為純黑,但往往也有環狀斑紋,當然耳尖的兩簇黑毛,短尾貓的也沒有猞猁長。
猞猁與短尾貓的區別本來就很小,即便是狹義的區分,難度也很大,如果從廣義上說的話,那麼就更加難了,而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綜合上面提到的多種因素來判斷,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該物種所處的地域,加上外觀形態來判斷,大致就能夠識別出來了。不過有時候就是這樣,正所謂世界千奇百怪,才會有那麼多可愛和有趣的事情,為我們的生活添姿添彩。
(關注我,了解動物,喜歡請給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