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之說:請還楊振寧一個清白!

2020-11-21 騰訊網

無意中翻到一個話題,實在是受不了,看不下去了。現在的中國網絡環境,不僅僅是微博,大多網民都對楊振寧老先生有著不明所以的深深惡意。

網上有個流傳很廣的論調,說的是:楊振寧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沒有回來,到2017年夏天,1971年開始的。

你可能問了:1972年,楊振寧怎麼能從1971年的一天,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一條通知。之前美國公民的護照上有幾個不能隨便去的國家70年代幾次回國,每次都被要求列一張」。楊振寧列的很多人,都是那個年代正在勞改的科學家。這份名單的實際效果就是救命因為只要會見後,這些人就不再被關押,有些甚至可以繼續從事和科學相關的工作。比如,鄧稼先夫婦就是因為在會見名單中才被放回北京的。所以說,楊振寧的會見名單挽救了不少科學家的生命,這既是人的生命,也是中國科學事業生命的一部分。

楊振寧自從博士畢業就一直準備回國。但那時,美國不允許敵對國國籍擁有博士學位的人離境。但楊振寧還是抱有一線希望,多年來一直避免參與任何跟核武器有關的研究,就是希望等到哪一天禁令解除時能馬上回去。即便如此,楊振寧回中國還是引起了太多部門的關注。

1971年楊振寧從中國回到石溪分校後,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的盤查電話就打來過很多次。甚至有一次,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員去了楊振寧的辦公室,並語帶威脅。另外的風險,就是和臺灣的關係了。因為當年楊振寧離開中國時拿的留學獎金,是美國退還給國民政府的庚子賠款的錢。時隔這麼多年,一回國就去了北京,臺灣的學界、政界是很不滿意的,有些極端分子還打電話恐嚇他。但這些,都沒有阻擋楊振寧回國的腳。

其中最應該提的,就是他反對中國建設高能加速器這件事。

這件事之所以這幾年在網上流傳這麼廣,最早是因為華人頂級的數學家丘成桐是贊同建的。兩個頂級牛人意見相左,很容易被當做新聞報導。

2019年5月份,楊振寧在國科大的演講中,又再次公開反對建造大型加速器,其實,楊振寧的反對是由來已久的,第一次是1972年提出的

那年在北京飯店舉行的」座談會上,討論了建設高能加速器的計劃。主持會議的,是楊振寧從前西南聯大的老師張文裕。會上很多人都贊同建設,但楊振寧沒有順從大會的主流意見,舌戰群儒,反對這項計劃。

這裡我們介紹一下背景,高能加速器就是通過電磁場給粒子加速,讓兩束相向運行的粒子撞在一起。在碰撞過程中會產生新的粒子,分析碰撞結果,可以給基礎物理的研究提供證據。但這個設備開銷非常大,建造的起步價是1美元。

當年中國科學界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才提出建這個東西。當時認為我們已經有了原子彈和氫彈的經驗,高能加速器也一樣可以成功。楊振寧為什麼反對呢?主要理由是不符合中國國情

他認為:在那麼窮的時候,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1億美元分給計算機、生物學、機械製造,不但能培養更多人才,還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提升人民生活質量。這個理由,得是對物理學有全局了解的人才能提出來。

中國當時規劃的加速器是500電子伏特,而當年世界上出產學術成果最多的,用的是3000億電子伏特的加速器。用的是10年前淘汰的了,最終的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另外,就算有錢建超大規格的加速器,也不太可能有突破進展。因為之前的科學家利用-米爾斯方程」,把絕大多數預言的粒子都找到了。預言中有,但還沒找到的粒子,那種設備需要的經費連美國都花不起,更別提當時的中國了。

雖然那個年代領導指明方向的事很難改變,但楊振寧的反對還是非常有效。最終,這個項目拖到了科研經費稍微充裕些的2000萬美元,省下了80%的錢。

因為1972年起一直「不識時務1973年見毛澤東時提出的建議,後來成了一些人眼中很不受歡迎的人。直到改革開放後,這種負面影響才逐漸消失。而他在這些年中的反對,反而是他對中國科學最直接的貢獻

除此之外,翻譯出版《科學美國人》這份科普雜誌,也是楊振寧在1973年見毛澤東時提出的建議,以至於今天我們都還受益於他。以至於今天我們都還受益於他。表面來看,楊振寧並沒有為中國某個科研機構做過什麼研究,但因為他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身份,幾十年來深深影響了中國領導層對科學界的政策。

早期受到召喚的頂級科學家,有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物理學家聶華桐、文小剛、張首晟,數學家張壽武,王小雲等。他們各個都是自己的領域內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楊振寧為了創立高等研究中心基金會,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的房子,把這「對衝基金之王——陳賽蒙斯樓。在楊振寧到來之前,清華大學的物理水平在世界上排不進一流。楊振寧來到清華後,用個人影響力和私人朋友圈招募到很多牛人,有的就留在了清華,有的沒有任教也經常來做學術交流。

協助或直接建立一流物理實驗室2億美金的科研經費。把清華大學的冷原子、凝聚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清華的名義發表在30餘篇,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科學界在世界的聲譽。

回國定居時還順帶拐回來一個圖靈獎得主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應當知道這個獎項在計算機領域的分量。九十幾歲還活躍在講臺,曾完整的為清華本科生上了一年基礎物理。大學的重中之重在於本科的優劣,而不在於有多少博士、碩士。

到今天,在理論物理、數學、理論計算機科學、密碼學、理論生物學、理論天體物理這些方向上,清華大學都是國內水平最高的機構。甚至在凝聚態物理這個物理學大分支和冷原子這個小分支上,現在清華已經接近世界頂尖大學的水平。賣掉紐約的房子租房住,生病了依舊冒雨在唐人街演講募捐,對重建清華物理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美國一解禁對中國的出行限制,楊振寧就回到了中國,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知名學者 。在長長的擬會客名單中解救了許多人,包括當時還在牛棚的鄧稼先夫婦。中美建交以後,更為百廢待興的中國架起了與世界前沿科學的交流橋梁,對中美科學界的建交和交流功不可沒。

中國人身份獲諾獎,並用中文發表獲獎感言。

因為他是偏理論方面,和鄧稼先們實用型,拿來就能用不一樣,是無法直接作用在當時新中國建設上,留著國外可以最大限度汲取世界前沿知識,之後的事實也證明很好的反饋回了中國上。況且,自從楊振寧有機會回到中國以後,也儘量的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拯救和保護當時被埋沒的中國科學家。

而且楊振寧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中國。因為他的嶽父是杜聿明,在當時的國內氣氛下,他如果回到中國,遭遇是可想而知的。而當國內壓力一旦趨緩,他也立刻聯繫上了中國,成為當時中國對話世界科學界的一個通道。加入美國國籍是為了更好的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因為新中國代替中華民國後,原先的護照就不好用了,而新中國又遭到圍追堵截。申請美國護照後還不敢給父親說。後來楊振寧回憶父親致死都耿耿於懷,也是他自己一生的愧怍。獲獎是他和李政道都是中華民國國籍,所以獲獎的身份也都是中國人

楊振寧除了自己獲得諾貝爾獎以外,另外有7個諾貝爾獎是直接用楊米爾斯方程拿的,還有十幾個諾貝爾獎和楊的理論有關,數學界菲爾滋獎有六個推楊米爾斯方程拿的,當世物理學屆第一人,,他的成就和對人類科學界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全人類總共只有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活著的物理學家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楊振寧是當今世界在世的物理學家中最偉大的,沒有之一,知道很多人一看到這句話紛紛就犯嘀咕甚至要擼起袖子為其他科學家打抱不平了,說道霍金難道不偉大嗎?

如果霍金任意一個理論被證實那拿個諾貝爾獎簡直是探囊取物,易如反掌了,但是在科學界所有的純理論都是不作數的,只有被證實了的理論才能算作對科學的貢獻

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萬物理論」,目前科學界已知宇宙中的四種自然力分別是強力弱力 ,電磁力,引力。終極理論

其中電磁力和引力大家應該是比較熟知的了,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日常生活中比如平時和小夥伴拉拉扯扯,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拳的,還有搬箱子之類的都是電磁力的作用,因為分子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就是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簡而言之基本都是電磁力了。引力不用多說了,就是牛頓的那個萬有引力啦,萬物之間存在吸引力,人因為地心引力才能呆在地球要不然早就被拋到太空了。

強力,顧名思義就是非常強勁的力,也就是原子核內部讓中子和質子吸引在一塊的作用力。非常強,但是力程極短。弱力因為比較少見大家了解也比較少,只作用於費米子,並且主要約束的是放射性現象,左右著放射性衰變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種力的現在基本參數都非常精確,如果任意一個參數發生大的改變,那麼整個宇宙都毀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那麼有沒有一種理論把這四種力統一到一個理論框架裡面,試圖證明這四種力其實是一種力,只不過是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下表現的不同性質而已呢?如果我們能證明這四種力是一種力,那麼幾乎所有的事物我們都可以解釋清楚了,因為背後都是這一種力在操縱啊!這種理論就是萬物理論。愛因斯坦中晚年耗盡精力也沒研究出來的終極理論

現今科學界進展到了哪一步呢?當然沒有達到這個地步,目前科學已被證實的理論是」 這個理論基本已經可以把除了引力以外的三種力統一到一個框架之下了,大概1973年,有幾位科學家發明了這個」,在一定程度上把其他三種力統一到了一起。這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當然也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說了這麼多,大統一理論和楊振寧先生有什麼關係呢?這關係可就大了,因為最早統一起來的兩種力是電磁力和弱力,當時弱電統一理論的核心思想正是楊—Mills規範場論後來在楊—Mills規範場論是理解標準模型的關鍵所在。沒有楊振寧提出這個理論,標準模型的建立也是遙遙無期可能。

而如果有朝一日四種力都被統一起來,那麼楊振寧更是功德無量,在物理界排名又進好幾名。

最後滿足一下科學迷的好奇心,如果這四種力都被統一的話人類能做什麼呢?那人類可能就成神了,我們理解研究清楚了引力的本質之後,我們也許就可以操縱引力,進而可能操縱蟲洞和黑洞了,更久之後我們就可以進入黑洞或者打開蟲洞穿越時空也不是不可能的。最起碼也可以進入到不同維度的空間了。想想還有些小激動!穿越時空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呢

楊老是明媒正娶,大宴賓客,沒有為了所謂的年齡差委屈了女方半點,如果是吝惜可能被損傷的名利,大可私底下完婚。可人家是大大方方、名正言順的成了婚。敢問那嘲諷的諸位有誰又有這般擔當勇氣

被許多人奉為神靈的愛因斯坦,如果你有興趣查閱一下的話,你會發現他的人品,嗯 孫中山的妻子宋慶齡也比自己小了近30歲。難道說孫中山也缺少風骨和底線?還有民國的各位大師,就不需要說了。 用世俗觀點來判斷,或許人品還值得商榷,可就算是這樣在民粉眼中尚且是浪漫風流的表現,怎麼到了楊老就有雙重標準了?難道年齡差也要納入人品考核標準嗎?

當一個國家的大多數民眾去攻擊詆毀那些讓他們能夠享受著更優質、更有尊嚴的生活的人時,這是國民的悲哀與不幸,尤其是在一個國家昂揚向上的關鍵當下,我們更應該警惕這種泛濫於民眾之間的思潮,它是危險的。

來自知乎網友的文章改編,如有侵權請和作者聯繫

相關焦點

  • 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多年之後,他又研究出了一項震驚世界的理論,楊—米爾斯理論,有人說他完全可以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楊振寧自己曾經說過:宇稱不守恆與楊-米爾斯理論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然而就是這個「小巫」,卻一舉摘到了諾貝爾獎的桂冠。楊振寧有多厲害?
  • 光刻機已經被卡了脖子,為什麼說我們還欠楊振寧教授一個道歉?
    作為我國最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楊振寧無論是在國內抑或是在國際都是負有盛譽的,其中不乏國內外科學家將之推崇為當代相關領域第一人,若論歷史功績足以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等人,其中楊振寧的成就與學術權威可見一斑。楊振寧早就說過,與其耗費巨大去研究對撞機,不如把資金用在晶片研發方面。
  • 請還三文魚一個清白
    11日,北京豐臺一名新冠肺炎新確診患者走入百姓的視線,引起大家的重視,12日根據患者描述途徑地,檢測北京菜籃子新發地6名核酸確診患者,此消息引爆了北京各大媒體,消息更是層出不窮,在新發地全面消殺的過程中,三文魚案板環境發現新冠病毒,繼武漢海鮮市場後北京的海鮮市場又一次和新冠病毒掛鈎,更是有傳言說海鮮和三文魚是新冠病毒病原體
  • 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是無知者的狂歡,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多年之後,他又研究出了一項震驚世界的理論,楊—米爾斯理論,有人說他完全可以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楊振寧自己曾經說過:宇稱不守恆與楊-米爾斯理論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然而就是這個「小巫」,卻一舉摘到了諾貝爾獎的桂冠。楊振寧有多厲害?
  • 為楊振寧說句公道話
    其次,他回國是清華大學和中科院請他回來的,在清華任教授。清華給了他一套無產權的房子給他住,這有什麼問題嗎?大家要知道,1957年,楊振寧35歲的時候就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從1957年到現在,60多年了,還沒有哪個中國人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呢。至於說35歲就獲得諾貝爾獎的那更是少之又少,放眼世界也沒幾個。2017年我們的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物學獎的時候,她已經是八九十歲高齡了。如今35歲的人能在大學裡弄個正職教授就很牛X了。
  • 物理之神楊振寧:少小離家老大回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有人說,楊振寧「為老不尊」,翁帆「另有所圖」;有人說楊振寧「精緻利己」,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躲在美國享福少小離家老大回晚清某個平靜的一天,楊振寧的爺爺生病,請郎中羅竹全來醫冶。治病之餘,兩人聊起天來,原來兩人的夫人都在懷孕。他倆商定,一家生男,一家生女,就結親家。1922年10月1日,安徽合肥三河鎮多了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這個降生在楊家的孩子名叫楊振寧。
  • 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
    」寒春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她出身一個美國的中等家庭,母親有很前衛的觀念,她們兄弟姐妹受到母親的影響,也在美國成為特立獨行之士。寒春1941年在威斯康星大學念物理,第二年就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在費米費米的手下參加了研製原子彈的工作。
  • 楊振寧獲得過諾貝爾獎,為什麼還被噴得這麼慘?
    第一:楊振寧被過譽了。「有的人說他比霍金厲害,如果他真那麼牛,為什麼我不知道他?」第二:楊振寧不愛國。「在祖國最困難最需要他的時候,他不但沒有回來,還加入了美國國籍。」第三:楊振寧很勢利。「現在中國發展好了,他又加入中國國籍,回清華大學養老圈錢,太雞賊了。」
  • 楊振寧與李政道失和之謎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如今,兩人一個選擇歸國,一個選擇留美;一個在國內推進物理研究所建設,一個在國外打通國內學者出國留學通道;一個反對建設粒子對撞機,一個支持建設對撞機……糾葛了大半生的因由落到紙上不過簡簡單單三個字——署名權。知交攜行的青年學者楊振寧與李政道的求學過程一直腳前腳後,兩人命運陰差陽錯間直到出國才交匯。
  • 關於楊振寧,除了翁帆、國籍、諾貝爾,還該知道這些事
    從沒有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會有他這麼「招罵」,有關他的新聞跟帖、論壇帖子等,各種惡評從沒斷過:不要臉,那麼大歲數娶小老婆!不要臉,年輕時候不為祖國做貢獻!不要臉,老了老了回國享福來了!……如今,楊振寧放棄了美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有些事還是說清楚點為好。
  • 古生物學家破解百年「懸案」 還這個爸爸一個清白
    美國探險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發現了埋在沙丘下的一個巢穴及不少恐龍蛋化石。在這個巢的旁邊,有一具獸腳類恐龍化石,它的頭緊挨著巢中的恐龍蛋。探險隊認為,這隻恐龍一定是在準備偷蛋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掩埋,或是被路過的其他恐龍踩踏致死。經過對這具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給這隻恐龍取了一個極不光彩的名字——竊蛋龍。
  •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人們只說楊振寧,卻從不提李政道?
    宇稱不守恆論文截圖,請注意署名諾貝爾獎貢獻之爭?論文署名按姓名字母排序,沒有貢獻之爭,而且以事實說話,所以不應該是兩人之爭的導火索,那麼就只剩下了一個,諾貝爾獎貢獻之爭,名義上兩人是平分獎金的,本來這個事情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1962年《New York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讓兩人徹底決裂,主要是和李政道走的比較近的作者傑裡米,寫了篇偏向李政道的文章,《New Yorker》本應徵求當事人的意見才能發表
  • 美研究機構曝出真相,還了中國一個清白
    雖然這些報告來得有些晚,但還是還了中國和華人一個清白。根據研究顯示,美國最早傳入病毒的時間應當是今年的2月下旬,其中並不是只有一個「零號病人」感染傳播,而是有超過109個不同的感染源進行傳播,之後爆發到整個感染鏈
  • 楊振寧也是國家棟梁,看到這幾張圖你就知道其中原因(一)
    楊振寧,中國人,98歲,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居住北京清華大學。號稱可以比肩愛因斯坦的物理學家。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還有其他貢獻小編這個層級不太清楚,也許這就是秘密吧,畢竟什麼事情都不能上檯面明說。
  • 愛因斯坦請楊振寧一聚,兩人交談1.5小時,楊振寧:啥都沒學到
    他的父親怕他無聊,就送了他一個羅盤——指南針。愛因斯坦用小手撥弄著指針,卻驚訝地發現它一直指著固定的方向。對此,愛因斯坦十分好奇,他覺得這裡面一定存在著什麼"大秘密",他不斷追問父親和叔叔,這是什麼原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心裡有點開始對物理感興趣了。
  • 楊振寧:盛名之下
    採訪中,每當遇到他需要思考一下的問題,他總是略微抬起頭,凝神靜思,認真得像一個孩子。辦公室乍看上去並無特殊,但房間裡的一些物件透露出主人的特殊身份。比如牆上掛著的一幅字——「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落款莫言。楊振寧讀過莫言的小說,但他對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更感興趣,最近關注更多的是國際大勢,比如川普「要把整個世界帶到什麼地方去」。
  • 尼採說上帝已死,霍金說哲學已死,楊振寧似乎想說物理學已死
    然而尼採所說的上帝,似乎不僅是宗教之上帝,尼採所說的上帝是完整的上帝,既包括宗教之上帝亦包括形而上之上帝即哲學之上帝;當人類的認知打破宗教之束縛發展出獨立的人格,當科學戳破上帝造物的謊言,當哲學從以往的求真變成尼採的求存,當人類的認知足以建立嚴謹的認識論模型從而不再需要某種虛幻來寄託靈魂,那麼人將不需要上帝,於是尼採說上帝已死,正是因為上帝不得不死。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十一:站立在世界之巔的楊振寧
    說標準模型,就要說起楊振寧,說起楊先生,你會想到什麼?是82vs28和甕女士嗎?那麼請出門左轉,那邊才是八卦課,這裡真不是,要是想起宇稱不守恆呢?那麼請坐,這邊有瓜子花生,抓一把先嗑著,要是想起楊米爾斯方程呢?請您到講臺上,待會兒有問題向您請教。
  • 一個諾貝爾,一個造原子彈,朋友五十年鄧稼先與楊振寧,誰更偉大
    在西南聯大的時候,鄧稼先曾和他姐姐說,楊振寧是他的課外輔導老師。在現在,楊振寧同樣被認為還活著的物理學學家中最偉大的一個。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震驚了整個世界,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在1971年夏天,20多年沒有回國的楊振寧也非常關心整個問題。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十一:站立在世界之巔的楊振寧
    說標準模型,就要說起楊振寧,說起楊先生,你會想到什麼?是82vs28和甕女士嗎?那麼請出門左轉,那邊才是八卦課,這裡真不是,要是想起宇稱不守恆呢?那麼請坐,這邊有瓜子花生,抓一把先嗑著,要是想起楊米爾斯方程呢?請您到講臺上,待會兒有問題向您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