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宇航局(NASA)首次研製出一種名為「立方體衛星」(CubeSats)的微型太空飛行器,這種太空飛行器將打開通往太空的新途徑。在過去的一周裡,兩個被稱為MarCO-A和MarCO-B的立方體衛星一直在發射他們的推進系統來引導自己前往火星。這一過程被稱為軌跡修正機動,允許太空飛行器在發射後改進到火星的路徑。兩個立方體都成功地完成了這個動作,5月22日美國宇航局的InSight太空船剛剛完成了同樣的過程。
NASA馬科斯·立方體衛星,這對雙胞胎馬科斯是第一個完成彈道修正機動的立方體衛星,發射推進器引導自己飛向火星。圖片:NASA/JPL-Caltech
在5月5日發射「火星立方體衛星」(Mars Cube One, MarCO)任務中,這對「立方體衛星」和「洞察」號探測器將於11月26日在火星上著陸。設計目的是跟蹤火星的路徑,目的是在進入火星大氣層和嘗試著陸時,將有關「洞察號」的數據傳回來。馬科斯從未打算收集任何科學數據,相反是一種小型通信和導航技術的測試,可以為未來寄往其他星球的立方體衛星開闢道路。加州帕薩迪納市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行星小型試驗項目經理John Baker說在過去的幾周裡,MarCO-A和B都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通信測試,噴氣推進實驗室建造了兩個馬可立方體,並領導了這次任務。
最廣泛的目標是展示低成本的立方體衛星技術是如何首次在深空應用的,馬科斯夫婦都在去火星的路上,我們已經走得比他們之前的任何一個立方體都要遠。儘管「火星- a」相對平穩地改變了它到達火星的路線,「火星- b」卻面臨著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由於在過去的幾周裡工程師們一直在監測一個洩漏的推進器閥,它的機動範圍變小了。洩漏本身會產生微小的軌跡變化。工程師們已經考慮了這些推力,這樣MarCO-B仍然可以執行軌跡修正操作。還要花上幾周的時間才能完善這些細微的變化,這樣MarCO-B就可以在太空中觀察它的巡航了。
MarCO項目經理JPL的喬爾克拉朱斯基(Joel Krajewski)說:我們謹慎樂觀地認為,MarCO- b可以效仿MarCO- a,但我們希望在嘗試下一次改弦更張之前,花更多時間來了解根本問題。一旦馬可團隊分析了數據,他們就會知道後續操作的規模,要到達這個紅色星球,還需要進行幾次修正。如果立方體衛星能夠順利到達火星,他們將嘗試向地球傳遞InSight著陸的數據。然而「洞察號」不會依賴任何一個立方體衛星來進行數據傳遞,這項工作將落在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
博科園-科學科普|來自:JPL/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