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資本互聯時代,誰來守護勞工保護的底線?

2021-01-16 澎湃新聞

近日,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持續發酵,用人單位知乎帳號疑似創建回答後秒刪下文: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以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近十年來,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的叢林化生長,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調用了看似取之不竭的廉價勞動力,享受了勞動法規範過度謙抑為其留下的制度空白,以及工時保障底線缺位而得以節省的巨大成本。

回顧1890年開始的世界各地勞工運動,核心訴求之一就是每天八小時工作制。這也成為國際勞工組織第一屆會議的主題。而今,網際網路高效連接與運作的不僅是貨幣和產品——被互聯資本從頭到腳調用的還有一個重要資源——「人」的服務。騎手、快遞員、滴滴司機拼多多選菜員、程式設計師——網際網路勞工的超時工作幾乎成了一種「新常態」,「996工作制」甚至以奮鬥之名而備受推崇。

是什麼讓資本互聯時代的工時保障形同具文?

筆者認為,網際網路勞工保護的缺位,根本上當然是「資本」的問題;而法律規制的缺位為資本大開方便之門也難辭其咎。

平臺所謂「我們都可以選擇」,不過是一種偽裝的市場自由;勞動關係也不是普通的契約關係。勞工保護應著眼於勞動者的天然弱勢而有其傾向性,網際網路企業的勞工保護理應納入監管與合規的範疇。「以命換錢」踐踏了 「人之為人」最基本的尊嚴,法律必須幹涉,而且必須迅速行動。

一、工時制度為什麼失靈?

網際網路企業及平臺用工,較少採用八小時一般工時制,多採特殊工時制和綜合工時制。非標準、靈活化的工時制度具有不可預測的時間表,也容易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

我國現行工時制度對標準工時制管控過緊,而特殊工時制的管制卻缺乏足夠靈活且行之有效的辦法。工時制度遭遇失靈。網際網路勞工比八小時工作制下的全職工,報酬更低,實際工作時間更長,工作強度更大,這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性。

有言論認為「多幹多賺,不幹不賺」是勞動者的選擇自由,看似有理,實則遮蔽一個基本事實——勞動者因其對用人單位有經濟收入、組織嵌入甚至人身依附上的天然弱勢,本身並無與資方等量齊觀的議價能力。勞動者被企業「加班」往往很難拒絕。

此外,過度加班不僅掠奪勞動者應有的休息時間與家庭時間,可能侵害勞動者的健康權與生命權,而且還間接擠壓他人本可獲取的就業機會。《勞動法》規定高標準加班工資的願景是為了抑制加班泛濫,但卻可能事與願違的刺激了勞動者對加班的渴望,使加班工資成為誘使勞動者超時加班的工具。

套用一句流行的網絡用語, 「加班」不是法外之地。筆者認為,工時制度應當具有「雙限制」的特性,不僅要約束用人單位,也要限制勞動者以過量勞動時間獲取加班工資的「自由」。 換言之,勞動者不但享有依法獲得加班工資的權利,也負有接受工時制度管制的法律義務。

針對資本互聯時代勞工「過勞死」的現象,我認為有關部門

應出臺《網際網路用工預防過勞死對策白皮書》,明確「過勞死紅線」

——比如,日本厚生勞動省規定,月加班時間達到80小時為「過勞死紅線」,規定網際網路勞動者的工時上限,以及對企業違反規定的懲罰措施。

對於不採用八小時工作制的網際網路企業,應創立聯通各用工平臺、識別勞動者身份、統籌計算工時並將待命時間也計算在工時內的「

網際網路用工一攬子工時管制體系

」,嚴格適用加班工資制度。

此外,《勞動法》第41條「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才能延時加班,應具體落實。例如,

不應安排孕產期、未成年勞動者和其他不適宜加班的勞動者加班

二、 集體協商制度為什麼失靈?

工時制度不能發揮功能,失去「價值」,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的集體協商制度不發達,集體合同制度沒有發揮合理確定工時工資所應有的效用。

工會制度最初發軔時,其抗爭的目標就是工時,而勞工的身體健康正是這一抗爭的理由。這些年,我國的集體協商制度瀕於失靈,一個原因在於對這種協商可能演化為群體性事件的擔憂。應該說,在轉型中國家和風險社會裡,此中顧慮是可以理解的,但長遠地看,一個社會要長治久安,允許各界各群體通過集體協商化解矛盾是大勢所趨,

不妨以工時制度為契機,慢慢放開集體協商制度,使其發揮應有的功能

我國改革開放至今四十餘年,社會各界最起碼的溝通與協商能力應當認為已經具備。以法律從業者為支點的社群協商機制,應予選區試點,逐步培養與建設。勞動者結社、溝通與議價是傳統上資本發展及其與勞工妥協的社會減震器,我們應該有這個制度自信與道路自信,讓集體協商制度在網際網路用工方面發揮應有的效用。

三、資本互聯時代勞工的尊嚴何在?

資本互聯時代勞工保護持續缺位而導致的「人命如草芥」,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社會責任感和共情能力是人的基本情感,在財富與收入懸殊的經濟結構中尤其需要這種情感。畢竟,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社會。

資本互聯時代,「人的尊嚴」更是有共通性的。如果為你我送餐的外賣小哥生命和尊嚴得不到基本的保障,那麼轉換一個時空之下,你我也必然沒有基本的生命尊嚴。在這個意義上,

任何以人命為代價的生活便利,都是值得反思、甚至是令人羞恥的

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用貨幣和時間做選擇。很多時候,這些選擇無異於一種投票,不吃人選饅頭,是我們作為消費者以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而消費者的這種共識,也將是在這個資本互聯時代,守住勞工保護底線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趙紅梅, 論我國工時制度的缺陷、價值功能及其完善, 環球法律評論2020年第一期

2. Chenguo Zhang, Sharing Economy: Challenges for the Labor Market and the Labor Law in China and Globally - A Micro-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U, US, and Asia, 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 Forthcoming

3. Chenguo Zhang, China’s New Regulatory Regime Tailored for Sharing Economy – The Case of Uber under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Comparison to EU, US and UK, in Computer Law and Security Review Vol.35. Issue 1, 2019

作者張陳果 ,系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副教授,新浪微博:Sabrina2046。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時代的價值危機、資本應對與數字勞動反抗
    面對日益加深的數字奴役和算法操控,勞動對資本的反抗迫切需要制訂更加切合實際的鬥爭策略和反抗路徑。而洞悉當代資本主義價值運動及勞資博弈的新變化新趨勢,對於促進中國智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不無實踐啟迪。中國在發展智能經濟中對待數字勞動,尤其要注重數字勞動價值貢獻與勞工權益保護,推動數據資產化與完善數據規制,優化資本格局與促進智能經濟所有制形式多樣化。
  • 萬物互聯時代的興起及其邊緣算法效應
    近幾十年來,隨著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網絡技術、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演進歷程,以及「人與物」「物與物」「人與人」之間的主客體關係或「物化」結構,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以5G網絡技術為先聲,以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為基礎的「萬物互聯」時代正悄然而至,並呈現出一派「萬物生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並存的狀態或景象。「萬物生長」靠什麼?
  • 致遠互聯受邀出席第三屆新時代資本論壇 獲評「金駿馬獎·新經濟...
    12月27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以「夯實與創新—資本市場再起航」為主題的第三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舉行。致遠互聯作為科創板上市公司優秀代表受邀參加此次論壇,並憑藉在商業模式上的前瞻性創新以及在協同管理軟體領域所積累的核心技術,與天眼查、神州數碼、慧聰集團、新東方在線等全國各行業領域知名企業共同榮獲「金駿馬獎·新經濟榜樣公司」。
  • 這隻「青蛙」誰來管(生態論苑)
    原標題:這隻「青蛙」誰來管(生態論苑)  ●只有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來為生態文明建設「護航」,才能變「九龍治水」為「聯合艦隊」  青蛙是兩棲動物,一會兒呆陸地,一會兒跳水裡,到底歸誰管?這是一個看似無聊,實際上需要仔細研究的問題。
  • 吳曉波:5G重新定義創新空間 將開啟人類萬物互聯時代
    5G真的來了,我們的產業格局將會發生什麼變化?科創板對中國科技創新企業的影響有多大?防範和化解風險的重點在哪?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怎樣更有效? 人民網強國論壇《兩會V觀察》邀請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為網友解讀消費金融等相關話題。
  • 失業寒潮寸寸逼近 是誰讓臺灣勞工如此彷徨?
    失業寒潮寸寸逼近 是誰讓臺灣勞工如此彷徨?從服務業到科技產業,已有多家指標型的企業宣布裁員、縮編,讓不少勞工感到惶惶不安。明年臺灣整體經濟環境與企業前景,存在著諸多負面的因素,更是讓人很難樂觀以對。
  • 社會調查:流浪動物的生命誰來保護
    但是,這兩部法律都沒有涉及流浪動物保護的問題。然而實踐中,關於隨意丟棄家養寵物的法律規制、流浪動物的處理方法,仍然是缺乏法律詳細規定的難題。我國還未有專門的立法和確定的制度對流浪動物進行保護。流浪動物的虐待事件大量發生,同時還有一些流浪動物傷人事件,無論是從對動物生命健康保護的角度出發,還是人類生活環境、城市治理的角度來看,加強對流浪動物的保護和治理已經十分必要。
  • 時評|疫情防控,保護個人隱私應是底線
    之前,西湖區某醫院感染科醫生林某將相關流調報告轉發至微信群,致使該感染者的身份信息、聯繫電話在網際網路上大面積擴散。因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林某被行政拘留五日。此外,還發現兩則在網上散布涉疫謠言的違法行為,相關人員也受到相應處罰。疫情防控,保護個人隱私應是底線。在網絡時代,普通人的個人信息遭洩露,後果都頗為嚴重。
  • 模擬矩陣 算法效率 勞工
    物理學家用德雷克方程來推算銀河系及可觀測宇宙能與我們進行無線電通信的高智能文明數目,儘管至今無解,但多少令人遐想人類並非「 孤獨 」地存在於宇宙中的高等生物,地球也不是宇宙中僅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或許是馬斯克「 火星移民 」 計劃的肇始。偉大的成就不能沒有偉大的想像。
  • 一周文化講座︱李銀河與作家陳雪談我們的情愛、身體與性
    但是我仍然相信,這個時代,有人讀書。」由梁文道擔任策劃人的「看理想」是理想國推出的一個影像計劃,現已正式上線。在這個上線第一周的周末,讓我們相聚,和策劃人梁文道先生一起看看理想,談談《一千零一夜》。字裡行間的真情流露,愛戀、牽掛、牢騷、懷疑、擔憂……都仿佛二人情感分分合合的點滴線索,既是回望大時代動蕩的文學記錄,又是留給每位讀者理解生活,感悟人生的文字空間。
  • 新年首輪PICK︱吳興區婦兒活動中心LOGO設計等你來挑
    新年首輪PICK︱吳興區婦兒活動中心LOGO設計等你來挑 2021-01-06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擴散︱保護野生動植物!不打擾是我們的溫柔~
    擴散︱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等法律法規,我區發出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有關事項通告。
  • 「卡力互聯」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遠洋資本領投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12月9日消息,卡力互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力互聯」)對外宣布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遠洋資本領投,蜂網投資、子米投資跟投。
  • 論經濟的組織資本與組織政策
    產出量超過投入量(生產成本)的「經濟剩餘」,部分可以形成積累,轉化為「資本」。所以,資本積累成為生產的目的和動力,經濟增長表現為以資本為中心的生產函數關係,各種生產要素都被想像為不同的資本形態:物質資本(包括土地)、技術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以至金融資本等。這個時代也就可以稱為「資本主義經濟」。
  • 汪涵發火,怒懟某明星粉絲腦子被門夾了,粉絲文化的底線在哪裡?
    1,無下限的泛娛樂時代,粉絲文化已失去底線。前些天看到一則娛樂新聞,是關於蔡徐坤粉絲言論的,實實被驚了一嚇:有蔡粉向蔡徐坤表白稱: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我已開始淪陷………………看到這樣的句子,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會感到些許的憤怒和更多的無奈。但這卻是千真萬確的現實,我們的粉絲文化,已經變得越來越沒有底線了。
  • 「聲動平臺」正式發布 聲波互聯時代已來
    近日由聲連網打造的新媒體聚合平臺「聲動平臺」將正式發布,聲波互聯時代現已經到來,廈門聲連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7月,原致力以聲波信息傳輸為核心的底層技術研發與推廣,而於2015年12月將經營範圍擴張至聲波應用技術開發、場景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及相應的綜合平臺服務,希望為廣大企業與消費者,創造一種全新的新媒體服務與體驗
  • 一樣能夠練成《風語咒》來守護自己想要守護的人
    生而為人,誰不想成為英雄?歷經千辛嘗遍萬苦除了能讓自己絕技傍身可以傲視群雄,更重要的一點:成為了英雄能讓自己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守護那些曾經傾其所有守護自己的家人和她。《風語咒》講述的是一個從出生就盲眼的少年朗明,即使從小到大都忍受著眾人的嘲笑,也依然秉持著成為俠嵐的信念,他一直都記得兒時父親是如何跟他說的,這也是他能頓悟的基礎。
  • 來論|洩露流調報告被行拘是一種必要的警示
    1月6日,杭州市通報一例境外輸入復陽無症狀感染者的同時,發現該無症狀感染者身份信息、聯繫電話等個人信息在網際網路上大面積傳播。經公安機關查明,位於西湖區的某醫院院感科醫師林某將相關流調報告轉發至微信群,致使在網際網路上大面積擴散,已涉嫌侵犯他人隱私,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
  • 假如陳凱歌來拍 《小時代》
    如意回到龐府後決心放下對忠良的感情,嫁給幼時指婚的景家少爺,忠良趕回來想要帶走如意卻被如意拒絕,秀儀讓他想起自己童年毒廢姐夫的行徑,驚怒下的忠良用鴉片毒廢了如意,大大為保護自己則派人槍殺了忠良。如意也成廢人後,見識了上海洋場風貌後的端午坐上了主事之位,龐府又復歸平靜的腐朽。
  • 尊重公民隱私權是資訊時代的底線
    2017網絡安全博覽會上,工作人員在介紹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針對此類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關於辦理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了侵害公民隱私犯罪行為的具體標準和類型,將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置於法律保護的最高位階,在刑事法律上對侵害公民數據權的行為標清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