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2021-01-09 八兩科學

在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中,有兩種動物象徵著大自然的強大力量風、霧,平等又相互對立,它們就是短尾貓和郊狼。在印第安部落莫哈維人(Mohave)的文化裡,夢到短尾貓有著特殊的意義,能賦予人力量、狩獵技巧和財富。因此短尾貓相比其他動物更有敬畏感。

當然,這個短尾貓不是日本短尾貓,而是一種優雅而隱秘,穩居北美大陸食物鏈第二梯隊的兇猛中型食肉猛獸。至於該如何形容它在貓科動物中的地位呢,總的來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叫「猞猁」的短尾貓,短尾貓:我尾巴是最長的!

短尾貓(學名:Lynx rufus,英文名:bobcat),又叫北美山貓、赤猞猁、美國山貓,屬於貓亞科猞猁屬動物,是北美大陸上分布最廣的、數量最多的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以及整個美國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除外)地區,能生存在從加拿大針葉林到佛羅裡達沼澤地及墨西哥荒漠在內的各種生態環境。

短尾貓體型矮壯結實,體長大約有72cm-98cm,尾長10-18釐米(雖稱短尾貓,但就身體比例而言,其尾巴的長度遠遠超過猞猁屬其他成員)。體重大概是家貓的2倍左右,雌雄成年個體平均體重分別為6.8和9.6千克,雄性最大個體可超過15千克(現記載的最大體重是1984年於美國威斯康星州捕獲的一隻體重22.2千克的個體)。

從外形上看,短尾貓的毛色從淺灰到紅棕色不等,脊背中部的毛顏色通常較深,但轉入腹部後毛色逐漸變淺,但都鑲嵌有黑色或深棕色的斑點,毛茸茸的短尾巴上還點綴著一些深色的環狀斑紋,到了尾尖就成了黑色。

短尾猞猁天團四大成員,傻傻分不清!

猞猁一般指歐亞猞猁,猞猁屬其他動物都不會用猞猁泛稱,如短尾貓、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但是如果將這4大猞猁擺在你的面前,你還能快速區分開來麼?

地域:短尾貓和加拿大猞猁分布在北美地區,一南一北,有重疊;伊比利亞猞猁目前歸屬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歐亞猞猁分布較廣,但和伊比利亞猞猁沒有重疊。

體型:歐亞猞猁是猞猁天團中體型最大的,短尾貓是猞猁屬中體型最小的。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亞猞猁相差無幾。

外表:加拿大猞猁看起來比較胖,有超厚的雪地靴(腳掌最大);伊比利亞猞猁身上斑點顏色最深、黑幫老大一樣的絡腮鬍;短尾貓的面孔看起來和家貓差不多。排除法剩下的就是歐亞猞猁。

戰力值:歐亞猞猁>短尾貓>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加拿大猞猁墊底,在冬季時會被小几倍的漁貂襲殺,而短尾貓則是漁貂天敵中的主力軍,位列「北美四大兇獸(美洲獅、灰狼、郊狼、短尾貓)」。

北美猛獸美食家,河吃鮭魚,路殺騾鹿,海捕鯊魚!

加拿大猞猁最愛的食物是雪靴兔,為了吃雪兔,還把自己身體特化了,真是愛得深沉呀。雖然短尾貓也愛吃雪兔,但相對靈活多了。只要是肉,它幾乎都吃,屬於雜食動物。短尾貓是遊泳健將兼爬樹高手,所以能以捕到的任何動物為食,包括嚙齒類動物、鳥類、小型哺乳動物、蛙類、爬行動物、家畜甚至腐肉等等,可謂是吃遍整個北美地區。簡而言之,適應環境能力超強,遇啥吃啥,不挑食!

短尾貓個頭不算大,但對於比它體型大的有蹄類動物來說仍然是危險的殺手。尤其是鹿,一旦它們停下來靜立歇息一會兒,碰到有短尾貓在附近,就有可能遭遇危險。尤其短尾貓衝刺的最高速度約55公裡/小時,殺招轉瞬即至。不論圖片還是視頻,都有記錄了短尾貓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偶蹄目動物。

舉個慄子:

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一隻短尾貓襲擊一隻鹿,緊緊咬住鹿的脖子不放。

在2015年美國內華達州的一條公路上,一隻短尾貓竟然在捕殺一頭約70公斤的黑尾鹿。面對過路司機的拍攝,短尾貓沒有表現出對人類圍觀者的恐懼。而且有研究資料顯示,似乎某些地方的短尾貓已經成為『獵鹿專家』,其中包括成年的白尾鹿,而不僅僅是幼鹿!如西維吉尼亞州的短尾貓種群,其胃內容物中最常見的獵物是白尾鹿。

在2015年的美國佛羅裡達州維羅海灘,發現一隻短尾貓(bobcat)在海中獵食,而它的獵物竟然是一條鯊魚。

此外短尾貓會根據氣候來調整自己的活動行程表。一般情況下,它們在日落前三小時開始出發捕獵,直至午夜時分回去睡覺,接著會再次在黎明前至日出後三小時,接著早晨回去睡覺。但到了冬季,它們會調整生物鐘,白天花更多時間捕獵,晚上儘量多休息。

結語:

短尾貓不是北美大陸食物鏈頂端掠食者,但很少被其他掠食動物捕殺的現象,算是總體上沒有天敵(美洲獅和灰狼偶有殺戮,但很少)。在其生態位上,郊狼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資源競爭,郊狼殺死短尾貓但不食用)。觀察發現,由於郊狼的體型比短尾貓大得多,尤其是面對多隻郊狼的圍攻,會給處於空曠地帶的雌性短尾貓及幼崽造成傷亡。若郊狼在數量沒有明顯優勢(2對1、1對1),短尾貓會毫不猶豫先發起襲擊,打不過就爬上樹。

目前短尾貓的種群數量是無危的。不過近年來,美國南部像佛羅裡達沼澤地區的短尾貓數量銳減。但這個銳減不是出現大規模死亡,而是短尾貓被迫離開了這裡。主要原因是自2000年來,佛州緬甸蟒的泛濫吞噬了短尾貓賴以生存的動物,包括兔子、浣熊和齧齒動物。在2003年至2011年期間,大沼澤地區發現短尾貓的數量下降了87.5%,而且已有2次在安樂死的蟒蛇體內發現短尾貓屍體。

短尾貓:戰略性撤離,不用大驚小怪!

—End—

相關焦點

  • 短尾貓也是一種猞猁!猞猁天線更長,短尾貓更威猛
    加拿大猞猁短尾貓雖然也主食野兔和林兔,但它仍保持了非常多樣化的飲食。在美國東北,鹿對短尾貓而言非常重要,在冬天有72%的短尾貓會捕鹿吃。它們不僅捕殺鹿仔,成年白尾鹿和黑尾鹿亦在其菜單上。有證據表明短尾貓能殺死十倍於自身體重的鹿,它們或騎在鹿背上,或懸掛在鹿脖子上,獵物最終死於窒息或大出血。因此,與加拿大猞猁相比,短尾貓雖犧牲了一部分彈跳技巧,但在更大程度上保留了搏鬥能力,這是它能夠捕成年鹿的關鍵。在這點上,短尾貓與它的「大哥」——歐亞猞猁更像。
  • 狹義上如何區分短尾貓與猞猁?它們有何異同?
    ,甚至觀察好久之後對自己給出的答案也都不確定,因此很有必要給大家說一下這兩個物種,它們有何異同?猞猁屬物種短尾貓是猞猁屬下的大家族,一共有12個亞種,命名規則幾乎都是按照分布地域制定的,比如短尾貓墨西哥亞種、短尾貓佛羅裡達亞種則是對應分布在墨西哥、佛羅裡達州的短尾貓亞種;歐亞猞猁也是一個大概念,下面分成7個亞種,命名規則也是根據地域分布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貓科猞猁屬一共包括4個物種,分別是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這4個物種的外表看上去十分相似,區分難度不亞於區分豹和美洲豹、虎貓和豹貓,因此很多人總是把它們混淆。下面,大貓來了就對這4種動物加以介紹,相信看完本文後你一定會更容易區分它們。
  • 瀕危的伊比利亞猞猁 Lynx
    雄獸比雌獸大:雄獸平均12.9公斤(最重26.8公斤),雌獸重9.4公斤。約為歐亞猞猁的一半大小。伊比利亞猞猁與歐亞猞猁分別不大,但更像短尾貓。臉孔比歐亞猞猁更像貓。尾粗,尾端黑色。耳尖、觸鬚和鬢角各有一束黑色的毛。
  • 這種貓科動物被體重不到自己一半的動物捕食,成為「貓科之恥」
    鼬科當中的鼬屬和貂屬身體細長柔軟,以靈活著稱,在中國這個群體被統稱為「黃鼠狼」,它們的特徵是跳躍式前進,能夠獵殺自身數倍之大的動物。而狼獾(貂熊)、蜜獾、狗獾、美洲獾則以兇猛強悍著稱,它們通常被稱為「愣頭青」,敢於對抗比自己大數倍的掠食動物,儘管沒啥耀眼的戰績,但勇氣可嘉。而各種水獺都是水陸兩棲的,群體作戰可以橫行江河,其中最大的巨獺號稱「水中之狼」。
  • 狼常捕殺猞猁?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相對於整個貓科大家族來說,猞猁這種動物可以說知名度遠遠不如獅虎豹那麼大,而且從名字上看,如果對野生動物不熟悉的朋友,很難猜出它們究竟是哪一種動物。猞猁的名字與「舍利」同音,因此容易搞混,前者是貓科猞猁屬裡面的物種。猞猁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猞猁屬裡面4種拋開短尾貓,還可以分成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以及歐亞猞猁。
  • 猞猁尾巴短,所以爬樹技術就爛?
    猞猁在樹上睡懶覺研究人員趕緊在樹上安裝了紅外相機,根據相機記錄的影像資料,大約50分鐘後,這隻猞猁爬下了樹,動作很嫻熟,用了不到一分鐘就下來了。這明顯是只成年雄猞猁,但體型不是很大。樹棲型貓科有雲豹、雲貓和長尾虎貓三種,它們在樹上的時間比在地面上還長,都生有長長的尾巴。歐亞猞猁和短尾貓與豹、豹貓、虎貓和野貓等一起,被歸類為攀援型貓科,這意味著它們雖然在地面上度過更多時間,但仍保持了出色的爬樹能力。
  • 美國短尾貓和獰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這是猞猁於獰貓之間的戰鬥。因為,猞猁實際上是猞猁屬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在猞猁屬下一共有四種動物:猞猁(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西班牙猞猁以及美國短尾貓,所有,嚴格意義上說,美國短尾貓是猞猁的一種。一般情況下,猞猁的體型比獰貓要大,而且捕獵的獵物比猞猁也要大,再加上它們是同科動物(同屬貓科),所以,猞猁的戰鬥力要在獰貓之上。那麼,看似與猞猁格格不入的美國短毛貓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美國短尾貓美國短尾貓雖然是猞猁的一種,但是它與其他的猞猁區別還是很大的。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有多恐怖
    而且,如果猞猁每隔一段時間會定期清理自己領地內的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提到猞猁殺狼事件,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猞猁。猞猁家族分為四種,分別是歐亞猞猁,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短尾貓。除了短尾貓之外,其他的猞猁光聽名字就知道它們的分布位置。
  • 猞猁能不能打過兇猛好鬥的杜高犬?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通常,杜高犬非常的安靜而且對主人非常的忠誠,但是它骨子裡是一種兇猛好鬥的犬種,杜高犬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它會主動攻擊出現在自己領地的其他犬類以及動物。由於杜高犬的毛髮以白色為主,而且毛髮較短,所以它比較能夠適應炎熱的天氣。成年杜高犬的肩高平均在65公分左右,體重平均在40公斤左右。
  • 伊比利亞猞猁從100隻到700隻,種群數量增長的背後經歷了什麼?
    、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廣義上能夠被稱之為猞猁的,一共4種,其中短尾貓也算。;加拿大猞猁的主要棲息地在加拿大,以及美國北半部分,美國南半部分只有極少數的地方有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南端,數量稀少;而短尾貓則分布在北美洲南半部分,主要棲息地是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有少量分布。
  • 猞猁能打過豹子嗎?為什麼?
    猞猁是一種體型偏大的貓科貓亞科動物,而豹子則是一種偏小的貓科豹亞科動物,在整個的貓亞科下,猞猁的體型僅次於美洲獅和獵豹,排在第三位,而豹子在整個的豹亞科下體型比獅、虎、美洲豹都要小,堪堪排在第四位(雪豹與豹子的體型部分伯仲)。
  • 萌萌可愛貓咪之短尾貓:我和我的小尾巴!
    調皮可愛貓咪美國短尾貓(英文名:American bobtail),是分布在北美洲的一種短尾貓科動物,體長0.7-1.2米,肩高36-38釐米。調皮可愛貓咪美國短尾貓:有很強適應力的掠食者,棲息在林地、半沙漠、城市及沼澤。
  • 貓科裡面的雜食性動物:逮誰吃誰是它的天性,兇猛程度堪比猞猁
    導讀:貓科裡面的雜食性動物:逮誰吃誰是它的天性,兇猛程度堪比猞猁一般來說,野生的貓科動物基本上都是純肉食性的,比如獅子老虎之類的猛獸,就是吃肉,只有極少數的情況下會吃一些草,這點在生物上可以用自我療傷來形容,比如養過貓狗的人都知道,狗狗有時候會吃草,主要就是它們在調節自己的身體機能
  • 平頭哥表親遠在北美,愛幹猞猁愛吃豪豬,最大敵人是短尾貓
    從體型上看,漁貂的體型跟平頭哥大小差不多,成年後,能長大0.75-1.2米,不過一條大長尾巴就佔據了身體的近三分之一,不過雖然漁貂的體長與平頭哥差不多,但是體重是不及平頭哥的,
  •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在很多新聞報導中,我們總能見到一些叫「猞猁」的動物。如果細心點你就會發現,這些被稱為「猞猁」的傢伙們,外表上卻有一些不同之處。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廣義上所謂的猞猁並不是只指一種貓科動物,猞猁屬的4個物種都常被人們叫做「猞猁」。在自然界中,這4種「猞猁」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天敵。一起來看看吧!1.猞猁(歐亞猞猁)猞猁也叫歐亞猞猁,狹義上的猞猁就是指這種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寒冷地帶。在中國,歐亞猞猁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內蒙、黑龍江等地區。
  • 北美特有「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雖然研究人員從未親眼目睹過一次襲擊,但有證據表明它可以幹掉比自己體型大2-3倍的加拿大猞猁。是不是有點難以置信?但這恰恰是鼬科家族成員最擅長幹的事,以小博大!鼬科四哥,北美特有的中型哺乳動物!漁貂(學名:Pekania pennanti),俗稱漁貓,屬於鼬科貂屬動物,為北美原產的中型哺乳動物。主要棲息在北美洲中低海拔地區的針葉林和針葉混交林。
  •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猞猁是一種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的中型貓科動物,它們的特點是尾巴很短,不畏嚴寒,最喜歡吃兔子。猞猁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歐洲(除伊比利亞半島)和亞洲北部,生活著歐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北,生活著北美猞猁;在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生活著伊比利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南,生活著短尾貓。一般來講,猞猁是肉食性動物,且最喜歡吃兔子,比如伊比利亞猞猁幾乎完全以兔子為生,兔子佔其食物總量的9成。即便猞猁吃草,也不會吃得太多。
  • 常被黃鼬咬斷脖子,豹子叼它餵幼崽,猞猁靠它過日子
    野兔最怕的就是這樣,你說一口吃了也就死個痛快,你這樣讓自己的幼崽把自己叼來叼去,每次都咬幾口又放了,嚇都嚇死好幾回了,真不如死了痛苦。如此看來,豹子也算是夠壞的了。儘管隨著季節的不同,野兔所佔猞猁食物結構中的比例有所變化,但不管怎麼樣,它們都始終愛吃野兔肉。據統計,一隻成年猞猁一年大約要吃掉200-300隻兔子。
  • Sbike動植物百科:美麗的野生大貓,世界僅存的4種猞猁欣賞!
    猞猁屬僅分布於北半球溫帶至寒帶地區,目前世界僅存歐亞猞猁、短尾貓、加拿大猞猁、西班牙猞猁四個物種。他們的特點十分鮮明,都是短短的尾巴、大大的耳朵,耳尖上有長長的深色叢毛,兩頰下有宛如小圍脖似的長毛,如大貓一般美麗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