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立光數據中繼衛星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

2020-11-26 業餘無線電

加強無線電系統監測,日本九州綜合通信局通過發射1號數據中繼衛星和光學數據中繼衛星,建立了「重要的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


由於定於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由H-IIA火箭43號從鹿兒島縣田島市航天中心發射中繼衛星1號機·光數據中繼衛星,因此九州通用通信局將於11月27日(星期五)到發射日宣布將設立「重要的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以加強無線電波監測系統。

日本國家航空航天研究所(JAXA)將於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使用H-IIA火箭43中繼固定衛星的下一代數據,這些衛星通過雷射技術進行光通信。我們正計劃發射第一支數據中繼衛星和光學數據中繼衛星(H-IIA / F43)。


因此,九州綜合通信局在發射火箭的「田島航天中心(鹿兒島縣南種子市)」附近設立了「重要的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本部」,以便對重要的無線通信的幹擾和無線電幹擾迅速做出反應。它將從11月27日(星期五)安裝到發射完成日期,以加強無線電波監視系統。

九州綜合通信局公布的內容如下:


預定於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發射數據中繼衛星,九州總局將建立一個重要的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並加強無線電波監測系統。


九州綜合通信局將在11月27日(星期五),對國家研究開發公司田島航天中心(鹿兒島縣南田町)附近重要無線通信的幹擾和無線電幹擾做出迅速反應。到發射完成日期,我們將建立一個對策實施總部,以加強無線電波監控系統。


預定發射日期: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

預定發射時間:16:15-18:15(日本標準時間)

初步發射時間:2020年11月30日(星期一)至2021年1月31日(星期日)

發射地點:田島航天中心大型火箭發射場


「關於2019年對信息收集衛星的估計要求」摘自內閣衛星信息中心的資料


source: hamlife.jp

相關焦點

  • NASA想建商業性火星數據中繼衛星網絡
    《航天新聞》12月5日報導包括擬在20年代發射的一個火星亞表面冰搜尋軌道器,NASA未來火星探測任務可望由一個商業衛星星座來充當通信中繼系統。該局官員近日在幾次會議上談到了同工業界一道把幾顆衛星部署到繞火星軌道的可能性。這些衛星將會充當其它任務的中繼站,尤其是擬議中的「火星冰測繪者」任務。他們說,此類中繼衛星能大大增加可傳回地球的數據量,並結束對兼作數據中繼之用但正在老化的那些科學任務的依賴。
  • 日本成功發射軍用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打開APP 日本成功發射軍用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上方文Q 發表於 2020-11-30 12:06:50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雷射通信系統將通過近紅外雷射束與在地球上空飛行數百英裡的衛星連接,從而實現高速率的數據傳輸。單顆數據中繼衛星在每個軌道上可以與用戶太空飛行器進行約40分鐘的通信,在地球觀測衛星和地面站之間中繼圖像、科學數據和其他信息。通過這種連接,圖像分析人員可以比等待觀察衛星通過地面天線更快地接收數據。
  • 宇宙旅行溝通就靠它:神秘的太空通信
    而如今,在地球軌道之上,也有著眾多的中繼衛星,比如美國的TDRS,中國的天鏈,日本的DRTS等等,它們已經成為了星地通信之間的高效溝通「橋梁」。而無論是星地通信(包括中繼),還是衛星(太空飛行器)間通信,均是藉助無線電通信技術來實現的,但無線電通信技術有著自身的缺陷,首先是根據軌道(距離)的不同,存在多種通信波段(包括L、S、C、K、Ku、Ka等),而相同波段間的幹擾,就會影響通信質量;其次,目前深空探測主要手段就是提升天線增益、提高通信頻率、降低噪聲,而想要提升天線增益,要麼加大天線面積,要麼增加天線數量,但都會加大太空飛行器本身的負擔
  • 解讀神秘的太空通信
    而如今,在地球軌道之上,也有著眾多的中繼衛星,比如美國的TDRS,中國的天鏈,日本的DRTS等等,它們已經成為了星地通信之間的高效溝通「橋梁」。其實雷射本質上也是一種電磁波,其基本通信原理與無線電通信原理相似,即利用雷射束作為載體,將數據信號調製到光載波上進行傳輸,因此也可以稱之為空間光通信。
  • 日本成功發射中繼衛星 雷射通信系統帶寬達1.8千兆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這是H-2A火箭自2001年首飛以來的第43次飛行,也是日本今年的第4次宇航發射。
  • 日本發射神秘中繼衛星,刻意迴避軍事用途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9日下午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了「H2A火箭43號機」,搭載了日本用於直播偵察和收集數據的「數據中繼衛星1號機」,以及JAXA的「光數據中繼衛星」。
  • 空間通信技術,各國衛星將使用光技術,進行各星球間的通信傳輸
    隨著通信場景的增多,以及人們對數據傳輸速率、信號覆蓋率和時間延遲等技術參數的差異化需求,光通信和空間通信技術逐步發展起來。光通信和空間通信技術具有傳輸速率高、通信容量大、抗電磁幹擾性能強和保密性高等優點,且其通信終端體積小、功耗低、實用性極高,引發各國研究熱潮。
  • 日本利用雷射通信技術將先進的中繼衛星送入軌道
    日本一顆搭載雷射中繼技術的衛星星期天(11月29日)發射升空,執行從軍用和民用地球觀測太空飛行器高速傳輸數據的任務。火箭製造商和發射供應商三菱重工(MHI)在Twitter上宣布成功發射,並補充說衛星已經從火箭的上層分離。從那裡,衛星將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執行為期10年的任務。」三菱重工在報告中說:「已確認火箭按計劃飛行。不同尋常的是,這次任務沒有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現場直播,可能是因為雷射技術的敏感性,也沒有提供關於它確切軌道的信息。
  • 什麼是衛星通信
    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1945年提出利用同步軌道衛星進行往返地球通信中繼的思想,大約20年之後,這一設想變成了現實。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全球衛星數量達1400多顆,在軌運行的固定廣播通信衛星約710顆,衛星通信已經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秦紅祥介紹,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之間利用人造衛星作中繼站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 日本成功發射中繼軍事衛星:帶寬達1.8千兆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這是H-2A火箭自2001年首飛以來的第43次飛行,也是日本今年的第4次宇航發射。
  • 短波通信為何經久不衰?
    與衛星通信、地面微波、同軸電纜、光纜等通信手段相比,短波通信也有著許多顯著的優點: 1)短波通信不需要建立中繼站即可實現遠距離通信,因而建設和維護費用低,建設周期短; 2)設備簡單,可以根據使用要求固定設置,進行定點固定通信。
  • 關於短波通信網絡的特點
    與衛星通信、地面微波、同軸電纜、光纜等通信手段相比,短波通信也有著許多顯著的優點:  1)短波通信不需要建立中繼站即可實現遠距離通信,因而建設和維護費用低,建設周期短;  2)設備簡單,可以根據使用要求固定設置,進行定點固定通信。
  • 日本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東京11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11月29日下午,日本在位於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DRS)。據NHK電視臺報導,11月29日下午16時多,H2A火箭搭載該數據中繼衛星發射升空,飛行約30分鐘後星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該衛星今後將依靠自帶引擎,最終進入高約3.6萬公裡的地球靜止軌道,將地球觀測衛星的數據及圖像傳輸到地面基站,同時也將負責傳輸「內閣衛星情報中心」的情報。日本H2A火箭的出色表現也備受矚目。
  • 衛星通信系統是什麼 衛星通信系統特點介紹【詳解】
    衛星通信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航天技術相結合併由計算機實現其控制的先進通信方式  衛星通信具有覆蓋面積(區域)大,通信傳輸距離遠,通信頻帶寬、容量大,通信線路穩定、質量好,建設成網快、機動靈活,可以廣播方式工作、便於實現多址聯接,通信成本與通信距離無關等諸多優點。  通信衛星是指接收和轉發中繼信號,用來作為通信中介的人造地球衛星。按通信方式來分則可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
  • 短波通信已經100年了,為什麼經久不衰?
    與衛星通信、地面微波、同軸電纜、光纜等通信手段相比,短波通信也有著許多顯著的優點:1)短波通信不需要建立中繼站即可實現遠距離通信,因而建設和維護費用低,建設周期短;2)設備簡單,可以根據使用要求固定設置,進行定點固定通信。
  • 日本發射神秘中繼衛星,對其軍事用途避而不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章節】日本29日用H2A火箭從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了一顆數據通信衛星,以便「在應對自然災害時能夠更快速地進行通信」。不過外界認為,該衛星更重要的意義是可以用於支援其偵察衛星回傳機密信息,但日本卻對其軍事用途避而不談。
  • 雷射通信——繼量子通信後中國又一通訊技術領先世界
    雷射通信是無線通訊的其中一種,以雷射光波信號作為傳輸信息的載體,在太空星際和大氣中直接傳輸。利用雷射開發的通訊技術有以下優點:單色性好、方向性強、光功率集中、難以竊聽、成本低、安裝方便、見效快等。2006年12月,歐洲空間局(ESA)「阿特米斯」衛星(先進中繼與技術任務衛星),與法國達索航空公司的一架「神秘」20飛機成功建立雷射通信鏈路的試驗。「神秘」20飛機在9970米高度利用雷射通信裝置與超過4萬公裡外的「阿特米斯」衛星之間成功建立了6條雙向雷射通信鏈路。
  • ADI SDR收發器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實現空間通信
    該衛星自2019年2月開始運行,一直處於中非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工作高度為36,000公裡,通信範圍覆蓋從巴西到馬來西亞,從法羅群島到南極洲的區域,如圖1所示。 Es』hailSat成立於2010年。該公司總部設在卡達的多哈,擁有並運營著幾顆為廣播公司、企業和政府服務的衛星。
  • 鵲橋號發射成功 將成為世界首顆連通地月中繼衛星
    鵲橋號研製方表示,順利發射和在軌應用後,鵲橋號將成為世界第一顆連通地月的中繼衛星、第一顆地球軌道外專用中繼通信衛星、第一顆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上採用Halo軌道的衛星,這是中國在月球探測領域的新突破,標誌著中國將率先掌握地月中繼通信技術。5月21日5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圖為發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