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和楊振寧:一個學成歸國啃饅頭 一個呆在美國住別墅

2020-07-30 蛋蛋百科全書

今天是「兩彈一星」獲獎者鄧稼先去世34周年,我們懷著悲壯的心情,祭奠這位年僅62歲的偉大革命烈士。

鄧稼先和楊振寧:一個學成歸國啃饅頭 一個呆在美國住別墅

大家都知道,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工業百廢一新,國外又要面對美國等西方強國軍事威脅。這個時候踴躍出一大批愛國留學生歸國,為新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如錢學森、楊承宗、羅祖道等等,而鄧稼先就是其中佼佼者。

娃娃博士 博士畢業毅然歸國

1948年鄧稼先在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鄧稼先和楊振寧:一個學成歸國啃饅頭 一個呆在美國住別墅

1950年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的鄧稼先,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在拿到博士學位證書僅僅第9天,鄧稼先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坐上了回國的輪船,毅然決定立刻回到祖國懷抱,用畢生所學報效祖國。

同窗好友 物理名人楊振寧

鄧稼先和楊振寧:一個學成歸國啃饅頭 一個呆在美國住別墅

你知道嗎?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和鄧稼先居然是多年的同學。

原來兩人老家都是安徽,兩人父親都是北大教授。從初中到大學,楊振寧和鄧稼先一直都是同學。楊振寧比鄧稼先大兩歲,小時候鄧稼先個子不高,經常受到同學欺負,每到這個時候年長2歲的楊振寧就會挺身而出。

1944年楊振寧從西南聯大畢業,次年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芝加哥大學。1948年,鄧稼先同樣選擇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

兩人童年發小,一起相約在美國讀書。在美國讀書日子,兩人經常見面溝通,討論主題一方面是頂尖的物理課題,一方面就是將來學業有成,到底回不回去報效祖國。

不同的選擇 不同的命運

鄧稼先和楊振寧:一個學成歸國啃饅頭 一個呆在美國住別墅

不久兩人都博士畢業,楊振寧因為早去美國讀書,優先鄧稼先畢業。楊振寧考慮自己做的物理研究課題,需要精密的儀器和設備,才能順利地開展科研工作。而新中國剛剛成立,全國也找不到一間像樣的實驗室,只有呆在美國才能更好做學術研究,所以決定呆著美國。

而鄧稼先收到祖國的召喚,第一時間就放棄美國實驗室提供高薪資工作,義無反顧回到祖國的懷抱。

多年過去了,楊振寧藉助美國高端實驗室,成為諾貝爾物理得獎者,享譽全世界。過著住別墅,開洋車,每天吃著麵包和牛奶的生活。

而鄧稼先卻因為回國參加核研究工作,多年來隱姓埋名,藏身大沙漠。每天過著鹹菜拌饅頭,與千裡風沙的大戈壁為伴的艱苦生活。

造出原子彈,鄧稼先卻病倒了

從1958年至1986年,28年間我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親自指揮的。

鄧稼先和楊振寧:一個學成歸國啃饅頭 一個呆在美國住別墅

每次核試驗,在鄧稼先精心指揮下,100%獲得成功,成為世界核彈研究歷史的一個奇蹟。

但是大家知道放射性物質對人體有著巨大的傷害,鄧稼先作為帶頭研究者,更是長年接觸放射性物質。1985年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忍著巨大痛苦動了三次手術,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在離世前,他對身邊親人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如果有來世,我還是選擇回中國」。

鄧稼先和楊振寧都是兩位傑出的科學家。鄧稼先造出我國第一顆核彈,保衛了祖國和平;楊振寧的物理研究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

但是從個人情感上,我覺得楊振寧讓人類更加偉大,而鄧稼先確保你始終有資格屬於偉大的人類。

我是清華大學歷史研究系研究生

歡迎你的評論,期待你的關注

蛋蛋出品 必屬精品

相關焦點

  • 兩彈元勳鄧稼先獎金有多少?他曾在楊振寧面前微笑著豎起兩根手指
    時間回到1950年,當時成績優異的鄧稼先留學於美國,還獲得了博士學位,無論是人品還是能力他都得到了導師們的器重,美國政府想盡辦法讓他留下來,但鄧稼先依舊不為所動,毅然決然的與200多位中國留學生,共同衝破重重阻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祖國當時條件有多艱辛,鄧稼先是知道的,但他依舊是義無反顧,因為他深知祖國需要他。
  • 一個諾貝爾,一個造原子彈,朋友五十年鄧稼先與楊振寧,誰更偉大
    楊振寧和鄧稼先都是我國最頂級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比鄧稼先大兩歲,一直把鄧稼先當作弟弟照顧。兩人祖籍都是安徽,從父親一輩開始,兩家就結成了通家之好。兩人先後就讀北京崇德中學、西南聯大。在西南聯大的時候,鄧稼先曾和他姐姐說,楊振寧是他的課外輔導老師。
  • 楊振寧:救過鄧稼先三次命,科學成就最高的中國人,卻被國人誤解
    「對一個科學家來說,不可逾越的原則首先是為人類文明而工作。」任何一位科學家的存在都是偉大的,他們的成就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科學文明的進步,通常也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飛躍。因此,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他們的科學家都是彌足珍貴且稀缺的。一位科學家的存在需要數十年的培養,一如他們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十年、數十年的沉澱與積累。這一周期是漫長的,但是對於人類發展而言亦是值得的。
  • 中國的鄧稼先,世界的楊振寧
    楊家可以說是一個理科世家,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楊振寧跟隨父親,先後輾轉於廈門,北平,安徽,1937年日本發動77事變,全家逃難到了昆明,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和歷史背景下,楊振寧從小就展露出非凡的才華,1938年,年僅16歲的楊振寧便被西南聯大物理系錄取,1945年23歲的楊振寧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師從當時美國物理學家「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1948年拿到博士學位,後任芝加哥大學講師
  • 1986年,楊振寧去看癌症晚期的鄧稼先,鄧的一句話讓楊痛心
    楊振寧和鄧稼先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和鄧稼先是老朋友。鄧稼先的父親和楊振寧的父親是同鄉也是同事,而且志趣相投,因此私交甚篤,兩人之間的友誼,自然也延續到了孩子的身上。兩人也是從小一起長大,同時立下要報效祖國的志向。不過,造化弄人,兩人在1950年之後,天各一方,楊振寧留在了美國,而鄧稼先則回到了國內。
  • 鄧稼先26歲考取博士回國,美國教授熱情挽留,他說:一刻都等不了
    幼時的鄧稼先淘氣卻不滑頭,與同學相處誠懇憨厚,人緣極好,就連高他兩班的楊振寧都成為他的好朋友。在楊振寧的幫助下,鄧稼先慢慢發現自己對數學、物理方面的興趣,很長一段時間裡,他著了迷似的做題做到深夜。落後就要挨打,一個弱國註定會備受欺凌。在那個「任人宰割」的歲月中,青年鄧稼先愈加堅定為國為民奮戰起來的決心!1945年,美國率先研製成功原子彈並仍在日本廣島、長崎兩地顯示其威力後,人們紛紛認為量子力學的發展是核武器出現的科學前提。許多學物理的人,都蜂擁前往歐美國家讀研究生。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他就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   楊振寧是鄧稼先的摯友,兩人從小就情同手足,並且都在美國留學學習物理,成績都非常優異,畢業後鄧稼先隨即回到了祖國。    楊振寧並不知道在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後的一年開始,鄧稼先就在中國西北的大漠深處裡風餐露宿著,用最原始的辦法探尋著原子彈的奧秘。
  • 認識鄧稼先、錢學森和于敏貢獻的不同
    認識鄧稼先、錢學森和于敏貢獻的不同在祖國的建設中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貢獻者,像鄧稼先 錢學森和于敏都是偉大的建造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到底在哪個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吧。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說:&34;鄧稼先請示了周恩來後,寫信告訴他:"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鄧稼先是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頭人,靠不屈的意志和愛國之心,在荒涼的大西北帶著中國的一批建設者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鄧稼先對楊振寧的評價,認為其「規範場理論」價值超牛頓萬有引力
    人們在談論霍金的離世時,另一個物理界的人物也被聯繫起來,他就是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人們談論的比較多的是二人誰的成就更高一點,我個人認為將兩位先驅做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兩人都為世界的發展進步做出了貢獻。相對於霍金,人們對楊振寧的爭議比較大,因為他在獲得諾貝爾獎後沒有回國發展建設,反而是在年老的時候回到了中國,許多人對他表示不滿。
  • 被網友怒罵滾出中國的楊振寧,被辱背後是時代悲哀
    在我國兩彈元勳中,有很多從海外學成歸來的科學家,為了新中國的發展,毅然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環境,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其中有兩位受後人敬仰的科學家,鄧稼先和錢學森,他們當然值得我們的尊敬。楊振寧如今已經96歲,他是當今健在的科學家中最偉大之一,和
  • 橫空出世電影原型,科學家鄧稼先,值得我們永遠尊敬
    除此之外,電影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陸光達曾經會見過自己的老同學老朋友,美籍華裔科學家夏世忠,後來被別有用心的美國佬放大宣傳,身份受到質疑。 看看電影中的情節,很容易就會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電影中陸光達的原型 ,鄧稼先院士。學過歷史課本的人都知道,鄧稼先院士是兩彈元勳,是功勳卓絕的科學家,但是這些年,對他的宣傳似乎有些弱了。
  • 微博和知乎聲音對立,楊振寧、姚期智做回百分百中國人有什麼錯?
    楊振寧、姚期智這樣回應  楊振寧表示,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的,當時做這個決定曾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年在一本書裡我曾經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他說,2015年4月1日我放棄了美國國籍,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 百家之說:請還楊振寧一個清白!
    因為只要會見後,這些人就不再被關押,有些甚至可以繼續從事和科學相關的工作。比如,鄧稼先夫婦就是因為在會見名單中才被放回北京的。所以說,楊振寧的會見名單挽救了不少科學家的生命,這既是人的生命,也是中國科學事業生命的一部分。 楊振寧自從博士畢業就一直準備回國。
  • 被楊振寧問到研發獎金,鄧稼先:一共20元,原子彈10塊,氫彈10塊
    鄧稼先1986年,"兩彈元勳"鄧稼先住了近一年醫院,動了三次大手術後,因為一次大出血,在夫人許鹿希懷中永遠閉上了眼睛毅然回國投身建設,28年如一日鄧稼先和錢學森一樣,也是從美國留學歸來投入到祖國建設中來的,而且他的回國之旅同樣遭到了美方的阻撓,但是等下先和很多愛國科學家一樣,"身在美國心在華",最終突破重重阻礙回到祖國。
  • 他只用1年拿下美國博士學位,一生奉獻給國家,妻子默默支持28年
    出生於安徽的科學家鄧稼先,他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鄧稼先和楊振寧面對這些困難,鄧稼先他非但沒有服輸,反倒更加刻苦地學習,為了向美國人證明自己,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修滿了大學裡的所有學分,通過了論文答辯,取得了博士學位。那時候,他只有26歲!鄧稼先說話算話,在美國學成之後,沒有貪圖美國人為了挽留他而提供的豐厚待遇,而是毅然選擇了突破重重困難,回到國內發展。
  • 楊振寧:深愛著祖國和妻子的偉大科學家,至今還在為國家而奔走
    1944年,楊振寧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就讀博士,在1949年再次見到了杜致禮1957年,楊振寧和好友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獎。一個科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萬眾矚目。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在接下來的半生,楊振寧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殊榮
  • 被誤解的楊振寧!當代活著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稱他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其它二位分別是愛因斯坦和費米。有人認為他的成就遠超霍金,清華大學為他專門蓋起了大師邸。本來從未接觸過物理的楊振寧在1938年因高二升學考試需要借來了一本物理書,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楊振寧從未如此著迷過,這一個個公式一條條理論不正是一直尋找的顏如玉與黃金屋嘛。同年秋天通過考試進入西南聯大的楊振寧第一件事就是把原先聽從父親建議選擇的化學系換成了物理系,並在此與鄧稼先這個入學晚兩年被人叫做「鄧老憨」的小學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 科學家楊振寧對美國貢獻更大?這又怎麼樣?
    又由此觀點進而對歸國科學家群體進行冷嘲熱諷,在道德上上綱上線,甚至有些人還叫囂著要把楊振寧等華人科學家「趕出中國去」。有鑑於此種種不正之歪風盛行,我感到一個泱泱華夏,改革開放才有真活力,本應有氣吞山海、海納百川之氣魄,但被一小撮人在網絡上愚弄民意、混淆是非,傳播有損於人民和國家利益之愚蠢言論,如若此等人豸成國家之主流,社稷必危矣。
  • 改中國籍被指「撈金」,看過楊振寧的成就後,我們都欠他一個道歉
    那時正是1938年,抗日的號角在中華大地上吹響,一個動蕩的大時代裡,教育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打擊,1937年11月,北京、清華和南開三所學校為了躲避戰亂,一起搬到了長沙,成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於是,楊振寧動身前往長沙求學,在那裡度過了他的大學四年。
  • 為楊振寧說句公道話
    但網上總有人噴他,說他在82歲的時候娶了個28歲的太太,老牛吃嫩草,道德有問題;也有人罵他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沒有和錢學森、鄧稼先等一起回國為祖國效力,在美國好吃好喝好住的呆著,現在國家發展起來了,富裕了,他又回中國來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