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ant在線講座—學科前沿系列(一)Soybean Genomics and Green Revolution

2021-02-14 Mol Plant植物科學

為促進學術交流、分享植物科學最新進展,Molecular Plant 和 Plant Communications 編輯部聯合組織了「MPlant在線講座—前沿技術系列」,已邀請了10多位知名專家在線講解了最新技術進展、與年輕學者和研究生分享和交流了許多技術細節。在廣大年輕學者和研究生支持和要求下,我們將繼續組織「MPlant在線講座—學科前沿系列作者分享會」。第一次講座將於7月23日下午3點通過「騰訊會議」直播的方式邀請田誌喜研究員在線講解大豆基因組研究與「綠色革命」的思考

  2020年7月23日     15:00——16:15

(講座30-40分鐘,問答交流20-30分鐘)

Soybean Genomics and Green Revolution

「綠色革命」是近現代史上最重要的農業歷史事件之一。得益於「綠色革命」,水稻、小麥、玉米單產發生了質的提高。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糧食和油料作物,同時也是人類植物蛋白及畜牧業飼料蛋白的主要來源。隨著世界人口增加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全球對大豆的需求逐年增加,提高大豆生產能力是世界的需求。在過去的60年裡,大豆平均單產雖然有了一定的增長,但相對其他主糧而言尚無明顯突破。大豆生產亟需「綠色革命」。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田誌喜課題組長期從事大豆功能基因組研究,致力於通過多組學聯合分析,解析影響重要農藝性狀的網絡調控系統,培育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在本論壇中田誌喜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大豆基因組研究進展以及實現大豆「綠色革命」的可能研究方向和途徑,以期拋磚引玉,引發更廣泛的討論和深入研究,為培育單產大幅度提高的大豆「綠色革命」新品種提供新思路。

田誌喜,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大豆功能基因組研究,利用基因組學、分子遺傳學、系統進化生物學等多組學聯合的分析方法,對影響大豆產量、品質等重要農藝性狀的網絡調控系統進行解析,揭示調控大豆器官發生、種子發育、植株形態建成以及品質形成的內在機制。

講座將通過騰訊會議方式進行,免費參與。我們將在7月23日直播當天上午10-11點通過「Mol Plant植物科學」微信公眾號公布會議ID和直播連結(騰訊在線會議參會限額300人,直播觀看沒有人數限制),請大家提前關注Mol Plant微信公眾號。同時為了交流方便,可掃描以下二維碼,加入「MPlant 在線講座交流群」,我們將在群裡提前徵集大家想問的問題,歡迎關注。

掃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 :Molplant2019

www.cell.com/molecular-plant/home

相關焦點

  • MPlant在線講座—前沿技術系列(五)Genomic Analysis Techniques
    為促進學術交流、分享最新技術進展、促進植物科學發展,Molecular Plant 和Plant Communications 聯合啟動MPlant在線講座—前沿技術系列 第五次講座將於6月4日下午3點,通過「騰訊會議」直播的方式邀請
  • 「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三講:饒毅演繹腦的學科交叉研究
    2020年5月24日晚,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三講舉行。講座主題為「腦:物理、化學、生物、心理認知的交叉研究」,由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主講,北京大學博雅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副院長陳鵬主持。講座在學習強國、北京大學央視頻、抖音、快手、微視、B站、百度平臺以及知識分子平臺播出,在線收看人數超過150萬。
  • 【前沿講座】本科新生首場前沿講座席南華談「數學的浪漫」
    2015年9月15日19:00,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兼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研究院院長席南華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大一新生帶來了首場科學前沿名家系列講座,講座的主題是「數學的意義」。同學們懷揣著好奇和對聽聞已久的「席大大」的仰慕早早地來到了禮堂。
  • 陳大可院士做客「院·望」系列講座 講述《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
    11月25日下午,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三場在線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作題為《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的學術講座,吸引了來自校內外的300位師生積極參加。
  • ...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二場 講述《地球氣候的...
    11月18日中午,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二場在線舉行。海洋學院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Michael Bender教授作題為《The History of Earth’s Climate》的學術講座。來自校內外的200餘位師生參加,本次講座由海洋學院博士生蒙澤主持。
  • 活動 | 北大芝大聯合系列講座: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四期
    The Haplindole Alkaloids: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for the Total Synthesis of Welwitindolinones and Ambiguines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四期:
  • green是「綠」,bean是「豆子」,那麼green bean什麼意思?
    green 是綠色的,bean 是豆子,但綠豆不能想當然翻譯成 green bean ,這種低級錯誤別再犯了。一起和老師學習各種豆類食物的地道說法吧~green bean 四季豆green bean 青刀豆;四季豆釋義:a type of long, green, edible bean長條的、綠色的可食用豆子green bean 不是我們用來煮粥喝的綠豆,而是用來炒菜的四季豆。
  • 12月24日講座預告:The Rice Blast Fungus: Genomics and Beyond
    12月24日講座預告:The Rice Blast Fungus: Genomics and Beyond 報告名稱:The Rice Blast Fungus: Genomics and Beyond報告人:
  • 活動 | 北大芝大聯合系列講座: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一期 ——酮的碳碳鍵和碳氫鍵活化
    C-C and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Ketones酮的碳碳鍵和碳氫鍵活化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一期:C-C and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Ketones
  • 治學.修身系列講座(一) 利用EndNote管理參考文獻
    修身系列講座(一)利用EndNote管理參考文獻4月24日(周三) 14:00-16:00講座地點>北京師範大學後主樓2030會議室主講人簡介:毛芸,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中級館員研究領域:信息素養培訓、電子資源宣推、學科分析
  • EcoMat系列講座持續報名 | 從學術科研到產業創新,全球頂尖專家與您分享「鈣鈦礦LED」研究前沿
    10月至2021年1月期間,EcoMat邀請到9位全球生態材料領域的頂尖學者,通過四場線上講座活動與大家共同探索「下一代綠色能源與環境新材料」(Next-generation Materials for 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 GSAA「研究生是怎樣煉成的」系列講座-工學院專場
    上一期的理學院專場講座中,院長、教授們和在讀研究生們風趣幽默地向大家介紹經驗,與同學們熱情互動答疑,同學們收穫頗豐,講座圓滿落幕。GSAA「研究生是怎樣煉成的」系列講座第二場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專場來啦!!!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第二季成功舉辦
    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由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張立文、劉大椿擔任學術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黨委書記徐飛擔任總策劃。講座第一季於2020年7月下旬舉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公眾開放,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與積極反響。
  • 【科學講座】席南華:數學的意義
    9月15日晚,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前沿進展名家系列講座Ⅰ第107講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如期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席南華院士為同學們講述了院士心中「數學的意義」。
  • 聚焦|「數學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系列公益講座正式啟動!
    2020年7月8日上午,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中國知網、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數學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系列公益講座正式啟動,來自全國1000餘所院校和科研單位的近2萬名專家學者和老師同學們參加了線上啟動儀式。
  • Nano Letters | Global Science Lecture在線系列講座
    為慶祝期刊即將創刊20周年,Nano Letters推出了「納米科學全球講堂(Nanoscience Global Lecture)"系列活動
  • 講座預覽||下周!超多學術大牛!
    繽紛多彩的講座是大學最顯著的特徵,也是了解一所大學的窗口。009講座題目:三維視覺信息處理:基於在線學習的SLAM主講人:查紅彬 教授>特色講座系列周三講座時間:10月28日 18:30-20:30講座地點:雁棲湖校區 東區禮堂
  •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進化系列講座 · 夏季學期總結
    )是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術交流講座,現由生態學系一批優秀青年教師牽頭籌辦,下設EES alpha和EES beta兩個系列講座。EES系列講座籌備小組於本學期初正式成立,小組內各位老師負責EES beta的嘉賓邀請、接待和講座主持,小組秘書負責申報講座和外賓機票住宿等事宜,學生們負責EES alpha的嘉賓邀請和講座主持、系列講座的海報製作張貼和公眾號編輯推送。截止今日EES系列講座官方公眾號已有286粉絲,講座預告的穩定閱讀量已達200人以上,本系列講座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 【科學講座】莊國強:微生物相互作用及氮循環調控
    2018年11月8日晚7點,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前沿進展名家系列講座Ⅲ第170講在玉泉路校區階一4教室如期舉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莊國強研究員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介紹了環境生物技術以及氮循環功能微生物的調控。
  • 講座預告 生態 古生物 計算機等其他學科:礦質營養與植物適應策略
    《環球科學》面向科學從業者,推出全新微信號——「環球科學科研圈」(ID:keyanquan)■ 快速翻譯頂級學術期刊摘要■ 預報重點城市學術講座、科普活動■ 發布科研圈招聘信息■ 推送前沿研究成果環球科學科研圈定期推送全國重要城市學術講座預告,您可以點擊本次推送中按學科分類的各條附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