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產生OAM波束的新方式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採用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產生OAM波束的新方式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8 09:41:29

摘要: 軌道角動量(OAM)技術為無線通信系統提供了新的調製維度,成為解決頻譜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方法。提出了一種新穎的OAM陣列天線,利用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產生OAM波束。仿真結果表明,此OAM陣列天線半徑的大小直接影響OAM波束的效果,同時合適的饋電位置以及饋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中央空域問題和提高OAM波束遠距離傳輸質量。此OAM陣列天線體積小、介質材料選取廣泛,能夠解決環形OAM微帶陣列天線高頻段輻射陣元損耗高、低頻段幾何尺寸大的難題,對OAM陣列天線在未來無線通信領域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新的參考價值。

0 引言

近年來,頻譜資源利用率低已成為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多種分集技術(如空間分集、極化分集、頻率分集等)已經成功被用來傳輸數據,以提高頻譜效率。但傳統的調製技術僅使用頻率、時間、碼型和空間等資源作為自由度,它們的調製能力是有限的。OAM渦旋電磁波的復用技術可以在同一頻點下實現多路信號的同時傳輸[1],它作為一個有發展前景的方法,對解決頻譜利用率低、頻譜資源短缺等問題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研究價值。

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表徵出具有相位因子為exp(jlφ)的螺旋相位波前結構的自然屬性[2]。OAM作為一種不同於相位、幅度、極化的調製維度被引入到無線通信中,可以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和效率。螺旋透鏡[3]、超表面[4]、螺旋相位板[5]等光領域OAM波束的產生方法很難全部應用於微波段的無線通信系統中,探索合適的微波段OAM波束產生方式顯得尤為重要。2013年,TAMBURINI F等人基於螺旋拋物面天線進行了OAM無線通信實驗[6],證明了利用OAM渦旋電磁波進行無線通信以及增加無線傳輸容量的可行性;2014年,BAI Q等人利用8個相同的矩形微帶貼片組成圓形相控陣天線產生OAM波束[7];2015年,BAI X等人用三極化圓喇叭陣列天線生成了OAM波束[8];2016年,KANG M S等人採用配置了8路均勻功率分配器的圓形陣列天線產生模式數l=1的OAM波束[9]。此後,更多關於OAM天線和OAM波束生成的方法被提出[10-11]。然而,尺寸小、輻射效率高才是OAM陣列天線使用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利用上述微帶陣列天線產生OAM波束時,由於輻射陣元是微帶貼片,其在低頻段天線幾何尺寸大,不易實現小型化;高頻段金屬歐姆損耗又高,輻射效率低;而螺旋拋物面天線結構單一且只能產生低階模式數的OAM波束,在實際通信系統中,其利用價值將受到嚴重限制。因此,探索一種低損耗、小體積、易加工的OAM陣列天線對未來微波通信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介質諧振器天線由低損的微波介質材料構成,合適的高介電常數可以降低天線的實際尺寸,其饋電方式又多種多樣,比較適合應用於OAM陣列天線。本文基於有耗環形天線相關理論,建立有耗環形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的等效模型,提出了一種採用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產生OAM波束的新方式。對此OAM陣列天線進行了仿真優化並分析了相關性能參數,分析了不同陣列半徑對3D遠場輻射圖效果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探索了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不同饋電位置和不同饋電方式對生成OAM波束的影響。

1 陣列天線模型及結構設計

1.1 有耗環形陣列天線等效模型

理想環形陣列天線模型不能準確描述實際情況,因為環形陣列天線的損耗是無法避免的,所以環上的電流強度不可能一直保持恆定不變。因此,建立有耗環形陣列天線等效模型來說明其產生OAM波束的原理更為合理。環形陣列天線模型如圖1所示。

1.2 陣列天線設計

單元介質諧振器天線的側視圖與俯視圖如圖2所示。在接地面開一個矩形耦合槽,開槽中心與輻射單元的中心重合。電流在微帶線中傳遞時被矩形槽切斷,將能量耦合到介質諧振器天線中,產生輻射。介質諧振器天線垂直放置於矩形槽縫隙上,微帶線垂直通過矩形槽的中心位置,因為這樣槽的輻射阻抗最大,會使更多能量饋入介質諧振器天線中。

圖2中,①表示單元介質諧振器天線,由陶瓷填料的聚四氟乙烯複合材料構成,其介電常數ε1=38.9,底面半徑為R=2.86 mm,高度為H1=2.51 mm;②表示接地面;③表示材料是Rogers RT/duroid 5880(tm)的介質基板,基板的厚度H2=1 mm,其相對介電常數ε2=2.65,損耗角正切值為0.02;④表示饋電微帶線,由於50 Ω的微帶線寬度約為2.4 mm,微帶線的寬度太寬會影響天線的性能,因此選取特性阻抗為100 Ω,寬度為W=0.72 mm,再進行阻抗匹配變換即可得到50 Ω阻抗匹配。微帶線伸出矩形槽的長度LS會直接影響天線的匹配和回波損耗,通過不斷地仿真優化,最終發現LS=2.5 mm時能達到最優效果;⑤表示同軸饋電埠;⑥表示在接地面上開的矩形槽,其長度和寬度分別為Lf=5 mm、Wf=1.4 mm。矩形槽長度和寬度的變化,會對天線的阻抗匹配和增益特性造成一定影響。在設計開槽尺寸時,應優先考慮開槽長度的影響。因為開槽長度Lf對天線起主要的影響,它不僅影響天線的阻抗匹配和諧振頻率,還影響天線回波損耗。開槽寬度Wf對諧振頻率和回波損耗影響較小,主要影響天線的阻抗匹配。

2 仿真與分析

圖3(a)表示陣列天線的回波損耗S11,在中心工作頻率10.5 GHz處參數達到-32.73 dB;圖3(b)表示電壓駐波比VSWR,陣列天線在中心工作頻率10.5 GHz處達到了1.1,而且電壓駐波比VSWR的參數在中心頻率附近均小於1.5,所以此OAM陣列天線阻抗匹配良好且各輻射陣元的諧振頻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滿足天線設計的性能要求。

圖4表示不同陣列半徑產生模態值l=1、2、3的遠場輻射圖(λg為介質中的波長)。可以發現,隨著模態值l的增加,中心空域逐漸變大;陣列半徑在一定範圍內,半徑稍大,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輻射的OAM波束效果越好。

圖5表示陣列半徑為的不同饋電位置所產生模態值為l=1、2、3的遠場輻射圖。對比可知:按照圖5(b)的饋電位置排列饋電時,中央空域有所減小,尤其在模態值l=3的情況下,空域減小更為明顯。圖6分析了按照圖5中兩種饋電位置排列饋電時增益方向圖的變化,選取模態值l=1、2對比發現:按照圖5(b)方式排列饋電位置,它所輻射的各模態的總增益都要比按照圖5(a)方式排列饋電位置的總增益要強。因此,採用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產生OAM波束時,選擇合適的饋電位置對減小中央空域問題有一定的幫助。

對圖5中的(a)與(b)選取模態值l=2的情況對比發現,OAM波束在旋轉時它的中心空域是幾乎恆定不變的;若利用圖7中的同軸探針饋電方式產生模態值l=2的OAM波束時,其在旋轉傳播時中心空域會逐漸擴張且愈發明顯,這就導致OAM渦旋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波前主輻射方向出現輻射零點且隨通信距離的增加出現能量擴散現象,這對OAM渦旋電磁波的接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選取合適的饋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OAM天線的接收性能以及解決OAM信號遠距離高質量傳輸問題。

3 結論

本文基於有耗環形天線相關理論及其等效模型,提出了OAM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通過仿真優化分析了天線的相關性能參數,發現陣列半徑在一定範圍內,半徑越大,這種OAM天線的遠場輻射圖效果越好;同時通過對不同饋電位置的遠場輻射圖和增益方向圖分析,發現用此種OAM天線產生OAM渦旋電磁波時,合適的饋電位置對解決中央空域問題有一定的幫助。在此基礎上,以模態值l=2的情況探索了OAM介質諧振器陣列天線採用不同饋電方式對產生的OAM波束的影響,結果表明:利用同軸探針饋電時,發射中心的中心空域會逐漸擴張,能量出現擴散,所以合理的饋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OAM波束遠距離傳輸質量,對加快OAM天線的發展以及將其應用於實際無線通信系統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一種基於矩形貼片天線的相控陣列天線設計
    透射光柵結構過多地依賴於計算全息法(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CGH),全6息板的製作複雜;透射螺旋結構產生渦旋電磁波的方式受特定波長的限制;反射螺旋面結構簡單,然而產生的波束的方向性卻不盡人意[6],單一尺寸的反射螺旋面結構只能一種OAM模式[7];相控陣天線結構簡單,通過改變相鄰陣元的相位差就可以實現不同OAM模態值的切換。
  • 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線性陣列波束特性和陣列因子
    線性陣列的陣列因子目前,我們能夠預測元件之間的最佳時間(或相位)變量來實現最大天線方向性。但我們非常需要了解和操作完整的天線增益方向圖。這分為兩個主要方面。首先,陣列的每個獨立元件(或許是貼片)都存在增益,稱為元件因子(GE)。其次,通過陣列波束成型會產生增益影響,稱為陣列因子 (GA)。
  • Y型微帶線饋電的圓極化陶瓷介質諧振器天線
    1引言目前,介質諧振器天線因其自身的優勢,如尺寸小,重量輕,成本低,輻射效率高,饋電容易等,已被大家廣泛地關注。早期,人們集中研究介質諧振器線極化的實現,但由於圓極化在眾多場合中的重要應用,尤其是在衛星通訊等各種通訊中的應用,人們才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介質諧振器饋電方式[1],十字型介質諧振器天線[2],採用寄生貼片[3]以及微擾[4]等。
  • 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第1部分:線性陣列波束特性和陣列因子
    線性陣列的陣列因子 目前,我們能夠預測元件之間的最佳時間(或相位)變量來實現最大天線方向性。但我們非常需要了解和操作完整的天線增益方向圖。這分為兩個主要方面。首先,陣列的每個獨立元件(或許是貼片)都存在增益,稱為元件因子(GE)。其次,通過陣列波束成型會產生增益影響,稱為陣列因子 (GA)。
  • 可變傾角連續斷面節陣列天線技術初探
    1 簡介 連續斷面節陣列CTS技術天線,是在平板波導上連續開貫通的橫向縫並在橫向縫上加枝節實現輻射的天線,採用這種技術的天線具有很高的饋電效率和口徑效率,是高增益天線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CTS天線效率可高達85%,陣列易於實現波束控制,加工成本低,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但這種天線也存在增益隨仰角降低而下降,波束指向算法複雜,非固定方向圖和測試困難等缺點。
  • 陣列天線的特性研究及典型案例設計方案匯總
    打開APP 陣列天線的特性研究及典型案例設計方案匯總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03 11:11:00 陣列天線就是天線研究的一種新方向
  • 詳解5G新體制天線技術
    分別介紹了兩大類新體制天線技術,包括:基於耦合諧振器去耦網絡的緊耦合終端天線;基於超材料(超表面)的MIMO,Massive MIMO天線陣耦合減小及性能提升技術。通過無源參數,有源參數和MIMO參數的測試和評估,證實了這兩類新體制天線在5G中的明顯優勢和廣闊應用場景。 1技術背景與研究意義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逐步孕育升級。
  • 【專利解密】華為毫米波天線陣列助力5G終端研發
    【嘉德點評】 華為的這項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可用於毫米波通信並應用於5G終端,獲得高增益的同時,提供較寬的波束覆蓋範圍來克服空間的衰減。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商用逐步走向規模化,作為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通信憑藉其高帶寬、低時延等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通信衛星多波束天線的發展現狀及建議
    每個單元都能獨自產生和接收電磁波,當少量T/R模塊失效時,並不會對相控陣天線的性能產生太大影響,而且有源陣天線在帶寬信號處理和冗餘度設計上都比無源相控陣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L/S/X頻段的星載相控陣多波束天線基本都採用有源陣方式,如表2所示。
  • 通信衛星多波束天線的發展現狀及建議(節選)
    1.1 星載反射面多波束天線     反射面天線與相控陣天線透鏡天線相比,具有重量輕結構簡單設計技術成熟性能優良等優點。為了在星上產生更多高增益低副瓣的點波束,通常需要電大口徑的星載天線,而反射面則是目前實現多波束這一性能的最佳方案。
  • 零磁導率諧振器加載寬帶印刷單極子天線設計
    單極子天線由於結構簡潔和全向輻射特性而獲得廣泛應用,平面印製單極子天線可在電路板上直接蝕刻完成,同時不需要進行平衡到不平衡的轉換,其製作方便並且可與電路集成,是常用的天線類型。印製單極子天線通過結構的改進能獲得非常大的阻抗帶寬,常見的方案是通過改變單極子的形狀結構或者接地板的形狀結構來實現寬頻帶的阻抗匹配[1-5]。
  • 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第2部分:柵瓣和波束斜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2/420922.htm簡介關於相控陣天線方向圖,我們將分三部分介紹,這是第二篇文章。 在第一部分中 ,我們介紹了相控陣轉向概念,並查看了影響陣列增益的因素。在第二部分,我們將討論柵瓣和波束斜視。
  • 通信衛星天線技術的新發展
    這種天線與拋物面天線相比,天線表面型面只有很小的變形(零點幾個波長)。 4法國電信星2的多任務天線 阿爾卡特公司為該星設計了一種先進的天線系統,這種天線系統可依據飛行任務要求提供全球性成形波束覆蓋和可控點波束覆蓋。 採用錐形喇叭,以雙正交圓極化的工作方式,可保證全球6GHz的接收覆蓋。
  • 科普|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 軍用天線民用化 兩大類新體制天線技術,包括:基於耦合諧振器去耦網絡的緊耦合終端天線;基於超材料(超表面)的MIMO,Massive MIMO天線陣耦合減小及性能提升技術。 多波束天線採用多波束使扇區分裂,從而增大容量。
  • 24GHz微波雷達天線的極化方式選擇
    天線作為雷達傳感器的關鍵性器件,在雷達傳感器中起「咽喉」作用,一方面需要儘可能多的把射頻源的信號發射出去;另一方面需要使雷達波覆蓋到合適的區域。根據筆者的設計經驗,國內外廠商常用的24GHz天線形式有微帶陣列天線、喇叭天線、介質基片集成波導天線(SIW)以及透鏡天線。綜合考慮雷達傳感器體積和製造成本,商用領域最流行的天線形式是微帶天線。
  • 智能天線技術的工作原理、特徵和技術優勢分析
    因為用戶信號並不一定在波束中心,當用戶位于波束邊緣及幹擾信號位于波束中央時,接收效果最差,所以多波束天線不能實現信號最佳接收,一般只用作接收天線。但是與自適應天線陣列相比,多波束天線具有結構簡單、無須判定用戶信號到達方向的優點。自適應天線陣列一般採用4~16天線陣元結構,陣元間距為半個波長。天線陣元分布方式有直線型、圓環型和平面型。自適應天線陣列是智能天線的主要類型,可以完成用戶信號接收和發送。
  • 新式寬頻帶寬波束圓極化微帶導航終端天線設計詳細教程
    雖然這些導航系統所採用的頻率不盡相同,但頻率範圍都在1164~1600MHz之間,只要能設計一種寬頻帶天線覆蓋這個頻帶,則該天線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可以應用於不同的導航系統。 由於需要接收多顆導航衛星的信號才可以進行導航和定位的結算,所以終端天線需要具有寬波束;同時由於導航衛星發射右旋圓極化的導航信號,要求導航終端天線具有良好的右旋圓極化特性。
  • 智能天線工作原理是什麼 智能天線技術發展介紹【圖文】
    基本原理:智能天線採用空分多址技術(SCDMA ) , 利用信號在傳輸方向上的差別, 將同頻率或同時隙、同碼道的信號區分開來,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信道資源。無線基站中的智能天線由天線陣和基於基帶數位訊號處理技術組成。  下圖描述了一個具有智能天線、工作於TDD 方式CDMA 基站的示意方框圖。
  • 軟體無線電的射頻天線設計
    為達到這一目的,正在努力實施裝備多頻段、多工作方式無線電臺的計劃,而多頻段天線則是多頻段、多工作方式無線電臺的關鍵部件之一。美軍早在1992年就開始了「易通話」(Speakeasy)這一軟體無線電系統計劃的研究。
  • 無源電掃描陣列與「移相器」
    此外,雷達增益越高(波束更窄)可能需要天線尺寸更大,而這不利於實現快速掃描(為了達到要求的精度,雷達可能需要採用尺寸巨大的天線,而即使通過機械方式也很難控制巨大的天線的轉動)。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方法是採用無源電掃描陣列(P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