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航天領域又傳來了好消息,嫦娥五號成功採集到2千克月壤,目前已經踏上了返程的旅途,讓世界各國都為之感到震撼,不過一些國家也開始趁此機會拋出威脅論。據《華爾街日報》12月8日報導,美軍聯席會議參謀長馬克·米利上將最近正在呼籲美國發展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力量,認為隨著中國在軍事領域的投入,大國競爭已經演變為大國戰爭,倘若我們不重視那麼中國將在2035年獲得匹敵美國的軍事實力。
按照這位參謀長的說法五角大樓必須要為防止15年後中美勢均力敵而做準備,即在太空和網絡行動中發動對中俄的進攻或防禦,阻止他們在這些領域發展實力。從報導來看近期很多美國官員都在炒作類似的言論,之前被譽為「反華先鋒」的盧比奧就將中國比作世界未來最大的國家安全威脅,認為我國正在不遺餘力的加速崛起。
顯然為了渲染「中國威脅」,美國政客們都徹底失去了理智,實際上他們的相關言論完全是在顛倒黑白,70多年以來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和平發展而不是殖民、侵略和擴張,更何況中國始終奉行防禦性國防戰略,從來不走爭霸路線,不存在成為世界最大國安全威脅的說法。
在太空領域中國也是提倡遵守國際法規,認為太空資源應該為全人類共有,在此前中國天和號空間站官宣時,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負責人就向外界明確表示會向世界開放,願意接納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這種做法不僅是對國際規則的踐行,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包容、開放的民族精神,我們始終願意與各國共同進步,願意為人類宏偉的航天事業造福。
因此美國政客口中的「中國威脅」站不住腳跟,美國智庫學者認為,五角大樓和情報界正在通過大打「新冷戰」牌來索要國會撥款,在最新披露的五角大樓發展計劃中,美海軍未來10年將年均採購12艘至15艘軍艦,將自身實力再提升一個臺階。但是今年的新冠疫情給美國帶來了嚴峻的經濟危機,政府預算也被迫大幅縮減,這讓五角大樓艦艇計劃面臨擱置的風險,為了儘快實現預定目標,五角大樓只能想方設法逼迫國會撥款。
不過美國渲染「中國威脅」的根本目的還是推動構建對華包圍圈,隨著白宮遏華戰略的全面落實,美國需要鼓動更多地國家同美軍一起攪局,倘若能夠讓他們感受到中國崛起的危險,那麼自然就願意跟美軍共同攪局,這也美國常用的招數。
針對美國屢屢渲染所謂「中國威脅」,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曾發出警告,敦促美方摒棄冷戰思維,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要知道在21世紀任何冷戰思維都是開歷史的倒車,作為當今世界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理應擔負責任來,同中方攜手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而不是將中國看做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