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草原上很少有山丘溝壑的,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想要捕獵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當獵人沒有走到跟前的時候,獵物就在開闊的平原上發現了獵人。
想要在平坦的草原上捕獲獵物,除了使用獵狗,還有一種是使用金雕,經過訓練後被叫做獵鷹。
對於每一名合格的蒙古獵人來說,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獵鷹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獵鷹對於蒙古獵人來說,既是捕獵的工具,也是親密的夥伴,是人與自然相互連接的親密關係的一種證明。
一般蒙古家庭裡會選出一個兒子在他14歲左右,父親就會帶他選擇自己的獵鷹。
選擇獵鷹的時候,兒子必須要親自去鷹巢裡抓一隻雛鷹。
一般會選在小雛鷹剛剛滿月,翅膀還沒有太硬的時候去抓。
父親會將小兒子帶到懸崖峭壁旁。因為金鷹會在如刀刻般的懸崖上築窩育雛。
為了捕獲雛鷹,父親會和兒子帶上足夠的糧食遠行多日。
當他們發現懸崖峭壁上有合適的雛鷹的時候,就會在離懸崖不遠處搭一個簡陋的窩棚住下。
他們會選擇母鷹出去捕獵的時候出動。首先他們會爬到懸崖頂上,然後會用一根結實的繩子垂下來,父親抓住繩子的另一頭,並且將它牢牢的栓在石頭上,兒子會抓住繩子空手從懸崖上降下來,一直降到鷹巢旁邊,如果手力不夠或者腳下打滑,都可能墜入懸崖底下。
這對想要獵鷹的小兒子也是一種考驗。只有足夠的運力、勇氣、決心才能夠成為訓鷹獵人。
金雕是很聰明的動物,如果獵人的心不如它強大,那麼是不可能控制住它的。
因此,剛開始人與金雕建立親密關係的同時,也是人心和雕心互相較量的時候。
成熟的訓鷹獵人都懂得這樣的心理較量。因此,在兒子小的時候,父親就會讓兒子冒著跌落懸崖的危險,爬下懸崖去捕獲屬於自己的獵鷹。
金雕的視力很強,在空中能看到兩公裡以外地面上的事物,但是金雕的野性也非常的強,想要馴服雕為人所用,則需要花費極大的耐心與時間。
小兒子小心翼翼地爬下懸崖,踩住鷹巢旁邊平坦一點的石頭將裡面唯一的一隻小鷹抓住。
只是抓住的那一瞬間,就註定了金雕與小兒子之間的命運和緣分。
人與鷹至少要花五個月的時間才能夠互相熟悉。
因此,小兒子從第一天開始就要與鷹住在一起。除了每天給它餵食足夠的食物之外,還要對它進行訓練。
鷹不能餵的太飽,因為吃飽了的根本就不想去捕獵,但是也不能太餓,因為太餓了,它捕獵的時候會沒有力氣。有經驗的獵人往往會通過鷹的動作,眼神,甚至羽毛的狀態來判斷,是吃飽了還是餓著。
一般情況下,在鷹進食的時候會把它餵個半成飽,然後獵人會把鷹拿到開闊的地面上,讓鷹飛出去,自己尋找食物。
當鷹在空中飛的時間足夠長時,他會舉起平時架鷹餵食的那隻胳膊,喊著口令讓鷹飛回來,站在他的胳膊上,如此反覆,直到鷹能夠熟練的聽從口令才算訓練好。
訓練好了以後就要進入實戰階段。獵人會把鷹帶到高地上,因為在這裡鷹會有廣闊的視角,可以俯瞰平原上一切動物的蹤跡。
首先,獵人要有好的眼力,通過平原上的蹤跡能夠發掘獵物藏在哪裡。然後讓鷹做好準備,草原上的狐狸又貪婪又狡猾,是訓練鷹捕獵的最好的獵物。
獵人的指令對於鷹來說也是捕獵成功的關鍵所在,沒有經驗的獵人,常常在關鍵的時候不會發出口令,而獵鷹得不到正確的口令往往會錯失捕獵的最佳時機。比如狐狸就深諳這種道理,它遇到了獵鷹的時候,首先會拐著彎的跑,發現跑不掉的時候就會停下來衝向獵鷹進行攻擊,一般沒有經驗的獵鷹和獵人遇到狐狸突然停下來不知所措,就讓狐狸伺機逃跑。
小兒子的獵鷹必須在一次捕獵中抓取獵物,才能證明他訓鷹的合格,如若不能夠抓起獵物,那麼他將會放鷹回自然,重新再抓鷹進行訓練。
獵人對鷹的尊敬,就像是軍人與戰友之間的尊敬一樣。
內蒙古的哈薩克族有一些訓鷹獵人,但是獵鷹有很多古老而嚴苛的傳統,因此年輕人都不願意受苦,就不願加入訓鷹獵人的隊伍,會訓練獵鷹的獵人也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