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兩彈一星」獲獎者鄧稼先去世34周年,我們懷著悲壯的心情,祭奠這位年僅62歲的偉大革命烈士。
大家都知道,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工業百廢一新,國外又要面對美國等西方強國軍事威脅。這個時候踴躍出一大批愛國留學生歸國,為新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如錢學森、楊承宗、羅祖道等等,而鄧稼先就是其中佼佼者。
1948年鄧稼先在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的鄧稼先,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在拿到博士學位證書僅僅第9天,鄧稼先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坐上了回國的輪船,毅然決定立刻回到祖國懷抱,用畢生所學報效祖國。
你知道嗎?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和鄧稼先居然是多年的同學。
原來兩人老家都是安徽,兩人父親都是北大教授。從初中到大學,楊振寧和鄧稼先一直都是同學。楊振寧比鄧稼先大兩歲,小時候鄧稼先個子不高,經常受到同學欺負,每到這個時候年長2歲的楊振寧就會挺身而出。
1944年楊振寧從西南聯大畢業,次年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芝加哥大學。1948年,鄧稼先同樣選擇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
兩人童年發小,一起相約在美國讀書。在美國讀書日子,兩人經常見面溝通,討論主題一方面是頂尖的物理課題,一方面就是將來學業有成,到底回不回去報效祖國。
不久兩人都博士畢業,楊振寧因為早去美國讀書,優先鄧稼先畢業。楊振寧考慮自己做的物理研究課題,需要精密的儀器和設備,才能順利地開展科研工作。而新中國剛剛成立,全國也找不到一間像樣的實驗室,只有呆在美國才能更好做學術研究,所以決定呆著美國。
而鄧稼先收到祖國的召喚,第一時間就放棄美國實驗室提供高薪資工作,義無反顧回到祖國的懷抱。
多年過去了,楊振寧藉助美國高端實驗室,成為諾貝爾物理得獎者,享譽全世界。過著住別墅,開洋車,每天吃著麵包和牛奶的生活。
而鄧稼先卻因為回國參加核研究工作,多年來隱姓埋名,藏身大沙漠。每天過著鹹菜拌饅頭,與千裡風沙的大戈壁為伴的艱苦生活。
從1958年至1986年,28年間我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親自指揮的。
每次核試驗,在鄧稼先精心指揮下,100%獲得成功,成為世界核彈研究歷史的一個奇蹟。
但是大家知道放射性物質對人體有著巨大的傷害,鄧稼先作為帶頭研究者,更是長年接觸放射性物質。1985年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忍著巨大痛苦動了三次手術,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在離世前,他對身邊親人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如果有來世,我還是選擇回中國」。
鄧稼先和楊振寧都是兩位傑出的科學家。鄧稼先造出我國第一顆核彈,保衛了祖國和平;楊振寧的物理研究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
但是從個人情感上,我覺得楊振寧讓人類更加偉大,而鄧稼先確保你始終有資格屬於偉大的人類。
我是清華大學歷史研究系研究生
歡迎你的評論,期待你的關注
蛋蛋出品 必屬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