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還帶去了26萬中國人的名字

2020-11-23 虎嗅APP

「洞察」號探測器將在火星至少工作2年,目的是為了研究火星的內部結構。它還順便帶去了240多萬人的名字,中國網友參與人數達26萬,僅次於美國。




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7日凌晨3點56分,美國宇航局「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成功。在此之前,「洞察」號已經在太空飛行了半年多,行程超過4.84億公裡,這個路程即便讓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去跑,也要27分鐘。


「洞察」號降落到火星什麼地方?




由於「洞察」號是考察火星全球物理狀態的探測器,因此與以往的探測器選址的思路是不同的,只需考慮有利於探測器工作的區域即可。


首先,要保證降落區域有充足的陽光照射,這樣才能有充足的電能驅動探測儀器,其次要保證降落區域地形足夠平坦和地層相對疏鬆。經過4年多的考察後,科學家篩選出4個降落備選區域,這些區域都位於火星北緯3度到5度之間的赤道附近。




2017年3月,來自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宣布,「洞察」號最終選定的降落地點位於火星西埃律西昂平原,北緯4.5度東經135.9度,距離「好奇」號火星車以北600公裡。


「洞察」號去火星幹啥?



迄今為止,人類向火星發射的大大小小的探測器加起來超過40多顆,火星可以說是太陽系內除了地球之外,人類最了解的星球,當然還遠遠不夠。


之前所有的探測器都是對火星的地表、大氣和磁場進行研究。例如,著名的「好奇」號火星車主要對火星的表面地質情況和物質化學成分進行分析,而「洞察」號是首顆探測火星內部的探測器,目的是了解火星內部結構的全貌。


「洞察」號攜帶的三大件儀器


「洞察」號著陸後,將在火星表面放置一臺火震儀;一個能打入火星內部5米深的熱流探頭;一個利用無線電通信測量火星自轉軸晃動情況的裝置。這三大件儀器用來研究火星的內部結構,填補火星物理空白,更好地了解巖石行星是如何誕生。如果說「好奇」號火星車是地質學家和化學家的化身,那麼「洞察」號就是研究火星全局結構的物理學家。




日常生活中,大家在挑選西瓜的時候都習慣性地拍一拍,聽聽聲音來判斷品質。同理,由於大地對光是不透明的,要想得知地球的內部結構最常見的設備就是能測量大地震動的地震儀了。同樣,地震儀在火星也能使用,在火星上的就叫火震儀吧。「洞察」號攜帶的火震儀可以測量由於火星本身以及隕石撞擊火星產生的震動,通過對這些震動的測量,就能推算出火星的內部狀況。


火震儀是由法國空間局主導,多國參與製造的設備,它能探測到低頻的火星大氣波動、火衛一對火星產生的潮汐漲落信號,以及高頻的火星震動信號。


熱流探頭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發燒的時候會用體溫度測量體溫,同理,熱流探頭就是測量火星體溫的溫度計,用來測量火星內部的熱量散失情況,研究火星內部的熱狀態以及隨時間演變的情況。熱流探頭通過電纜和數據線與「洞察」號相連,把信息實時傳回計算機處理。


熱流探頭是由德國提供並製造,是一種能自我驅動鑽入大地的探針,本次在火星上預設的深度是5米,大致相當於小汽車的長度。


旋轉和內部結構實驗裝置


還是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比喻,大家都有在不打碎雞蛋的前提下區分生熟的經驗,那就是把它們旋轉起來,生雞蛋通常轉動幾下就停止了,而熟雞蛋卻能轉個不停,這就是由於雞蛋內部的物理狀態不同所致。道理類似,這套裝置也是通過測量火星晃動情況來判定內部物理狀態的。




該裝置由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牽頭研製,利用洞察號X波段信號的都卜勒效應,精細測量火星自轉軸的晃動情況,然後反推火星的內部物理狀態。X波段的信號能把火星晃動信息精確到2釐米之內。


此前,「海盜」號探測器和「火星探路者」探測器也做過類似的實驗,但精度不是太高,只能估算出火星內核的大小。一旦「洞察」號把火星自轉軸的自轉、進動和章動等晃動信息傳回地球,科學家就可以更精確計算出火星地核和地幔的大小。這有助於我們了解太陽系內類地行星、以及太陽系外類地巖石行星的形成。


「240萬人」一起飛火星



參與人數最多的前10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印度、英國、土耳其、義大利、德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巴西。


雖然我們恐怕一輩子都無法去火星旅遊,但「洞察」號給過大家一個親密接觸火星的機會。在發射前通過網絡從世界各地收集到了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240多萬人的名字,然後刻在矽質薄片上,準備一起飛往火星。雖然這不是航天界第一次這麼玩兒,但確實最火爆的一次,是大名鼎鼎的「好奇」號火星車收集到姓名的兩倍。




其實,第一次徵集早在2015年的8月就開始了,22天內一共徵集到了826923個名字。NASA工程師利用電子束在矽質微薄片上寫下了所有人的名字,薄片只有0.8平方釐米,字母的寬度僅為頭髮絲寬度的千分之一。




當時的「洞察」號預計是2016年發射,但由於法國提供的火震儀臨時出了問題,任務被迫延期。由於火星發射窗口每26個月才有一次,在窗口期內發射探測器最節省燃料。因此「洞察」號發射就延遲到了2018年5月5日。


多出來的兩年時間又啟動了第二輪的名字徵集,又增加了一枚矽質薄片,最終一共收集到2429807個名字。這些名字最終和「洞察」號一起,永久留存在火星上,成為大家在火星上的留念。


「洞察」號的兩個小夥伴




跟隨「洞察」號一同前往火星的不僅僅是240萬地球人的名字,還有兩顆立方體小衛星,每顆衛星的大小均為6U。這兩顆小衛星被稱為「火星立方體一號」,用於驗證立方體小衛星在深空的導航和持久能力,還能實時把「洞察」號降落火星過程中的信號接力傳回地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沒有動力剎車,這兩顆小傢伙並不會進入火星軌道,而是飛掠火星後繼續在太陽系內漂泊。


推遲兩年發射成本飆升


「洞察」號隸屬於NASA「發現」工程項目,該工程希望利用較小的投資獲得新發現,每個項目預算不超過4.5億美元。相比之下,像「好奇」號這樣隸屬於「旗艦」項目的工程,耗資達25億美元,卡西尼·惠更斯探測器則花了39億美元。



「洞察」號升空前在潔淨實驗室接受工程師的檢測,樣子看起來和此前的「鳳凰」火星探測器幾乎一樣。可見兩個可摺疊的太陽能電池板非常巨大。在地球上能產生1800瓦的電功率,然而到火星之後,由於光照強度降低,只能產生600瓦的電功率。


「洞察」號的平臺設計直接效仿了此前在火星極地著落的「鳳凰」探測器,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使用已被驗證過的技術,保證可靠性。


「洞察」號原本2016年3月發射,但在快發射的時候,由法國設計和製造的火震儀出現故障,不得不延期發射,前文我們也提到,由於飛火星的最佳窗口每26個月才有一次,這一推遲就是兩年多,這中間又多花很多錢。實際上,到發射的時候耗資已經攀升至8.3億美元。


屬於「發現」項目工程的還有撞擊彗星的「深度撞擊」探測器、探測灶神星和穀神星的「黎明」號探測器、探測水星的「信使」號,以及大名鼎鼎的尋找系外行星的「克卜勒」望遠鏡等等,從結果來看,該工程項目的系列探測器性價比還是挺高的。


本次探測火星的意義什麼?




火星是太陽系內八大行星之一,在太陽系內三顆類地行星當中,火星的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水星和金星溫度太高,人類沒法登陸。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層,氣壓為地球的1%,局部最高溫度甚至可達35攝氏度。當然平均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只有零下63攝氏度。


因此,在未來如果進行星際移民,火星肯定是首選。科技狂人馬斯克的夢想就是,在可見的未來把人類送上火星,並在那裡建立殖民地。


「洞察」號探測火星的目的與此前40多顆火星探測器不盡相同,這次最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摸清楚火星的內部結構以及熱狀態,推算太陽系內類地行星的演化規律,甚至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演化過程

相關焦點

  • 美國「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搭載26萬中國人名字
    首頁 > 外聞 > 關鍵詞 > 洞察號最新資訊 > 正文 美國「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搭載26萬中國人名字
  • NASA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攜帶26萬中國人名字微晶片
    美國宇航局工作人員在「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著陸後歡呼雀躍。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中新網11月27日消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尤其對「近鄰」火星,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CEO馬斯克還提出了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星計劃」。
  • NASA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攜帶26萬中國人名字微晶片
    美國宇航局工作人員在「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著陸後歡呼雀躍。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尤其對「近鄰」火星,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CEO馬斯克還提出了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星計劃」。雖然移民火星不知何日能實現,但有一位火星探測「新兵」,剛剛把「你的名字」帶到這顆紅色星球,讓你「火星留名」!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在經過6個多月的飛行後,洞察號探測器正在快速靠近火星,如果一切順利,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洞察號就要登陸火星啦!它不能跑動收集土壤去研究,但它有一個7.8英尺長(2.4米)的機器人手臂。機械手臂上有一個可拍攝彩色3D圖像的相機,探測器機身上還有第二個相機,可以提供廣角視野。
  • NASA的火星探測遊客照被玩壞了!同期抵達的還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可能是最近娛樂圈和科技界的信息量太大,以至於我們都忽略了一件大事:11月27日,NASA的火星著陸器洞察號(InSight)成功登陸火星
  • 洞察號攜240萬人「火星留名」,其中還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文/ 小宋同學北京時間27日凌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InSight)無人探測器確認成功登陸火星。這臺探測器於今年5月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被發射升空,耗時六個半月飛行4.8億公裡來到火星。
  • NASA重金打造「洞察號」,為何身上寫有26萬中國人名字?
    「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射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它的機身設計繼承先前的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後將在火星表面安裝一個火震儀,並使用鑽頭在火星上鑽出迄今最深的孔洞進行火星內部的熱狀態考察。
  • 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 傳回首張照片遭吐槽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在經歷了近7個月的飛行後,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洞察(InSight)」號探測器在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登陸火星。包括26萬名中國人在內的200萬名「太空粉絲」的信息,也存在微晶片中隨「洞察號」一起上了火星。
  • NASA將直播「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登陸
    公司高管說,雖然機器人還沒有銷售,但它將在明年初的某個時候出售。它的價格尚未最終確定。3、業界|雙足機器人:谷歌關閉雙足機器人開發團隊谷歌搜尋引擎的母公司Alphabet已經關閉了日本機器人團隊Schaft,因為該公司在被美國科技巨頭收購後五年未能將其出售給技術集團SoftBank。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5月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再次向紅色星球發起挑戰。這個造價9.93億萬美元的無人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抵達火星登陸點,並順利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正在開啟歷史上首次勘探火星內部的探索任務。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從進入火星大氣層到著陸火星表面,洞察號的這一著陸過程大約會持續6分45秒(比花了7分12秒的好奇號要短一點點,除了著陸策略的差異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號的著陸點的地勢比洞察號要低上近2000米[2])——這也是傳說中的「恐怖7分鐘」(7 Minutes of Terror)[3],因為這一過程的上千個複雜操作都只能在預先設置好參數之後完全由探測器自主完成
  • 你好火星,我們將進入你的身體內部!美國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
    美國宇航局(NASA)一個名為洞察號(InSight)的新機器人已成功在火星登陸。這款探測器旨在研究火星的深層內部,並使其成為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個以這種方式進行檢測的星球。洞察號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019年11月26日19:53確認著陸成功,此後向地球發送了一系列關於其著陸後的更新信息。
  • NASA洞察號探測器將在北京時間27日清晨登陸火星
    經過6個月4.8億多公裡的飛行之後,NASA最新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已經抵達火星,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下午2點54分左右進入火星大氣層(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03:54),降落在火星赤道北方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距離好奇號探測車目前所在的位置不遠。。
  • 黑暗中航行六個月後,「洞察號」探終於登陸火星了!
    美國西部時間周一中午,NASA 發射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器完美著陸了。在這次驚險的著陸前,洞察號已經在黑暗的宇宙中航行了漫長的六個半月,旅程長達 4.58 億公裡。作為 NASA 發射到火星的第 8 個探測器,洞察號的使命比「前輩們」更加艱巨:它要做的不僅是拍拍照片,收集土壤樣本,觀測火星氣候這樣的「簡單工作」,更要鑽入火星的地層之下,探索火星的內部結構,讓人類了解真正的火星。洞察號將從本周起,在火星服役至少兩年,並用它傳回的數據,為我們揭示火星「內心深處」,甚至是整個太陽系行星演化的秘密。
  • 洞察號:「我到火星啦!」
    / NASA至此,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一共有15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8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8次任務全部都是NASA的。/ NASA-JPL-Caltech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洞察號還沒有拿掉相機的防塵罩,所以看著髒兮兮的也很不清晰,宛如新生兒剛剛睜開眼睛看到的模糊世界。你好呀,洞察號!歡迎來到火星!但這可是絕對的限量版!
  • NASA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照片
    Credits: NASA/JPL-Caltech 圖片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來自火星的最新消息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想要改造火星,必須要對火星有足夠的了解,幾十年以來,科學家往火星發射了不少的探測器,有火星外太空軌道衛星探測器,也有登陸探測器,想要足夠了解火星,自然還是登陸探測器更有優勢,科學家也通過這些火星陸地探測器的探索,對火星有了很多的了解。
  • 「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原標題:「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 NASA:洞察號探測器準備將其「錘」進火星地下
    為了確認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也為了探索火星成為我們人類第二家園的潛力,科學家發射了一些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索。目前,既有環繞火星飛行的軌道飛行器,也有登陸到火星表面進行搜尋的火星車。這些探測器的到來,將火星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曝光在我們人類面前。當然,從這些探測器所發回的數據及照片中,我們看到的只是火星表面極為荒涼的景象,暫時還沒發現火星生命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