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設計新冠疫苗新平臺 發布mRNA首個動物實驗數據

2020-12-04 億歐網

億歐大健康5月21日訊,來自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機構的聯合科研團隊最近設計了一款mRNA新冠疫苗。該疫苗通過模擬冠狀病毒表面蛋白和內部核酸,從而結合了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的功能,這為全球的抗疫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疫苗平臺。這款疫苗名為ShaCoVacc,通過單次注射,即可誘導強烈的刺突特異性體液免疫反應,並具有有效的中和活性。目前mRNA新冠疫苗還未有動物實驗的詳細數據披露,該團隊提供的數據也是全球首個。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編譯)5月9日,健康時報記者從科興生物獲悉,中國科研團隊已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證實在動物實驗中安全有效。此信息也已發布在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雜誌上。
  • 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科技抗疫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推出和疫情有關的熱度新聞,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將戰勝疫情的力量傳遞下去,中國科技網與您一起抗擊疫情。科技抗疫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入榜理由4月20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秦川團隊領銜的團隊,在預印本論文平臺bioRxiv上傳研究文章。這是目前為止公開報導的第一個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動物實驗結果。該疫苗可在小鼠、大鼠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誘導SARS-CoV-2特異性中和抗體。
  • 疫苗安全有效!中國團隊發布全球首個新冠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專家:這...
    疫苗對控制新冠肺炎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全球科學家們也都在為研發疫苗努力著。最近,基於抗體的疫苗研究終於有了可喜的消息。5 月 6 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率先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動物實驗結果。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田雅婷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獲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
  • 中國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是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成果
    每經編輯:彭水萍5月6日,Science雜誌官方網站發布了中國科研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的快速開發》,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此前的4月19日,該論文的預覽版在生物科學預印本論文平臺bioRxiv發布。
  • 中國首個新冠mRNA疫苗獲批臨床 mRNA疫苗是什麼疫苗?
    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地方企業共同研究,開發形成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候選疫苗(ARCoV)已於6月19日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准。這是國內首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mRNA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緊前部署應急科研攻關,同時推進多條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研發。國產新冠mRNA疫苗是該院繼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後,研製成功獲批臨床試驗的又一高技術疫苗品種。研究表明,這一新冠mRNA疫苗不僅可在小鼠和食蟹猴體內誘導產生高水平中和抗體,還可誘導保護性的T細胞免疫反應。
  • 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布;全國中高風險區域全部清零丨抗...
    中國團隊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安全有效鈦媒體5月7日消息,昨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率先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動物實驗結果。此前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由於該病毒的新穎性,需要迫切研究SARS-CoV-2特異的治療方法或疫苗。
  • 關於mRNA新冠疫苗的10個答疑解惑|mRNA疫苗|新冠疫苗|疫苗現狀|...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都在積極開展疫苗研究,以上形式疫苗均有在研產品,處於不同階段。mRNA疫苗之所以可以這麼快脫穎而出,一方面由於開發方的勤奮努力,一方面依賴於該技術的先天優勢。mRNA疫苗產品設計快,依託於測序序列即可快速設計優化,進入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篩選。因此「自帶捷徑」的先天速度優勢,預示著mRNA疫苗將會在未來疫苗市場佔有一席江山。
  • 中國團隊《Science》發文,首次公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5月6日,Science發布了一篇名為《Rapid development of an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的快速開發》)的論文,首次公開了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 中國團隊剛發表的新冠病毒頂級論文,被質疑圖片造假、捏造數據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科研工作者投入抗議戰鬥,科研成果不斷,截至5月11日,僅bioRxiv和medRxiv這兩個預印本平臺就上線了超過3200篇新冠研究論文。連發 Science、Nature 頂級論文2020年5月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等多個團隊合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for SARS-CoV-2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曾於2020年4月20日提前發布在預印本 bioRxiv
  • 新冠疫苗捷報頻傳,疫苗概念再站風口,這些概念股請收好丨火線解讀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所有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受該消息影響,港股國藥控股今日高開5.26%,A股生物疫苗板塊走強。新冠疫苗好消息不斷6月16日,由國藥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在北京、河南兩地同步舉行。
  • 國內首個!陳薇院士團隊新冠疫苗獲得專利!
    近日,有一則激動人心的消息發布,陳薇帶領的疫苗研製團隊所研製的Ad5-nCoV新冠疫苗正式被國家授予專利。在轉基因小鼠上的研究顯示,該疫苗單次免疫14天後能夠明顯降低肺組織內部的病毒載量。最讓人激動的是,這種疫苗製備快速簡便,可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生產,用於應對突發疫情。該疫苗的專利申請是由軍科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專利申請,此次被授予專利權,標誌著我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的誕生。
  • 一周快讀|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安全有效;全國健康碼有望...
    (來源:新華社)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安全有效5月6日,全球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領銜,聯合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的快速開發》。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 新冠疫苗再傳大消息!這款新型疫苗具備通用潛力,中國團隊首發動物...
    每經編輯:張喜威來自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機構的聯合科研團隊最近設計了一款mRNA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顯示,通過給小鼠一次性注射1.5 ug p24劑量的疫苗,在第二周就可以在小鼠中觀察到產生高滴度的spike特異抗體。
  • 國產首個新冠疫苗上市,六人科研組談實驗經歷:猴子一打上疫苗,我們...
    來源:科技日報2020年最後一天,萬眾期待的新冠疫苗迎來決定性裡程碑——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最新消息:前一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法批准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這是我國首個上市的新冠疫苗。疫苗業界內有一個「雙十規律」:研發成功一個疫苗,需投資10億,耗時10年。光是論證、立項少說也要一年時間。
  • ...全國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將全額退費;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
    至此,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新冠肺炎疫情跨省傳播已涉兩個省份。2丨全國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取消將全額退費:50個工作日完成退費工作日前,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2020年3月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退費說明》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退費說明》。對於兩項考試已報名的考生,繳納的考試費將進行全額退費處理。
  • AI加速新冠疫苗研發,百度AI發布顛覆性mRNA疫苗基因優化設計算法
    在全球新冠毒感染人數累計超過400萬人的今天,疫苗作為抵禦病毒的終極武器,全球科學家都正在加速攻堅。疫苗的快速研發十分迫切。AI算法能否在生物疫苗研發中起作用?百度研究院重磅推出全球首個mRNA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LinearDesign,是專門用於優化mRNA序列設計的高效算法。
  • ...疫苗具備通用潛力,中國團隊首發動物實驗數據:單次注射即產生抗體
    每經編輯:張喜威來自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機構的聯合科研團隊最近設計了一款mRNA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顯示,通過給小鼠一次性注射1.5 ug p24劑量的疫苗,在第二周就可以在小鼠中觀察到產生高滴度的spike特異抗體。
  • ​新冠疫苗,中國這個「全球首個」傳來好消息
    昨晚,國產新冠疫苗研發傳來好消息: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順利推進!,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Ⅲ期臨床正在阿聯、巴林、埃及、約旦、摩洛哥、秘魯、阿根廷等國家順利推進,並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接種志願者超過5萬人,樣本人群覆蓋125個國籍。
  • 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開建!
    而在近日 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建設奠基儀式在雲南省玉溪市舉行 該車間依託沃森生物已有的疫苗生產配套設施,以及成熟穩健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預計開工後8個月內將建成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