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鄧稼先齊名的偉大科學家: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2020-07-07 放開那英雄

作者:軍事帥哥

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成就和鄧稼先齊名。在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放射化學家楊承宗。

1954年,中國的核能事業還沒有開始,國外就有猶太科學家向中國「贈送」發展核能急需的濃縮鈾。出於各種方面的周全考慮,當時的總理就下令,要求中科院有關部門迅速鑑定濃縮鈾的真偽,捍衛國家尊嚴。

與鄧稼先齊名的偉大科學家: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與鄧稼先齊名的偉大科學家: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可是,當時的中國沒有鑑定同位素的儀器,這濃縮鈾的真假該如何做鑑定呢?歸國的楊承宗接過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楊承宗絕不辜負總理的高度信任,他想盡一切辦法制定檢測方案。他巧妙地運動簡單的檢測儀器,在其他同事的配合下完成了檢測任務並得出了結論:樣品中鈾235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僅相當於天然鈾。這些猶太商人欺騙了中國。楊承宗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從楊承宗捍衛國家尊嚴這件事就能看出,楊承宗是一位胸懷愛國之心的科學家。楊承宗早年畢業於上海的一所大學,在校長的推薦下,他來到了北平研究院的一個研究所工作。所長安排他在鄭大章底下學習。抗戰期間,他跟隨自己的老師鄭大章在上海租界做科學試驗。

1947年,他前往法國留學。1951年,他回到了祖國。

與鄧稼先齊名的偉大科學家: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與鄧稼先齊名的偉大科學家: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回到祖國後,楊承宗在中科院底下的部門上班。1953年,我國核能研究急需要中子源。楊承宗通過各種渠道得知:北京的一家醫院從美國買了507毫克鐳,這507毫克鐳裝在一個密閉的容器裡。然而,在抗戰期間,密閉容器就被震壞了。在安全防護設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楊承宗將當年日軍損壞的容器迅速修復。然而,經歷了這次特殊的修復後,他的左眼失明了。

與鄧稼先齊名的偉大科學家: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與鄧稼先齊名的偉大科學家: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為了國家科學事業的發展,楊承宗失去了一隻眼睛。但這位科學家早已將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他決心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1958年,中國科大成立,他親自擔任系主任,他親自參與了課程與教學大綱的設置工作,並親自參加教學。1970年,他跟隨科大來到了合肥。在科大搬遷到合肥後,他繼續參加科學研究工作。1979年,他成為了科大副校長。到了1980年,當他得知一位高考生僅僅差了0.2分落榜的消息後,他有些震驚。他在教育部門的會議上提出建議:創辦一所全新體制的大學,專門招收落榜生。1980年秋季,一所全新體制的大學正式成立。這所大學經過不斷地發展,形成了今天的合肥學院。2011年,楊承宗離開人世。他為祖國放射化學和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真的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相關焦點

  • 外交部: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中國外交沒有軟骨,更沒有媚骨!
    他指出,百年大疫和百年變局不期而遇、疊加共振,深刻改變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面對這場大災疫、大動蕩、大變局,大家都在思考和研討應該怎麼辦,世界向何處去。  樂玉成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全力遏制疫情傳播蔓延。危機面前,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 認識鄧稼先、錢學森和于敏貢獻的不同
    認識鄧稼先、錢學森和于敏貢獻的不同在祖國的建設中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貢獻者,像鄧稼先 錢學森和于敏都是偉大的建造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到底在哪個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吧。當時中央決定自己研製原子彈,來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技術的封鎖和武力的威脅。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飛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 為什麼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拿不到諾貝爾獎?
    為什麼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拿不到諾貝爾獎?如果在20年前讓一個人說幾個國內科學家的名字,很多人會想到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在當時他們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教科書中經常會出現他們的名字。
  • 一個諾貝爾,一個造原子彈,朋友五十年鄧稼先與楊振寧,誰更偉大
    在西南聯大的時候,鄧稼先曾和他姐姐說,楊振寧是他的課外輔導老師。我們的原子彈是不是有美國的科學家幫忙研製。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有了安穩而幸福的國家,他們的研究成果是我們國家安全的最核心保障。有了他們的研究的研究,我們才能幸福安康地活著。如果當時的世界不是那麼的險惡,鄧稼先繼續自己的研究,肯定能夠在物理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是因為人民的需要和他所學的專業,鄧稼先遵循自己年輕的時候與楊振寧一起立下的志願:將來事業有成,一定報效祖國!
  • 土耳其總理說土耳其尊嚴不容挑戰
    新華網伊斯坦堡10月5日電(記者陳銘)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5日說,土耳其決不允許自己的尊嚴受到挑戰,也決不會對任何挑戰置之不理。
  • 楊振寧:救過鄧稼先三次命,科學成就最高的中國人,卻被國人誤解
    「對一個科學家來說,不可逾越的原則首先是為人類文明而工作。」任何一位科學家的存在都是偉大的,他們的成就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科學文明的進步,通常也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飛躍。因此,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他們的科學家都是彌足珍貴且稀缺的。一位科學家的存在需要數十年的培養,一如他們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十年、數十年的沉澱與積累。這一周期是漫長的,但是對於人類發展而言亦是值得的。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50年10月,鄧稼先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3年與許鹿希成婚。鄧稼先的嶽父許德珩,他是的「五四運動」領袖,曾任國家水產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還曾師從著名科學家居裡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學。鄧稼先的嶽母勞君展,是居裡夫人唯一的中國籍女學生。
  • 中國這幾位國寶級科學家,一人頂一個師!這是真正的國士無雙
    每個科學家都取得了一些不那麼隨便、不那麼容易的成就。她們是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辛勤的學習和專門研究,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和打擊,終於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功。小編相信,科學家是世界上最偉大和最值得尊敬的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這些國家棟梁吧!
  • 中國這幾位國寶級科學家,一人頂一個師!這是真正的國士無雙!
    這是一次危急關頭,大批的愛國科學家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撐起了「兩彈一星」工程,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為祖國國防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正是由於有了更多的科學家,才能更好地推動國家各方面各領域快速發展。每個科學家都取得了一些不那麼隨便、不那麼容易的成就。她們是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辛勤的學習和專門研究,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和打擊,終於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功。
  • 中國的鄧稼先,世界的楊振寧
    鄧稼先與楊振寧,一位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兩彈元勳」,一位是諾貝爾獎得主,被世界公認為還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們是安徽老鄉,是鄰居,是同學,是一起長大的密友,他們就讀的都是西南聯大,赴美留學主攻的方向同是理論物理。1950年,兩人的人生軌跡岔開了。
  •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超越霍金,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齊名!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超越霍金,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齊名!本月初,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一共有領導人、探險者、科學家、演藝人員、社會運動、運動員、藝術家7大板塊,總計入圍28位候選人。在14日發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此次與其一起入圍「科學家篇」的還有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數學家艾倫·圖靈。
  • 中華民族的脊梁——讓我們記住這些偉大科學家
    新中國成立至今,中華民族迅速崛起,在這條充滿荊棘的崛起之路上也是困難重重,幸運的是我們有這一批批民族的脊梁,偉大的中國科學家。親愛的讀者們,以下的科學家你們都了解嗎?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他是吳越王錢鏐的第三十三代世孫。錢學森出生於上海,祖籍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
  • 楊振寧:深愛著祖國和妻子的偉大科學家,至今還在為國家而奔走
    在西南聯合大學就讀時期,他因為還教授聯大附中數學,認識了他的學生1957年,楊振寧和好友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獎。直到現在,楊老還在為祖國不辭勞苦,做著貢獻,向楊老致敬,也向為新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錢學森、鄧稼先致敬
  • 《鄧稼先》丨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鄧稼先》是楊振寧寫的一篇傳記型文章,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民族情結、五十年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兩彈元勳」鄧稼先。 楊振寧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
  • 怪獸來襲,機甲駕駛員用生命捍衛人類的生存與尊嚴
    怪獸來襲,機甲駕駛員用生命捍衛人類的生存與尊嚴現在喜歡看小說的網友越來越多了,同時每看完一部小說就鬧書荒的網友也很多,小編有試過那種鬧書荒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受,所以今天小編通過精挑細選後選出了4本古武機甲爽文,看男主會有怎樣的境遇,又會在這個異世掀起一股怎麼樣的浪潮!第三本,怪獸捲土重來,原本的英雄光榮戰死,他的旗幟由後人接過。
  • 橫空出世電影原型,科學家鄧稼先,值得我們永遠尊敬
    但實際上,憑藉李雲龍一角深入人心的李幼斌老師早年還演過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科學家,同樣刻畫的真實貼切,他濃眉大眼,頗具威嚴的氣質也的確很適合這個角色,這部電影就是《橫空出世》。除此之外,電影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陸光達曾經會見過自己的老同學老朋友,美籍華裔科學家夏世忠,後來被別有用心的美國佬放大宣傳,身份受到質疑。 看看電影中的情節,很容易就會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電影中陸光達的原型 ,鄧稼先院士。學過歷史課本的人都知道,鄧稼先院士是兩彈元勳,是功勳卓絕的科學家,但是這些年,對他的宣傳似乎有些弱了。
  • 偉大華人科學家!楊振寧卻飽受誤解,他真的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尊重
    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1、很多人認為在國家危難時刻沒有像鄧稼先等科學家一樣回到祖國,參與國家建設,等國家富強了才想到落葉歸根。2、很多人聯想到楊老的時候更多的是他和年輕妻子的故事。畢竟楊老和翁帆的歲數實在相差太大了!
  • 鄧稼先和楊振寧:一個學成歸國啃饅頭 一個呆在美國住別墅
    今天是「兩彈一星」獲獎者鄧稼先去世34周年,我們懷著悲壯的心情,祭奠這位年僅62歲的偉大革命烈士。娃娃博士 博士畢業毅然歸國1948年鄧稼先在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 錢學森和鄧稼先,他們誰的成就更高?
    記得在小時候看《新聞聯播》,每當電視畫面裡面一出現某一個研究軍事技術的院士接受採訪,祖父就告訴我,這些科學家「都是我們國家的寶貝」。後來長大了一點,看了一些歷史書籍,尤其瀏覽了關於宋朝的事跡,我懂得了一個樸實的道理:一個國家如果不重視武備,即使再富裕,也不可避免要挨打。無論在哪個國家,這個國家想要有自主的主權,沒有一個不重視建設軍事力量的。
  • 1986年,楊振寧去看癌症晚期的鄧稼先,鄧的一句話讓楊痛心
    這一切,離不開眾多為祖國兢兢業業奉獻一生的科學家,要說到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就不得不提兩彈一星的元勳鄧稼先。鄧稼先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工作,放棄了與家人的相處,一心撲在研究上,晚年卻深受癌症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