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陳凱歌來拍 《小時代》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上海,上流社會、豪車別墅、舞會、宴會、高級派對、奢華美服、喪父的富二代小姐、家族商戰、女性撕逼、狗血多角戀、男色凝視、同性暗喻、精緻影像、MV畫風、小說改編、頂級女明星、頂級小鮮肉,如果這些關鍵詞混搭到一起,你首先會想到哪部電影?

五年前,所有人都會說,這是郭敬明的《小時代》。

而十年前,大部分人聽到這些,會思索良久,從記憶深處挖掘出一部陳凱歌導演的《風月》。

《風月》這部改編自葉兆言小說的電影,用陳凱歌的話來說,是那個時期的「女權」電影,講述一個當家作主的富家小姐,如何擺脫情愫最終卻被愛人毒害的故事。

清末的江南龐府,一個被男人統治的末日小帝國,內裡則是被鴉片統治的腐朽家族。即便滿清皇廷已宣布廢位,龐家仍然不允許女子進入祠堂。龐家老爺膝下唯有兒子正達和女兒如意,正達妻子秀儀的弟弟鬱忠良到蘇州投靠姐姐。

忠良始終受姐夫侮辱,便偷偷用鴉片毒廢了姐夫,逃出了龐府。

成人後的忠良生得一副好相貌,為黑幫頭目大大器重,勾引富家太太再勒索錢財。龐府老爺死後,大少爺已廢,大小姐如意被立為主事,族中長老名義上扶持如意,事實上想利用如意的女子身份把控龐家,遂派與如意青梅竹馬的端午入繼去服侍如意,暗中監視制約如意,然而端午卻傾慕如意,對她極為忠心。

忠良在上海與天香裡富太太產生感情,始終不肯下手,大大籍此命忠良回龐府引誘如意,騙取龐家財產。但忠良回到龐府後,如意對他產生熱烈的愛意,他不忍欺騙如意,偷偷溜回上海。忠良為向大大表忠,決定對天香裡下手,萬萬沒想到天香裡女人十分決絕跳樓明志,如意被大大的人接到上海將這一切看在眼中。

如意回到龐府後決心放下對忠良的感情,嫁給幼時指婚的景家少爺,忠良趕回來想要帶走如意卻被如意拒絕,秀儀讓他想起自己童年毒廢姐夫的行徑,驚怒下的忠良用鴉片毒廢了如意,大大為保護自己則派人槍殺了忠良。如意也成廢人後,見識了上海洋場風貌後的端午坐上了主事之位,龐府又復歸平靜的腐朽。

而這部片又雲集了當年華語最美好的幾個演員,不用說《霸王別姬》後再度主演陳凱歌作品的鞏俐與張國榮,女二號是出身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不斷在影視劇中出演絕美寵妃的何賽飛,扮演張國榮情人的則是因最知名的一版楊貴妃而有「東方美神」之譽的舞蹈家周潔。

只有兩場戲沒有臺詞的舞女,都是當時正芳華靈巧的周迅。

《風月》當年對演員的精選程度,甚至於跟製片人徐楓有戲約的王祖賢,都未能試戲成功。

而此片立項時的陳凱歌,憑藉《霸王別姬》這部如今大部分人心目中最好的華語電影,拿下了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藝術電影界最高獎。

那時,坎城歷史上僅給三個亞洲導演頒發過最高獎金棕櫚(衣笠貞之助《地獄門》、黑澤明《影武者》、今村昌平《楢山節考》),《霸王別姬》之後,也只有三部東亞電影獲得過金棕櫚獎(今村昌平《鰻魚》、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

不用說風頭無二,連他的好兄弟「國師」張藝謀都立刻開始專攻奧斯卡外語片不再戀戰三大電影節,可惜至今外語片獎都改名了依然無果。

人們懷揣著《霸王別姬》2.0的心態期待著《風月》,可惜這部片當年上映時口碑並不好,很多人嘲諷杜可風細膩柔軟的攝影在這部片中像部MV。

你們覺得像嗎?

回過頭來看,《風月》絕對是一部各種元素都會讓郭敬明感興趣的作品,充滿了「發爛!發臭!」,甚至與《小時代》在上海和平飯店的同一處樓梯取過景。

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讓我們時光回到1993年,路易·馬勒力排眾議一定要分半個金棕櫚獎盃給陳凱歌的時候,肯定沒有想過,26年後,這個僅41歲就已經三次入選坎城主競賽蜚聲國際的亞洲導演,竟然已經要和郭敬明在綜藝節目上「炒CP」來「維持熱度」了。

不僅當時的人不會想到,現在的人也想不通,陳凱歌,一個當年連王祖賢都不放在眼裡的頂級導演,怎麼就「淪落」到要與郭敬明這位開創中國電影爛片底線時代的導演為伍,怎麼就在做郭敬明和李誠儒之間的「老娘舅」了。

從2017年《妖貓傳》的兩級口碑之後,陳凱歌就開始混跡於各種綜藝節目,頻繁地出演真人秀和沒有什麼重量級的頒獎典禮,給兩部毫無水花的電視劇掛名監製,唯一一部新片項目從立項內容看也只是一個小成本項目了。

帶兒飛的《我們的少年時代》

隨著騰訊衛視《演員請撕逼》,啊不,《演員請就業》的上線,陳凱歌作為導演型導師再次回到了觀眾的主流視野,雖然這次伴隨地不再是對電影藝術的熱忱,而是一次又一次常駐熱搜的舞臺外的人情「事故」。

從郭敬明連續兩季秉持地對俊秀男藝人的熱愛,到李誠儒「拿大爺」式的情緒發洩,趙薇的「和稀泥」。

混雜其中的陳凱歌,除了讓人感受到他名氣與口碑爭議下的儒雅隨和、對藝術的獨到見解以及對表演高超的把控能力,還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傾向。是的沒錯,他和郭敬明微妙的關係。

陳凱歌叫他四哥,郭敬明叫他小凱,如果你只是覺得倆人因為《演員請就位》而保持塑料情的話,那顯然很年輕,兩人魂夢相交其實很久了

當年,小四是年輕並且小有名氣的普通作家,陳凱歌是還未拍爛片,國內的頂級名導。《無極》是還未上映,備受矚目的電影。

陳凱歌為自己精心籌備的電影選作者,在全國範圍內選中了年輕的小四,緣,妙不可言。

《演員請就位》讓二位再次結緣,節目上郭敬明對李誠儒陰陽怪氣,但是卻哄的陳凱歌眉開眼笑,難道李成儒不牛逼?這差別待遇太厲害了。

而凱子哥上一季就對小四青眼有加,他那組的演員最後決賽獲勝了,頒獎的時候他特意拉過郭敬明要郭替他頒獎,而且小四原來不想來《演員請就位2》,是陳凱歌私下邀約說很期待和你再次合作,小四就來了

你品,你細品,別說你們接受不了,正常人都感覺「such big surprise」。

在節目第一季導演互換劇本的主題中,陳凱歌曾經上手做過一個《悲傷逆流成河》的片段,而郭敬明拍了他的《妖貓傳》,他的新片《晴雅集》原著同樣是寫過《妖貓傳》的夢枕貘,電影的美術也是《妖貓傳》借給他的。

愛了愛了

如此種種,我不得不懷疑,陳凱歌遲早要拍攝《小時代》。

按照陳凱歌對世界的觀察視角,這次的主角,一定會是南湘

出身寒微的美女畫家南湘,來到上海投靠大學同學富二代小姐顧裡,顧裡將南湘安排進了男友顧源家的集團後。

南湘發現這個商業家族處處都是陰謀與詭計,而南湘處處受到顧源等人的擠兌和侮辱,南湘不堪重負逃出了顧氏集團,轉投入宮洺的ME集團門下,然而宮洺卻逼迫她成為利用色相勾引上海灘的富豪與ME籤約項目。

顧裡的生日宴會上,南湘突然出現,痛斥顧家人對自己的傷害。當晚,顧父意外去世,顧裡開始主管公司業績,但上海灘各方勢力虎視眈眈,宮洺暗中派自己的助理一直與顧裡要好的林蕭去顧裡公司,名為援助實為趁機吞併顧氏,但林蕭卻因為宮洺不許自己與宮洺的弟弟周崇光相戀而轉投顧裡麾下。

宮洺又先後設計將顧裡的大學室友南湘和唐宛如送到顧裡身邊臥底。然而南湘始終無法真正出手傷害曾經的好姐妹。顧裡此時身患重病,通過與南湘的前男友出軌來擺脫顧源和林蕭等人,看到這一切的南湘悲憤不已,決定回到宮洺身邊。

顧裡最終病重離世,南湘才知道是宮洺讓林蕭下藥使得顧裡生病來吞併顧氏,而南湘、唐宛如都是為了讓顧裡更相信林蕭的棋子,悲憤不已的南湘在宮家的慶功宴上放火,燒死了所有人。

一部深刻反映當代都市麗人的欲望掙扎,理想覆滅後盡情墮落的暗黑神片。

當然,我做這種類比既不是為了給郭敬明抬咖,也不是為了羞辱陳凱歌,實際上,他和郭敬明確實是有那麼一點相似之處的。

陳凱歌的故事,往往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面對理想崩潰時或絕地求生,或就此毀滅,是「大時代」的悲劇,而郭敬明「小時代」裡的「發爛,發臭」也有點內味兒。

《妖貓傳》貴妃之死

郭敬明代表著華語電影裡追求奢華資本、俊男美人的價值觀審美,那陳凱歌的作品裡,向來不缺奢侈與佳人。

郭敬明只是為電影封了幾個小時高架橋、租了幾棟別墅與奢牌酒店,而陳凱歌可以為一部電影,造一座城:《刺秦》,替中國影視行業建了橫店影視城,《趙氏孤兒》又在象山起了一座春秋戰國,而為《妖貓傳》籌備六年搭成的襄陽唐城,已然成為中國古裝影視作品的首選地,連迪士尼拍《花木蘭》都要讓劉亦菲在襄陽跑遍皇城。

《刺秦》

至於用具和華服,程蝶衣的一套戲服便已造價不菲,許多古董成衣和刺繡古裝如今隨便一身也能換出幾個Hermes來,而陳凱歌電影裡的男人們,張國榮、黃磊、黎明、張東健、王學圻,哪一個年輕時不是閃耀了時代。

看細節

包括拍爛片,從新千年後,陳凱歌一直在挑戰自我表達和觀眾接受程度的底線,從《無極》始,到2017年的《妖貓傳》,甚至於去年國慶獻禮短片合集中的《白晝流星》,無一不是口碑兩極,剛上映的時候差評居多。

改天說說這片

甚至有人因為難解心中疑惑,要編造出陳凱歌父親代拍《霸王別姬》的謠言,來安慰自己。

這簡單的謠言其實只要翻翻陳凱歌父親的百度百科就不攻自破,陳懷皚老先生,畢業於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獨立執導的電影作品幾乎全部是戲曲藝術舞臺紀錄片,代表作《楊門女將》《鐵弓緣》,而他唯一知名的講述愛情故事的劇情片,是與謝鐵驪導演聯合執導,講述蔡鍔與名妓小鳳仙傳奇的《知音》。

無論是對電影技術的把控能力,還是對時代的感知能力,都很難支撐一位72歲的老人,拍攝出《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但出身於陳皚老先生膝下,家庭背景確能讓陳凱歌有能力也有思維把控這種題材。

在電影《梅蘭芳》的幕後中,陳凱歌提到過自己童年曾隨父親出入著名演員趙丹府上的流水席,這樣的情節也被他插入了《梅蘭芳》中。

《梅蘭芳》

但你要說陳凱歌和郭敬明是一類人,那就大可不必,回望第五代或者第六代,和仿佛外星人上身精力充沛的張藝謀、依舊敢於和上面對著幹的賈樟柯都不同,68歲的陳凱歌似乎始終是那個浪漫致死的「少年凱歌」。

如仍有幸能讀他回憶少年時代的自傳《少年凱歌》,你會認識到,在一個藝術家庭長大,從小由出身富裕世家的祖母、母親培育成人的陳凱歌,面對世界時,便帶著文人和精英階層的俯視,而不同的出身讓他對身邊歷史的進程、時代的發展與風土人情的體味都帶著獨有的味道。

寫對北京的感情

還遇到了自殺的老舍

特別是在第五代導演都深刻描繪過的十年動蕩時期,在姜文眼裡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而在陳凱歌的眼中,便是對人類文明、人性尊嚴的摧毀,無論是他出入過宴席的的趙丹們,還是他對各曲種傳統戲曲都了如指掌的父親陳懷皚們,都為他塑造他日後那些或居於現實、或居於傳說中的人物提供了原型。

因為這與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視角,從創作初期,陳凱歌就體現出了了與他同樣知名的北電78班同學們——後來被統稱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別樣風格。第五代導演們的早期創作,基本全部始於鄉土間,田壯壯的《獵場札撒》《盜馬賊》,張軍釗的《一個和八個》,張藝謀的《紅高粱》《菊豆》,無一例外。

而陳凱歌的《黃土地》,雖然同樣從鄉土出發,卻講述了了一個渴求自由的陝北農村女孩因歌聲與文藝兵結緣最終死在衝破枷鎖之路的故事。

如果說張藝謀是注入骨髓的原始鄉土氣息,是高粱染紅的野放,那陳凱歌的鄉土也是帶著文人悲憫的,是「信天遊」的哀歌,而陳凱歌日後的作品同樣秉持了這樣的文人精神,《孩子王》裡對教育方式的探討、《邊走邊唱》對謊言與真實的思索,甚至於主旋律影片《大閱兵》都要試圖在民族意識中探尋更符合文人對時代精神的認知。

陳凱歌絕對是一個精英思維的理想主義創作者,因此他的人物也往往是出身寒微的理想主義者。這樣的文人意識與鄉土再契合也只是陶淵明式的寄情山水,當他遇到《霸王別姬》時,才從程蝶衣身上煥發了絕代的風華。

從此後他的故事裡,《荊軻刺秦王》中孤傲的荊軻裝瘋賣傻嘲弄被權力湮滅人性秦王政、《無極》裡尋找不到自由無法釋放力量的崑崙衝破命運枷鎖釋放傾城的詛咒、《梅蘭芳》裡追求藝術至上的邱如白逼迫梅蘭芳對愛終生孤寂、《趙氏孤兒》為了一個承諾犧牲掉人生維護趙孤復仇的程嬰、《妖貓傳》裡苦思冥想創作巨篇的白樂天不顧一切也要找尋楊玉環為愛生為愛亡的真相,即便是偏離軌道太遠的《道士下山》,也要強調一句「不改初衷真英雄」。

第五代導演在電影大片時代後,唯一還能在個人表達上有所成就的,也只有理想主義的陳凱歌了。

也只有陳凱歌,還能在接連幾部口碑崩盤後,突破自我打造出妖冶鬼魅審美的《妖貓傳》,用一個理想主義者造夢的故事,讓觀眾的口碑回溫,如今打開各大論網站,對《妖貓傳》的評價,更多的已經是讚揚了。

極樂之宴這段當年我在電影院看得很激動

甚至《我和我的祖國》一直被很多觀眾指責的「白晝流星」,其實也有一種荒誕的浪漫和赤忱的理想可尋。

與其說陳凱歌和郭敬明是「惺惺相惜」抑或節目炒熱度,擺在明面上的其實就是陳凱歌對流量導演的一番苦口婆心,在節目裡借李誠儒的由頭,希望郭敬明拓寬自己的審美與視野,也或多或少帶著理想主義者對年輕人的寄託,這何嘗不是一種「浪漫」呢?

假設他拍攝《小時代》當然是一種戲謔,無論如何,或許凱子哥再也無法重回《霸王別姬》的巔峰了,但捫心自問,中國電影的黃金夢時代,又回得去嗎?

相關焦點

  • 拍《白晝流星》的陳凱歌有多任性
    直到寫文章,助理才湊出這樣的答案,「縱使我們不曾經歷時代動蕩,但青春裡的糾結、迷茫、悲喜都是所有人共有的。每個人的青春都值得懷念。」答得很好,可惜陳導沒機會聽到。浪尖上的那些問題已經成了老生常談,「陳凱歌為什麼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那樣的電影」「這個陳凱歌還是《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嗎」。因為《道士下山》的爭議,還有媒體還專門做了整版頁面,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我們委屈陳凱歌了嗎」,參照物也是牛逼閃閃的《霸王別姬》。
  • 網傳的《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父親陳懷皚代拍,到底可不可信?
    包括去年《我和我的祖國》裡陳凱歌的《白晝流星》被評為了最差,以至於早前網傳的《霸王別姬》其實是他父親陳懷皚代拍,兒子陳凱歌只是掛名,似乎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了這樣的事情,那麼究竟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不是代拍,我們稍微探討一下。
  • 郭敬明拍的男生與陳凱歌拍的男生對比,必須承認,郭敬明太會拍帥哥了
    果然是個小機靈鬼兒。怎麼說呢,在娛樂圈中最會拍顏值的人,肯定是郭敬明了吧。不少網友笑道,雖然自己不喜歡郭敬明,但他拍的帥哥我是真的喜歡。    最近在郭敬明的《畫皮》出來以後,很多位網友便拿郭敬明拍的丁程鑫何昶希和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裡的陳飛宇和劉昊然做對比,不得不承認的是,郭敬明是真的很會拍帥哥呀
  • 陳凱歌就算能無限提升演員演技,那和能拍好電影,有什麼關係麼?
    首先,說說陳凱歌,科普一個特簡單的常識:1、電影本身好不好看靠的是演員演技,劇本和特效之類的綜合因素。2、指點演員,你說一千道一萬,無非是提升演技問題(演員人品你也指導不出來),這可比拍電影簡單多了。陳凱歌就算能無限提升演員演技,那和能拍好電影有什麼關係麼?
  • 陳凱歌35年前拍大閱兵:向心力是財富!因《白晝流星》頗受爭議
    陳凱歌35年前拍大閱兵:向心力是財富!因《白晝流星》頗受爭議近日,陳凱歌在光陰的故事中談及到了35前拍大閱兵的事情,他回憶道:「我總是想起我自己少年時代,那個時候人的精神面貌,我去插隊了,後來又當了兵,又做了工人,工農兵在我的青少年時代都做過,總是向著有希望的方向張望,1978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我們所得的一切,都是時代的賦予。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冬冬哭戲刷屏,徐崢自曝《奪冠》彩蛋,葛優完美詮釋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管虎拍的《前夜》是無人認領的單元……輪番形成熱議的話題,基本反映了哪些故事抓牢了觀眾。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陳凱歌、田壯壯這一王炸組合打出的《白晝流星》,在劉昊然和陳飛宇兩枚「清新鮮肉」的加持下,口碑竟然遭遇大規模雪崩。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是時代進步帶來的便捷與高效。陳凱歌做的電影,並不是要對抗時代,而是要守護匠心。對「真」與「假」、「虛」與「實」的謎題哲辯,貫穿了陳凱歌所有的電影主題。城是真的,戲是假的;戲是假的,但情又是真的。《荊軻刺秦王》當年,徐楓拿著李碧華的原著在坎城電影節上找到陳凱歌,希望他能來拍這部電影,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我把以上的幾篇文章都看了一遍,又去二刷了一遍《我和我的祖國》,結合觀感與解讀,我還是要說: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不好。我承認陳凱歌導演對畫面的掌控力與對影像的嗅覺,別的不說,就兩名少年和田壯壯飾演的旗長在沙漠上策馬奔騰的畫面,國內很少有導演能夠拍出來。
  • 18歲「電影控」零下十幾攝氏度跟陳凱歌拍電影
    一部電影的情節發展、敘事手段、攝影機位、燈光、蒙太奇、服飾、外景,小的方面有導演特色、演員八卦、劇本分鏡、拍攝花絮、票房,大的方面還有時事背景、政治立場、影史地位等,這些方面都可以去了解,而不僅是看完一場電影,朋友圈裡發一張電影票根的照片就完事了。    從瘋狂看電影到動手拍電影    從瘋狂看電影,到動手拍電影,轉變發生在高中時代。
  • 沒想到,快七十歲的陳凱歌能把青春片拍得這麼好
    陳凱歌組的《過關》,拿了四組競演作品中現場投票第一。在這支短片裡,曾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被爾冬陞導演痛批的陳宥維,和之前的表現相比,他的表演幾乎可以用「脫胎換骨」四個字形容。然而比起陳宥維飛躍式的進步,更讓我意外的卻是陳凱歌居然這麼會拍青春片。誰都不能否認,在中國,陳凱歌已經站在了導演這個行當的金字塔塔尖兒上。
  • 騎上駿馬追趕時代,陳凱歌的解讀太浪漫!
    國慶獻禮片中,《我和我的祖國》是不太一樣的一部,因為它是由七位導演拍的七個小故事組合而成,相當於花一部電影的錢看七部電影,實在是太值了!而這七個故事,有七種風格,如果按照喜好來排序,大概每位觀眾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 如何評價陳凱歌的導演地位?網友神回復:內地王晶
    所以不管怎麼樣,僅僅憑藉華語嘎納金棕櫚獎,在中國的電影史上,都會有陳凱歌導演的名字。但是2000年之後,這已經過去了20年,陳導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無極》,《道士下山》,《貓妖傳》,就連去年拍的《白晝流星》片段,沒有一部不飽受爭議,而且陳導還特別護犢子,容不得別人批評他的作品。
  • 馮小剛對陳凱歌當年的評價,很有意思
    食堂裡拉一塊熒幕,一人帶一個小馬扎,幾十個人擠在一起看電影。看過的好電影都要一格一格的畫下來,學習鏡頭的調度,景別的變換。張藝謀第一次在開學典禮看到西方影片《翠堤春曉》和《方託馬斯》,整個人激動的不得了: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今天,身邊好幾位朋友都在吐槽十一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雖然政事堂不是影評人,也沒看過陳導的幾部片子,不過從電影院走出來後,還是想替這位理想主義的導演說兩句公道話。
  • 陳凱歌拍出了溫暖和善良
    但是,看電影是很個人的事情,觀眾會基於自己的喜好、生活經歷等因素來評價電影的好壞,不考慮時長,七個單元每一個都是一部電影,其中我看之前最期待、看之後最喜歡的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期待源自我對陳凱歌作品的喜歡以及對他的信任。
  • 郭敬明回應節目中落淚,《白晝流星》後的陳凱歌教會了他什麼?
    而最近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的陳凱歌呢,卻是給我們帶來了一位導演應該做的事情。《演員請就位》作為一檔全新的綜藝節目,不管是從嘉賓還是出演的明星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這也是在目前為止口碑最高的一檔綜藝節目了。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文 | 直言不會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中最具爭議性的代表人物,陳凱歌近來頻頻成為大眾熱議對象。上周五,國內首檔導演選角真人秀綜藝《演員請就位》開播,這檔節目匯集了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四位風格各異的導演來對演員進行點評和調教,並以導演的視角去透視整個影視產業臺前幕後的運作流程。
  • 陳凱歌的前半生:拋棄相伴八年的倪萍,選擇小自己十六歲的陳紅
    許多年後,陳凱歌經常用兩句詩來形容他和妻子陳紅的第一次見面: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可人們往往忽略的是,這浩大的浪漫背後是倪萍的黯然蕭索。 陳凱歌想了想,搖搖頭:「最近在拍《風月》,沒什麼時間,你帶我去吧。本來就是你的同事。」 「行,你忙你的。哎呦,你說時間怎麼這麼快,一轉眼,他們都在一起四年了,也該結婚了。」 陳凱歌明白倪萍的話是對自己說的,他還沒和前妻離婚時,兩人就住在一起了。
  • 陳凱歌直面爭議,十二字總結《白晝流星》,會繼續創作電影
    在陳凱歌看來,如果沒有這個方針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拍這個電影。在七十年間發生那麼多的事情,電影的著眼點、角度到底在哪裡,哪些事件是可以進入視線,哪些不可以,這些其實都是疑難的問題。另外全片是從無到有,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就拍攝而言,陳凱歌是第一個開始拍的也是到今年3月份,怎麼樣把這七個故事整合起來,既是獨立的單元又是整體,要怎麼把它整合起來是很複雜的工作。
  • 陳凱歌為拍一部戲,花費12億建了一座城,後來門票一年收入10億
    陳凱歌之前也曾為拍一部戲,花費12億建了一座城,後來門票一年收入10億。陳凱歌是娛樂圈內非常有名的導演,他執導的很多電影都非常優秀。這還得益於他對作品的嚴格要求,不僅是演員,場景也是一樣。當初拍攝《荊軻刺秦王》這部電影的時候,陳凱歌找了非常多的場地都覺得沒達到自己心中想要的場景。因此他決定,耗資在橫店建一座秦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