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結構簡單,破壞力不簡單

2020-11-25 澎湃新聞

2020年的春節,是個特殊的春節,各大公共場所停止營業,就連飯店和超市的顧客也比往常少了許多。而這些,都是由於2019年12月出現的一種病毒——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或許大家現在聽到「病毒」,已經不覺得陌生。但其實直到19世紀晚期,菸草花葉病毒引發的農業大災難,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病毒這一微小的病原體才逐漸進入人類的視野。這些肉眼看不見的病毒,卻在每時每刻都影響著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除卻人類健康,它們還在生物演化、環境變化等等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影響著世間萬物,若將我們的世界說成是病毒包圍的世界,也毫不誇張。

那麼病毒究竟是什麼,它長什麼樣子?2019新型冠狀病毒所屬的家庭——冠狀病毒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呢?小小的病毒,為何有這麼大的「破壞力」?

不妨讓我們一探究竟。

最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

流感病毒、愛滋病病毒、肝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所引發的人體疾病往往難以治癒,因此顯得非常「可怕」。但其實,它們簡直可以說是自然界中最簡單的生命形式。

病毒的組成成分往往非常簡單,最基本的構成便是遺傳物質(DNA與RNA)和蛋白質,有時也會存在糖類與脂質成分的修飾。

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同時又區分為一條鏈與兩條鏈,即分為單鏈DNA、雙鏈DNA、單鏈RNA與雙鏈RNA四種。不過無論是什麼DNA還是RNA,雙鏈還是單鏈,這些遺傳物質在病毒「傳宗接代」的過程中都起到了決定作用——遺傳物質指導了病毒蛋白質的合成,而這些蛋白質在病毒結構組成、增殖與傳播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病毒的結構往往也很簡單,遺傳物質位於病毒的內部,組成病毒的核心(圖1)。而蛋白質則圍繞在遺傳物質的外側,形成衣殼,又稱為殼體。

如果我們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衣殼結構,可以看到它是由許多顆粒狀的單元結構整齊排列而成,這一粒粒組成衣殼的小粒子則稱為殼微粒(capsomere)。殼微粒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得病毒有了形形色色的形態。

大多數病毒的形態可分為螺旋對稱(如菸草花葉病毒,圖2)與正二十面體對稱(如腺病毒,圖2)兩種,除此之外,有些病毒兼具螺旋對稱與二十面體對稱的結構(如噬菌體,圖2),這樣的結構被稱為複合型。

圖1 病毒的結構(圖片來源:www.khanacademy.org)

圖2 菸草花葉病毒、腺病毒與噬菌體的結構(圖片來源:《生物學 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被劃分為這三類。

而蛋白質組成的衣殼,不僅僅起到了保護病毒遺傳物質的作用,也參與了病毒的感染過程。

除去最基本的遺傳物質與蛋白質結構,稍複雜一些的病毒的外側還有著由脂質和糖蛋白組成的包膜。包膜的主要功能是維護病毒結構的完整性,並參與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的過程。首先包膜上的糖蛋白識別並結合位於宿主細胞細胞膜上的受體,包膜與宿主細胞的細胞膜結合,隨後病毒衣殼與遺傳物質進入宿主細胞內,完成感染過程。

SARS和新型冠狀病毒都屬於這個大家族——冠狀病毒

2003年,一場由SARS病毒引起的疫情,使得「冠狀病毒」這個名詞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冠狀病毒因其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明顯的棒狀粒子凸起,形狀好似中世紀歐洲帝王的皇冠而得名。

1975年,病毒命名委員會正式命名了冠狀病毒科。根據病毒的血清學特點和核苷酸序列的差異,冠狀病毒科又分為冠狀病毒和環曲病毒兩個屬。而在2003年引起爆發性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的病毒便屬於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

冠狀病毒粒子形狀並不規則,直徑約60-220nm。病毒具有包膜結構,上面有三種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和膜糖蛋白(M,Membrane Protein),少數種類還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Haemaglutinin-esterase)。

S蛋白在識別並結合宿主細胞表面受體,並介導病毒包膜與細胞膜融合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M蛋白則參與了病毒包膜的形成與出芽過程;HE蛋白則是構成包膜的短凸起,可能與冠狀病毒早期吸附有關,某些冠狀病毒的HE蛋白可引起紅細胞的凝集以及對紅細胞的吸附。

冠狀病毒的核酸為正鏈單鏈RNA,其特點是可以以自身為模板,指導合成病毒相關蛋白質。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後,首先以病毒RNA為模板表達出RNA聚合酶,隨後RNA聚合酶完成負鏈RNA的轉錄合成、各種結構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組RNA的複製。

圖3 顯微鏡下的SARS冠狀病毒(圖片來源:www.cdc.gov)

圖4 SARS冠狀病毒結構示意圖(來源:見圖片左下角)

結構簡單卻「破壞力」很大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

初步了解了病毒的結構與冠狀病毒的結構之後,讓我們把目光放在最近為大家帶來很多困擾的新型冠狀病毒上。

不過想要說清楚這次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就不能跳過對SARS病毒的研究。

在那場突發的瘟疫災難結束後,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對病毒的研究。他們發現,SARS病毒是通過病毒包膜表面的S蛋白與人體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Ⅱ(ACEⅡ)相互作用而入侵人體[1]。

而科研人員將新型冠狀病毒的序列與SARS冠狀病毒進行比對,發現兩者十分相似。上面我們說到,冠狀病毒的S蛋白對於病毒識別與入侵有著關鍵的作用。於是科學家們對比了2019-nCoV的S蛋白與SARS冠狀病毒的S蛋白,再通過計算機建立模型,發現雖然相互作用的五個胺基酸中有四個都發生了突變,但是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與人體的ACEⅡ蛋白整體上依舊存在相互作用[2]。

這就說明,新型冠狀病毒很有可能是通過S蛋白與人ACEⅡ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完成感染。

目前對病毒更深入的研究仍在進行中,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病毒,對指導公共衛生安全策略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圖5 計算機模型:病毒S蛋白與人ACEⅡ蛋白結合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LS/doi/10.1007/s11427-020-1637-5?slug=abstract)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了解到更多關於病毒的知識,在面對疫情的時候,能夠冷靜理智對待,不恐慌、不輕視。最後,讓我們向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致敬,提醒家人朋友注意防護,願疫情早日解除。

參考文獻

1. Wendong, L., et al., Bats are natural reservoirs of SARS-like coronaviruses. 2005.

2. Xintian, X., C. Ping, and H. Pei, 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 2020.

相關焦點

  • 石墨烯口罩能破壞新冠病毒的細胞壁?有點常識好不好!
    消息還透露,石墨烯的厚度可以達到0.35納米,石墨烯能在熔噴布上形成納米刀,在自然呼吸的作用下,能直接破壞新冠病毒的細胞壁,從而達到殺菌的作用。我不知道這則消息的真偽,但如此描述的作者一定是一位無知的科技盲人。眾所周知,病毒是沒有細胞的!最簡單的病毒中心是核酸(DNA或RNA),外面包被著1層有規律地排列的蛋白亞單位,稱為衣殼。
  •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 新冠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細胞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科學家建糖尿病監測資料庫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和新冠患者的臨床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從而令健康人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已經被認為是導致新冠感染重症的一個關鍵風險因素,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死亡。《自然》援引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研究代謝性疾病學者Paul Zimmet稱,「如果你感染了COVID-19,糖尿病就是致命的。」現在,包括Zimmet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糖尿病不僅使人們更容易感染冠狀病毒,而且這種病毒還可能引發某些人的糖尿病。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多樣,呼吸道症狀是其主要表現,還有一些患者症狀指向血管炎症。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弱點,室溫水能殺死新冠病毒?
    新弱點,室溫水能殺死新冠病毒?,在這項研究中提到了一種極其簡單的殺死跟新冠病毒有關顆粒的方法。新聞標題稱新冠病毒病「死亡」顯然是不規範的。因此,說在體外「殺死」病毒同樣是不規範的說法。嚴謹一些,應該說「滅活」。所謂滅活是指病毒結構遭到破壞,即使再將這些被破壞的病毒顆粒暴露於可以感染的宿主細胞,它們也不再具有侵襲細胞,進行自我繁殖的能力。病毒在宿主細胞外抵禦各種理化因素保持潛在感染的「存活」能力主要跟病毒的結構有關。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美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毒株」!我們如何應付變異的新冠病毒?
    該研究通過對亞利桑那州疑似新冠患者的382個鼻拭子樣本進行分析,發現了病毒的新突變,其中一個基因中有81個鹼基「消失」。這與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簡稱非典)病毒在疫情中後期的鹼基大量缺失相似。雖然這一突變對病毒的具體影響尚不清楚,但裡姆教授認為,鹼基缺失對病毒來說,可能不是好消息。
  • 冰川解凍,遠古病毒或現世,新冠病毒的出現是否與全球變暖有關?
    不過更加令人擔心的是冰中藏著的細菌病毒。說到細菌病毒,就不得不提到瘟疫,就是高傳染性疾病,目前的新冠病毒就造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很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全球各地幾乎無一倖免。 病毒和細菌是一種極其微小的微生物,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特別是病毒,它的結構極其簡單,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如果沒有寄生在其它生命體中,完全就是一堆化學物質。
  • 冰川解凍,遠古病毒或現世,新冠病毒的出現是否與全球變暖有關?
    不過更加令人擔心的是冰中藏著的細菌病毒。說到細菌病毒,就不得不提到瘟疫,就是高傳染性疾病,目前的新冠病毒就造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很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全球各地幾乎無一倖免。病毒和細菌是一種極其微小的微生物,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特別是病毒,它的結構極其簡單,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如果沒有寄生在其它生命體中,完全就是一堆化學物質。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資源庫面世
    一個國際團隊創建了一個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模型資源庫,可作為有力的分析工具,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4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結構生物學家團隊對新冠病毒所包含蛋白質結構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一個名為「Web」的資源庫。該資源庫還包括對現有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的評估等資源,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促進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工作。
  • 紙平凡而不簡單,可以幫助我們抗擊新冠病毒
    事實上,從新冠疫情一開始,紙張就是新冠病毒全球傳播的 「核心故事」……今年 3 月份,當全球陷入疫情恐慌時,出現了廁紙嚴重短缺的困境,人們開始紛紛囤積廁紙,在英國艾塞克斯郡等地區,一些被稱為 「沼澤輥強盜」的有組織的犯罪團夥,試圖通過搶劫獲取這種突然變得非常緊俏的日常商品,當地廣播電臺和遊樂場將廁紙作為獎品,隨著人們需要日益增多,澳大利亞一位 「經銷商」開始在 eBay 網站上以每卷
  • 新冠病毒究竟長啥樣?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重磅揭示國際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全球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結構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更進一步想要解析全病毒精細結構實屬不易!進行病毒學研究,需要對病毒進行有效滅活,這一過程中化學滅活劑不恰當使用有可能破壞病毒結構,如何既實現病毒的有效滅活又保證結構完整性?科研團隊使出「秘密武器」,利用特殊制樣技術解決這一難題。
  • 新冠病毒與HIV一樣:損害T細胞!
    免疫系統有許多成分,共同作用保護身體免受外來病毒的入侵。免疫細胞中最重要的一種是T淋巴細胞(T細胞),作為一種白細胞,T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的核心,可以調節免疫系統對特定病原體的反應。 現在,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家都發現:新冠病毒會攻擊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
  • ...李蘭娟院士團隊聯合清華李賽團隊重磅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圖片來源: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此之前,國際上對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大都聚焦於某一個部位或者蛋白分子,該研究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的精細結構,並原位揭示S蛋白天然構像和分布、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分子組裝過程等。
  • 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成為研究焦點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截至北京時間11月3日7時25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46849292例,死亡病例為1204202例。新冠病毒會破壞血腦屏障嗎?由于越來越多新冠患者出現中風、記憶力下降、痴呆等神經系統相關的症狀,因此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攻擊我們的大腦成為研究焦點。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
    該結構為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刺突的演化過程提供了信息,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研究人員認為,蝙蝠冠狀病毒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演化前體,此前研究發現,蝙蝠病毒RaTG13與新冠病毒的親緣關係是已知關係中最近的。但新冠病毒與RaTG13的基因組序列存在3.8%的差異性,這差異意味兩者有近1100個核苷酸不同。
  • 文獻閱讀|新冠病毒基因組結構與調控機制
    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冠狀病毒屬,目前大多數研究關注的是病毒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而對於RNA基因組元件的了解還很少。冠狀病毒基因組RNA具有保守的5『和3』非翻譯區(UTR),此外還具有程序性核糖體移碼假結,能夠實現ORF1通讀,翻譯出病毒多聚體蛋白。這些特殊的RNA結構在病毒生命周期中都發揮重要的作用。
  • 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被揭示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全病毒長...
    北京時間9月14日,李蘭娟院士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清晰的3D病毒模型。
  •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生物嗎?
    2020年伊始,病毒再次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先是中國出現了新冠病毒,該病毒憑藉著極強的傳染性迅速在中國大地蔓延開來,然後蔓延到中國周圍的國家,甚至通過人口流動傳播到歐洲和美洲地區。然後是有科研團隊在巴西一個人工湖中發現了一種新病毒,至於該病毒對於人類的健康是否有危險,還有待研究。以前人們是談核色變,現在說是談病毒色變也不為過。作為此次疫情的主要攻克目標,新冠病毒被鑑定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它和之前發現的SARS病毒以及MERS病毒都屬於冠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