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功發射中繼軍事衛星:帶寬達1.8千兆

2020-12-04 驅動之家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這是H-2A火箭自2001年首飛以來的第43次飛行,也是日本今年的第4次宇航發射。

JDRS-1中繼衛星預期壽命10年,搭載了由JAXA(日本宇航研發機構)研發的雷射通信系統,通過近紅外雷射束與遙感衛星連接,實現高速數據傳輸,帶寬達到1.8Gbps。

在它之前的Kodama中繼衛星通信速度僅為約240Mbps,服役15年後已在2017年退役。

另外,JDRS-1衛星的雷射終端直徑僅為14釐米,Kodama的天線直徑則達3.6米。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日本#衛星

責任編輯:上方文Q

相關焦點

  • 日本成功發射中繼衛星 雷射通信系統帶寬達1.8千兆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這是H-2A火箭自2001年首飛以來的第43次飛行,也是日本今年的第4次宇航發射。
  • 日本成功發射軍用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打開APP 日本成功發射軍用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上方文Q 發表於 2020-11-30 12:06:50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據H-2A火箭的建造者和發射運營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透露,這枚火箭將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
  • 日本發射神秘中繼衛星,刻意迴避軍事用途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9日下午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了「H2A火箭43號機」,搭載了日本用於直播偵察和收集數據的「數據中繼衛星1號機」,以及JAXA的「光數據中繼衛星」。
  • 日本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東京11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11月29日下午,日本在位於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DRS)。據NHK電視臺報導,11月29日下午16時多,H2A火箭搭載該數據中繼衛星發射升空,飛行約30分鐘後星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該衛星今後將依靠自帶引擎,最終進入高約3.6萬公裡的地球靜止軌道,將地球觀測衛星的數據及圖像傳輸到地面基站,同時也將負責傳輸「內閣衛星情報中心」的情報。日本H2A火箭的出色表現也備受矚目。
  • 日本發射神秘中繼衛星,對其軍事用途避而不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章節】日本29日用H2A火箭從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了一顆數據通信衛星,以便「在應對自然災害時能夠更快速地進行通信」。不過外界認為,該衛星更重要的意義是可以用於支援其偵察衛星回傳機密信息,但日本卻對其軍事用途避而不談。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在即,日本中繼衛星成功入軌,卻暴露了隱藏實力
    日本同樣完成了其技術進步而就在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月器正式發射成功的同時,日本通過h2A運載火箭也將其所屬的兩顆數據中繼衛星成功送到了預定軌道之中。而在當前的國際社會中,能完成火箭發射,並且成功運行衛星的國家還是少數,這從正面證明了日本的航空航天技術還是較為先進的。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在即,日本中繼衛星成功入軌,暴露背後隱藏實力
    中繼衛星成功送入了預定的軌道,當天的發射是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共同舉行,火箭是在日本鹿兒島的種子島宇宙發射中心進行了發射。承擔這次2顆衛星發射的H2A運載火箭是日本最為成功的航天工具,此前已經進行了數十次的發射任務,其中就包括向國家空間站進行補給飛船的發射任務。日本是國際空間站的重要的合作國,最近就有日本太空人搭乘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進入了國際空間站,將會執行為期6個月的值守任務。
  • 日本利用雷射通信技術將先進的中繼衛星送入軌道
    日本一顆搭載雷射中繼技術的衛星星期天(11月29日)發射升空,執行從軍用和民用地球觀測太空飛行器高速傳輸數據的任務。火箭製造商和發射供應商三菱重工(MHI)在Twitter上宣布成功發射,並補充說衛星已經從火箭的上層分離。從那裡,衛星將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執行為期10年的任務。」三菱重工在報告中說:「已確認火箭按計劃飛行。不同尋常的是,這次任務沒有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現場直播,可能是因為雷射技術的敏感性,也沒有提供關於它確切軌道的信息。
  • 中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1)
    原標題: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04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
  • 鵲橋號發射成功 將成為世界首顆連通地月中繼衛星
    鵲橋號發射成功 將成為世界首顆連通地月中繼衛星 2018-05-215月21日在西昌成功發射。鵲橋號研製方表示,順利發射和在軌應用後,鵲橋號將成為世界第一顆連通地月的中繼衛星、第一顆地球軌道外專用中繼通信衛星、第一顆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上採用Halo軌道的衛星,這是中國在月球探測領域的新突破,標誌著中國將率先掌握地月中繼通信技術。5月21日5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圖為發射現場。
  • 中國成功發射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首星
    中國成功發射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首星 2019年04月01日 08:06:09 來源:新華網 >   3月31日23時5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天鏈二號01星送入太空,衛星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 日本成功將2枚數據衛星送上太空,是眼紅中國的嫦娥五號?
    ,立即在本土展開了航天行動,此次日本巨頭三菱公司與航空機構,利用H2A火箭43號機,將一枚「數據中繼衛星1號」和一枚「光數據中繼衛星」送入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那麼日本成功將2枚數據衛星送上太空,難道是眼紅中國的嫦娥五號嗎?
  • 日本建立光數據中繼衛星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
    1號數據中繼衛星和光學數據中繼衛星,建立了「重要的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光數據中繼衛星,因此九州通用通信局將於11月27日(星期五)到發射日宣布將設立「重要的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以加強無線電波監測系統。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國人的驕傲,6G有哪些牛人之處
    重大消息,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天(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象徵著中國航天正式進入6G探索時代。
  • 三菱重工發射間諜衛星,午夜神秘火球在夜空爆炸,數萬人慌忙躲避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30日的報導稱,日本三菱重工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9日下午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了H2A火箭43號機,這枚火箭搭載了一枚「數據中繼衛星1號機」,以及JAXA的「光數據中繼衛星」。
  •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二號01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月1日發布的消息,中國於3月31日成功發射首顆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二號01星,衛星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消息稱,天鏈二號01星是中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的首顆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為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太空飛行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中、低軌道遙感、測繪、氣象等衛星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太空飛行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 天空一聲巨響,日本火箭第35次成功發射,一顆間諜衛星飛上太空
    人造衛星是一支現代化軍隊不可缺少的技術裝備,天空中的衛星可以提供偵察、監測和通訊中繼等協助,擁有衛星的支持可以極大提升軍隊的戰鬥力。然而,人造衛星卻不是一般的國家能夠擁有的,這需要極高的航天技術水平和相當高的衛星製造技術。
  • 俄成功發射「格洛納斯」衛星 目前在軌數達30顆
    【環球軍事報導】俄羅斯一顆「格洛納斯-M」導航衛星15日凌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俄羅斯今年發射的第二顆「格洛納斯」導航系統衛星。據俄羅斯國防部空天防禦部隊新聞發言人佐洛圖欣介紹,這顆衛星於莫斯科時間14日21時17分(北京時間15日1時17分)在俄北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升空,大約3個半小時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衛星所載系統運行正常。「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目前在軌運行的衛星已達30顆,俄航天部門計劃年內再發射3顆。▲ (陳 山)
  • 阿聯率先發射,我國中繼衛星已準備就緒,靜待「天問一號」發射
    近日幾次推遲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終於成功發射原定於7月15日發射,但是由於天氣原因,導致發射時間一再推遲。而就在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從日本的鹿兒島由日本H2A運載火箭帶上天空。「希望號」是阿聯乃至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希望」。「希望號」是一個重1.5噸的探測器,設計的壽命達到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