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讓生命有尊嚴的謝幕,需要專業化幫扶

2020-12-03 齊魯壹點

一直以來,許多臨終患者希望能在家中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對他們中的一些人來說,最後數天的醫學治療或許已無意義,重點應該是情緒疏導安慰。太原市橋東北社區衛生服務站2016年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臨終關懷志願者團隊」,該站服務區域是橋東北社區和南官坊社區,十幾名醫護人員在兩個轄區居民有相關需要時,都會被臨時選調,組成一支隊伍,為彌留之際的患者免費進行力所能及的救治,義務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危機幹預和輔導。

在臨終患者和他們的家人眼中,這些志願者們無異於天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來到身邊,減緩痛苦,撫慰人心。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句醫學名言道出了醫學的局限性,也闡明了醫學的本質屬性——不僅在於治癒疾病,更要將重點放在人的身上,給病患以儘可能多的慰藉。對於臨終患者來說,尤其如此,他們或是年事已高,或是病情惡化,醫學治療的手段和作用愈發局限,如何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才是最重要的事。

人人都要面對死亡,死亡並不可怕,真正難以接受的是在痛苦、壓抑和後悔中離開。這本就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是普通人很難有機會去真正思考,而身處其中時,卻又往往不知所措。臨終關懷的意義就在於此,通過專業人士的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為患者減輕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給他們生理與心理上的雙重慰藉。

人總要離開,這不是放棄,而是患者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這些醫護人員組成的志願者隊伍,本身就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專業技能,沒有人比他們更能夠科學地為患者著想,從而在這個特殊的階段,給患者以尊嚴感、舒適感和控制感,讓他們在延長生命和提高生存質量之間找到平衡點。他們理解病人的痛苦,也願意傾聽患者的訴說,能夠給身處於痛苦和無措中的患者和家屬以依靠,從而避免在煎熬中做出可能會讓自己後悔的選擇,其意義之重要,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莫說是義務服務,即使是合理收費,也無損其社會意義。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臨終關懷、舒緩治療正日益引起重視,多地紛紛推動形成主體多元、服務形式多樣的服務體系,推動臨終關懷服務走入社區,惠及更多的患者。同時,完善家庭醫生制度、普及生命教育、推動臨終關懷服務納入醫保等措施,也應同步展開,給予臨終關懷服務更多的保障與扶持,讓生命都可以有尊嚴地謝幕。(宋鵬偉)

相關焦點

  • 張龑:康德論人之尊嚴與國家尊嚴
    在他不同階段的哲學作品裡,關於人之尊嚴的相關表述有「人類(Menschheit)之尊嚴」,「理性生命(vernünftiges Wesen)之尊嚴」,「道德的尊嚴」以及「人之尊嚴(Menschenwürde)」等。有意思的是,在他的政治哲學和法學作品中卻並沒有出現人之尊嚴。相反,「國家之尊嚴」卻多次出現在他的《法學形上學導論》當中。
  • 生命的尊嚴,選擇的真諦
    溼潤的眼眶中又有悲悽的淚珠.在苦難與創傷之間,你那紡織鍍金的衣裳,讓你自以為是.火焰漫天的世界,人世滄桑中的你卻在日縊憔悴. 在那個人心悲悽的天日,當用夢與歌編織的花環在你的窗臺下痛苦地枯萎,你說害怕受傷,便躲進蠶繭.
  • 感悟死亡和生命的尊嚴
    於是,人們普遍不知珍惜生活和生命之美,感受不到慎終追遠的思古幽情,更忽略了對人生意義的探究與體驗。因此,我們需要加強死亡的研究,重視死亡教育,它對於個人精神生活的成長,乃至文化的提升,都是積極和值得肯定的。———編者   現代人天天講求所謂的「生活品質」,卻常忘記「生活品質」必須包含「死亡(的尊嚴)品質」在內。
  • 沉寂的生命也有尊嚴,他為植物人建「港灣」
    「我是一名醫生,看過太多生命從眼前流逝,我不願再看到因為無奈而讓一個家庭蒙上陰影,甚至支離破碎。」相久大說,「植物人的護理需要相對專業的團隊,長期居家護理給整個家庭帶來的壓力和考驗是巨大的,需要投入的精力也無法想像。比如吸痰,對於專業人員是個簡單的操作,但如果居家照護,家屬的操作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患者窒息,也許很快就會失去一條生命。」
  • 專家呼籲:讓患者有尊嚴地死去
    而在生命走到醫療盡頭時,是否要繼續堅持治療,甚至是舉債「抗爭」?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可能都有不一樣的看法...... 贛州71歲的老人老林,在去年被診斷為肺癌晚期,頓時家裡籠罩上一層陰霾。老林有一兒一女,在對老父親的治療問題上,他們有了爭執。
  • 主動捍衛生命尊嚴 生前預囑漸被北京市民接受
    記者3月31日從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了解到,目前,全國已有超過兩萬人籤署了生前預囑協議,希望在生命盡頭不再搶救,有尊嚴地離開。但由於傳統觀念,很多家屬並未遵守當事人生命最後時刻的選擇。專家建議,應開展緩和醫療,幫助患者在不創傷性搶救的情況下,有尊嚴地離開。  「生前預囑」,即人們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籤署的,說明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
  • 《悲劇意識》:正視悲劇意識,在生存的悲劇性中找回生命的尊嚴感
    若要細思深究,人們往往不假思索張口就來的悲劇意識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多元底蘊?實話實說,很少有人能夠清楚地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大多都只不過就一般性或者偶發性的具體悲劇事件義憤填膺泛泛而談,在誇誇其談口口是道的喧囂聲中流於一地雞毛,耀武揚威的流量和澎湃激蕩的情緒背後,其實掩蓋了對悲劇意識的理性探究和哲學思考。
  • 2020南昌飛行大會完美謝幕
    【2020南昌飛行大會完美謝幕】特技飛機以天空為舞臺,上演一出出「空中芭蕾」;通航飛行器琳琅滿目,為觀眾獻上航空科普「大餐」;專家學者思想碰撞,勾勒通航產業美好前景…… 昨日下午,2020南昌飛行大會完美落幕。高水平、高質量、專業化的飛行大會,為觀眾奉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中盛宴」。再迎飛行大會,「江西飛機飛起來」愈發有力,南昌飛行大會這張名片更加閃亮。
  • 生命有目的嗎?——生物學研究為什麼擺脫不了目的論
    中提到的,當代哲學家託馬斯·內格爾(Thomas Nagel)也陷入了困境,因為他在2012年出版的《心靈與宇宙》(Mind and Cosmos)一書中提出,我們需要用目的論的理解來解釋生命的本質及其進化。有些人認為,這種揮之不去的目的論語言表明,生物學根本不是一門真正的科學,而只是觀察和事實的集合。另一些人則認為,大自然表面上的目的性給上帝留下了空間。
  • 海報時評丨為生命長度增添尊嚴底色
    □海報特約評論員 丁琪從山東省新聞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70年來,山東人均期望壽命增長了43.66歲,人均期望壽命從35歲到78.66歲。在生命的長度與厚度關係上,壽命「物理」拉長, 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尊嚴也實現了「化學」的反應。這組山東省衛健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護佑人民健康,建設健康山東」主題的數字,全省人均期望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前到目前增長了43.66歲,就是生命實現厚度增量的前提。靜態的數字背後是最為鮮活的發展,發展的數字也是發展的樂譜,譜就時代發展、中國奇蹟的讚歌。
  • 人民日報不吐不快:停用死囚器官 彰顯生命尊嚴
    生命是平等的,無論是死囚,還是普通人,都擁有自行決定是否捐獻器官的權利。司法界參與器官的獲取與分配,不僅滋生了權力尋租行為,而且踐踏了法治的公平正義。中國政府停止使用死囚器官,既體現了對人權和法治的尊重,也體現了鐵腕反腐的決心。   停用死囚器官,對於從事器官移植的醫生來說,是一次靈魂的救贖。摘取死囚器官,既不符合醫學倫理,也違背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醫學精神。
  • 張海迪委員:讓殘疾老人生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
    當他們老了失能了,康復誰來管?怎麼能夠讓他們有尊嚴的生活、擁有幸福感?」張海迪一句句反問扣動著記者的心弦。  更讓張海迪牽掛的是貧困殘疾人。她擔任中國殘聯主席以來,每年都要到全國各地看望殘疾人。她經常選擇那些偏遠的、貧困的地方,目的是了解貧困殘疾人的真實情況。
  • 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在當代廣告中的應用
    需要層次論表明,各種需要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連續過程,呈波浪式向前發展,低一層次的需要高峰過去後,較高一層的需要才能起優勢作用;隨著時間和外界條件的變化,人的需求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同一時期內,可能同時存在幾種需要,因為人的行為是受多種需要支配的,但是,每一時期內,總有一種需要是佔支配地位的。
  • 《簡·愛》:關於尊嚴、生命和愛的理解和詮釋
    她對平等和尊嚴的渴望和嚮往,就像一個長期遭受饑渴折磨的人,對一碗清粥白飯和一杯水的渴望,就像一個終年跋涉在路上的旅人,對一間可以歇腳的茅草屋的嚮往。有些東西在有些人看來,就是無比尋常,那是因為他們輕易就能得到,並長期擁有著。但是在有些人眼裡卻是珍貴無價的寶貝,因為他們迫切需要卻偏偏求而不得。
  • 回放 2019天象謝幕之作——日環食來了
    回放 2019天象謝幕之作——日環食來了
  • 活著被宣告死亡,生命尊嚴被蔑視
    對於生命垂危的人來說,有多少3個小時可以等待?結果,當晚8點30分,差不多15個小時前已經被醫生宣告死亡的產婦,這一次終於死了,再也聽不到親人們呼天搶地的痛哭!    不懷疑有業務不精的成份,但讓產婦等待死亡,這種孤獨無助的絕望,讓任何一個有生命意識的人都不寒而慄!此時此刻,誰都有權利憤怒地責問:那一刻,醫生做了什麼樣的努力?她們憑什麼就敢輕言放棄?
  • 「小海豚計劃」聚焦心理幫扶,400餘名困境兒童獲一對一幫扶
    自2017年起,富德生命人壽「小海豚計劃」就推出了「一對一幫扶」活動,在近4年的時間裡,富德生命人壽各分公司近千名志願者積極參與,或通過實地探訪,或通過線上幫扶系統,一對一幫扶了全國各地400餘名像林月這樣的兒童,而他們的身後都閃現同一個標籤:家庭缺失、親情缺位。貧窮,從來都不是這些孩子最大的問題,他們的問題在於「愛的渴望」。
  • 來論︱資本互聯時代,誰來守護勞工保護的底線?
    近十年來,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的叢林化生長,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調用了看似取之不竭的廉價勞動力,享受了勞動法規範過度謙抑為其留下的制度空白,以及工時保障底線缺位而得以節省的巨大成本。回顧1890年開始的世界各地勞工運動,核心訴求之一就是每天八小時工作制。這也成為國際勞工組織第一屆會議的主題。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天宮一號謝幕了,而中國航天已進入空間站時代。  未發現對地面造成損害  4月2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多位記者提問天宮一號有關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始終高度重視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一直按照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處理此事。目前未發現對地面造成損害。」
  • 世界上最「沒尊嚴」火山:當地人用它來烤肉,每天有燒不盡的能源
    世界上最「丟人」的火山:當地人用它來烤肉,每天有燒不盡的能源大家好,歡迎大家前來小編的文章,你們的每一個點擊都是小編最大的動力,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世界,世界是遼闊無比的,想要了解世界可以通過兩種方法,第一種則是去旅遊,第二種就是通過網絡來了解,相信多數的上班族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旅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