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Talk | 艾星子·艾裡:保衛子宮,就是捍衛女性尊嚴

2020-10-18 造就

艾星子·艾裡
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醫院婦科副主任 博導

演講全文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來到《造就》這個欄目,我想跟大家分享:對生命的敬愛,其實是對女性的一個尊重。以及我們在行醫過程中,該如何在人世間去傳播一種溫暖和一種大愛。

我叫艾星子·艾裡,來自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是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很幸運地曾經去過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還有美國史丹福大學留學。

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成為醫生,到美國斯坦福留學,這些我在40歲之前都實現了。


我成為婦科醫生和三位偉大的女性有關係。

首先就是我的母親,她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有機會被保送上醫學院,但那個年代她結婚早,已經懷了我大哥,加上作為軍人父親的反對,她沒有去成。

當時她懷的那個孩子,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很有名的神經外科醫生。我作為最小的孩子,成了婦科醫生。

我在上醫學院的時候,看到林巧稚教授的事跡:她終身不嫁,把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婦產科事業。廈門有她的紀念碑和博物館,我們每年都會去朝拜她。

後來,我在工作當中又接觸到特雷莎修女,她無私的大愛,永遠的大愛,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


這個世界因為女人顯得詩情畫意,有個知名作家寫過,這個地球要靠男人來創造,那男人創造為了誰呢?為了女人。所以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始終都是女性。

在美麗的女性背後,目前存在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女性疾病裡的三大殺手是宮頸癌、內膜癌、卵巢癌。

女性在社會和家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接觸過很多的病人,她是這個家的主心骨,她得了癌症,有時甚至要為了家庭,放棄做手術的最佳的時間。


宮頸癌最常見。大家都知道一代歌后梅豔芳死於宮頸癌,而最近我遇到一個宮頸癌患者只有22歲。

宮頸癌是人體器官腫瘤裡唯一病因明確的癌症,而且發現了HPV16、18型病毒的豪森教授在2009年拿了醫學諾貝爾獎,這個裡程碑式的醫學發現,讓宮頸癌完全可以預防,可以被早期發現。

現在如果遇到很晚期的宮頸癌,我心裡第一個想法是之前為她診斷的醫生失職!宮頸是女人另外一張臉,每年你一定要把這張臉給專科的醫生去看一下,做一個TCT檢查和HPV檢查,就可以把宮頸癌扼殺在搖籃裡。


另外一個女性常見癌症是內膜癌。它長在子宮裡面,其實一開始不是癌症,而是從早期增生開始病變。

我最近遇到一個五官科專家,她自己就是醫生,十年前她因為月經紊亂,曾做過診刮,顯示內膜增生過長,結果這十年她就對此置之不理,眼睜睜看著增生過長變成癌症。所以月經異常一定要去看婦科醫生,內膜癌也是可以被早期發現的。

最嚴重的是卵巢癌。卵巢是女性性腺,我們把它稱為盆腔裡的兩個小月球,排卵像火山爆發以後,兩個卵巢就像月球的表面一樣。

女性每月排卵一次,一般都是一個卵,偶爾會有幾個,所以雙胞胎或三胞胎很少見。在女性器官的家庭裡,卵巢的位置最深,所以卵巢癌早期沒有症狀。發現它只能通過做B超。

只要卵巢上發現一些包塊,你就可以去做腫瘤標誌物,也能早期發現一些卵巢疾病。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卵巢癌患者。她40歲時得了晚期卵巢癌。在8歲時,她被拐賣,幾十年後被家人找到時,她已經輾轉了3個男人,神智也不清楚了。

找回她之後,家人極力呵護她,她的一個喪偶的小學同學娶了她。但剛開始幸福的生活,她就發現自己得了晚期卵巢癌。她去了很多醫院,醫生都不肯給她開刀。

後來她在網上看到我是「國際暖醫」,於是她母親配著她到上海掛號看我的門診。她們當時那哭泣的臉,哀求的眼神,至今還在我腦海裡。

後來我們組織了一個團隊,很艱難的完成了她的手術,但是手術結果非常好,做完手術她接受了六次化療。這個女患者自己也特別的堅強。她的堅強也激勵我堅持下去,要更強大、更耐心地去拯救更多的病人。


後來她恢復後,每年都會來找我複查,每次都打扮得都非常美,自己也保養得很圓潤。她說:「我要來讓你看一下,我在幸福地活著。我也要讓那些判我死刑的、不給我做手術的醫生看看,我是精彩的活著。」

婦科醫生在醫院裡還做哪些手術呢?接觸哪些疾病呢?總有很多朋友說,我要生孩子你能不能給我開刀。

在這裡我想跟大家說明一下,生孩子跟婦科醫生沒有關係,跟產科醫生有關係。婦科醫生是治盆腔疾病的醫生,比如骨盆裡的子宮肌瘤,卵巢腫瘤這些癌症是由婦科醫生來治的。

你們當中可能有人看過韓國的《婦科女醫生》,裡面有很多搶救病人的鏡頭還是蠻準確的,包括一些術語也非常到位,不是瞎編亂造的。我們市一婦嬰的小夥伴,包括住院醫、總住院,備班、聽班等等,我們有一個很強大的團隊每天值班,應付各種急診。


我們值班時,最常遇到的是五大急腹症,其中宮外孕特別多。每次我們星期一大交班,都會轉移五六個急腹症到我這裡,這些急腹症的發病年齡非常年輕,我碰到過的最年輕的宮外孕患者只有15歲。

這些年輕女孩有宮外孕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因為宮外孕等於受精卵這顆種子沒有播種到子宮肥沃的土壤裡,而是種植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最常見是孕育到輸卵管。輸卵管會因此破裂,大出血,所以我們把它叫「紅色炸彈」。

我們兄弟醫院曾經遇到過一個19歲的宮外孕大出血患者,就是從急診室運到手術室的過程中,到門口的那一刻停止了呼吸。「紅色炸彈」屬於婦科最重要、最緊急的一個急腹症。


我看到很多高中生年紀的小女孩得宮外孕,那種難受勁是難以言表的。社會在進步,但文明是在淪喪嗎?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年輕宮外孕患者?

宮外孕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輸卵管的炎症,人流多了,其中一個手術後遺症影響就是宮外孕的發病率上升。


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數據:2014年中國人流手術1400萬次,這跟整個廣州市的人口一樣多!

有些患者來就診,我們醫院很尊重患者隱私,我是一對一提供諮詢,我都要問她們的人流史做資料備案。我經常碰到還不到20歲的女孩颳了三個,最多一個颳了六個,那時我實在忍不住在病歷上寫三個字:殺人犯。

很多人講,你經常看到病人死,可能很看淡生死。其實我不願意看到病人死。我覺得這像一個藝術品的修復,你有病了,我讓你變健康;你健康了,我讓你更健康。

我在澳大利亞的時候,看到他們的預防理念要遠遠超過中國。有位女士的母親有卵巢癌病史,於是這女士在生完兩個寶寶後,做了預防性的切除卵巢。


安吉麗娜·朱莉為了預防,切了乳腺和輸卵管,因為致癌的BRCA基因,不僅跟乳腺癌有關,還跟卵巢癌有關,而卵巢癌的發生是跟輸卵管有關。

我在十年前,就跟病人講,你有機會不要這個肌瘤,只要你不生孩子,能不能切了輸卵管?有一部分患者是非常接受的。但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到50歲了還堅決不切她的輸卵管,連老公也說不切的。這是個理解和溝通過程。

在漫長的行醫過程中,我產生一種要捍衛每個生命,尊重每個生命的使命感。我在門診時有一個要求有別於其他醫生:我堅持要求患者的丈夫陪同一起看病。因為丈夫對妻子的呵護,包括你擁抱她一下,鼓勵她一下,還有手術後的陪護,甚至比我的角色還重要。他這種行為是尊重生命的一個表現。


我們穿上這個白大褂,就要用我們所有的知識,盡一生為病人的健康去付出,不管患者是哪個國家,哪個種族,什麼宗教的人。

我來上海這3年,給美國人、土耳其人、伊朗人、韓國人、印度人都開過刀,所以也算實現了我自己要成為一個「國際暖醫」的夢想。

每個女人一生,都分為七個階段:胎兒期、新生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絕經過渡期、絕經期。


胎兒期有母胎醫學,有些寶寶某些部位畸形,可以在胎內做手術矯正;將來的科技發展,可以基因診斷,把特殊的致病基因消除掉。

我也曾經遇到過剛出生的女嬰有陰道癌,接診過的最小陰道炎患者只有七八歲,可能是因為母親有陰道炎傳染的。所以女性疾病預防要從娃娃抓起,甚至要從胚胎抓起。

青春期就像花骨朵一樣,需要學習怎麼去精心呵護自己。我遇過15歲的患者就有宮外孕,也遇過17歲就刮宮很多次的女孩。

18歲到46歲是性成熟期,這是女人一生最豐滿、故事最精彩的一個階段,也是很多的疾病發生的階段。而絕經期之後的舒適美好生活,與之前的6個階段息息相關


尤其跟是否得過子宮肌瘤,有沒有被切掉子宮有關。

子宮肌瘤被稱為婦科的第一瘤,全球有3.3億個患者,中國有6500萬個患者,是世界的首位。這麼多患者裡,每年又有150萬女性被切掉子宮。


被切掉子宮後會發生什麼呢?很多人以為生完孩子後,子宮的使命就完成了。

其實不然,切掉了子宮以後,性生活先不說,在絕經到80多歲期間,還容易尿失禁,容易下面掉出來,很多老太太整個下面掉出來像個球,出門很不方便,生活質量嚴重地受影響。

子宮除了孕育生命,繁衍後代外,還是女性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也是神聖美好的性生活的靈魂器官。


它非常神奇,其自律性是機器人沒有辦法模擬的。我碰到過截癱還能生孩子的患者,只有梨子那麼大的小子宮,可以孕育胎兒,足月大的小孩子能靠子宮的自律性誕生出去。

子宮是人類最神奇的器官,它也是我們女性能量的源泉。

我在這20多年行醫生涯,越來越感覺到,保衛子宮就是捍衛女性的尊嚴。


最開始這個想法,來源於我自己的老師。我的一個老師郎景和教授總是說,給病人的第一張處方就是關愛。

學醫要博採百家之長,我有非常多老師是中國的名醫,比如丁巖教授是西北地區的領頭人;郎景和院士是北京協和的名醫;在澳大利亞的老師皮特馬赫,他是亞太區腔鏡的老大;美國斯坦福的Camran  Nezhat老師,他是婦科界的世界級巨人。

在這些名師的培育下,我永遠覺得自己知識不夠,好像不太配當這些大師的徒弟。


在保衛子宮的戰爭中,已經到了第三次的革命的時候。

第一次革命是你們父母那一輩,做手術都是剖腹探查。

第二次革命是上個世紀90年代,腔鏡成為前沿技術,好多病人要求做的微創,就是在肚子上打洞,不用開刀。

到現在的第三次革命是是體外的手術,叫超聲聚焦。它可以把你的肌瘤和腺肌病灶凝固壞死掉。

我有一個從哈爾濱來的病人,去年颱風最大的那天,她從機場拎著箱子就直接到醫院找我。她被子宮肌瘤折磨了十年,期間開過兩次刀,挖了很多肌瘤,但那次又復發了。她去了很多醫院的,醫生都給她兩個字:切除。

她從網上看到我這個「保宮女神」的稱呼以後就來掛我的門診。我做了詳細了解後,給她成功地做了手術。其實她的子宮肌瘤不是普通的婦科瘤,因為她子宮的形狀很奇怪,當時我一個研究生看到她子宮的透視照,他說:「老師,這像史努比」。後來她保留子宮結婚了,現在準備生孩子。生命的奇蹟是無處不在的。


我覺得保衛子宮,能讓每個家庭更幸福。很多患者在手術後都會更注重健康,變得越來越美。也有很多患者,在想要孩子時發現自己有子宮肌瘤,我也會盡力為她保留子宮。

馬雲先生說過,相信十年後三大癌症將困擾中國每個家庭。在我身邊已經出現這種情形了。我父親死於胃癌,我公公死於肺癌,我有一個很有名的老師,是國家級的內分泌專家,他每天走一萬步,腰上掛著計步器,廚房裡面放著秤計算蛋白攝入,最後他死於胰腺癌。

我最好的一個朋友,跟我差不多大,得了卵巢癌在化療。我以前在新疆的時候,幾乎每個鄰居家裡都有人得癌症,一層樓有8戶,有肺癌、胃癌、卵巢癌。

腫瘤的發生,其實很多是可以預防的。包括高血壓和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從女性的七個階段可以看到,很多的疾病在青春期甚至更早都能被發現、預防。


我斯坦福的老師說,you have your role for  your  people。這種使命感,讓我遇到每一個人,無論是在醫院內外,甚至包括這次《造就》演講中接觸到的女孩們,我都會給她科普一些健康的理念。

雖然我90%的時間是在醫院裡工作,很少有這種機會接觸醫療界以外的朋友。但我的患者就是這個世界的百態人生,我通過她們去了解人生,通過她們去感悟人生。

我有兩個兒子,從小到大,我陪伴他們的時間很少。有的時候我剛跨進家裡,一個急診電話打來,扭頭又要出門,兒子抱著我的腿,我需要搡開他,然後告訴他:「做醫生的孩子就要犧牲」。

這種義無反顧的這種使命感是刻在骨子裡的。我就覺得我不是個好母親,也不是個好女兒。因為我雖然很敬重我的母親,但她因高血壓腦出血去世時,沒有孩子在身邊。

在我為病人,為我的事業全心全意去去付出的過程中,發現無形中也影響了我的孩子。


這幅畫是我們製作組的小姜專門拿出來,說要放到最後。去年我兒子參加一個兒童畫展,這幅畫拍賣了3800元,他給這副畫起的名字是:給世界帶來溫暖。

這幅畫他畫了3個多小時,向日葵的花瓣是20多種顏色配出來的,當時給他點評的畫師是上海很有名的袁秋萍老師,說他的色彩運用,有著寧靜帶來的和平,她點評的蠻高大上,反正我個人不是很懂(笑)。

我發現我家小王子,其實是一個很溫暖,很有愛的一個孩子,我非常的欣慰,也希望我自己一如既往地能堅持做一個溫暖的人。

希望在座的每一位聽了我講課的女性、男性,都能有預防疾病的意識,要做一個溫暖的人。聽我講座的人希望你們永遠的健康,擁有溫暖如春的生活。

謝謝大家,也謝謝《造就》。

相關焦點

  • 女性獨立的真正內涵,被消費主義扭曲了嗎?| 造就Talk·張晶晶
    女生就是這麼可愛的族群,我們能夠從小到一支口紅的物件中獲得無限的精神力量。而這種對於理想自我的渴望和投射,不應當被簡單粗暴地批評為膚淺或虛榮。那為什麼大家整天還在討論女性消費的話題呢?為什麼明明國家在鼓勵消費,還有很多聲音呼籲女性一定要逃離消費主義的陷阱?
  • 網際網路時代女性的自我想像:是落入陷阱再度迷失,還是打開新的逃逸之路?| 造就Talk·戴錦華
    這時候有一個命題已然出現,或者說這個命題是個偽命題,那就是中國女性,或者中國與女性,或者說生活在中國的女性。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些我思考的基本坐標和前提。最常見的一個陷阱就是:某一種女性認為,自己可以代表女性的整體和女性的全部。
  • 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在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放射化學家楊承宗。1954年,中國的核能事業還沒有開始,國外就有猶太科學家向中國「贈送」發展核能急需的濃縮鈾。出於各種方面的周全考慮,當時的總理就下令,要求中科院有關部門迅速鑑定濃縮鈾的真偽,捍衛國家尊嚴。
  • 從秦嵐拒絕生孩子說起,女性究竟有沒有自己子宮自主權?
    最近一則事件在網上引起了輿論的熱議,那就是,秦嵐在一次節目採訪中,談到生孩子問題,明確的說出來,我的子宮使用關你什麼事,我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這個是我的自由,一時間在網絡上面引起熱議,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女人的子宮,究竟有沒有自己的自主權?
  • 怪獸來襲,機甲駕駛員用生命捍衛人類的生存與尊嚴
    怪獸來襲,機甲駕駛員用生命捍衛人類的生存與尊嚴現在喜歡看小說的網友越來越多了,同時每看完一部小說就鬧書荒的網友也很多,小編有試過那種鬧書荒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受,所以今天小編通過精挑細選後選出了4本古武機甲爽文,看男主會有怎樣的境遇,又會在這個異世掀起一股怎麼樣的浪潮!第三本,怪獸捲土重來,原本的英雄光榮戰死,他的旗幟由後人接過。
  • | 造就Talk·沈洋
    下載造就APP,觀看完整視頻「母職懲罰」與「男性紅利」沈洋在造就演講學術界對「母職懲罰」的定義是:由於生育導致職業中斷或者工作時間減少2010年的數據顯示,在工作日,城市女性比城市男性多勞動29分鐘;在休息日,這一差異擴大到79分鐘。未婚女性的總勞動時間比未婚男性少13分鐘,但已婚女性的總勞動時間比已婚男性要多39分鐘,這反映了已婚女性由於結婚與生育,在家庭中承擔了更多的無償勞動。
  • | 造就Talk·鄭熙青
    說到粉絲就是粉絲經濟,就是飯圈。瘋狂的飯圈,作為一個經典的群體形象頻頻出現在媒體之中。通常會強調女性粉絲作為群體的非理性。這就要說到粉絲圈一種比較特殊的寫作,也就是耽美同人。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什麼叫做耽美同人,英文中的Slash Fiction,這句話就是,主體是女性寫作、女性閱讀、女性慾望為旨歸的男性人物之間的同性愛情幻想。這些男性人物通常是來自已經成型的虛構敘事。
  • 中國第一位女天文臺長:我的「大膽」與「魯莽」 | 造就Talk·葉叔華
    作為從「婦女能頂半邊天」時代成長起來的女性,葉叔華身上糅雜著豪氣與天真,今年已經93歲的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當時沒有基礎,也沒有人真正做過,就是我們自己想一些計算方面的辦法,也確實做到了,後來也一直沿用下來。我們是在1959年開始正式出版。開始的時候質量比較差,只有上海、紫金山2個天文臺,力量很單薄,後來武漢也參加了,再後來北京、西安都參加了。這樣觀測條件、設備都有很大的改進。
  • 人造子宮會是女性解放的工具嗎?
    可供早產羊羔繼續發育的人造子宮。© Patridge et al/Nature Communications其次,人造子宮技術對女性還有相當重要的積極社會意義。對費爾斯通來說,人造子宮可以通過緩解生育過程中的嚴重性別差異消除目前導致女性受壓迫的一大關鍵因素。
  • | 造就Talk·張莉
    張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下載造就在災難到來之際,我們看到這麼多女性勞動者,感受到女性精神和女性力量,這一切超乎想像。 我們從未像今天、像此刻這樣真切認識到女性的的確確「能頂半邊天」。這就是我們切身感受的現實。而且,我的樂觀也在於,我們的時代總會生長起一批敏感而有行動力和思考力的年輕人。
  • 上海上港對全北現代比分預測 全北會上主力捍衛尊嚴嗎?
    究竟是上海上港磨練新兵;還是全北現代捍衛尊嚴?相反,全北現代由於韓職結束,同時亞冠出線,球隊本場可能全主力出戰,以捍衛尊嚴。
  • 外交部: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中國外交沒有軟骨,更沒有媚骨!
    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在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問題上,中國外交從來只有風骨,沒有軟骨,更沒有媚骨!  樂玉成強調,大就要有大的樣子,大國不能只強調本國優先,更不能損人利已,而是應當發揮表率作用,帶頭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帶頭為全球治理輸送正能量。
  • 人造子宮誕生,是不是意味著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解放女性孕期的痛苦!
    此外,研究小組將在人造子宮上,安裝各種傳感器,模擬媽媽的體溫、心跳。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人造子宮的目的是幫助極端早產的嬰兒度過24至28周的關鍵時期。
  • 體外人造子宮:代替女性孕育嬰兒(圖)
    一位未來學家認為,三十年之內將實現人體之外人造子宮誕生嬰兒。這項技術叫做「體外發育」,自2001年就已成功研製,之前實驗顯示連接在「胎盤機器」的子宮可以培育老鼠胚胎。人造子宮可以連接在一個「胎盤機器」上,連接線路可以監控胎兒體重、心率和發育等所有狀況。這將解決無法正常懷胎和子宮異常的女性生育問題。除此之外,人造子宮培育嬰兒將降低女性懷孕和生育相關的死亡概率,可以延長女性生育年齡,同時,如果胎兒處於患病狀態,藥物可以很容易作用於胎兒。
  • 會讓女性的子宮「很受傷」行為,女人最好別縱容男性
    女人的子宮對於女性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光孕育寶寶需要這個重要的部位,也會讓女性得到更多。所以,女孩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子宮,但總有一些人是不懂得珍惜的,比如一些男人,他們的「行為」其實對女性的子宮是「非常有害的」,作為一個女人最好不要縱容他們。男性哪種行為讓女性子宮受傷?
  • 嵌在媽媽體內的小銅環,已經傷害了中國女性20年:子宮自由到底有多難?
    醫生在取環手術中發現,女子的膀胱和子宮緊緊貼在一起,中間有個0.5cm的小口連著。原來節育環就是從這裡穿破子宮,走到膀胱裡。這幾年,女子說自己經常肚子痛,而且尿頻尿急。沒想到這個原罪,竟然是這個節育環。你體內的節育環,或許正悄悄傷害著你的身體。
  • 人造子宮若成功實現並普及,對女性地位有什麼影響?
    人造子宮技術的普及極有可能帶來現存家庭結構的瓦解,新的家庭組成形式會出現。重要的是,女性的生育價值被剝奪後,某些女性會變得一文不值。可即使真出現人造子宮技術,守舊派和奮起反抗的咪蒙們會竭力阻止普及,社會會有一段漫長的陣痛期。在沒有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這項技術普及會非常困難。
  • 女性絕經多長時間,把節育環取出對子宮好?大部分人都弄錯了
    目前最安全,避孕效果最好的就是節育環,女性一般在生完孩子後,短時間裡不想再生二胎,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在子宮裡放置節育環避孕。雖然節育環是一種長期有效的避孕方式,但是節育環也是有保質期,它的保質期在5年到15年之間。
  • 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網友評論卻很扎心
    看到這裡,作為女性當中的一員,真的覺得這個發明,是女性朋友們的福音,而且這項發明,可以預防很多孕期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人造子宮所具備的一些優勢。
  • 35歲女性絕經,想不到是子宮受損引起的,溫經驅寒不能少
    導語:月經是女性獨有的標誌,雖然痛苦,但是卻是排毒、抗衰老的最佳方式,前不久有一個35歲的女性,竟然絕經了,整整提前了十年,絕經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諸多的不良習慣,導致子宮受到了損傷,以至於功能下降,同時還傷害到了卵巢的功能,影響了自己的生育能力,不禁讓不少女性感到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