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面談1.5個小時,卻成沒得到一點智慧

2021-01-13 網易

2021-01-12 03:12:04 來源: 娛樂色日韓

舉報

  前言:

  科技始終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原動力。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珍惜為這個國家所付出的科學人才,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值得尊重。

  世界上的科學家數不勝數,其中愛因斯坦曾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名字響徹全球,是不可多得的物理天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量子論。

  

  ▲愛因斯坦

  世界有愛因斯坦,中國有楊振寧。楊振寧在物理學方面也有顯示出了自己的成就,也是中國唯一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很多人都在想像,如果愛因斯坦和楊振寧相遇,會不會擦出更大的火花呢?

  其實二人真的想見過。愛因斯坦一直都是楊振寧的崇拜者,二人有過一次長達1.5小時的交談。但具體談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在之後的採訪中楊振寧說過這樣的話:「自己並沒有從中獲得「智慧」」。這樣的一句話代表了很多,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無限想像。

  

  ▲楊振寧

  愛因斯坦的智慧

  愛因斯坦是德國人,從小就喜歡物理和數學,在他12歲的時候,自學了歐幾裡得幾何,在常人看來,一個12歲的孩子能夠自學並學懂,已經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了。

  1905年,愛因斯坦第一次提出光量子學說,為全世界的物理學研究打開了新的創新,之後也因此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成為了萬世矚目的科學家,在這之後,愛因斯坦開始週遊世界,與各國的物理學家們進行交流,希望能夠帶給大家新的思路和想法,共同突破更具有挑戰的難題。

  

  ▲愛因斯坦

  中國的楊振寧

  楊振寧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從小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名科學家。1945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美國的先進科技理念,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學習研究,在1957年,他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之後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份特別的榮譽。之後楊振寧也一直在從事粒子方面的研究工作,希望在之後能夠有進一步的突破。

  

  ▲楊振寧獲獎

  歷史性會面

  不論是愛因斯坦還是楊振寧,都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49年,楊振寧來到了美國,專門受邀在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場講座,讓他沒想到的是,那次講座主人公就是自己最為崇拜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講座結束後,二人私下交流了1.5小時。大家都特別期待兩大巨頭之間的爆發,但是楊振寧表示,並沒有擦出大家想像的「火花。」

  是真是假,只有當事人知道了,但是想想,愛因斯坦是德國人,楊振寧的德語並不好,二人一同交流,在語言上也會存在少許的障礙,可能會存在一些理解方面的偏差,如果說沒有獲得「智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年輕時的愛因斯坦

  楊振寧說,其實當時自己也是準備好了很多的問題,想要向愛因斯坦請教,當時由於自己的緊張,有些問題沒有被問到,還是有些遺憾的。而愛因斯坦之前也是對楊振寧有所了解的,認為楊振寧青年才俊就獲此殊榮,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在與楊振寧交流時,愛因斯坦特別的開心,絲毫沒有緊張拘束的感覺。甚至還認為找到了知己,覺得楊振寧特別理解他的話,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但是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之後的楊振寧專心於在統計力學,光電子領域的研究,也算是沒有辜負愛因斯坦的期望。

  

  ▲如今的楊振寧夫妻

  綜述:

  時代也正因年輕人的成就在一點點的進步。雖然楊振寧對與愛因斯坦的交流有些遺憾,但從這次交流中,楊振寧也感受到了愛因斯坦對自己的期望值有多大。

  同時愛因斯坦的話也給楊振寧樹立了很大的自信心。楊振寧說,希望今後能夠在光子領域中與愛因斯坦肩並肩,甚至超過愛因斯坦。心中有夢,才能砥礪前行。未來世界的發展,屬於每一個青年人。

  【參考資料】

  《中國科技人物傳》《時代弄潮兒》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小花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我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沒從中收穫一點「智慧」
    其實,他們的時代是有交集的,愛因斯坦1879年~1955年,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這兩個偉大的物理學家曾見過一面。 而如今楊振寧,談起此事時,依舊會非常遺憾的說,自己沒有獲得任何智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楊振寧:我跟愛因斯坦聊了1.5小時,但沒有從中獲得一點「智慧」
    愛因斯坦曾被人稱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在他的一生中創造的發明數不勝數,其中最為人知的莫過於量子論—這篇論文的發表對之後世界科技的發展產生了莫大的影響。他也曾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這一生功績赫赫,在物理學上能夠與之匹敵的人少之甚少。不過,我國的科學家也數不勝數,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楊振寧,他也曾經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在物理學方面的貢獻不容忽視。
  • 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都說了什麼?楊:我沒得到智慧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在1952年曾進行的一次近距離交談後,本可能暢談並深入交流,楊振寧先生回憶卻說這次交談沒有使他得到什麼智慧,這是什麼原因呢?楊振寧,美國華裔,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等多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沒從中獲得任何「智慧」
    愛因斯坦就算沒得過諾貝爾獎也絲毫無損他的偉大,但是諾貝爾獎因為頒發給愛因斯坦而增加了自己的權威性。愛因斯坦在1905年(科學史上稱之為奇蹟年)發表的5篇論文,篇篇都是諾貝爾獎級的成果。而當年他只有26歲。
  • 楊振寧:當年我有幸和愛因斯坦聊了1.5小時,可惜沒獲得任何智慧
    如今,楊-米爾斯的規範場論已經逐步發展成了當今統一三大力的標準模型。其對量子力學的價值就好比牛頓三大定律之於基礎物理學,可見其含金量早就超過了諾貝爾獎。 所以,不誇張地說,楊振寧的物理學成就一點都不比偶像要低。而這兩位在世界物理學界舉足輕重的泰鬥,還曾有過一次歷史性的對話。
  • 楊振寧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什麼都沒學到,他們到底聊的啥
    因此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更被美國的《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他就是愛因斯坦。 世界上有許多人崇拜著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這其中就包括著楊振寧,一位同樣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界新星。可就是這位物理界新星卻能被愛因斯坦這位久負盛名且相差幾十歲的物理學家邀請進行了一次1.5個小時的談話。
  •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交流了1.5小時,卻沒從中獲得有智慧的東西
    愛因斯坦,一位物理學界的宗師級人物,我們只能通過課本上他留下的一系列物理學知識點來瞻仰他的智慧。不過有位中國人曾有幸和這位科學巨佬見過一面。但是他卻聲稱自己和愛因斯坦交談的一個半小時,卻沒有從中獲得什麼有智慧的東西,這個人就是楊振寧,而他這句話讓旁人聽來也顯得有點狂,然而真是這樣嗎?
  • 愛因斯坦請楊振寧一聚,兩人交談1.5小時,楊振寧:啥都沒學到
    就連楊振寧也不例外,深深崇拜著這位比他大了43歲的前輩。不過楊振寧現如今也是被不少人敬佩,他同樣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物理學界一顆閃亮的星星。而這樣年齡相差甚大的兩人,卻在幾十年前有過長達1.5小時的交流。
  • 楊振寧感慨:和愛因斯坦交流1.5個小時,是一生中最遺憾的事情
    而能夠與愛因斯坦交流可謂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幸事,而我國唯一獲得此般殊榮的只有同為赫赫有名的科學家的楊振寧,他曾與愛因斯坦交流了整整1.5個小時,然而事後卻聲稱自己很遺憾,什麼也沒有學到。
  •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是我人生最後悔的時間
    對於說楊振寧的成就大家應該是鮮為人知的,在偉大的科學家終於我們大部分都熟悉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但是對於楊振寧卻顯得格外陌生,其實楊振寧的真正實力早已經超越了諾貝爾獎,楊振寧最大的貢獻是楊-米爾斯理論。楊-米爾斯理論太重要了,這是現代規範場論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
  • 楊振寧:我曾有幸和愛因斯坦交流1.5小時,卻是我人生最後悔時刻
    文/行走天涯楊振寧:我曾有幸和愛因斯坦交流1.5小時,但卻是我人生最後悔時刻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曾經兩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事實上,愛因斯坦對於科學領域的貢獻,以及太空領域的探索。完全不止會獲得2次諾貝爾物理學獎,據說愛因斯坦留下的手稿,都讓三位以上的科學家得到很大的啟發,最終榮獲一定的榮譽和獎項。這樣的一位科學家被無數人奉為心中的偶像,只可惜偶像距離當下人太過於遙遠。愛因斯坦早就已經成為了書本上的偉人。有幸能見得愛因斯坦的人寥寥無幾。不過這其中竟然包括了一位華人科學家。
  • 楊振寧受邀與愛因斯坦交流,過程1.5小時,楊振寧:啥都沒學到
    楊先生這些年一直在為提升中國科研水平、推動科研事業而努力。鄧稼先、楊振寧等先生們,都有自己的家國情懷,更重要的是,都通過自己的工作落到了實地。楊振寧先生的研究宗旨非常超前,能夠為全世界做出勞績。美國優越的科研條件為楊振寧先生的研究提供了幫助。楊振寧先生後於2019年恢復中國國籍。他曾經說過:「父親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曾放棄中國。」
  • 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個小時,為何說沒有獲得「智慧」?
    雖然還是比不上愛因斯坦、玻爾等科學界泰鬥。但楊振寧曾言,他跟愛因斯坦見面交流的一個半鐘頭,是他人生中最後悔的時間!李政道合作完成了統計力學的論文,之後被全世界物理界所關注,站在科學界頂峰的愛因斯坦當時也注意到了這篇論文,於是便叫助手邀請楊振寧與李政道到辦公室進行交流,這是楊振寧第三次見到愛因斯坦,也是時間最久的一次。
  • 楊振寧:我和愛因斯坦交談1.5個小時,卻並沒有從中獲得有用的內容
    早些年一直在鑽研學術,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諸多領域的貢獻是裡程碑性的;晚年他退隱二線,教書育人,為了中國的物理基礎事業鞠躬盡瘁。雖然楊先生的在學術上的地位如此崇高,很多人甚至把他跟牛頓,愛因斯坦等物理大師相提並論(實際上楊振寧也的確是最頂尖的那一批物理學家),可也不乏一些「鍵盤俠」進行反對,認為楊振寧只不過是和其他人合作才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僅僅從這一點來看,就不配和牛頓等人齊名。面對外界的種種質疑和吹捧,楊振寧始終保持著坦然的心境。
  • 楊振寧坦言:我和愛因斯坦曾交談90分鐘,但沒從中汲取到「智慧」
    我們在上高中時,會在課本上學習到「相對論」,而「相對論」的提出者就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曾如此解釋:「把你的手放在滾熱的爐子上一分鐘,感覺起來像一小時;坐在一個漂亮姑娘身邊整整一小時,感覺起來像一分鐘。這就是相對論。」
  • 楊振寧與愛因斯坦,曾進行一個半小時談話,為何卻說並未獲得智慧
    在找到工作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03年,愛因斯坦結婚了,而1904年,他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家庭負擔陡然增加。對於一個專利局的三級技術鑑定員而言,拿著微薄的薪酬,還要應付著沉重的家庭負擔,如果是我們,可能已經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其它了。值得注意的是,愛因斯坦的妻子因為沒有文憑的關係,從而無法找到工作,所以家庭負擔完全落在了愛因斯坦的頭上。
  • 楊振寧感慨: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一個半小時,卻沒有獲得「智慧」
    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當時愛因斯坦已經拿到諾貝爾獎,並已經相繼的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所以算起來是要比楊振寧大一輩的,但是楊振寧卻曾和愛因斯坦有過數次見面的機會,甚至曾在一起親密的交談。第一次的時候是在1949年,愛因斯坦開了一個「怎麼改動廣義相對論場方程」的講座,邀請了大約100人來聽,年僅27歲的楊振寧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他在這次演講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是知識的內容,包括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也在演講中清晰的體現了出來,這對少年的楊振寧無疑是影響巨大的。
  • 楊振寧曾言:我和愛因斯坦交流的1.5小時,是我人生中最後悔的
    人人都為認識他,成為他的朋友和感到榮譽,但楊振寧晚年的時候卻透露,自己一生中最後悔的時間就是和愛因斯坦交流的1.5個小時,稱自己什麼也沒學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既然兩人交流上1.5個小時,就不是點頭之交了。
  • 楊振寧曾言:我和愛因斯坦交流的1.5小時,是我人生中最後悔時間
    人人都為認識他,成為他的朋友和感到榮譽,但楊振寧晚年的時候卻透露,自己一生中最後悔的時間就是和愛因斯坦交流的1.5個小時,稱自己什麼也沒學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既然兩人交流上1.5個小時,就不是點頭之交了。而事實確實不一般,並且還是愛因斯坦讓自己的助手主動邀請楊振寧以及李政道一同來自己的辦公室暢談。當得知愛因斯坦的邀約,楊振寧和李政道都非常激動。
  • 楊振寧直言:曾有幸和愛因斯坦交談過一個半小時,最終卻一無所獲
    楊振寧老家在安徽合肥,從小他就聰慧過人。四歲開始和母親學習認字,到了五歲已經識得三千多個字。後來楊振寧的父親從美國回來,他跟著父親來到廈門定居,次年父親應聘上了清華大學,他又隨父母搬家到了北平之後1937年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考慮到北平不太穩定,楊振寧跟隨母親回到了合肥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