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請楊振寧一聚,兩人交談1.5小時,楊振寧:啥都沒學到

2020-11-14 梅涵香


楊振寧

現在一提起愛因斯坦,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擁有著雙國籍的諾貝獎物理學獲得者,偉大的物理學家,發表了"相對論"、"能量守恆定律"、"光電效應"等等,為世界物理、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無數普通人,甚至是很多物理學家的"偶像"。

就連楊振寧也不例外,深深崇拜著這位比他大了43歲的前輩。不過楊振寧現如今也是被不少人敬佩,他同樣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物理學界一顆閃亮的星星。而這樣年齡相差甚大的兩人,卻在幾十年前有過長達1.5小時的交流。

年少有為的楊振寧,得到了愛因斯坦的賞識

在1879年的3月份某一天,接連幾天的毛毛細雨卻在今天放晴,也是在這一天,日後轟動整個學界的愛因斯坦在德國烏爾姆市出生了。幼時的愛因斯坦十分沉默,並不像其他孩子那般調皮搗蛋,經常一個人在花園裡,看"螞蟻搬家"。

愛因斯坦

這樣的孩子自然很容易受到冷落,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不怎麼和愛因斯坦玩,這讓他的父母十分擔憂,害怕對他的心理成長,會有什麼損害。然而他們顯然是多慮了,年幼的愛因斯坦並不把這些當一回事,比起和其他孩子們一起玩什麼"木頭人","打水槍"的遊戲。

愛因斯坦還是更喜歡擺弄一些機械玩具,或者看各種書。而在他四、五歲的時候,不幸生了一場大病,只能躺在床上休養。他的父親怕他無聊,就送了他一個羅盤——指南針。愛因斯坦用小手撥弄著指針,卻驚訝地發現它一直指著固定的方向。

對此,愛因斯坦十分好奇,他覺得這裡面一定存在著什麼"大秘密",他不斷追問父親和叔叔,這是什麼原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心裡有點開始對物理感興趣了。他在9歲的時候,進入了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他其他成績一般,但是數學成績很好。

愛因斯坦

隨著對數學學習程度的加深,愛因斯坦越來越喜歡數學,等到1891年,才只有12歲的愛因斯坦開始自學"歐幾裡德幾何",而在學習過程中,天賦異稟的他居然開始懷疑起歐幾裡德的假定。1894年,愛因斯坦一家人移居到了義大利。

1895年,16歲的愛因斯坦自學完了讓眾多大學生,都覺得十分頭疼的"微積分"後,參加了瑞士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遺憾的是沒有成功。而這件事並沒有打擊到愛因斯坦,反而讓他思考起了經典理論的內在矛盾。次年,愛因斯坦再次嘗試,結果成功被瑞士理工學院錄取。

上了大學後的愛因斯坦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投入到了物理實驗中,並先後發表了幾篇論文。他的名字開始在物理學界,嶄露頭角,而他徹底在世界上引起轟動的是1905年,他發表了"量子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這一年更是被稱為了"愛因斯坦奇蹟年"。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在後幾年發表的各種論點,都在物理學家激起了水花,越來越多的學家開始崇拜他。而徹底將愛因斯坦送上"神壇"的是,在1921年,已經42歲的他憑藉著"光電效應"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這項研究為物理、科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22年,愛因斯坦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大放光彩之時。中國安徽合肥市的一對父母,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楊振寧。而此時正在父母懷中咿呀學語的他,並不清楚自己將會在20多年後,會與遠在幾萬公裡外的"大神",相談甚久。

楊振寧見到"偶像"愛因斯坦

楊振寧的母親非常在意對孩子的教育,所以從楊振寧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認識漢字,和學習算數。而楊振寧也很聰明,短短1年的時間就認識了3千多字,50以內的加減法完全能回答正確。之後上了小學、初中,學習也非常出色。

楊振寧

1938年,才讀高二的楊振寧更是直接挑戰了統考,最終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被西南聯大錄取,上了大學後的他,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大量查閱有關物理的書籍,論文。也就是在這時候,他看到了愛因斯坦的論文,得到了非常大的啟發,並對愛因斯坦產生了崇拜之情。

楊振寧從西南聯大畢業後,又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本校的物理學部的研究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他還不斷地嘗試驗證國外物理學家,發表的那些觀點、論文。

其中實驗最多次的就是愛因斯坦提過的那些理論,每嘗試一次,他對愛因斯坦的崇拜就又加深一點,已然是個"小迷弟"了,不過在當時,愛因斯坦確實是很多人的"偶像"。

1945年,楊振寧研究生畢業後,就拿著獎學金去了美國的芝加哥大學深造,在導師的建議下,開始學習哲學。三年後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次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李政道一起合作,兩人共同探討,進步,一同發表了許多關於物理的文章。

楊振寧

命運之輪就這樣悄然轉動,此時的愛因斯坦恰巧在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對這兩位年紀輕輕卻造詣頗高的研究員,也有所耳聞。而楊振寧和李政道曾經發表過,一篇關於"統計力學"的文章,引起了愛因斯坦的興趣,於是他邀請了兩人,來自己的辦公室進行一番交流。

收到邀請的兩人當即愣在了原地,楊振寧捏了捏自己的大腿,有點疼,這是真的!他欣喜若狂,李政道更是反覆向傳話人確認,生怕是自己聽錯了。前來傳話的老師含笑地看著兩人,"你們沒聽錯,確實是愛因斯坦先生想邀請你們,一起聊聊天。"

"太棒了!"楊振寧和李政道開心地抱到了一起,忽然楊振寧想到了什麼,立刻放開了李政道,對老師有些不好意思道:"麻煩您等我們一下,我們換個衣服就去。"李政道這才發現兩人的衣服,都是皺巴巴的,就這樣去見愛因斯坦先生,顯然是對他的不尊重。

楊振寧

楊振寧與愛因斯坦交流1.5個小時,出來後:什麼都沒學到

半個小時後,整裝待發的兩人齊刷刷地站在門口。此時他們的興奮激動的心情,已經稍稍平復,卻還是有點緊張。但能和愛因斯坦先生進行交流,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必須牢牢把握,好好表現。

隨著房門被一點點打開,愛因斯坦的模樣逐漸展現在兩人的面前。楊振寧深吸了一口氣,看著面前已經年過半百的愛因斯坦,率先打了招呼,李政道緊跟其後。此時的愛因斯坦沒有了年輕時的鋒芒畢露,帶給楊振寧的第一印象是平靜沉穩。

然而隨著越來越深入的交流,楊振寧卻發現愛因斯坦更像一位"老頑童",會有許多新奇的想法,偶爾也會開開玩笑。大多時候,都是愛因斯坦在侃侃而談,楊振寧和李政道靜靜聆聽,偶爾會點頭回應。愛因斯坦從"統計力學"聊到"力學模型",又聊到了"光學效應",看著他的表情顯然十分愉快,直到1.5小時後,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才意猶未盡地放兩人回去,然而等楊振寧事後想起這事時,卻無奈搖了搖頭,稱自己什麼也沒學到。因為當時自己太緊張了,再加上愛因斯坦是德國人,有時一激動就會說成德語,那些高深的術語加上不熟悉的語言,楊振寧自然聽得雲裡霧裡。

最關鍵的是,楊振寧太緊張了,緊張到大多時候只能點頭,或者"嗯嗯"、"對,是這樣"。仔細一想,這種情況就像你去參加偶像的見面會,你和偶像面對面站著,自然會十分緊張了。也不怪,楊振寧會感慨自己什麼都沒學到了。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什麼都沒學到,他們到底聊的啥
    因此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更被美國的《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他就是愛因斯坦。 世界上有許多人崇拜著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這其中就包括著楊振寧,一位同樣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界新星。可就是這位物理界新星卻能被愛因斯坦這位久負盛名且相差幾十歲的物理學家邀請進行了一次1.5個小時的談話。
  • 楊振寧受邀與愛因斯坦交流,過程1.5小時,楊振寧:啥都沒學到
    人們常常在比較誰的貢獻更大,誰受了苦,誰真正值得尊敬之類,然而,難道不是都值得尊敬麼?殊途同歸,每個人都有自己造福人類的方式,有報效祖國的途徑。楊先生這些年一直在為提升中國科研水平、推動科研事業而努力。鄧稼先、楊振寧等先生們,都有自己的家國情懷,更重要的是,都通過自己的工作落到了實地。
  •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沒從中獲得任何「智慧」
    一說起智商高,人們同樣也是首先想到的是愛因斯坦。《時代》雜誌在2000年的時候評選了100位世紀人物,每個人都是20世紀的頂尖人物。又從這100位偉人中選擇了一位上了年度雜誌的封面,這個人就是愛因斯坦。
  •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是我人生最後悔的時間
    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到現在的信息化社會無時無刻都離不開科學的作用,而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在某些方面能夠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推動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甚至有可能能夠決定某些方面的前進的方向。「20世紀物理學的三大貢獻中,兩個半都是愛因斯坦的」,這是楊振寧對愛因斯坦的評價。楊-米爾斯理論如此重大的成就使得楊振寧排到了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之列,並必將對未來產生可相提並論的影響,這是1994年,楊振寧斬獲美國最大科學獎-鮑爾獎,鮑爾獎給他的獲獎評價。就是這樣兩位偉大的科學家,如果在一塊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楊振寧:我和愛因斯坦交談1.5個小時,卻並沒有從中獲得有用的內容
    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愛因斯坦是他最尊重的老師,是自己在物理學研究上的榜樣,為此他經常會去聽愛因斯坦的成果發布會,在這期間也曾有過短暫的交流。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兩人始終沒有過單獨的合影,在愛因斯坦去世的那天,楊振寧在出席葬禮的時候失聲痛哭,他表示:「我永遠失去了我在物理研究這條路上的榜樣和同行人。」回想起最後一次和愛因斯坦的會面,自己糟糕的表現更是讓楊振寧介懷不已。
  • 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都說了什麼?楊:我沒得到智慧
    自古有高適別董大、李白贈汪倫,等等,都是性格、能力、志趣等相同的人相互愛惜,交談甚歡,以致不忍離別,同是物理學家的兩位科學家大概也有惺惺相惜的情誼。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在1952年曾進行的一次近距離交談後,本可能暢談並深入交流,楊振寧先生回憶卻說這次交談沒有使他得到什麼智慧,這是什麼原因呢?
  • 楊振寧:我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沒從中收穫一點「智慧」
    凡是研究物理學的學者,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見到愛因斯坦,楊振寧也不例外,從他了解到物理的那一刻起,就有產生了這樣的渴望,很多人以為,他們兩個是不同時代的人,怎麼可能見面呢?
  • 楊振寧:我跟愛因斯坦聊了1.5小時,但沒有從中獲得一點「智慧」
    如果這兩人相遇,會是怎樣一幅畫面呢?事實上,兩人確實見過面,他們甚至有過長達1.5小時的交談,不過沒有人知道具體內容是什麼。在此之後,楊振寧也一直潛心研究粒子物理學,為之後的物理學研究開創了全新的方向。楊振寧:歷史性地會面以上提到的兩位科學家都對物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世人的廣泛好評,如果兩個人相見,將會是怎樣一副景象呢?
  • 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個小時,為何說沒有獲得「智慧」?
    很多人對於楊振寧存在很多貶義,大多都是源自他晚年回國,爺孫戀等等。但拋開這一切,不得不承認,楊振寧先生的水平是真的牛,在當今世界上,他在物理學界排進前五是妥妥的。,很多人都能以見他一面為榮,更別說能夠見面交談一個半小時,那楊振寧先生到底是因何出此言呢?
  • 1949年,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面談1.5個小時,卻成沒得到一點智慧
    很多人都在想像,如果愛因斯坦和楊振寧相遇,會不會擦出更大的火花呢?  其實二人真的想見過。愛因斯坦一直都是楊振寧的崇拜者,二人有過一次長達1.5小時的交談。但具體談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在之後的採訪中楊振寧說過這樣的話:「自己並沒有從中獲得「智慧」」。
  • 楊振寧曾言:我和愛因斯坦交流的1.5小時,是我人生中最後悔的
    人人都為認識他,成為他的朋友和感到榮譽,但楊振寧晚年的時候卻透露,自己一生中最後悔的時間就是和愛因斯坦交流的1.5個小時,稱自己什麼也沒學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既然兩人交流上1.5個小時,就不是點頭之交了。
  • 楊振寧:我曾有幸和愛因斯坦交流1.5小時,卻是我人生最後悔時刻
    文/行走天涯楊振寧:我曾有幸和愛因斯坦交流1.5小時,但卻是我人生最後悔時刻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曾經兩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甚至這位華人科學家也榮獲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並有幸接到愛因斯坦的邀請,和愛因斯坦在辦公室中,長談了一個半小時。這樣的榮譽可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擁有的,然而這位華人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卻表示這一個半小時是他人生中最後悔的時刻,因為他什麼也沒有學到。這位科學家便是在1957年,因為和李政道先生共同發現的楊米爾斯理論,從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了。
  • 楊振寧曾言:我和愛因斯坦交流的1.5小時,是我人生中最後悔時間
    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深受全球人敬佩愛戴。若不是愛因斯坦早已去世多年,將會有無數人渴望去見愛因斯坦一面,若是有幸和他交流一二,餘生都倍感榮幸。愛因斯坦是人類文明發展最大的財富之一。人人都為認識他,成為他的朋友和感到榮譽,但楊振寧晚年的時候卻透露,自己一生中最後悔的時間就是和愛因斯坦交流的1.5個小時,稱自己什麼也沒學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既然兩人交流上1.5個小時,就不是點頭之交了。而事實確實不一般,並且還是愛因斯坦讓自己的助手主動邀請楊振寧以及李政道一同來自己的辦公室暢談。當得知愛因斯坦的邀約,楊振寧和李政道都非常激動。
  • 楊振寧感慨:和愛因斯坦交流1.5個小時,是一生中最遺憾的事情
    而能夠與愛因斯坦交流可謂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幸事,而我國唯一獲得此般殊榮的只有同為赫赫有名的科學家的楊振寧,他曾與愛因斯坦交流了整整1.5個小時,然而事後卻聲稱自己很遺憾,什麼也沒有學到。
  • 楊振寧坦言:我和愛因斯坦曾交談90分鐘,但沒從中汲取到「智慧」
    我們在上高中時,會在課本上學習到「相對論」,而「相對論」的提出者就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曾如此解釋:「把你的手放在滾熱的爐子上一分鐘,感覺起來像一小時;坐在一個漂亮姑娘身邊整整一小時,感覺起來像一分鐘。這就是相對論。」
  •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交流了1.5小時,卻沒從中獲得有智慧的東西
    愛因斯坦,一位物理學界的宗師級人物,我們只能通過課本上他留下的一系列物理學知識點來瞻仰他的智慧。不過有位中國人曾有幸和這位科學巨佬見過一面。但是他卻聲稱自己和愛因斯坦交談的一個半小時,卻沒有從中獲得什麼有智慧的東西,這個人就是楊振寧,而他這句話讓旁人聽來也顯得有點狂,然而真是這樣嗎?
  • 楊振寧寫完《點單環》理論,之後和愛因斯坦交談,卻沒獲得任何智慧
    楊振寧是我國著名科學家之一,算得上是一名天才,,同時他獲得過諾貝爾學獎,國內楊振寧是響噹噹的科學界,國外愛因斯坦在科學界受到很多人仰慕,1922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多項有意義的時代論文,刷新了眾人對愛因斯坦的看法,他提出了很多理論,讓人類對宇宙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他可謂是拉快了人類科技的進步。
  • 楊振寧:當年我有幸和愛因斯坦聊了1.5小時,可惜沒獲得任何智慧
    後世不少物理學家都將其視為偶像,希望將來的成就能超過這位偉人。而我國當代的物理學泰鬥楊振寧也是其中一員,同時,他也是華人物理學家中最有資格談論,或是最接近愛因斯坦的一個。 也許有人會質疑楊振寧是否能和愛因斯坦平起平坐。兩人都拿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榮譽上完全等同。不過,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最大貢獻,還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衡定理。
  • 楊振寧感慨: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一個半小時,卻沒有獲得「智慧」
    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當時愛因斯坦已經拿到諾貝爾獎,並已經相繼的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所以算起來是要比楊振寧大一輩的,但是楊振寧卻曾和愛因斯坦有過數次見面的機會,甚至曾在一起親密的交談。第一次的時候是在1949年,愛因斯坦開了一個「怎麼改動廣義相對論場方程」的講座,邀請了大約100人來聽,年僅27歲的楊振寧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他在這次演講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是知識的內容,包括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也在演講中清晰的體現了出來,這對少年的楊振寧無疑是影響巨大的。
  • 楊振寧:我沒從與愛因斯坦交談中獲得智慧,看了他的排名就明白了
    我們國家偉大的科學家很多,如楊振寧、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袁隆平、丁肇中、鄧稼先等,他們都在各自領域舉得偉大成就,做出偉大貢獻。但要論在國際上有影響力,代表我國「天才」的應該是楊振寧。楊振寧的偉大之處在於:建立楊-米爾斯規範場,奠定了整個粒子物理學發展的基本原理和方程;提出宇稱不守恆原理,開闢了物理學研究的新領域;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