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湖南大學在國際頂刊《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

2020-12-05 睜眼看教育

3月11日,國際著名的頂級學術刊物《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湖南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這也是以湖南大學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在2020年發表的第一篇《自然》雜誌正文。

這篇研究論文名為「General synthesis of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arrays」,第一作者為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李佳、楊向東博士(Jia Li, Xiangdong Yang)為並列第一作者。其中通訊作者是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段曦東教授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教授。

這也是段曦東教授和段鑲鋒教授合作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正文後有發表的一篇《自然》文章,段曦東教授曾在2017年在《科學》發表的文章,是以湖南大學為第一作者和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Science 論文。今年,段曦東教授又迎來了新的突破,為湖南大學貢獻了一篇《自然》文章。

段曦東教授1993年本科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學化工系,博士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段曦東教授長期從事二維材料製備、光電性質和先進光電功能器件研究,發表多篇頂級論文,數次被湖南大學新聞網報導,估計馬上又要報導一次了。

此外,論文合作者還來自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天津理工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本項研究有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構思和設計。

end!

相關焦點

  • 頂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浙江大學科研人員研究論文!
    4月8日,國際著名的《自然》雜誌在線更新了本期的研究文章,一共更新了18篇文章(article),以第一作者單位來看,中國大陸有三所高校的學者在本次發文,其中浙江大學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篇,華中農業大學一篇。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頂刊!武漢大學科研人員在《自然》發表新冠病毒氣溶膠研究成果!
    4月2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武漢兩所醫院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的研究論文。
  • 重要突破!廣州大學最新研究成果登上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子刊!
    近日,廣州大學陳曦教授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在天體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論文於北京時間2020年7月14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該期刊是英國著名雜誌《Nature》(自然)於2017年創立的自然科學類子刊,2019年SCI影響因子11.518,是天文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此項研究工作由廣州大學、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大學,以及來自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荷蘭、美國、日本、德國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國際研究團隊合作完成。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突破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重要突破!廣州大學最新研究成果登上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子刊!
    近日,廣州大學陳曦教授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在天體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論文於北京時間2020年7月14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該期刊是英國著名雜誌《Nature》(自然)於2017年創立的自然科學類子刊,2019年SCI影響因子11.518,是天文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 再發《自然》主刊,復旦大學研究團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5月13日,國際著名頂級刊物《自然》雜誌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文章,本次一共發布了16篇研究文章,從第一通訊單位來看,美國哈佛大學有3篇,普林斯頓大學有2篇。16篇中有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都為復旦大學,這也是復旦大學2020年的第3篇Nature.
  • 1個星期內,南京大學在《自然》雜誌連發表3篇論文,牛!
    不到半月(3月6日-3月13日,可以說一個星期內),南京大學接連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三篇重要成果論文,具體如下:1、《自然》: 自然界中首例催化[6+4]環加成反應的酶 南京大學戈惠明、譚仁祥和梁勇研究團隊首次鑑定出能夠催化[6+4]環加成反應的一類酶家族,相關成果
  • 《自然》雜誌一年發了106篇「國產」論文,最新一期發表2篇,10年間增加7倍
    《自然》今年發表的「國產」科學論文約10%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4月27日出版的《自然》刊登了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藍柯、陳宇、劉元等合著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並被作為「亮點論文」推薦。劉元介紹,這項成果為世界各國科學抗疫決策提供了支持。
  • 攜手美國常春藤名校,湖南"85後"教授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雜誌子刊!
    近日,湖南大學生物學院何崇聖副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Roberto Bonasio合作報導了TET2蛋白通過調控tRNA上RNA修飾來調節tRNA片段產生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何崇聖是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Roberto Bonasio為共同通訊作者。
  • 【文匯報】《細胞研究》啟示錄:自信之路(上)
    中國科學家發表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逐年上升,來自中國實驗室的優秀論文在世界頂尖期刊上的亮相頻次也在不斷增加。僅2005年,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就發表了5篇來自中國的論文。  然而,當時的中國科技期刊因與國際嚴重脫軌而陷入困境——中國學者做出了優秀工作,投稿一定首選國際優秀刊物。  「總有一天,中國科學家會意識到,論文發表會是一個瓶頸。
  • 2020年中國高校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排行榜
    2020年剛剛結束,中國大學就傳來捷報,2020年,中國大學在《自然》和《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的高校和發表論文的數量,較2019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020年,中國高校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的高校,由2019年的53所,增長到了63所。
  • 西安交大在《自然》集中發表6篇論文!最全面的癌症多組學研究...
    重大突破! 由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參與的 6篇論文在《自然》雜誌齊發! 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躋身 國際腫瘤前沿研究第一梯隊! 大寫的贊!
  • 中國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在世界範圍內,蝗蟲災害對農業、經濟和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成為各國科學家不懈努力的重要課題。最近,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和確立了一種飛蝗群聚信息素,它不僅揭示了蝗蟲群居的奧秘,而且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
  • 《細胞研究》啟示錄:自信之路(上)—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家發表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逐年上升,來自中國實驗室的優秀論文在世界頂尖期刊上的亮相頻次也在不斷增加。僅2005年,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就發表了5篇來自中國的論文。 然而,當時的中國科技期刊因與國際嚴重脫軌而陷入困境——中國學者做出了優秀工作,投稿一定首選國際優秀刊物。 「總有一天,中國科學家會意識到,論文發表會是一個瓶頸。
  • 霍邱籍博士後研究成果刊登著名雜誌《自然》!
    Aggarwal 教授課題組的博後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Nature。    英國著名雜誌《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導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最重要的突破。《自然》雜誌也是一份在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
  • 南開大學李魯遠課題組研究成果在Cancer Research雜誌發表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佟聞) 日前,我校藥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魯遠教授的聯合研究團隊(南開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在缺氧誘導因子HIF1α氧非依賴降解機制研究領域的一項成果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會刊
  • 零的突破!長江大學教師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
    5月29日《Science》第368卷(6489期),長江大學農學院青年教師劉梅柯博士與義大利羅馬大學Audisio教授等國際學者合作,在eLetters欄目在線發表論文:Are freshwater species really bucking the trend of global insect
  • 連發2篇,顏寧團隊在頂刊《Nature》上同日發表2篇研究文章
    2020年5月13日,國際著名刊物《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布了16篇最新的研究文章,從第一作者單位來看,國內高校復旦大學有一篇文章,此外,其餘的文章第一作者分別來自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德克薩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其中有3篇文章第一通訊單位為哈佛大學(醫學院),實力強勁。
  • 電子科技大學一本科生在國際微波領域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唐得山為第一作者,團隊教師羅訊為通訊作者,電子科技大學為唯一署名單位。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是國際微波/毫米波領域公認的第一期刊,主要刊登微波、毫米波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