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採花,女人剝絲」藏紅花不為人知的功效,女人都要喝點它!數月後,在千裡之外,又一味本草迎來採收的時節,它與紅花在名字上僅一字之差,身價卻高出近千倍。藏紅花,一個近乎傳奇的名字,事實上,藏紅花並不產於西藏,而是原產於中東及歐洲地中海一帶,明朝時途徑西藏傳入京城,故而有了藏紅花這個俗稱。
它與紅花一樣可活血化瘀,《本草綱目》稱其解鬱安神,久服令人欣喜,它以花及柱頭入藥,平均80到100朵鮮花,僅能收穫一克花絲,尤顯名貴。
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種又名西紅花的嬌貴花朵,才首都引種成功,養育它的土地就在長江的出海口-上還崇明。早上八點,是退休村支書餘福生,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每年11月初,崇明島上的藏紅花於室內開花,晝開夜閉,別看此時含苞待放,要不了幾小時便會凋零,這意味著,餘福生的採摘工作必須立即開始,一刻不停。
男人採花,女人剝絲,為了保證藥效,從鮮花採下到完成剝絲的全過程,幾乎以分秒計算,唯有心思細膩的女子方能勝任。這段日子,老餘家人丁興旺,平日在外忙碌的女人們都趕回來幫忙。藏紅花開是堪比春節的團員日。
餘福生顧不得吃飯了,藏紅花的採收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朝起採花,趁鮮剝絲,及時烘乾,這都是少不了的步驟。鄉裡的合作社,是當地藥廠提供的免費烘乾點和收購站,這段日子一過正午就被擠得水洩不通。
餘福生的花絲品相不錯,只是來的稍晚,已拿不到今天的號,一克烘乾的花絲收購價大於為25到30元,隔夜便會掉價,他怎麼也不肯離去,在這場爭分奪秒的大戰中,餘福生好不容易,才逮到見縫插針。傍晚是一天鐘難得的閒暇時光,餘福生反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餘福生說:「有人喜歡打牌,有人喜歡旅遊,我就是喜歡精心培養西紅花,對我來說好像是精神寄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