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 北大芝大聯合系列講座: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一期 ——酮的碳碳鍵和碳氫鍵活化

2021-02-21 北大與世界

C-C and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Ketones

酮的碳碳鍵和碳氫鍵活化

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一期:

C-C and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Ketones

酮的碳碳鍵和碳氫鍵活化

- 時間 -

北京時間

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早10:00 

美國中部時間

2020年9月24日(星期四)晚9:00

- 參會形式 -

請感興趣師生掃描海報二維碼

點擊閱讀原文進行會議註冊

Guangbin Dong received his B.S. degree from Peking University and completed his Ph.D. degree in chemistry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with Professor Barry M. Trost, where he was a Larry Yung Stanford Graduate fellow. In 2009, he began to research with Professor Robert H. Grubbs a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 Camille and Henry Dreyfus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Fellow. In 2011, he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nd a CPRIT Scholar. Since 2016, he has been a Professor of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His research interests li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ful chemical tools for addressing important questions in the science field. 

After receiving his B.S. degree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2010, Rong Zhu did his Ph.D. study at MIT, where he worked on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is and radical chemistry in the lab of Prof. Steve Buchwald. Between 2015-2018, he performed postdoctoral research with Prof. Tim Swager on chemical sensors, responsive polymers, and anion recognition. Rong started his independent career at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in March 2018.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volve catalysis and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有機分子在人類社會中起著關鍵作用,它們是藥物、農藥、材料、燃料、保健品、食品添加劑和家用化學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世界不僅需要不斷地發現具備性能提升乃至於全新功能的新型有機分子,而且還需要更高效和環保的製備方法。有機化學是一門研究有機分子合成、性質和應用的基礎學科,它作為核心學科為多種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包括但不限於藥物研發,分子生物學,化學生物學,石油和環境化學,材料科學和分子工程。儘管有機化學在過去幾十年間取得了長足進步,它仍然保持著快速發展。近年來,有機化學家一直致力於尋找更多高效的合成策略,以儘可能地減少合成中的廢棄物和能量消耗,或用於合成具有獨特功能的新穎大分子和小分子。

這次聯合系列講座的報告人來自芝加哥大學,他們將展示有機化學和金屬有機化學研究領域中一些新興的方向,例如如何在金屬/無金屬參與的條件下活化惰性化學鍵用於高效合成,如何利用氫鍵實現不對稱催化,如何快速構建高度複雜的活性天然產物,以及如何開發有趣的「可訓練」的聚合物材料。

北京大學與芝加哥大學於2020年6月啟動聯合系列講座項目,通過兩校學者對話,豐富在線講座資源,提供一系列高質量學術活動,在當前特殊形勢下,重啟豐富的講座交流平臺,目前已開展多期,受到廣泛歡迎。

自9月25日起,該聯合系列在有機化學領域連續推出6期主題講座。講座將面向北京大學、芝加哥大學師生在線開展。

相關焦點

  • 活動 | 北大芝大聯合系列講座: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四期
    The Haplindole Alkaloids: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for the Total Synthesis of Welwitindolinones and Ambiguines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四期:
  • 中科院大化所在銠催化碳氫鍵活化領域獲系列進展
    【每日科技網】   9月2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興偉研究員帶領金屬絡合物與分子活化研究團隊在銠催化碳氫鍵活化領域取得系列進展,有關茂基三價銠催化劑對碳氫鍵活化有著獨特的活性、選擇性以及官能團兼容性等方面工作。分別在Acc. Chem. Re和《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
  • 科學家揭示全新碳氫鍵活化方式
    碳氫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熱門領域。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具有多種突出的優點以及很大的挑戰性,被譽為「化學的聖杯」,吸引越來越多科學家的關注。
  • 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醛或酮對氮雜芳環碳氫鍵的直接烷基化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氮雜芳環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有機材料及配體中。通過選擇性碳氫鍵官能團化的方式對氮雜芳環進行後期修飾具有重要意義。
  • 一作為你解讀Nature——「三非」碳氫活化
    基於有機硼化合物的重要應用價值,碳-硼鍵的構建一直都是合成化學的研究熱點之一。碳氫鍵是有機分子中最基本、最簡單的化學鍵。由於複雜的有機分子中通常含有多個化學環境極為相似的碳氫鍵,如何精準地活化其中一個特定的碳氫鍵是合成化學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特別是在沒有導向基團的協助下,這種碳氫鍵之間的反應更加具有挑戰性。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C-H鍵的鍵能非常高,碳元素與氫元素的電負性又很接近,因而C-H鍵的極性很小,這些因素使得其具有惰性,在溫和條件下將C-H鍵選擇性催化活化、構建其它含碳化學鍵存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雙重挑戰,是化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制約分子合成和製備獲得重大突破的瓶頸問題。
  • 活動 | 北大芝大聯合系列講座:有機化學系列報告第二期
  • 【「大學堂」講學計劃】著名有機化學家餘金權來北大講學
    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與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承辦,光華教育基金會提供資助。7月10日上午10時,餘金權首場專題報告「對映選擇性的C-H鍵活化:打破四面體碳原子的對稱性」在中關新園科學報告廳舉行。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裴堅教授擔任講座主持,來自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師生聆聽了餘金權的報告。
  • 【有機】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徐森苗團隊亞甲基不對稱碳氫鍵硼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屈指可數的非活化亞甲基的不對稱碳氫鍵活化的例子。該類反應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缺少合適的手性配體;二是該類反應具有活性低和立體選擇性難以調控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徐森苗團隊一直致力於過渡金屬催化的區域和立體選擇性硼化反應研究(Org. Lett.
  • 【有機】ACS Catalysis:三價銠催化非活化的sp3/sp2碳氫鍵的醯基化
    ‍‍羰基是有機分子中重要的官能團之一,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功能材料中,而且通過羰基官能團的轉化可以構建各種複雜分子
  • 蘭州化物所在亞甲基不對稱碳氫鍵硼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由於能夠方便地實現手性化合物的構建,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碳氫鍵硼化反應得到學界的關注。但是目前,非活化亞甲基的不對稱碳氫鍵活化的例子仍較少,該類反應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缺少合適的手性配體、該類反應具有活性低和立體選擇性難以調控的問題。
  • 5月11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和無機化學系列講座預告
    應用化學系列講座  報告題目: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Stimuli-Responsive Conjugated Polymers and Macrocycles  報 告 人:Prof
  • 科學家攻破了自然界中「最懶惰」的碳氫鍵,將帶來巨大回報
    它們結合而成的碳氫鍵通常比較穩固,碳氫鍵活化,即如何切斷它們之間的化學鍵,即在分子「詞彙」中擦除「字母」氫——這個操作被稱為有機化學的「聖杯」。對碳氫鍵進行有針對性的添加的反應被稱為碳氫鍵活化反應,這是一項困擾化學家已久的挑戰,因為碳氫鍵是分子中不活潑的部分,如果能夠成功做到這一點,那將是一件讓眾多化學研究者為之欣喜的事。
  • 程津培院士課題組:鍵能方法學創新與當代有機化學的理性發展
    然而,近年來隨著所研究的有機體系變得越來越複雜(如C-H鍵活化/官能團化、生物及光催化等),人們用傳統的解析方式往往不易觀察到鍵能和反應活性之間簡單的對應關係。從而導致對鍵能的指導價值失去信心,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鍵能學研究的進步。
  • 新方法打破化學鍵能研究多年沉寂最新發現與創新
    來源:科技日報沉寂多時的化學鍵能研究領域最近傳來新「聲音」。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程津培課題組藉助當前熱點有機化學實驗,確定了可量化鍵能新數據指標,並得到驗證支持。日前,該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化學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以「前瞻性」文章發表,這也是整個鍵能領域的首篇「前瞻性」文章,該研究同時還被JACS Spotlights作為「亮點研究」進行報導。據介紹,化學反應的本質是通過化學鍵的斷裂和再構實現鍵的重組,而鍵能就是表徵化學鍵強度的物理量,可以用鍵斷裂時所需的能量大小來衡量。
  • 精油化學丨基礎有機化學與精油化學
    基礎有機化學 自然界中存在眾多的元素,其中碳元素對世界尤為重要,碳元素是所有已知生命的化學基礎,我們通常說的有機化學就是研究碳原子的科學,所以有機化學又被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
  • C-N鍵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1,3-二胺的高效合成一直是有機合成領域中具有挑戰的課題之一。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漢民帶領的研究小組在1,3-二胺的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14, DOI: 10.1002/anie.201403774)上。 過渡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由基元反應構成,整個催化過程所涉及的金屬親核試劑的產生、轉化和淬滅等都是通過基元反應來實現。其中通過基元反應形成金屬親核試劑是反應得以發生的關鍵,而一個新的基元反應的建立往往能夠促使新的化學反應的誕生。
  • 上海有機所等在sp3 C-H鍵精準轉化研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國生課題組發展了複雜烯烴的烯丙位碳氫鍵精準(包括高位點、高對映體選擇性)氰化反應,並與香港科技大學林振陽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相結合,揭示了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的新機制。該工作於10月24日在《自然》(Nature)期刊在線發表。
  • Nature:Aggarwal教授課組「雙非」碳氫硼化突破
    如鋰化-硼化反應,硼酸鹽參與的無金屬交叉偶聯反應,Zweifel烯基化反應和Enantiospecific炔基化反應,前列腺素系列化合物全合成以及光氧化還原反應在硼化學中的應用等。相關合成方法在有機合成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
  • 蘭州化物所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取得進展
    路易酸催化碳氫官能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在前期鈀催化的碳氫活化(J. Am. Chem.Soc. 2010, 132, 3650-3651)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採用非貴金屬路易斯酸作為催化劑實現了碳氫鍵活化,構建了2-取代的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和N-磺醯基亞胺的加成反應,得到了一類含氮雜環胺衍生物,並通過碳氫鍵官能化引發串聯反應,簡潔高效地合成了異吲哚啉酮和異吲哚啉化合物。  該研究為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合成重要的藥物雜環骨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在醫藥化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