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臨終關懷(「老去的生命」主題徵文來稿)

2020-12-06 荔枝網新聞

  【編者按】

  從9月26日重陽節開始,我們即陸續發布「老去的生命」年度主題徵稿活動入圍作品;10月20日24:00前可繼續投稿,詳情點擊《徵稿|當你老了,要怎麼度過餘生?》 

  

  

  文/個雪 

  在從事護理工作近20年時間裡,我經歷了無數次病患與家屬的生死離別。

  我還記得十幾年前,我職業生涯中第一例臨終病人。那是一位肺癌的男性患者,醫生告知病重後,家屬呼天搶地,早早就給患者穿上壽衣,7個子女,誰也不願接父親回家。患者神志清醒著,穿著白色壽衣,白晃晃地躺在那裡,家屬在旁抹著眼淚,唉聲嘆氣,不說一句話,幾個子女在病房外焦躁地等著,就這樣等著……我那時剛參加工作,年紀輕,對患者雖然憐憫同情,但不敢靠近半步。聽我的帶教老師說,老人一直在流眼淚,斷然絕食,不說一句,2天后咽氣離去。老師描述的這幅畫面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裡,心裡滿是對患者的同情和對親屬薄情的譴責。

  時至今日,十幾年的工作經歷,那些長年臥床無法脫離呼吸機的患者、那些被癌痛、被放化療折磨的痛苦不堪的患者、那些頑固性心衰等待心臟移植的患者,無不在親人的企盼中痛苦地活著,毫無生活質量可言,但他們的存在,也許就是一個家的存在,無論怎樣也都咬牙挺到最後一刻。對於臨終患者,等待死亡,選擇如何死亡,如何關愛臨終患者,世界各國已經進行了不同的探索與實踐。而我所在醫院的普通病房,我們醫生護士所經歷的患者大多數臨終狀態,就是病人最後的搶救過程,各種搶救措施的繼續執行與放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個家庭的態度,而從未在患者可以對話時徵求本人的意願。是的,我們常常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又怎會輕易地談及死亡呢?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死亡教育的課程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進入中小學。即使在同樣忌諱談論死亡的香港,有關死亡的進修課也已進入高等院校。而在國內,類似的課程還停留在醫學院的選修課中。因此,我們目前還無法正常、坦然地談及死亡。

  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能接受臨終關懷的理念,我會在「選擇與尊嚴」公益網站註冊保存「生前預囑」。生命是一個過程,而死亡只是生命終點的正常過程。我們既不要加速死亡,也不要延緩死亡。我們反對放棄治療、過度治療、安樂死等任何不尊重生命的做法。我們推崇在病重和臨終時得到善良的對待,滿足最大舒適度的願望,幫助臨終者實現符合本人意願的「尊嚴死」,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

  假如有一天,我患病無法醫治。我會說服家人,離開醫院,到我曾經想去的地方走走,嘗嘗那裡的美食;每天沉浸在我喜歡的音樂裡看書;每周學做2道美食;在陽臺上種上我喜愛的花草;和家人在一起回憶生命中美好的事情,寫下來。如果實在體力不支,我要求家人遵從我的「生前預囑」,讓我無痛、整潔、在家人陪伴與喜歡的音樂聲中安詳離開,如若如此,雖在生命盡頭,仍有人尊重我的意願,一切是好。

  我們漸漸年老,告訴家人,當意外來臨時我們的選擇是什麼?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是在這個星球上的一個個獨立個體。你的生命,你做主。

  你重要,因為你是你;你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

  ——西西里.桑德斯

    (為保證競賽公平性,所有稿件除錯別字外,不做任何編修,投稿請至lizhirp@163.com,詳情點擊《徵稿|當你老了,要怎麼度過餘生?》)

  歡迎關注荔枝銳評(lizhirp)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臨終關懷第一集(上)
    那麼這個三世因果,就是我們今天站在一個今生的角度,那麼我們今天去回顧過去,我們相信有過去的生命;那麼我們去觀察未來,我們也相信有未來的生命。那麼,這樣的一種過去、現在的一種無量的生命觀,在唯識學它講一個偈頌來形容這個三世的因果,那麼唯識學上說是「恆轉如瀑流」。也就是說,我們怎麼去理解生命的相貌呢?那麼《成唯識論》上說:生命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水流。
  • 《The Hospice in Houston|休斯頓的臨終關懷》(中英文雙語版)
    臨終關懷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標誌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高度進步。臨終關懷的主要工作是對確診六個月內死亡的各類受助者提供照護。對患者進行整體的照護,用科學的心理關懷方法、高超精湛的臨床護理手段,可以幫助患者減輕軀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我們使患者得到尊重,提高他們的臨終生命質量,使患者在安寧、平靜、舒適的壞境中走向死亡,同時也能讓家屬在病人死亡後不留下嚴重的遺憾和陰影。
  • 「精準扶貧與共享發展」主題徵文啟動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為舉辦好「中國共享發展研究報告2016」發布會暨「中國共享發展」研討會,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特舉辦主題為「精準扶貧與共享發展」的徵文活動。
  • 北京首設15家臨終關懷試點單位 沒一個病人是被嚇死的
    樣本1 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點:全市唯一一家社區設臨終關懷病房機構6年前,本市首次在社區試點居家一醫院模式的臨終關懷服務。在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4層,一個名為「生命關懷病房」的溫馨病區被改造為最後的港灣。
  • 聽聽臨終關懷志願者的建議
    當親人在生命衰微,甚至彌留之際,我們能夠照顧好他們的身心需求,讓他們平靜、安詳地與這個世界告別嗎?恐怕不能,大多數人對「臨終關懷」知之甚少。  中國死亡質量指數全球排名71位  當被診斷為某種疾病的終末期,醫生們都表示「沒有什麼好辦法」時,大多數人都期待自己能有個「善終」。但其實在中國善終並不易!
  • 「徵文啟事」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
    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精準扶貧,書寫著人類反貧困鬥爭史上的偉大故事,創造著減貧奇蹟。這些故事和奇蹟的背後,站立著成千上萬的湖南扶貧幹部。大家傾注滿腔心血和汗水,是扶貧事業的親歷者、推動者、見證者。
  • 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寫在《西藏生死書》讀書沙龍後
    這是一場以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為主題的關於《西藏生死書》的讀書沙龍,在眾所期待中,超出期望值地圓滿落下了帷幕,也藉此拉開了有關生命教育的序幕,記得那位年輕的阿東分享說在疫情期間,每個人常被問到的三句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我們有認真想過這個哲學的終極問題嗎?籌劃這場有關生命認知的讀書沙龍也是因緣際會,水到渠成。
  • 生物多樣性保護徵文大賽啟動!徵稿持續到明年3月31日
    12月21日,「相約昆明·相約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徵文大賽暨首場專家講座啟動儀式在昆明滇池中學舉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熊江研究員帶來《生物多樣性 概念與保護》講座,10場不同的講座將在昆明市各學校相繼舉行,此外,徵文大賽設立超萬元獎勵,鼓勵廣大青少年學生進一步了解、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丨「我心中的科學與藝術」主題徵文活動開始...
    記者獲悉," 博覽天慶拍拍你暑期探秘——我心中的科學與藝術 " 主題徵文活動近日正式啟動,並開始面向城關區各中小學校學生徵稿。活動徵稿截止到 9 月 10 日結束,作品評選將在 9 月份完成,初步預計將於 10 月正式公布結果。
  • 病人在臨終階段,到底是什麼狀態?聽聽這位腫瘤醫生的感悟
    他引用了加拿大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他說:我想這是我們醫界同仁們都印在腦海裡、並奉為工作準則的一句話。其實,當癌症患者到了終末期,無可避免地要面對死亡問題,但這不是單純地等死,而是應該做到「去者善終,留者善別,能者善生」,這樣才能表達對生命的尊重。
  • 【「和合東陽」主題徵文之九】詩詞中的東陽
    【「和合東陽」主題徵文之九】詩詞中的東陽源稿:東陽發布 |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30日 14:12:08 | 作者: | 編輯:董之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總是借文字表達對故鄉透魂蝕骨的難捨情誼
  • 河智苑尹啟相治癒《巧克力》:除了生,如何面對「老病死」
    導演代表作代表作《對不起我愛你》《雪之女王》《天國的郵遞員》,都是清新唯美的畫風。綜上,還算表現尚可。但我非常願意一直看下去,就是因為這個突出的優點——這部劇在愛情之外,主打的話題是「臨終關懷」。也就是主人公們,在現實中艱難求「生存」的同時,要如何面對自己身邊的「老病死」。
  • 關於開展統計科普徵文活動的通知
    >   本次徵文面向社會各界,特別歡迎從事統計工作、統計教學和統計科學研究的人員積極參與。>   本次徵文內容為統計科普類文章,文章體裁不限,形式不拘,歡迎創新。來稿應包括文章內容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及任職單位、主要學術成果和主要研究方向等。
  • 公安部開展「我和警察的故事」主題徵文徵集活動啟事
    中國警察網訊 為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深刻反映人民公安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光輝歲月,與祖國同步伐、共奮進的忠誠歷程,公安部新聞宣傳局、人民公安報社、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聯合開展「我和警察的故事」主題徵文活動,面向全國徵集相關作品。
  • 什麼才是你所理解的生命的意義?
    2小學到初中的時候我要像電視裡面一樣做好事,要去給窮苦的山村蓋學校,要去賺很多錢,做一個慈善家,我理解為這就是生命的意義,然後將自己的零花錢放在啤酒瓶裡存起來,把自己的舊衣服也存起來,後來等我想起的時候,
  • 「節約·環保·文明」科普徵文評選結果揭曉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吳晶晶)全國數十家新聞媒體共同參與的「節約環保文明」科普徵文評選結果24日揭曉,《談談環境經濟新政策》等9篇文章榮獲一等獎。  活動組委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名譽理事長章道義介紹,這次以「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主題的科普徵文活動,自2007年6月啟動以來,投稿人數逾100萬,來稿內容涵蓋了對節能環保的思想認識、經驗體會、教訓反思、政策建議,以及有關節能、節水、節材、節約土地和礦產資源、保護環境、生態平衡、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各方面。
  • 他們對人類的臨終關懷,讓人沉醉其中不願醒來
    電影中的科幻設定和人文思想讓人腦洞大開,劇情中男主最後已經瀕臨死亡,在外星文明的臨終關懷下,終於能夠接受現實,沉醉在甜蜜的回憶中,直至終結。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外太空,有一艘地球人的宇宙飛船藍鵝號,周圍是和藍鵝號一樣的宇宙飛船,他們正在排隊等待調度站的安排進入光圈,光圈相當於高速公路的入口,宇宙飛船進入其中,就能夠以一千倍的光速飛行。
  • 浮梁縣教體局開展」科學防疫抗疫 榜樣在我心中」主題徵文活動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張德威報導:為增強廣大青少年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意識,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個人防疫事項,感悟」眾志成城,凝心聚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人物和事件,自即日起至4月20日,景德鎮浮梁縣教體局聯合縣科學技術協會,在全縣中小學生中組織開展」科學防疫抗疫 榜樣在我心中」主題徵文活動
  • 《生命之輪》
    作者:【美】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 著出版社:重慶出版社內容簡介:《生命之輪》的作者伊莉莎白·庫勒斯-羅斯是一個顛覆了世界對死亡和瀕臨死亡看法的女人。繼出版了顛覆性的經典著作《論死亡與瀕亡》後,在數年照顧患兒、愛滋病人以及老年患者的過程中,她還撰寫了許多其他著作,讓數百萬人在面對死亡或所愛之人死亡時得以心生安慰和理解。如今這位全球著名的醫者已經通過了自己的生死過渡,留下這部「臨終告白」——《生命之輪》。她在即將面臨自己的死亡時,講述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 來論|讓生命有尊嚴的謝幕,需要專業化幫扶
    太原市橋東北社區衛生服務站2016年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臨終關懷志願者團隊」,該站服務區域是橋東北社區和南官坊社區,十幾名醫護人員在兩個轄區居民有相關需要時,都會被臨時選調,組成一支隊伍,為彌留之際的患者免費進行力所能及的救治,義務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危機幹預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