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軍事帥哥
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成就和鄧稼先齊名。在危機關頭,他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放射化學家楊承宗。
1954年,中國的核能事業還沒有開始,國外就有猶太科學家向中國「贈送」發展核能急需的濃縮鈾。出於各種方面的周全考慮,當時的總理就下令,要求中科院有關部門迅速鑑定濃縮鈾的真偽,捍衛國家尊嚴。
可是,當時的中國沒有鑑定同位素的儀器,這濃縮鈾的真假該如何做鑑定呢?歸國的楊承宗接過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楊承宗絕不辜負總理的高度信任,他想盡一切辦法制定檢測方案。他巧妙地運動簡單的檢測儀器,在其他同事的配合下完成了檢測任務並得出了結論:樣品中鈾235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僅相當於天然鈾。這些猶太商人欺騙了中國。楊承宗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總理一起捍衛國家尊嚴!
從楊承宗捍衛國家尊嚴這件事就能看出,楊承宗是一位胸懷愛國之心的科學家。楊承宗早年畢業於上海的一所大學,在校長的推薦下,他來到了北平研究院的一個研究所工作。所長安排他在鄭大章底下學習。抗戰期間,他跟隨自己的老師鄭大章在上海租界做科學試驗。
1947年,他前往法國留學。1951年,他回到了祖國。
回到祖國後,楊承宗在中科院底下的部門上班。1953年,我國核能研究急需要中子源。楊承宗通過各種渠道得知:北京的一家醫院從美國買了507毫克鐳,這507毫克鐳裝在一個密閉的容器裡。然而,在抗戰期間,密閉容器就被震壞了。在安全防護設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楊承宗將當年日軍損壞的容器迅速修復。然而,經歷了這次特殊的修復後,他的左眼失明了。
為了國家科學事業的發展,楊承宗失去了一隻眼睛。但這位科學家早已將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他決心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1958年,中國科大成立,他親自擔任系主任,他親自參與了課程與教學大綱的設置工作,並親自參加教學。1970年,他跟隨科大來到了合肥。在科大搬遷到合肥後,他繼續參加科學研究工作。1979年,他成為了科大副校長。到了1980年,當他得知一位高考生僅僅差了0.2分落榜的消息後,他有些震驚。他在教育部門的會議上提出建議:創辦一所全新體制的大學,專門招收落榜生。1980年秋季,一所全新體制的大學正式成立。這所大學經過不斷地發展,形成了今天的合肥學院。2011年,楊承宗離開人世。他為祖國放射化學和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真的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