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想建商業性火星數據中繼衛星網絡

2020-12-09 二三裡資訊貴陽

「火星冰測繪者」等NASA後續任務或可由部署在繞火星軌道上的一個商業通信衛星網絡來提供支持

《航天新聞》12月5日報導包括擬在20年代發射的一個火星亞表面冰搜尋軌道器,NASA未來火星探測任務可望由一個商業衛星星座來充當通信中繼系統。該局官員近日在幾次會議上談到了同工業界一道把幾顆衛星部署到繞火星軌道的可能性。這些衛星將會充當其它任務的中繼站,尤其是擬議中的「火星冰測繪者」任務。他們說,此類中繼衛星能大大增加可傳回地球的數據量,並結束對兼作數據中繼之用但正在老化的那些科學任務的依賴。

NASA官員介紹的一項方案是在6000公裡的赤道軌道上設3顆衛星。這些衛星上將配備射頻鏈路,以與其它火星軌道或表面探測器通信,並與地球進行雙向聯絡。星上還可能會配備雷射星間鏈路,以便能進行中繼衛星之間的相互通信。

NASA總部火星探測計劃主管艾恩森11月30日在NASA行星科學諮詢委員會會議上說,該中繼星座將會是某種形式的「商業貢獻」,儘管NASA與工業界之間這項安排的具體性質還有待敲定。火星探測計劃前主管、現NASA總部載人火星探測規劃高級顧問沃特金11月23日在行星科學十年調研工作一次會議上稱,NASA打算以商業招投標方式來做這項工作。

NASA尚未透露建設這樣一個系統預計需耗資多少,無論是由該局自己擁有和運行這些衛星還是由其購買由商家提供衛星的服務。NASA科學任務署科學與探測助理主管戴維斯在上述十年調研工作會議上說,這筆開支不會是個小數,但NASA認為這對於該局和火星科學界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機遇。

涉及NASA經費的參院版2021財年撥款法案所附報告對NASA有意將火星通信商業化已有所暗示。報告說:「本委員會知道,NASA正在探討潛在的新模式,想在未來與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火星表面資產的通信方面採用商業服務,儘管此類服務目前還不存在。」該報告要求NASA在法案頒布後180天內提交一篇報告,「概述為未來火星表面資產獲取商業服務的科學規劃」。

戴維斯稱,該衛星系統規劃工作涉及NASA「空間通信與導航」計劃以及商業載人和貨物運輸計劃。「空間通信與導航」計劃藉助「深空網」來處理衛星通信工作。戴維斯說:「我們從根本上說是想要利用他們的經驗,看看如何才能非常高效地來做這件事。」

雖然NASA官員稱該星座可供任意數量的未來火星探測任務使用,但與其聯繫最為密切的是已納入該局2021財年預算申請的「火星冰測繪者」任務。那項任務擬不早於20年代中期把一個軌道器送往火星。該軌道器擬配備由加拿大航天局提供的一部合成孔徑雷達,將會搜尋可成為未來載人探火任務資源的亞表面冰沉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義大利航天局(ASI)預計也會參與那項任務。

戴維斯稱,這樣一個通信系統有望把從火星傳回的數據量提高100倍,而這對於所獲數據量很大的「火星冰測繪者」任務來說十分寶貴。他說,這樣的系統將能夠把全部數據發回地球,並能讓相關時間史研究得以進行,因而將有可能是「革命性」的。他還指出,建立火星通信網絡將意味著未來探火任務無需自備強大的直達地球的通信系統,而可配備能與這些數據中繼衛星配合工作的更小、更為廉價的系統。他說,這將給火星科學界帶來很大的「紅利」,從而帶來火星探測史上從未有過的各種機遇。

沃特金說,開展商業通信實驗的想法是在研究「火星冰測繪者」帶寬限制時提出來的。他提到了商業通信衛星技術的進展,稱現在已可以探討能否以可承受的成本把其衍生品部署到火星,從而轉變火星通信方式,提升探測任務的實施效果。

不過,沃特金等人強調,「火星冰測繪者」並不是一定要依靠該通信網絡。他說,如果經研究後發現這樣做費用上難以承受、時間上來不及或風險太大,「火星冰測繪者」任務也仍舊會繼續向前推進。艾恩森也說,照他的理解,該網絡並不是絕對必不可少。

來源:貴州廣播電視臺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NASA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照片
    Credits: NASA/JPL-Caltech 圖片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來自火星的最新消息
  • 日本成功發射軍用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打開APP 日本成功發射軍用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上方文Q 發表於 2020-11-30 12:06:50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
  • 日本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東京11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11月29日下午,日本在位於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成功發射一顆具備雷射傳輸功能的數據中繼衛星(DRS)。據NHK電視臺報導,11月29日下午16時多,H2A火箭搭載該數據中繼衛星發射升空,飛行約30分鐘後星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該衛星今後將依靠自帶引擎,最終進入高約3.6萬公裡的地球靜止軌道,將地球觀測衛星的數據及圖像傳輸到地面基站,同時也將負責傳輸「內閣衛星情報中心」的情報。日本H2A火箭的出色表現也備受矚目。
  • 日本建立光數據中繼衛星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
    中繼衛星和光學數據中繼衛星,建立了「重要的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由於定於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由H-IIA火箭43號從鹿兒島縣田島市航天中心發射中繼衛星1號機·光數據中繼衛星,因此九州通用通信局將於11月27日(星期五)到發射日宣布將設立「重要的無線電通信幹擾對策實施總部」,以加強無線電波監測系統。
  • 中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1)
    原標題: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04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
  • NASA不間斷火星探索23年
    該計劃成功的完成了對火星大氣、氣候、地理以及登陸場巖石土壤等分析,獲取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科研數據,這些科研數據總共2.3億字節,包含1.65萬張照片、850萬次氣壓、溫度和風速測定等數據。2001年,火星探測衛星奧德賽順利發射並進入火星軌道,奧德賽採用太陽同步軌道,有利於持續獲得光線探測火星。通過熱成像系統繪製出高解析度火星地形圖,它利用搭載的伽馬射線光譜儀,首次探測了火星表層水和礦物成分,並利用中子探測儀對火星地表放射性物質水平進行評估。此外,火星奧德賽持續超期服役,甚至為2012年好奇者號任務提供數據中繼。
  • 「好奇號」公布史上最高清火星全景圖、研究表明大量衛星星座對...
    https://mars.nasa.gov/news/8621/nasas-curiosity-mars-rover-snaps-its-highest-resolution-panorama-yet/七年級學生為NASA全新火星車命名3月6日,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最新的火星探測器名為
  • 嫦娥四號中繼衛星有了一個詩意的名字 猜猜是啥?
    嫦娥四號中繼衛星有了一個詩意的名字  在4月24日舉行的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上,我國嫦娥四號中繼衛星的名字正式揭曉——「鵲橋」。它將在地面測控站與未來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探測器之間,搭建一座傳輸信號與數據的橋梁。
  • 中國第4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由長徵三號發射
    ­­  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04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  天鏈一號04星是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將與天鏈一號01星、02星、03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為我國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提供數據中繼與測控服務,支持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同時為我國中、低軌道資源衛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為太空飛行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 日本發射神秘中繼衛星,刻意迴避軍事用途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9日下午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了「H2A火箭43號機」,搭載了日本用於直播偵察和收集數據的「數據中繼衛星1號機」,以及JAXA的「光數據中繼衛星」。
  • 中國成功發射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首星
    中國成功發射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首星 2019年04月01日 08:06:09 來源:新華網 >   3月31日23時5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天鏈二號01星送入太空,衛星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 登陸火星,坎培拉在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中扮演重要角色!
    從探測器到地球的通訊需要11分22秒,當探測器降落在紅色星球的隕石坑中時,Tidbinbilla站的85名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團隊就掌握了所有數據。坎培拉深空通信中心在本周登陸火星的NASA毅力號探測器任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圖片:Alex Cherney(CSIRO)坎培拉深空通信中心外聯經理格倫·納格爾(Glen Nagle)表示:「坎培拉在降落一小時後接手行動,隨著探測器的早期展開和地面作業開始,我們還將接收通過NASA在火星軌道上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傳來的數據。」
  • NASA工程師們夢想的宇宙飛船:立方體衛星
    但是在過去的20年裡,被稱為立方體衛星的微型衛星使新一代太空變得觸手可及。這些公文包大小的盒子更專注於它們的能力,而且它們的質量與一些過去太空泰坦成本相當。今年5月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工程師們將密切關注NASA發射的第一對立方體衛星。雙火星立方體衛星(MarCO)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飛行的概念圖。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一枚日本H-2A火箭矗立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的發射臺上,幾小時後,日本計劃發射一顆數據中繼衛星H-2A火箭將在升空約半小時後將這艘屬於日本數據中繼系統
  •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二號01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月1日發布的消息,中國於3月31日成功發射首顆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二號01星,衛星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消息稱,天鏈二號01星是中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的首顆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為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太空飛行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中、低軌道遙感、測繪、氣象等衛星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太空飛行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 日本成功發射中繼軍事衛星:帶寬達1.8千兆
    北京時間11月29日15點25分,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發射了一枚JDRS-1高軌中繼衛星,用於為日本的軍用、民用遙感衛星進行數據中繼。這是H-2A火箭自2001年首飛以來的第43次飛行,也是日本今年的第4次宇航發射。
  • NASA立方體衛星將飛往火星?
    NASA馬科斯·立方體衛星,這對雙胞胎馬科斯是第一個完成彈道修正機動的立方體衛星,發射推進器引導自己飛向火星。圖片:NASA/JPL-Caltech在5月5日發射「火星立方體衛星」(Mars Cube One, MarCO)任務中,這對「立方體衛星」和「洞察」號探測器將於11月26日在火星上著陸。設計目的是跟蹤火星的路徑,目的是在進入火星大氣層和嘗試著陸時,將有關「洞察號」的數據傳回來。
  • NASA的火星直升機
    為了更好地研究與開發火星資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研究測試了可在火星上飛行的無人直升機。火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密度只有地球的1%。因此,火星直升機需要擁有強勁的升力裝置,以克服火星稀薄大氣的限制。
  • NASA火星軌道飛行器眼中的火星
    日進入火星軌道。其中 MARCI 有一個魚眼鏡頭,可以拍攝火星的全貌,CTX可以拍攝30公裡寬的黑白地形照片,HiRISE相機可以拍攝火星的高清地貌特徵。自2006年以來,截止8月初,HiRISE拍攝了688.2204萬張照片,自2006年以來從火星傳回了194TB數據。
  • 兩代中繼衛星系統同步為試驗船搭建信息天路
    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我國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為確保目標安全飛行,北京空間信息傳輸技術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員採用&34;方式進行數據中繼傳輸服務,這是我國兩代中繼衛星系統首次同步為載人航天任務提供天基測控數據支持。天鏈衛星被稱為&34;,主要對我國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實施跟蹤與數據中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