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捍衛生命尊嚴 生前預囑漸被北京市民接受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萬一到了離開之際,絕不搶救!」臺灣作家瓊瑤在《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中的請求,使「生前預囑」成為熱點話題。記者3月31日從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了解到,目前,全國已有超過兩萬人籤署了生前預囑協議,希望在生命盡頭不再搶救,有尊嚴地離開。但由於傳統觀念,很多家屬並未遵守當事人生命最後時刻的選擇。專家建議,應開展緩和醫療,幫助患者在不創傷性搶救的情況下,有尊嚴地離開。

  「生前預囑」,即人們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籤署的,說明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專家解釋,對有生前預囑意願的患者來說,不搶救指的是不接受創傷性、介入性的搶救模式,比如氣管切開、鼻飼等較為痛苦的方式。據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超過兩萬人籤署了生前預囑協議。其中,中年人比例高於其他年齡段人群,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接受這一概念。該協會網站已經推出《我的五個願望》表格式文件,幫助人們表達在生命盡頭的願望和要求。

  生命最後時刻不搶救,同樣可以獲得精心的照顧,以減輕痛苦。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與北京英智康復醫院籤約,將在該院石景山院區成立全國首家緩和醫療實訓基地,培訓相關醫護人員,接收有生前預囑意願的重病末期患者,幫助其有尊嚴地離開。

  該院將設立專門樓層接待緩和治療患者,計劃提供13個單間病房,該院將與生前預囑協會專家委員會共同組建一支由醫務人員、心理師、營養師、有經驗的社會工作者、志願者、還有音樂或者香薰治療師等各類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為患者創立「像家一樣溫暖」的緩和醫療病房。該院負責人介紹,緩和醫療的目的是提高病人最後階段的生存質量。人們在不可治癒的疾病末期,不再強求治癒疾病,而是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礎上,放棄一切徒增痛苦的檢查和治療,包括生命支持系統和臨終過度搶救,使其以儘量舒適、自然和有尊嚴的方式離世。

  該協會也希望構建品牌建設、專科醫院建設、病床建設、社區建設的四層建設體系,為患者提供住院、社區、居家等多種服務。

  困境

  該協會負責人表示,目前生前預囑在我國還不是法律文件,沒有現行法律保障這些願望和要求全部實現。經常有病人籤署了生前預囑,但家屬最後不願執行,執意搶救,通常也只能按照家屬意願進行。家屬不願執行患者「生前預囑」,或許是因為難捨親情,救人心切,又或許是擔心別人說其不孝,但無論如何,都是未能尊重患者生命最後時刻的選擇。

  他表示,生前預囑的意義在於使更多人知道在生命盡頭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以保持尊嚴是一種權利,需要被認識和維護。

  專家解讀

  是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劉端祺(陸軍總醫院腫瘤科主任)

  越來越多的患者有生前預囑的需求,今後在醫院開展緩和醫療是必然趨勢。

  緩和醫療體系有多種形式,北京大型、超大型醫院的床位雖然有限,但也應開設少量病房起到示範作用。大醫院還可與下級醫院開展雙向轉診,專家可以到基層醫院作指導。同時,更多地發揮社區醫院、社區養老機構的作用。

  我接觸的晚期病患中,有三分之一有生前預囑的意願,但家屬往往顧慮很多,擔心別人說自己不孝,這就需要病人和家屬坦誠而深入地交流,達成共識。

  例如「居家辭世」,在現在的城市中已經很少見,其實,很多患者希望在家中安詳離世,而不是在醫院插滿管子,走完最後一程。親人「居家辭世」,其實也是對家屬進行的一場「死亡教育」,幫助人們轉變觀念。

  責任編輯:董佳興(QN0008)  作者:金可

相關焦點

  • 沈德詠: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不再煎熬,尊嚴的死去
    就在前幾個月的兩會上面,沈德詠提出了《關於加強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調查研究並適時予以規制的提案》,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有選擇的權利,他們可以繼續接受治療,也可以選擇不再煎熬,有尊嚴的死去。此後,羅點點作為預囑推廣協會的代表,積極對安樂死展開了探討和解釋,提出了無數多的疑問,沈德詠也做出了適當的回應。一、沈德詠理解的安樂死,到底指的是什麼?
  • 怪獸來襲,機甲駕駛員用生命捍衛人類的生存與尊嚴
    怪獸來襲,機甲駕駛員用生命捍衛人類的生存與尊嚴現在喜歡看小說的網友越來越多了,同時每看完一部小說就鬧書荒的網友也很多,小編有試過那種鬧書荒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受,所以今天小編通過精挑細選後選出了4本古武機甲爽文,看男主會有怎樣的境遇,又會在這個異世掀起一股怎麼樣的浪潮!第三本,怪獸捲土重來,原本的英雄光榮戰死,他的旗幟由後人接過。
  • 第四屆普覺文化「2019佛教與生命教育」學術交流大會在廣州開幕
    大會由廣州市佛教協會主辦,廣州市大佛寺和嶺南佛教文化研究院承辦、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和覺行義工工作室協辦。此次大會為期兩天,圍繞「生死學、安寧療護、終極關懷」三個議題,諸位法師與專家學者們從各自的學術角度探討生與死的永恆話題,共同凝聚生命教育智慧結晶,並攜手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就「安寧療護」議題展開專場研討,以期更多民眾了解生死之尊嚴,建構新時代「生老病死」的生命觀,推動生命更有品質地發展,為生命書寫有溫度的始終。
  • 我所理解的臨終關懷(「老去的生命」主題徵文來稿)
    【編者按】  從9月26日重陽節開始,我們即陸續發布「老去的生命
  • 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在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放射化學家楊承宗。1954年,中國的核能事業還沒有開始,國外就有猶太科學家向中國「贈送」發展核能急需的濃縮鈾。出於各種方面的周全考慮,當時的總理就下令,要求中科院有關部門迅速鑑定濃縮鈾的真偽,捍衛國家尊嚴。
  • 外交部: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中國外交沒有軟骨,更沒有媚骨!
    要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團結取代分歧,攜手推進國際聯防聯控,特別是合作推進疫苗研發和分配,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中心任務是要促進世界經濟恢復發展,保護主義、「脫鉤論」只會讓世界經濟雪上加霜。迫切要求是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零和博弈、單邊霸凌沒有出路。
  • 上海上港對全北現代比分預測 全北會上主力捍衛尊嚴嗎?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04日18:00:00,2020/2021亞冠小組賽第6輪上海上港對全北現代的比賽將正式開打。究竟是上海上港磨練新兵;還是全北現代捍衛尊嚴?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韓湘君曾長期在上海市盧灣區婦幼保健院(現已併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工作,是知名婦科主任醫師。11月11日,韓湘君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
  • 生命的尊嚴,選擇的真諦
    當你的真誠與勇氣在你的殼外被撞得粉碎,鋒利的碎片將你割得遍體鱗傷,你飢餓 你痛苦.生命的尊嚴與金錢和權力放在你的面前,你選擇了金錢和權力.你說生命的尊嚴不能挽救你的生命,不能給你當飯吃,充飢餓.當已令你窒息的空間早已住下了讓你感到的內疚感,如蟲一樣的一口一口嘶咬著你的靈魂.這時你選擇了生命的尊嚴,選擇了自己的良知.
  • 人民日報不吐不快:停用死囚器官 彰顯生命尊嚴
    我國法律規定,嚴禁違背本人生前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不可否認,有的死囚在被執行死刑前,確有可能幡然悔悟,同意自願捐獻器官。但是,一名身陷囹圄的死囚,迫於各種壓力,其「自願捐獻」是否本人的知情選擇,很難令人信服。生命是平等的,無論是死囚,還是普通人,都擁有自行決定是否捐獻器官的權利。司法界參與器官的獲取與分配,不僅滋生了權力尋租行為,而且踐踏了法治的公平正義。
  • 造就Talk | 艾星子·艾裡:保衛子宮,就是捍衛女性尊嚴
    後來我們組織了一個團隊,很艱難的完成了她的手術,但是手術結果非常好,做完手術她接受了六次化療。這個女患者自己也特別的堅強。她的堅強也激勵我堅持下去,要更強大、更耐心地去拯救更多的病人。有一部分患者是非常接受的。但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到50歲了還堅決不切她的輸卵管,連老公也說不切的。這是個理解和溝通過程。在漫長的行醫過程中,我產生一種要捍衛每個生命,尊重每個生命的使命感。我在門診時有一個要求有別於其他醫生:我堅持要求患者的丈夫陪同一起看病。
  • 感悟死亡和生命的尊嚴
    高齡化到死亡的過程,不外是訓練每一個人培養「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雙重實存態度的最後階段。  我們所謂的「怕死」其實是「怕自己」,而所謂「怕自己」,尋根究底,不外是「怕自己將要完全失去世上所喜愛過的事物」。「怕死」的問題關鍵在一個「我」字,所以「無私」是克服懼死之心的必要條件。以無私無我超剋死亡挑戰的人心須要有愛心,愛鄰居,愛人類。除了愛心外,還要有希望。
  • 海報時評丨為生命長度增添尊嚴底色
    在生命的長度與厚度關係上,壽命「物理」拉長, 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尊嚴也實現了「化學」的反應。這組山東省衛健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護佑人民健康,建設健康山東」主題的數字,全省人均期望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前到目前增長了43.66歲,就是生命實現厚度增量的前提。靜態的數字背後是最為鮮活的發展,發展的數字也是發展的樂譜,譜就時代發展、中國奇蹟的讚歌。
  • 拍臨終回憶錄為遺體美容 「90後」臺灣青年大陸做「生命會館」
    潘柏銓供圖  日前,中新網記者走進這家位於無錫主城區的「生命會館」。這裡的面積有2000平方米,環境清新淡雅,陳設很像一間茶社,輕柔的音樂聲讓人靜心寧神。走進大廳,兩側是悼念室,供家屬們瞻仰逝者遺容。「生命會館」內景。潘柏銓供圖  和普通殯儀館的悼念大廳不同,這裡的悼念室中央,擺放著故人生前最喜歡的鮮花品種,環境是根據逝者生前職業、喜好和家屬意願進行布置。
  • 沉寂的生命也有尊嚴,他為植物人建「港灣」
    (受訪者供圖)  在距離北京城區兩小時車程的密雲區,驅車穿過一片樹林和幾處村莊,拐過幾個彎後,就到達了一處特殊的託養機構,30餘個生命在此靜默地延續著。儘管無聲、沉默,但只要他們還在這個世上,就能讓背後的一個個家庭懷有希望。這家機構名為北京延生託養中心,是一家植物人專業託養機構。  5年前,機構剛創立時,位置還在更偏僻的山裡,下了公交車還要走上好幾裡路。
  • 來論|讓生命有尊嚴的謝幕,需要專業化幫扶
    對於臨終患者來說,尤其如此,他們或是年事已高,或是病情惡化,醫學治療的手段和作用愈發局限,如何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才是最重要的事。人人都要面對死亡,死亡並不可怕,真正難以接受的是在痛苦、壓抑和後悔中離開。這本就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是普通人很難有機會去真正思考,而身處其中時,卻又往往不知所措。
  • 霍金生前嚴肅警告人類不要主動和外星人聯繫
    霍金生前曾嚴肅警告人類,千萬不要主動和外星人聯繫,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代科學巨匠這麼害怕外星人?為了尋找外星人,人類斥巨資研發各種太空探測器,馬上都要向著太陽進軍了,可是為什麼還沒有發現外星人的蛛絲馬跡?
  • 科比生前談死亡:有死亡才有生命,有黑暗才有光明
    科比在北京時間1月27日,乘坐私人飛機不幸遇難享年41歲。科比的職業生涯很輝煌,曾經單場拿下81分,共獲得5座總冠軍,多次進入最佳防守一陣。他是最接近喬丹的人,在2016年科比退役,而科比還沒有享受幾年的退休時間就意外離世了,實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