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射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它的機身設計繼承先前的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後將在火星表面安裝一個火震儀,並使用鑽頭在火星上鑽出迄今最深的孔洞進行火星內部的熱狀態考察。
洞察號只是作為全部3個參加競爭美國宇航局「發現」計劃經費支持的項目之一。「洞察」號原計劃2016年3月發射,但由於其搭載的地震測量儀主要傳感器出現真空密封不嚴問題,發射被迫推遲。美航天局之前發布的一份聲明說,「洞察」號的預算原本為6.75億美元,但重新設計地震測量儀加上任務延遲,導致項目成本超過9.93億美元。
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401型火箭從位於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3號發射臺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 11月26日14時54分許,「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於北京時間今年5月5日19:05分,從美國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經過超過6個月的漫長旅途,終於成功抵達火星著陸點。據悉,「洞察」號是首顆探測火星內部的探測器,將在火星至少工作兩年,目的是為了研究火星的內部結構。
在此之前,「洞察」號已經在太空飛行了半年多,行程超過4.84億公裡,那麼為什麼NASA花費9.93億元打造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身上會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原來早在2017年的時候,「洞察」號給過大家一個親密接觸火星的機會,NASA在發射前通過網絡從世界各地收集到了240萬人的名字,其中中國有26萬人參與,然後把名字刻在了矽制薄片上,準備一起飛往火星。雖然這不是航天界第一次這麼玩兒,但確實是最火爆的一次,是大名鼎鼎的「好奇」號火星車收集到姓名的兩倍。
NASA工程師利用電子束在矽制薄片上寫下了所有人的名字,薄片只有0.8平方釐米,字母的寬度僅為頭髮絲寬度的千分之一。實際上,NASA此舉是希望地球人都參與並關注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旅程。
文章是百家號作者根據歷史題材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雷同,純屬緣分。若認為存在侵犯版權問題,請告知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