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相惜」原是出自元代《西廂記》,「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自古有高適別董大、李白贈汪倫,等等,都是性格、能力、志趣等相同的人相互愛惜,交談甚歡,以致不忍離別,同是物理學家的兩位科學家大概也有惺惺相惜的情誼。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在1952年曾進行的一次近距離交談後,本可能暢談並深入交流,楊振寧先生回憶卻說這次交談沒有使他得到什麼智慧,這是什麼原因呢?楊振寧,美國華裔,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等多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愛因斯坦,相對論、光電效應、能量守恆等理論的創立者,是全球公認的繼中世紀牛頓、伽利略之後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2000年,世紀之交,全球著名科技期刊《自然》評選了過去的千年中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二十位物理學家,其中楊振寧就在其中,與歷史上大家熟知的諸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同臺。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楊振寧是榜單中唯一一位尚在世的物理學家,足見其在現代社會影響之大成就之高。有人曾經打了這樣的比喻:在整個物理學領域上,阿基米德挑起了開端,挖鑿了山洞,伽利略想蓋座房子因此又掘了坑,牛頓在這個坑裡打好了地基,奠定了基礎,也就是經典物理學,在之後的幾百年裡一座看起來不錯的房子建成,結果麥克斯韋預言天氣不好,果然兩道閃電劈下,房子塌了。
愛因斯坦來了,用「狹義相對論」蓋了一幢樓,但這座房子只是毛坯房,之後的科學家如霍金等在這棟房子裡完善裝修,霍金的成果大致是裝修完成了一堵牆,而楊振寧一生所達到的成果是在這棟房子裡打了一個電梯井,用標準模型連通貫穿了這棟樓。這個比喻可以形象地看到霍金和楊振寧在愛因斯坦這座蓋好的「房子」——相對論物理中做出的成果,因此,《自然》雜誌的榜單中有楊振寧,而霍金沒有入選也是不難理解了。
不過,即使楊振寧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愛因斯坦作為前輩大家,楊振寧對他也是不無尊敬和崇拜。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愛因斯坦自1933年因受該研究院邀請而定居美國。1952年,愛因斯坦關注到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的兩篇關於相變的論文頗有成果,而他本人也有心留意這一領域,因此邀請了二人到辦公室進行交談。
這場交談大約進行了90分鐘,楊振寧先生後來回憶卻說,其實沒有學到什麼成果。愛因斯坦是他的偶像,在年輕時被偶像邀請去聊天,內心激動萬分,根本沒有思緒去聽愛因斯坦講了什麼。
另外,愛因斯坦當時已經年邁,交談過程中英文與德文混雜,楊振寧很難明白他想表達的意思。這次交談是楊振寧年輕時與偶像的見面,儘管他回憶當時並沒有得到許多智慧,但依然是楊振寧難忘的一次與這樣一位偉人近距離接觸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