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圖題
作圖題作為一個單獨的題型,它有著獨到的考查功能。首先,學生必須理解與圖形相關的物理概念和規律,還要熟練掌握用圖形和圖線表達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方法和手段,作圖過程和順序反映了學生的思維程序,作圖的質量反映學生對作圖規則掌握的熟練和嚴密程度。
雖然每年中考試題的作圖題本身難度並不大,但學生的得分情況並不樂觀。一是學生不能準確理解題意,沒有根據題目的條件和要求作圖,圖不達意;二是平時缺乏嚴格的作圖訓練,作圖能力差,眼高手低,漏洞百出而失分。
例1(2012年中考第16題) 如圖9所示,一束光射到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上,請畫出經兩個平面鏡反射的光路圖。
試題分析:用光路圖來表示光的傳播規律是一種簡潔而直觀的科學方法,在光學作圖中,光線的概念是最基本的一個要素,光線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用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傳播的方向,它只代表光傳播的方向,而不管這束光的粗細,因此光線一定要帶箭頭,光線的傳播方向要遵守光的反射規律和折射規律。本題考查了學生利用作圖法表達光的反射規律的能力。
參考解答:在光學的作圖中,法線是最重要的橋梁,沒有法線我們就無法確定入射角和反射角。如圖10所示,應該根據入射光線和鏡面的位置在入射點作出與平面鏡垂直的法線,有了法線就可以根據反射定律確定反射光線,同樣的方法可作出另一個平面鏡的反射光線,如圖6所示。當然有的同學在入射光線上假設一個光點,利用平面鏡的物像對應的關係進行作圖,也能較好的完成本題的作圖。
由於兩個平面鏡垂直,因此兩個平面鏡的法線也相互垂直,因此∠2+∠3=90°,根據反射定律∠1=∠2,∠3=∠4,所以∠l+∠2+∠3+∠4=180°,所以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平行,這樣的一個裝置具有一個特殊的特徵,就是一束光線射到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上,出射光線平行於入射光線。這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如自行車的尾燈上就具有這種功能,當後面有車燈射向尾燈時,燈光沿原方向反射,提醒後面的車注意前面自行車的安全。
難易程度:中等偏易
例2(2014年中考第16題)如圖11所示,一束光從玻璃AB面垂直射入,折射後從玻璃磚AC面射出.請畫出這束光在AC面發生折射的光路圖。
試題分析:一束光從AB面垂直射入,又從AC面射出,光在玻璃磚與空氣的界而上發生了兩次折射,本題要求畫出在AC面上發生折射的光路圖。解答本題要根據折射規律,通過法線這個橋梁,從而正確作出光路圖。
參考解答:一束光從玻璃磚AB面垂直射入,入射角是零,折射角也是零。因此,垂直入射後光的方向不發生改變。這束光從玻璃磚AC面射出時,要正確地畫出折射光線的方向,首先確定法線的位置,在入射點畫出與AC面垂直的法線,再根據光從玻璃射入空氣中時光線要偏離法線的規律,做出出射光線的方向,如圖12所示。
難易程度:中等偏易
例3(2009年中考第19題)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勻速向右運動,如圖13所示。請畫出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圖。
試題分析: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分析判斷其受力情況,正確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是分析運動和力問題的基礎,也是學好高中力學的基本功。通過初中物理的學習,要學會初步的受力分析,養成正確畫出受力示意圖的習慣,為高中物理中的力學學習打好基礎。本題通過對勻速運動物體的受力分析,綜合考查學生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進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受力分析的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就是學習方法,這在學習力學的初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明確研究對象,要明確對哪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而且要有把這個物體與跟它接觸的其他物體進行隔離的意識,分析受力時要分析所研究物體的受力,不能分析其他物體的受力。第二,對物體受力分析要考慮物體的運動狀態,是靜止、勻速運動、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因為受力情況與運動情況是緊密相連的,勻速運動的物體與加速運動的物體的受力情況就不同。第三,受力分析時要按照一定的分析順序,分析時一般是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順序進行,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漏掉某些力。最後,要正確而合理的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儘管力的示意圖沒有力的圖示要求嚴格,但示意圖要畫的合理而規範,正確的受力示意圖對分析解決物體運動和力的問題幫助很大。
參考解答:在研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為了測量摩擦力的大小,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在木板上做勻速運動,由於做勻速運動的物體處於平衡狀態,所以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就等於摩擦力的大小,這裡運用了間接測量的方法。
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運動時,木塊處於平衡狀態,以木塊為研究對象,對木塊進行逐一受力分析,木塊受重力G、支持力F↓N、摩擦力f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四個力的作用,由於勻速運動處於平衡狀態,水平方向拉力F的大小等於摩擦力f的大小,重力G的大小等於所受支持力F↓N的大小,大小相等的力的示意圖的長短要相等,如圖14所示。
難易程度:中等偏難
例4(2014年中考第17題)如圖15所示,用瓶起開啟瓶蓋,請畫出在A點所用最小力的示意圖。
試題分析:生活中有許多省力槓桿和費為槓桿,省力槓桿是為了省力,而費力槓桿往往是為了省距離。開啤酒瓶用的瓶起子就是簡單的省力槓桿;通過畫最小力的示意圖,考查學生對生活中槓桿的理解能力和作圖能力。
參考解答:要畫出A點所用最小力的示意圖,要分析瓶起子的結構和使用過程,找出支點和力臂。要把酒瓶蓋起開,就要以O為支點,通過作用在B點的力掀開瓶蓋。根據槓桿的平衡原理,在點掀起瓶蓋的力和力臂一定,作用在A點的力和力臂的乘積也是一定的,要使力最小,就要使力臂最大。在OA距離一定的情況下,當力F與OA垂直時,力F的力臂最大。作圖時應先明確支點O,連接OA,然後作與OA垂直的力F的示意圖,如圖16所示。
難易程度:中等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