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一篇!頂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浙江大學科研人員研究論文!

2020-12-05 睜眼看教育

4月8日,國際著名的《自然》雜誌在線更新了本期的研究文章,一共更新了18篇文章(article),以第一作者單位來看,中國大陸有三所高校的學者在本次發文,其中浙江大學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篇,華中農業大學一篇。

以浙江大學作為第一單位發表的論文作者來自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呂志民團隊,

論文由浙江大學、青島大學、臺灣地區中國醫藥大學以及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發表。

本文的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呂志民教授和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臺灣地區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教授。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許大千研究員。

文章揭示了腫瘤細胞脂質感應異常及脂質合成持續激活的重要機制,該研究不僅闡明了腫瘤細胞脂質感應異常及脂質合成持續激活的重要機制,首次發現了糖異生代謝酶PCK1具有蛋白激酶活性,而且揭示了PCK1以GTP作為磷酸基供體對蛋白底物進行磷酸化,這有別於普遍的以ATP作為磷酸基供體的蛋白激酶。

同時研究也論述了PCK1的內質網易位是腫瘤細胞協同調節糖異生降低和脂質合成激活的重要分子機制,不僅為癌症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的代謝標記物和分子靶點,而且對靶向腫瘤脂代謝的藥物研發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相關焦點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頂刊!武漢大學科研人員在《自然》發表新冠病毒氣溶膠研究成果!
    4月2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武漢兩所醫院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的研究論文。
  • 湖南大學在國際頂刊《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
    3月11日,國際著名的頂級學術刊物《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湖南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這也是以湖南大學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在2020年發表的第一篇《自然》雜誌正文。這篇研究論文名為「General synthesis of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arrays」,第一作者為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李佳、楊向東博士(Jia Li, Xiangdong Yang)為並列第一作者。
  • 2020年高校SCI頂刊論文排行榜,浙江大學第一,學科分布情況解析
    2020年SCI頂刊論文排行榜科技部最新的政策,將不再唯SCI科研論文數量,鼓勵國內的科研人員努力發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並且對條例進行解釋,今後「非三高」科研論文不得報銷,何為三高論文?由於每個學科和科研單位都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三高」論文由各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委員會來決定,然而對於SCI頂尖綜合期刊的《nature》和《sciece》來說,不論是哪一個學科和科研單位都會是頂級期刊,在2000年左右,中國大陸所有科研機構每年一共僅能發表1~2篇NS主刊論文,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的進步,每年最少1篇NS主刊論文是中國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最低標配,一份有軟科統計的2020年中國內地高校
  • 《自然》雜誌稱官僚幹預學術推動中國科研造假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在線版頭條刊文《中國科研,發表還是滅亡》(Publish or PerishinChina)。文章說,由武漢大學進行的調查估計,中國買賣論文等造假行為的市場在2009年達到近10億元人民幣。文章使用兩個自然段介紹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的論文買賣估算方法和結論,在另一自然段強調了瀋陽的研究結論。  獲悉《自然》雜誌刊文介紹瀋陽買賣論文研究,記者昨日採訪了瀋陽。
  • 華中科技大學80後副教授三個月內發表兩篇頂刊PRL,一篇science
    3月份的PRL4月份的三個月內連續發表頂刊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第一篇CNS主刊論文出現,這篇論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80後副教授祝雪豐和90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祝雪豐副教授2014年入職華中科技大學,短短幾年就在華中科技大學快速的成長,2019年連續三個月在國際物理頂刊發表論文三篇,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4
  • 1個星期內,南京大學在《自然》雜誌連發表3篇論文,牛!
    不到半月(3月6日-3月13日,可以說一個星期內),南京大學接連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三篇重要成果論文,具體如下:1、《自然》: 自然界中首例催化[6+4]環加成反應的酶 南京大學戈惠明、譚仁祥和梁勇研究團隊首次鑑定出能夠催化[6+4]環加成反應的一類酶家族,相關成果
  • 再發《自然》主刊,復旦大學研究團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5月13日,國際著名頂級刊物《自然》雜誌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文章,本次一共發布了16篇研究文章,從第一通訊單位來看,美國哈佛大學有3篇,普林斯頓大學有2篇。16篇中有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都為復旦大學,這也是復旦大學2020年的第3篇Nature.
  • 浙江教授在全球化學權威雜誌JACS發表論文
    浙江在線杭州8月26日訊(通訊員 袁繼新 記者 梁國瑞)近日,浙江省特聘教授(錢江學者)、溫州大學教授黃少銘的論文「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uctures of Superlong Oriented SWNT Arrays by Electrodeposition of Metal and Raman Spectroscopy
  • 《自然》論文發表指數:中國學術影響力持續上升
    《自然》雜誌今日出版了增刊「2013 年度亞太地區《自然》雜誌論文發表指數 (NPI)」。增刊編輯一致認為,中國在亞太地區科學界的主導影響力正在逐步上升。增刊編輯預測,中國「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逐步成為亞太地區 NPI 的首要貢獻者」。中國在 2013 年已經取得不俗進展,中國科學院 (CAS) 首次將東京大學擠下 NPI 學術機構排名的榜首位置。
  • 《自然》雜誌最新研究: 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
    浙江在線1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鄭琪 本報通訊員 方序 魯青 王家鈴 周素琴 王屹峰)年底飯局多,經不起人勸酒怎麼辦?現在,最好的「擋酒牌」來了。  2018年伊始,國際頂尖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醛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甚至導致癌症。對喝酒上臉的人來說,風險更大。飲酒傷身,顯然添了「實錘」,有關該研究的論文這幾天在朋友圈裡刷屏了。但也有聲音弱弱在問,不是說「上臉的人更能喝嗎」、「小酌怡情,喝點紅酒還能軟化心血管嗎」?別凌亂了,今天咱們來仔細說說喝酒這事。
  • 頂尖SCI論文有多難?直到2015年武漢大學才斬獲第一篇《nature》
    頭版首頁的論文2020年3月11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袁聲軍教授與國內外研究團隊關於石墨烯氣體通透極限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漢大學用頭版首頁的新聞做了報導,雖然石墨烯屬於非常熱度高的材料學科,但是該篇論文並不是屬於材料化工領域灌水的應用論文
  • 2020年中國高校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排行榜
    2020年剛剛結束,中國大學就傳來捷報,2020年,中國大學在《自然》和《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的高校和發表論文的數量,較2019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020年,中國高校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的高校,由2019年的53所,增長到了63所。
  • 中國高校發力:浙大、西工大、南開、同濟在CNS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部分研究領域經常會有突破性進展。《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每期發表文章數量都很少,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最近兩天,國內高校三大頂尖期刊論文繼續發表多篇。
  • MMRC碩士生又一篇論文在《Acta Materialia》發表
    日前,我校多學科材料研究中心 (MMRC)碩士生周玉美作為第一作者完成的《低溫時效的鈦鎳形狀記憶合金中奇異的兩步R相變的機理研究》論文在材料學科領域的國際權威雜誌《Acta Materialia》上發表。周玉美的指導教師是我校教授任曉兵,在2004年本科畢業設計期間,周玉美就開始進行TiNi合金中出現的奇異兩步R相變的機理研究。
  • 花7.5萬元發一篇Nature論文,所有人都能免費下載,你覺得值嗎?
    來源科研圈老牌頂刊《自然》(Nature)的付費牆終於被鑿開了——從明年起,《自然》及其 33 本子刊將徹底開放一批論文的免費閱讀和下載通道。但先別急著歡呼,這是有條件的:機構需要支付 7.5 萬元人民幣/篇的發表費用,才能讓自己的成果獲得暢通無阻的傳播,並獲得上述全部期刊的閱讀權限。你覺得這個條件值嗎?點擊這裡和我們聊聊你的看法。
  • 中國科學家腫瘤研究有新發現 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新華社上海10月27日電(記者 仇逸)最新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內的環鳥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具有「善惡兩面性」,如果它置身於細胞漿內,能抗感染、激活免疫應答;而一旦從細胞漿內逃逸進入細胞核內,就開始作惡,抑制細胞的DNA修復,從而促進腫瘤發生。
  • 《自然》發表人類遺傳變異體大型資料庫研究成果
    新華社倫敦5月2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雜誌及其子刊27日在線發表了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團隊的系列研究論文,介紹了研究人員對這個大型資料庫的多方面分析,其結果有助人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提升對罕見和常見遺傳病的理解。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是一個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資料庫,匯集了來自不同人群的外顯子組數據和全基因組數據,全球多國研究人員參與分析。
  • 《自然》雜誌一年發了106篇「國產」論文,最新一期發表2篇,10年間增加7倍
    《自然》今年發表的「國產」科學論文約10%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4月27日出版的《自然》刊登了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藍柯、陳宇、劉元等合著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並被作為「亮點論文」推薦。劉元介紹,這項成果為世界各國科學抗疫決策提供了支持。
  • 46篇SCI畢業生,科研大牛還是灌水強人?外行和內行看法完全不同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最近一位畢業生非常「火」,原因在於他從2011年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本碩博連讀期間,累計發表SCI共46篇!這位鄧同學學的是臨床醫學,他在2016年至今,不到3年的時間內,發表了46篇SCI論文,平均每月1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