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學大科學平臺發展研究部搭建的光子科學論壇已經成功舉辦四期,參與人次共計近1700人次。第五期將於5月9日(周六)上午10:00舉行,我們邀請到了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執行所長劉志傑教授,開展題為 「X射線 - 結構生物學的未來之光」的在線講座。歡迎感興趣的老師和同學積極參加Zoom ID:92833497515。
在人類認識生命的漫長過程中,每次突破性進展幾乎都與物理學的進步密不可分。X-射線的應用導致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同時開啟了現代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催生了一個輝煌的新學科– 結構生物學。獲得生命體中核酸分子、蛋白質分子及它們複合物分子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是認識生命現象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X射線光源技術的不斷突破,X-射線晶體學為人類破解了十幾萬個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相信最新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一定會為生命科學開啟更加燦爛的新篇章。
劉志傑教授長期從事人體細胞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研究,他於2013年調入上海科技大學並與Ray Stevens教授共同創建iHuman研究所,現任執行所長,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劉教授及團隊於2016年在Cell雜誌發表與肥胖、神經退行性疾病、成癮及肝纖維化相關大麻素受體CB1的研究成果併入選當年的Cell十佳論文。隨後在2017-2020年期間連續發表與GPCR相關的2篇Nature和3篇Cell研究論文。他現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晶體學會理事,國際生物結晶組織(IOBCr)理事、亞洲晶體學會理事,國際學術期刊JMB及IUCr J 編委。
往期系列講座精彩內容回顧:
劉志,自由電子雷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神秘大咖,X射線吸收譜及前景:用於現代能量存儲的現代軟X射線光譜
陳宇林,Developing New Experimental Tools for Visualizing and Controlling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Matter
江玉海,超快強場物理探測技術與科學問題
封面圖為大麻素受體CB2與G蛋白複合物浮於免疫細胞和神經細胞的藝術展示圖。該圖由Julie Liu設計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