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留作業造電視 父母:這不是搞笑嗎

2020-12-04 搜狐網

  你印象中幼兒園的作業是什麼樣子的?畫畫寫字過家家?NO!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朋友的作業已經進入了全面拼爹媽時代。全家老少一起上陣還不夠,尋找朋友圈找外援更是常態。


  十一小長假過去快一周了,成都的李女士終於舒了一口氣,找到兩個廣告公司的專業美編,她總算完成了孩子的假期作業。「這種作業是不是太變態了?根本是考家長。」李女士在朋友圈裡憤憤吐槽道。


  幼兒園中班作業做簡報


  難倒從事專業編輯的媽媽


  14日,李女士向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展示了這份讓她頭疼的幼兒園作業:「各位親,請在國慶放假期間,為幼兒準備不同膚色的小朋友、中國有名的建築、世界有名的建築以及國旗國徽圖片,並豐富幼兒的相關知識,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做成簡報。」


  一份簡報,要包括不同的膚色的小朋友、中國的名建築、外國名建築、各國的國旗國徽,這讓專業編輯出身的李女士有點找不到重點。


  「簡直就是宏大命題。」李女士告訴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這種作業一看就是「考父母」,在幼兒園並不少見。孩子的事不可能不做,而且還不能太過敷衍的做,最終,她找到自己在廣告公司做美編的朋友,把自己搜集的文本發過去,再由朋友用專業的製圖軟體製作完成。


  14日,李女士把兒子的作業發到網上,立馬圈粉無數。


  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在李女士的朋友圈看見留言:「你用專業編輯的節奏去做幼兒園作業,是要逆天嗎?」無心理會朋友的打趣,李女士要開始準備完成孩子的下一份作業:至少品鑑5種茶葉,畫出茶葉在熱水中的各種形態,製作成簡報。


  「有時候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李女士對記者說道,「上班之餘就把心思花在完成娃兒作業上了。」


  會木工、做泡菜、造電視


  孩子作業下的全能爸媽們


  為孩子的作業「摳腦殼」,這成為不少低齡兒童家長的常態。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採訪了幾位幼兒園和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家長發現,常規的作業一般是這樣的。


  初級難度:做泡菜、訂菜單、寫燈謎


  「各位家長: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教育幼兒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和名俗習慣的好時機,為進一步使幼兒通過自身的參與和表現,體驗節日氣氛,我們將於本周四(3月5日)下午2:50在我園操場上舉辦主題活動—元宵花燈音樂會,屆時將邀請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參加活動,另請家長檢查並協助班級老師做好以下準備:


  1、請家長準備附答案的燈謎在周二下午放學前以電子文檔的形式交到班級老師處。


  2、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準備一份禮物於活動當天獎勵給猜中燈謎的幼兒家庭。


  3、由於場地限制,活動當天每位幼兒由一名家長陪同。(儘量由父母陪同)」


  「這種找燈謎準備禮物的作業簡直是最溫柔的,」劉欣的兒子七七今年4歲,用她的原話說,從兒子讀幼兒園開始,她就走上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康莊大道。」她向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展示了自己拍下的兒子作業。


  設計菜譜,做泡菜,還有每月準備一次小禮物,即使劉欣的工作並不算忙碌,但她還是把自己的母親從老家接到了成都,原因很簡單,兒子的作業她做不下來了!


  「你就說每月準備小禮物吧,每月的主題還不能一樣,定主題、購買、包裝、準備節目,」劉欣告訴記者,自己都有辭職做全職媽媽的打算了。


  中級難度:做畫報、寫PPT、做木工


  對比做泡菜、訂菜單、寫燈謎,孩子的作業中還有難度係數更高的。


  彭雪的女兒今年小學二年級,就因為女兒作業的緣故,這位原本不會做PPT的媽媽,成為了一名PPT高手。


  「小雪媽媽,請把孩子小長假的活動做成PPT,PPT分成幾個系列,一個是閱讀的書,一個是參加的旅遊點,一個是幫爸爸媽媽做的家務……」,指著老師的簡訊,彭雪無奈地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就因為這份作業,她用了整整一個下午,腦子裡全是各種PPT。


  這些爸爸媽媽們的手工:


  高級難度:造電視、畫平面圖


  當然,還有一些作業是用來讓爸爸媽媽們崩潰的。

  「還有,讓兒子把家裡的平面圖畫出來。」劉欣告訴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一般這種作業,她都不去理會了,「我兒子才4歲,連筆都還不能完全握穩,讓畫家裡的平面圖,這不是搞笑嗎!」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見習記者杜江茜


  網友看法


  這些爸爸媽媽的煩惱


  對於孩子們的「奇葩」作業,笑過吐槽過之後,網友們也有著自己的看法。總體來說,一方認為父母應該參與到孩子的作業中。


  @「misa」:手工作業挺好的,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西西弗斯」:父母一起做作業,增進親子感情的「親子互動」。


  @「給我一個時光機」: 現在的家長比較忙碌,通過作業這樣的硬性方式,能讓父母抽出點時間跟孩子一起「完成」,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而還有不少爹媽則在吐槽「求放過」。


  @家有公主:一入幼兒園深似海,太折騰我這種笨手笨腳的家長了。


  @我愛臭小孩:幼兒園布置作業做汽車,用紙箱子。我現在一個頭兩個大。當媽媽的,究竟要會多少東西才合格?

  @kikiooo:估計等我家小屁孩兒幼兒園畢業,我已經成手工達人了。感覺幼教對象搞錯了,家長都在補幼兒園的課。

  @瑪尼瑪尼烘:小朋友幼兒園畢業之日,就是我琴棋書畫成才之時。

news.sohu.com false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http://news.huaxi100.com/show-166-687839-1.html report 5104 你印象中幼兒園的作業是什麼樣子的?畫畫寫字過家家?NO!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朋友的作業已經進入了全面拼爹媽時代。全家老少一起上陣還不夠,尋找朋友圈找外援更是常

相關焦點

  • 老師留作業讓孵小雞 這到底是個什麼梗
    這年頭小學生的作業都越來越難了,最近就有一老師留作業要求孵小雞,並做記錄,寫下總結,不完成就得不到相應的學分,引來家長叫苦不迭,這不切實際啊!每天照蛋,你知道蛋會被照死嗎?大難不死的出來了怎麼處置?養著還是直接弄死? 真是孵不出來愁,孵出來更愁。  實踐是對的,為什麼不能全班一起觀察呢?一臺機器足夠了。非要折騰我們這些家長,用意何在?養個螞蟻,蝸牛,蠶寶寶也就罷了,孵雞真是聞所未聞。
  • 13歲重症女孩病床上錄下235個搞笑視頻,想當幼兒園老師
    如果不是蒼白的臉色,和醫院病房的背景,如果沒有正在進行中的化療,還有小姑娘膝蓋上巨大的傷疤,這將是無數個家庭常見的溫馨一幕。11月21日,醫院病房,13歲的女孩蒙欣笑對病魔。華西都市報 圖2016年8月,蒙欣從中學軍訓的操場上被送到南江縣醫院,而後連夜趕往成都,次日,這個翻過年才滿13歲的女孩,被確診為左脛骨上端惡性腫瘤。
  • 科學育兒: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是否注意過這些家庭教育?
    也許你的孩子還很小,但總有一天他會去幼兒園,然後接受一系列的課堂和社會教育。 在孩子轉變角色的過程中,父母們會發現孩子有各種不適應,會遇到各種問題。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幼兒園的孩子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 孩子上幼兒園,為啥還要看父母學歷?這是科學教育還是區別對待
    @藍色的雙肩包:登記當然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怕就怕在幼兒園根據孩子父母的身份地位進行分班,之後再區別對待。交同樣的錢最後受的教育不一樣,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心音:確實,父母的學歷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心理成長。
  • 幼兒園裡這3種「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忍受,可父母卻不知情
    幼兒園裡這3種"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忍受,可父母卻不知情所謂無形"冷暴力",就是不容易察覺,甚至很多家長不會特別在意的事情。1、孩子感覺被老師忽視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在家不一樣,在學校裡都是一個老師負責好幾個小孩,自然不能把每個孩子照顧到位,如果孩子舉手時老師沒看見,或者尤其對某個孩子比較關愛,或讓孩子在內心感到被忽視。
  • 搞笑:實力坑娃的父母,這種被坑經歷曾經的你有過嗎?
    有一句話一定有很多人聽過:如果生孩子不是用來坑的,那生孩子還有什麼意思?所以在生活中,許多父母將這句話做在了現實裡。【1】多肉,一般指多肉植物幼兒園老師讓小朋友們帶多肉去學校然後其中有位小朋友帶來一塊真肉……大膽猜測一下家長在家對小朋友說的話:
  • 不讓娃上幼兒園,拿買房錢去旅遊,這對「敗家」父母卻活得很勵志
    小男孩別看年齡小,履歷可不簡單:2歲多就跟著爸爸去了北極,隨後又去了南極,8歲多已經跟隨父母遊歷了幾十個國家。沒上小學前,孩子連幼兒園也沒上,就是跟著爸媽一起滿世界旅遊;等上了小學,孩子就趁寒暑假時間行走在路上,可以說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在了「行萬裡路上」。曾有網友笑稱「這一看就是沒有經歷過學而思」,這倒是真的,因為時間不允許呀。
  • 幼兒園調查表太「迷惑」,不僅要父母工資流水,還調查寶媽月經史
    除了託費給父母造成一定壓力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事情需要操心,且不說別的,就說孩子剛入園,父母就需要填寫一系列調查表。幼兒園美名其曰說是為了更了解孩子,但實際上到底有什麼用處,可能只有幼兒園知道了,不怪父母這麼想,實在是現在的幼兒園調查表太「迷惑」了。
  • 有個非常有趣的父母是什麼體驗?網友:我的搞笑功能是遺傳的!
    現在網絡有很多搞笑博主,各種搞笑網紅層出不窮,喜劇演員,小品相聲也十分吃香,很多人憑搞笑就能謀生,因此可見,幽默也是一種能力。特別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充斥著枯燥乏味,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整個生活都能輕鬆很多。當然搞笑和幽默不僅僅是我們這一代的詞。有趣的父母也很多。
  • 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長大後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點
    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長大後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點幾年前,英國一位專家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家長不要讓3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奇幻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一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不要買或者安裝這愚蠢的東西。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將受益終生。雖然12歲之前不看電視是不可能得,但是父母能做的就是儘量不讓孩子沉迷於電視。
  • 李玫瑾提醒:「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疑問,難道看電視真的有這麼大影響嗎?其實,若能合理的安排時間還好,主要是有的孩子過度沉迷於電視,而沉迷的原因就是父母的縱容。李玫瑾教授是中國犯罪心理學專家,並且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近幾年李玫瑾的育兒觀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
  • 讀個大班,兒子已經「結婚」3次了,幼兒園的小孩都是什麼神操作
    前天晚上,編輯部瓜姐發朋友圈吐槽讀幼兒園的兒子:戴戒指,結婚……這是什麼神操作?用大人經常教訓小孩兒的老話就是:「毛都還沒長齊呢,知道啥子叫結婚……」不過如果你跟瓜姐一樣,對娃在幼兒園「談戀愛」「結婚」大驚小怪,那只能說——孤陋寡聞了。
  • 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緩解分離焦慮,這9本繪本推薦親子閱讀
    入園繪本並不是光給孩子看的。故事中有不少指導父母的行為,同樣需要我們做父母的來學習和吸收。不過,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繪本不是萬能藥!我認為,正面管教方式用積極正面的詞語引導孩子行為,如果父母在親子閱讀的時候,能夠把這些「不許」的行為換成正面引導的詞彙更好,但並不是說「不許」就完全禁止出現在給孩子的行為規範中。
  • 搞笑諾貝爾獎,天才與瘋子一線之隔,那些看著令人啼笑皆非的研究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上頂級大獎,獲得這一獎項的無一不是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推進人類歷史進程的,例居裡夫人、愛因斯坦、海明威、現在的楊振寧等等很多。但在這矚目的光環下,還有一個不被重視,遭到嘲笑和諷刺的一個獎項,那就是「搞笑諾貝爾獎」。
  • 搞笑日常:男朋友路上遇見這事跑的比兔子還快,可以不要嗎?哈哈
    眼鏡蛇:我不要面子的嗎?這樣拍我頭。2、兄弟你是學髮型學到入魔了嗎,看個電視球員出境都被你在電視面前拿著風筒弄頭髮哈哈。3、同事平時都是劉海遮擋額頭,所以我們看起來是美女。本來想跟她約會的,她發個視頻給我看她露出額頭的樣子。我……打擾了,你還是把劉海放下來吧。
  • 別再讓孩子看電視!看電視容易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知道嗎?
    智慧型手機和電視每年都會生產非常多的新產品。如果有了解,小時候的電視,那就是有錢人的象徵。但是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視和手機,就連孩子也不例外。甚至非常多家長用電視哄孩子,真的是放鬆自己。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這樣教育孩子的危害?前不久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孩子生氣地哭了,父母哄了兩句看孩子還在哭,然後打開了電視。
  •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你也不想想,你們老大在幼兒園倒是什麼都學了,可上了一年級不也照樣不會嗎,這是你自己說的。這不就說明幼兒園學的沒啥用嗎?「「呸!我是說,學了都這樣,不學就更慘了。什麼邏輯?!「……我倆就像兩個槓精一樣頂來頂去。
  • 中大班的孩子不肯去幼兒園,多半與這3個因素有關,家長4招巧解決
    我:你不是上個星期才帶婉彤回老家看爺爺奶奶的嗎?怎麼沒多玩幾天,這麼快就回來了?婉彤媽媽:這不是因為昊昊馬上就要開學了嘛。爺爺奶奶也說好不容易回去一趟,讓多待幾天,孩子們也都不想回來,但昊昊上學的事不能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