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冰測繪者」等NASA後續任務或可由部署在繞火星軌道上的一個商業通信衛星網絡來提供支持
《航天新聞》12月5日報導包括擬在20年代發射的一個火星亞表面冰搜尋軌道器,NASA未來火星探測任務可望由一個商業衛星星座來充當通信中繼系統。該局官員近日在幾次會議上談到了同工業界一道把幾顆衛星部署到繞火星軌道的可能性。這些衛星將會充當其它任務的中繼站,尤其是擬議中的「火星冰測繪者」任務。他們說,此類中繼衛星能大大增加可傳回地球的數據量,並結束對兼作數據中繼之用但正在老化的那些科學任務的依賴。
NASA官員介紹的一項方案是在6000公裡的赤道軌道上設3顆衛星。這些衛星上將配備射頻鏈路,以與其它火星軌道或表面探測器通信,並與地球進行雙向聯絡。星上還可能會配備雷射星間鏈路,以便能進行中繼衛星之間的相互通信。
NASA總部火星探測計劃主管艾恩森11月30日在NASA行星科學諮詢委員會會議上說,該中繼星座將會是某種形式的「商業貢獻」,儘管NASA與工業界之間這項安排的具體性質還有待敲定。火星探測計劃前主管、現NASA總部載人火星探測規劃高級顧問沃特金11月23日在行星科學十年調研工作一次會議上稱,NASA打算以商業招投標方式來做這項工作。
NASA尚未透露建設這樣一個系統預計需耗資多少,無論是由該局自己擁有和運行這些衛星還是由其購買由商家提供衛星的服務。NASA科學任務署科學與探測助理主管戴維斯在上述十年調研工作會議上說,這筆開支不會是個小數,但NASA認為這對於該局和火星科學界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機遇。
涉及NASA經費的參院版2021財年撥款法案所附報告對NASA有意將火星通信商業化已有所暗示。報告說:「本委員會知道,NASA正在探討潛在的新模式,想在未來與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火星表面資產的通信方面採用商業服務,儘管此類服務目前還不存在。」該報告要求NASA在法案頒布後180天內提交一篇報告,「概述為未來火星表面資產獲取商業服務的科學規劃」。
戴維斯稱,該衛星系統規劃工作涉及NASA「空間通信與導航」計劃以及商業載人和貨物運輸計劃。「空間通信與導航」計劃藉助「深空網」來處理衛星通信工作。戴維斯說:「我們從根本上說是想要利用他們的經驗,看看如何才能非常高效地來做這件事。」
雖然NASA官員稱該星座可供任意數量的未來火星探測任務使用,但與其聯繫最為密切的是已納入該局2021財年預算申請的「火星冰測繪者」任務。那項任務擬不早於20年代中期把一個軌道器送往火星。該軌道器擬配備由加拿大航天局提供的一部合成孔徑雷達,將會搜尋可成為未來載人探火任務資源的亞表面冰沉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義大利航天局(ASI)預計也會參與那項任務。
戴維斯稱,這樣一個通信系統有望把從火星傳回的數據量提高100倍,而這對於所獲數據量很大的「火星冰測繪者」任務來說十分寶貴。他說,這樣的系統將能夠把全部數據發回地球,並能讓相關時間史研究得以進行,因而將有可能是「革命性」的。他還指出,建立火星通信網絡將意味著未來探火任務無需自備強大的直達地球的通信系統,而可配備能與這些數據中繼衛星配合工作的更小、更為廉價的系統。他說,這將給火星科學界帶來很大的「紅利」,從而帶來火星探測史上從未有過的各種機遇。
沃特金說,開展商業通信實驗的想法是在研究「火星冰測繪者」帶寬限制時提出來的。他提到了商業通信衛星技術的進展,稱現在已可以探討能否以可承受的成本把其衍生品部署到火星,從而轉變火星通信方式,提升探測任務的實施效果。
不過,沃特金等人強調,「火星冰測繪者」並不是一定要依靠該通信網絡。他說,如果經研究後發現這樣做費用上難以承受、時間上來不及或風險太大,「火星冰測繪者」任務也仍舊會繼續向前推進。艾恩森也說,照他的理解,該網絡並不是絕對必不可少。
來源:貴州廣播電視臺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