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經變了樣!太空垃圾堆積成山,以2.8萬公裡/時速度飛行

2020-12-08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埃菲社日內瓦8月16日的報導中寫到,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的上方存在著數不清的廢棄物,包括廢棄的衛星、火箭助推器殘片、太陽能電池板等,它們正以大約2.8萬公裡/時的速度移動。

從短期來看,它們暫時不會影響到地球的運轉與發展,對人類航天事業的影響也不大。但是,從長期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太空垃圾問題值得重視。

什麼是太空垃圾?

看到「垃圾」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生活中便充斥著多種垃圾,比如幹垃圾、溼垃圾、廚餘垃圾等。但是,太空垃圾與我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垃圾有許多不同,最明顯的,它們產生的地點和場所不同。

另外,它們的產生方式與原因也不盡相同。太空垃圾可能是太空飛船的殘骸,可能是星體碎片、星際粉塵,也可能是太空飛行器、運載火箭等發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

自人類發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以來,人類執行了超4000次太空發射任務,期間給太空帶去了許多垃圾。雖然大部分太空垃圾被燃燒殆盡,但截至2012年仍有超4000噸垃圾未得到妥善解決,依舊飄浮在軌道周圍。

太空裡為什麼有那麼多垃圾?

看到這,大家或許是困惑的,太空中為什麼有那麼多垃圾?首先,太空並非一塵不染的潔淨空間,這個空間裡本來就存在天體碎片、粉塵等,這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人類活動帶去了不少垃圾。太空飛行器爆炸過後會留下殘骸,這是產生垃圾的其中一種方式。另外,太空人可能會遺失物品,衛星和火箭也會掉落殘骸,這些都慢慢變成了太空垃圾。再加上時間的累積和清理頻率過低,太空垃圾便漸漸多了起來。

垃圾聚集過多會產生什麼危害?

無論是在地球內還是太空裡,儲存過多垃圾總是不妥的,這會影響到星球或者空間的運作速率與未來的發展。就太空來說,美國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曾於1978年提出「凱斯勒症候群」。

理論指出,當太空垃圾的聚集度越來越高時,衛星偏離軌道或遭到撞擊的風險便大大增加,而且還可能引發嚴重的連鎖反應。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大量衛星轉變為太空垃圾,而過多垃圾又可能形成太空漩渦,後果不堪設想。

幸運的是,清潔太空公司執行長呂克·皮蓋表示,目前,太空垃圾的數量還未到如此恐怖的地步,太空垃圾所帶來的風險仍然是可控的。

誰將充當清理先鋒?

即便如此,清理太空垃圾仍刻不容緩。媒體報導稱,歐洲航天局是第一個開展空間清理項目的機構,他們已於去年10月將此重任委託給瑞士一專業公司,計劃在5年內發射該設備。

這個清潔設備暫時未被正式命名,我們可以稱它為「清潔太空-1」號。據悉,「清潔太空-1」號的首個任務是搜尋歐洲航天局的廢棄火箭殘片,重量在100千克左右。

在計劃中,「清潔太空-1」號首先要拉近殘片與地球大氣層的距離,然後在摩擦力的幫助下消滅它。

為何拿歐洲航天局的廢棄火箭殘片「開刀」?呂克·皮蓋表示,這一操作與衛星軌道清理操作相似,目的是為日後打下基礎。

對於嚴峻的清理任務,呂克·皮蓋信心很足,清潔太空公司與全球著名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頗有淵源,公司內的技術人員更是人中翹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能給太空減負。

相關焦點

  • 地球已經變了樣!太空垃圾堆積成山,以2.8萬公裡/時速度飛行
    埃菲社日內瓦8月16日的報導中寫到,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的上方存在著數不清的廢棄物,包括廢棄的衛星、火箭助推器殘片、太陽能電池板等,它們正以大約2.8萬公裡/時的速度移動。但是,從長期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太空垃圾問題值得重視。 什麼是太空垃圾?看到「垃圾」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生活中便充斥著多種垃圾,比如幹垃圾、溼垃圾、廚餘垃圾等。但是,太空垃圾與我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垃圾有許多不同,最明顯的,它們產生的地點和場所不同。另外,它們的產生方式與原因也不盡相同。
  • 地球已變樣!太空中布滿了垃圾,以2.8萬公裡的時速飛行
    人類所到之處都會留下一點痕跡,而且這樣的痕跡通常是被丟棄的垃圾,比如工業生產垃圾、農業生產垃圾、生活垃圾等等。除了在地面留下大量垃圾之外,人類還在太空中製造了大量垃圾。由於它們暫時得不到處理,所以數量越來越多,而且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動,這讓許多科學家感到擔憂。
  • 地球上空變了樣!衛星拍到的照片,它們正以2.8萬公裡/時速飛行!
    為了監測宇宙的環境,在地球的附近有數顆衛星在替人類行使這個重任。就在上個月的時候,科學家曾經發布了一篇報導,地球附近的環境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了,人類的生存或受威脅。地球附近存在大量太空垃圾衛星曾經拍到了這樣的場面,地球周圍上方竟然存在著數以萬計的太空垃圾,這些太空垃圾不僅有已經廢棄的衛星,而且還有各種的太空飛行器碎片和電池等,之所以引起科學家的憂心,是因為這些垃圾正以每小時2.8萬公裡的速度圍繞地球運轉,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對地球環境造成太大影響,但如果我們不解決這些垃圾
  • 地球已經被太空垃圾覆蓋了?
    圖 太空垃圾增長速度圖,可以看出每次數量劇增基本都來自衛星碰撞和反衛星實驗根據這些檢測數據,太空垃圾的現狀不容樂觀,目前估計有1.7億個直徑小於1釐米的垃圾垃圾在繞地飛行,有67萬個為1-10釐米直徑大小,有2.9萬個要更大。
  • 你以為地球是蔚藍的?它已被太空垃圾包圍,歐洲航天局欲前往清理
    生活中,垃圾無處不在,即便不用細心地將它們分類,它們也依舊能讓我們感到崩潰。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垃圾少的時候不想扔,想攢著等到多點再扔,而到了垃圾堆積成山時,內心又充滿了抗拒。
  • 地球已經變樣!太空垃圾堆積成山,人類還能清除嗎?
    太空垃圾與其他垃圾相比有什麼不同?首先,太空垃圾與其他垃圾的第一個不同,就是兩者之間,所產生的位置不同,太空垃圾的是在太空之中的垃圾,而我們肉眼所看見的垃圾則是在我們地球上面,我們人為產生的垃圾。除此之外,兩者的產生方式可能也不同。那麼產生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 太空垃圾如何影響地球的環境和大氣?
    自從斯普特尼克1號於1957年進入太空以來,人類已經向地球軌道中發射了大量的人造衛星。當這些衛星報廢之後,它們將會成為太空垃圾,不斷繞著地球旋轉。隨著太空垃圾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它已成為環境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3000萬公裡
    彼時距離地球約300萬公裡。9月20日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啟動4臺120牛發動機推進20秒。彼時距離地球約1900萬公裡。未來還將進行三次中途修正(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截至目前(北京時間10月10日20:00):天問一號距離地球3001萬公裡,距離火星還有3542萬公裡。相對於地球飛行速度29462公裡/小時。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據美國宇航局估計,地球周圍尺寸超過彈珠的軌道碎片在50萬塊左右,尺寸超過板球的碎片在2.2萬塊左右。低地球軌道的碎片以大約每小時2.8萬公裡的速度飛行,即使尺寸很小,也能給衛星造成巨大破壞,同時對太空人的安全帶來致命威脅。在已經編目的太空垃圾中,大約有70%位於距地面約20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時刻威脅著各種衛星的安全。更為可怕的是,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雲仍在不斷擴大。
  • 你知道太空垃圾嗎?
    一些失去效用的衛星,仍在軌道上飛行。雖然它們最終會因飛行速度減小,重返大氣層而與大氣層摩擦燒毀,但恐怕要在幾十年到幾百年以後。在近地空間裡,還飄浮著許多火箭的殘餘部分,如火箭被丟棄的金屬外殼、運載火箭的末級殘體、散落下來的發動機和各種銜接部件等。
  • 太空垃圾之十大「太空肇事案」
    2最重的太空垃圾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服役15年後於2001年3月23日墜入地球大氣層。重達286600磅的空間站是迄今為止地球軌道中最重的物體,有1500個殘骸碎片落在地球表面。   3音速墜落   經過為期9年51658次地球軌道飛行,2000年6月4日,康卜吞伽瑪射線觀測器由於陀螺儀故障,故意安排脫離運行軌道,它的太陽能板和天線首先脫離,其他的部件很可能在高速穿越大氣層時被融化。
  • 國際空間站躲過兩倍於己速度的一塊太空垃圾,虛驚一場
    大約1小時後,即美東時間18:21(北京時間6:21),這塊太空垃圾以每秒14.6公裡(國際空間站飛行速度7.66隨後,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發布推文披露,為了躲避太空垃圾,國際空間站僅在2020年就進行了三次這種動作,並強調稱「軌道垃圾越來越多了!」通常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約為408×410公裡,以每小時27600公裡(7.66公裡/秒)繞地飛行,每92分鐘繞行一圈。目前,國際空間站以及正在裡面生活的三名美俄太空人全都安然無恙,最多只是虛驚一場。
  • 太空垃圾威脅地球安全 或成末日殺手
    太空事故時有發生  35年前,美國宇航局天文學家唐納德·凱斯勒發表了一篇關於太空垃圾的論文,文章中他向世人描繪了這樣一場噩夢:超過使用期的衛星和其他太空垃圾在不斷堆積,總有一天碰撞將不可避免。而這些物體碰撞之後又會產生無數同樣危險的碎片,而每一個新的碎片又是一個新的碰撞危險源。
  • 太空垃圾數量已達臨界點 製造容易清理難
    2012年3月25日新華網報導了一則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國際空間站6名太空人於當天清晨曾被迫前往俄羅斯「聯盟」載人飛船,以躲避可能撞擊空間站的一塊太空垃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這塊太空垃圾形成於2009年2月份美俄衛星的一場相撞事故,美國東部時間2時28分(北京時間14時28分),垃圾抵達與空間站距離最近處,二者最近距離不到15公裡。
  • 1.7億件太空垃圾正繞地球高速飛行
    多國科研人員提醒,眼下至少有1.7億件太空垃圾正高速繞地飛行,很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大量撞擊事件」,從而危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乃至國際空間站。  在太空「亂丟垃圾」的現象,日益引發關注。就在今年2月,美國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往外丟出一批重達1.5噸的太空垃圾,被一些媒體評價為「太空史上最大的亂丟垃圾事件」。
  • 太空垃圾汙染嚴重 同步衛星軌道受到威脅
    大約在西伯利亞凍土帶上方800公裡的太空,兩顆衛星正在遨遊,各自的運行速度為每秒8公裡。承擔電話中繼任務的銥星33號向北飛行,途中恰好與俄羅斯早已退役的失控通訊衛星宇宙2251號猛烈相撞,剎那間兩顆衛星化成2100塊碎片。隨後,衛星殘骸很快擴展形成一朵碎片雲,軌道上的每塊碎片都成了一枚炮彈,足以摧毀任何一顆價值連城的人造衛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正以每天約30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
    由於探測器長時間處於無動力飛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誤差會逐漸累積和放大。因此,執行飛行任務時,科研人員需要根據測控系統測定的探測器實際飛行軌道與設計軌道之間的偏差,完成對應的探測器姿態和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預定的軌道上。中途軌道修正的關鍵在於修正時機的選擇以及每次修正的實施精度。
  • 天問一號飛了8650萬公裡,離地球僅只有927萬公裡,為何?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近狀怎麼樣了,又以怎樣的雄姿在遠離我們,距離有多遠了,這可能是國人最關心的事情,現在有一條關於它的好消息來了,「天問一號」在8月23日12時已經來到927萬公裡遠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如果按每天遠離地球約30萬公裡速度來計算,那麼預計在8月26日與地球距離將突破1000萬公裡,刷新我國航天紀錄。
  • 太空垃圾雲正不斷擴大 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
    有關太空垃圾的話題在近幾年持續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太空垃圾也被稱為軌道碎片,是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無用人造物體,既包括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各類衛星、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等,也有太空飛行器意外爆炸或者碰撞形成的碎片,還有一些螺絲和墊圈之類的零部件。
  • 150萬太空垃圾包圍地球:再不治就毀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人類在太空中留下的50多萬塊垃圾正在繞地球飛行,歐空局(ESA)給出的數字則是150萬,其中不到1釐米大小的就有100萬。這些物體被稱作軌道碎片,以區分它們和流星體及人造粒子,通俗點說就是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包括廢舊衛星、廢棄火箭部件和從原本就繞地球公轉的天體上切下的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