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垃圾無處不在,即便不用細心地將它們分類,它們也依舊能讓我們感到崩潰。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垃圾少的時候不想扔,想攢著等到多點再扔,而到了垃圾堆積成山時,內心又充滿了抗拒。
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常讓我們這些尋常百姓頭疼不已,而另一個區域產生的垃圾,則能讓睿智聰慧的科研人員一籌莫展。這個區域便是神秘的太空。
太空垃圾是何物?
對於太空垃圾,大家或許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曾聽說過,陌生是因為沒有親眼看到,更沒有觸碰過。客觀地說,垃圾與垃圾之間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太空垃圾與生活垃圾之間便存在鮮明的對比,太空垃圾多是粉塵、運載器殘骸等。
太空垃圾多嗎?
人們常說,人是垃圾的製造者,沒有人的地方不一定沒有垃圾,但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垃圾。太空沒有人,少了人類這個「垃圾製造器」,太空垃圾應該不多吧?
可事實上,太空垃圾也不少,主要原因就是鮮少被清理,畢竟時間的魔力是很大的。據統計,到了2012年,軌道上還漂浮著超過4500噸太空垃圾,科研人員憂心不已。
另外,根據埃菲社日內瓦8月16日的報導來看,目前,有包括火箭助推器殘片、太陽能電池板在內的多種太空垃圾正以2.8萬公裡/時的速度在地球上方轉動。
垃圾過多會產生什麼影響?
毫無疑問,太空垃圾過多定會給人類、地球乃至全宇宙帶來影響,而這影響也是弊大於利。早在1978年,美國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曾提出「凱斯勒症候群」,其中包含了他的諸多想法。
此理論指出,垃圾過多是很危險的,過多垃圾聚集在一起會使衛星軌道偏離或遭受撞擊的風險增加,而若出現這一狀況,又會引起許多連鎖反應。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導致大量衛星淪為太空垃圾,而空間內又會形成太空漩渦,導致惡性循環。
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清理太空垃圾雖然麻煩而困難,但我們也不能完全不清理。否則,日後也會自食其果。而想要清理太空,研發太空清潔設備便是不錯的選擇。
有媒體在報導中提到,歐洲航天局是第一個擔起重任的機構,他們委託出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家清潔公司設計太空垃圾清理設備,計劃在2025年前投入使用。
據介紹,這臺清理設備未被正式命名,暫時被稱作「清潔太空-1」號,它將來要執行的第一個任務是尋找並清理歐洲航天局的廢棄火箭殘片。
在科研人員的設想中,「清潔太空-1」號首先要找到這些殘片,然後想辦法將它們帶到地球大氣層附近,接著就能在摩擦力的幫助下分解它們。
對於這一任務的安排,清潔太空公司執行長呂克·皮蓋表示,這一清潔過程與將來的衛星軌道清理流程較為相似,可為日後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