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
登山隊員救下一隻「萌」猴,
竟然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藏酋猴
早前據澎湃新聞報導,龍泉的登山隊員在龍泉石馬壟大峽谷進行登山活動途中,偶遇一隻超萌小猴子被夾在樹的兩個枝椏中間,動彈不得。隊員們通過努力將它救下並放歸山林。
經龍泉森林公安確認,被登山隊員救下的是一隻藏酋猴。藏酋猴不僅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裡的二級保護動物,而且還是中國特有的物種。
內容來源:澎湃網
小編自從通過這條新聞認識了藏酋猴,感覺滿世界都有它的存在。仔細對比,原來,在峨眉山上那群瘋狂向小編索要零食的小霸王竟然也是藏酋猴。它還出現在最近我特別喜歡看的CCTV的《不被打擾的相逢——秘境之眼》節目中,化身「自拍達人」。
該節目中,以我國上萬個保護地布設的紅外相機和遠程攝像頭拍攝的珍貴動物視頻為素材,鮮活地呈現出綠水青山中一張張靈動的動物面孔,以展現我國多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成就。
通過節目我們了解到,目前,全國80%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安裝了紅外相機,基本上實現了對自然生態環境下野生動物野外生存狀況的實時跟蹤,以期更好地監測和保護野生珍稀動物。同時,紅外相機拍攝的照片很多極具美學價值,深受觀眾喜愛。
例如,還有這一些與藏酋猴一同出鏡的珍稀野生動物們:
自拍之前先調一下亮度,才能照亮我的美。
抬頭挺胸,亮出優雅的頸部線條,正在練瑜伽的黑頸鶴。
看見食物就兩眼發光,夜晚還在進行「吃播」的大熊貓主播。
當然,除了這些藉助現代高科技紅外攝像機在野外拍攝到的鮮少見到的野生動物,還有很多許多既具有美學價值,又具有科學價值的方式被用來研究與記錄野生動植物,那就是「科學手繪」。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之野犛牛
科學繪畫被稱為「比攝影更準確的藝術」,能幫助生物學家更細緻、真實的記錄物種的形態特徵和其生存的環境特點,並輔以文字描述等等所無法代替的優勢,在科學傳播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在這個電腦繪圖盛行的時代,「科學手繪」更是尤顯珍貴。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之白唇鹿
因此《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將80年代中國一批科學手繪者盧濟珍老師等人的手繪作品集結成冊以饗讀者。
這些手繪圖片按照科學插圖的要求,採用中國工筆畫法,兼具藝術和科學之美,將野生動物的特徵和神態表達的直觀、動人,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動物的科學屬性,又實現了科學傳播的初衷。同時,在野生動物與環境的依存、光線的處理以及氣氛的渲染等方面,都有極高的藝術造詣。並被列入「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一為傳播科學,二為宣傳動物保護,三為紀念老一輩科學繪畫工作者。
圖書推薦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
盧濟珍等 繪
方楚雄 田世光 配景
翟欣 潘志萍 張春蘭 主編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凝結了20世紀80年代一批優秀學者對野生動物誠摯、深厚且純淨的深情。1985年在原廣東省昆蟲研究所、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現為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盧濟珍老師的倡導下,一批優秀的野生動物繪製藝術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王蘅老師、巖崑老師,原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林淑然老師、蔣果丁老師)手工繪製了180幅珍稀野生動物,廣州美術學院的方楚雄老師、中央美術學院的田世光老師為圖片配景,蔣果丁老師協助和參與了部分鳥類圖片的繪製。
圖譜結合傳統工筆畫法與西方科學繪畫於一體手繪圖片逼真傳神,妙筆傳神,細膩精美,既具備高度的審美與科學價值,又彰顯對動物的人文關懷,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全書共有180種野生動物,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獸類5大類。為增強其科學價值與可讀性,作者對每種野生動物從物種分類、分布、棲息環境、習性、特性特徵、繁殖方式、現狀珍稀程度幾個方面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使圖文呼應、相得益彰。
購買途徑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已經在中山大學出版社學人書店各分店上架了,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到店一睹芳容!
如果您無法親臨學人書店,不要遺憾!《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在各地實體書店以及各電商平臺均有出售,喜歡就把它帶回家吧!
圖片來源:網絡、
秘境之眼節目截圖、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
編輯:王貝佳
初審:龔明娟
覆審:陳慧
審核發布:王天琪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轉載須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