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蘇音
兒子剛上小學的時候,他外婆從鄉下帶來兩隻小母雞。我本想養幾天就殺了做菜吃,天性喜歡小動物的兒子竟不讓,要我用繩子綁著,養在陽臺上。兒子每天放了學,便將它們拉到樓下啄沙粒、覓食。不多日,樓上鄰居提來一個鳥籠,說:「這城裡養雞不衛生,我送你兩隻鳥吧。」那是兩隻虎皮小鸚鵡,一隻黃羽毛,一隻藍白色相間。兒子自然是歡喜得不亦樂乎,我說要把雞殺了,他也沒再吵鬧。
我謝了鄰居,鄰居說:「這鸚鵡還是我兒子小時候買的,都養了五六年了,現在他上中學了,也不玩了,還得我們來管。送你兒子最合適了。」兩隻鸚鵡就這樣在我家安居樂業了。
藍鸚鵡是雄鳥,威風凜凜,儼然一副大丈夫模樣。那隻黃鸚鵡就時時顯出小妻子的嬌柔,依偎著那藍鸚鵡,為它理毛、搔癢,兩隻鳥很是恩愛。我發現藍鸚鵡甚有靈性,每次鳥食吃光了,它見我走近就會跳到籠欄邊,瞅著我叫;兒子回家後,一走到籠前,藍鸚鵡便會迎上來,若兒子用鼻子抵著鳥籠輕喚一聲,那鳥還會用嘴在他鼻梁輕輕啄幾下,如同鼻子碰鼻子一般親熱。回回如此,百試不爽。
轉眼幾年過去,鸚鵡還是兩隻,卻不是「原配」了。因為有一回給它們換水,將鳥籠放回陽臺時,我一不留神沒放穩,整個籠子掉了下來,那小黃鳥兒不幸被水杯砸中頭顱,搖晃著身體很快就癱倒死去。當時藍鸚鵡因少了配偶,整日哀鳴不已,我那兒子心疼得很,我只好親自跑到鳥市上,花了一番工夫才找到一隻在我們看來外貌與原來那隻相差無幾的雌性黃鸚鵡。剛放進籠裡時,藍鸚鵡欣喜得不得了,撲上前去親熱。可新來的鳥卻不領情,不理不睬的,給藍鸚鵡纏綿得不耐煩了,還會一嘴巴啄過去。培養了好些日子,兩隻鳥才建立了感情,籠裡又恢復往日那種交頭接頸、恩愛不已的場景。
有一日,我卻發現藍鸚鵡神色倦怠,行動也不如平日靈便,吃食更少了許多。我以為它病了,在鳥食中加了少許消炎藥,但也不覺有所好轉。又過幾日,它已有些站立不穩,一次次地從橫架上掉下來,一次次地努力著,用翅膀支撐、用嘴勾著,奮力重新爬上架去,還一次次地踉蹌著、跌撞著,下到籠底去吃食。我才恍悟:鳥也有老了的一天。還有十餘日便是過年,我擔心它過不了今年。因為它的羽毛全無了以往的光澤,顯得凌亂而枯槁,後來它甚至只能待在籠底,再也爬不上架去了。但它仍舊每天梳理羽毛,那隻黃鸚鵡也時不時來幫它整理長長的尾羽。它還努力保持著挺立的身姿,艱難地爬進裝鳥食的小盆時,它會利用四周盆沿來支撐住身體,慢慢吃食。
就這樣,藍鸚鵡一直堅持過了春節,又挺過了元宵。直到一個早春的傍晚,兒子放學回來照例湊近鳥籠,藍鸚鵡照舊艱辛地挪過來,與兒子碰碰鼻子後又艱辛地挪開。過了大概十多分鐘吧,它便呆立著,揚頸啼鳴三聲後,頹然倒地逝去。
這時我看到驚訝的一幕:黃鸚鵡見藍鸚鵡倒下伸直了腿,竟從橫架上撲下來,圍著夥伴瞅了又瞅,一次次地鳴叫著用嘴啄咬它的翅膀,要拉它站起來……
後來,我又去給這隻黃鸚鵡配了一隻同伴。可未過多久,這黃鸚鵡竟拋下新伴侶,頂開籠門飛了出去,在窗外的金鳳樹上盤桓了大半天后,決然展翅遠走高飛了。
許多年過去,我家籠中的鸚鵡已換了幾代,兒子也已工作了。他偶爾在家還會提起當年那隻藍鸚鵡和黃鸚鵡,說:「這種鳥兒挺長壽的。不知那隻黃鸚鵡現在何方,還活得好嗎?」
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