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火星探測遊客照被玩壞了!同期抵達的還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2021-02-25 窮遊網

可能是最近娛樂圈和科技界的信息量太大,以至於我們都忽略了一件大事:

11月27日,NASA的火星著陸器洞察號(InSight)成功登陸火星!

圖/NASA B. Ingalls

並發回現場拍攝的照片!

▲ 「我在火星的第一張照片!鏡頭蓋還沒拿掉,就是給你們看一眼我的新家。」 

廣大網友們也打開修圖軟體P圖助興——

「他們不想讓你看到下一秒發生了什麼。」

「也許火星上有小動物呢?」

「就不能把鏡頭擦乾淨嗎?」

「恭喜NASA找到個蛋。」

反正就是覺得這張照片似曾相識吧。

然後大家都在等待第二張圖。會是這樣嗎?

或者立馬慫了?

▲ 發回圖片兩分鐘後:「讓我們歡迎新來的蟲族首領!」

開玩笑啦。摘掉鏡頭蓋以後,洞察號拍了一張著陸器的「到此一遊」火星遊客照。

但網友們還是堅信,總有老朋友在火星靜靜守候——

等一下,是ET嗎?

沙漠裡可能會找到星戰裡的C3PO和R2D2。

還有失散已久的馬特呆萌(說不定已經種好土豆等著NASA了)。

開進太空的那輛特斯拉,估計這會兒也飄到火星了。

「你會不會突然地出現,在火星上的咖啡店?」


還有人注意到一些小細節:

「這裡是能看出有個人嗎?」

「這是啥材質?膠帶?這就是你們所謂的『航天科技』?」

「沙漠裡是站著一隻丁滿嗎?」

沙漠深處會不會有哥斯拉?

會不會有沃爾瑪?

會不會……

▲ 「滾回家去吧,愚蠢的地球人!」

也有可能……都是異形給安排的唄……

吐槽完了,補充點正經的。

這次「洞察號」來火星是為了探測火星內部結構,測量地下溫度,從而了解火星的地質變遷歷史。這是NASA第15次成功進入火星大氣層、第8次成功著陸的火星探測任務。

圖/NASA JPL-Caltech

也許我們有生之年等不到火星旅遊的那一天,但NASA為「星際旅行」腦洞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浪漫的參與機會:

在官網填個表,就能讓NASA探測器在執行任務時捎帶上你的名字。

▲ 本次「洞察號」上搭載了2429807個名字,有26萬來自中國!圖/mars.jpl.nasa.gov

官網會為你自動生成一張「登機牌」,然後你的名字會被存在一塊晶片裡——

▲ 帶這麼多名字上天,當然不會一人發個小牌牌掛在火星上。大家在晶片裡擠一擠吧。圖/NASA Lockheed Martin

如果你也想讓名字飛去火星,可以等2020年NASA的火星登陸計劃,大約發射之前一年也會在官網放出獲得「登機牌」的申請頁面。也許多年以後去火星旅行的地球人真的能找到你的名字哦~

圖/NASA JPL-Caltech

* 本文為窮遊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可在菜單欄「號內搜索-轉載及合作」查看規則。

相關焦點

  • NASA重金打造「洞察號」,為何身上寫有26萬中國人名字?
    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401型火箭從位於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3號發射臺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 11月26日14時54分許,「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
  • NASA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攜帶26萬中國人名字微晶片
    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中新網11月27日消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尤其對「近鄰」火星,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CEO馬斯克還提出了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星計劃」。雖然移民火星不知何日能實現,但有一位火星探測「新兵」,剛剛把「你的名字」帶到這顆紅色星球,讓你「火星留名」!
  • NASA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攜帶26萬中國人名字微晶片
    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尤其對「近鄰」火星,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CEO馬斯克還提出了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星計劃」。雖然移民火星不知何日能實現,但有一位火星探測「新兵」,剛剛把「你的名字」帶到這顆紅色星球,讓你「火星留名」!
  • NASA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還帶去了26萬中國人的名字
    之前所有的探測器都是對火星的地表、大氣和磁場進行研究。例如,著名的「好奇」號火星車主要對火星的表面地質情況和物質化學成分進行分析,而「洞察」號是首顆探測火星內部的探測器,目的是了解火星內部結構的全貌。由於火星發射窗口每26個月才有一次,在窗口期內發射探測器最節省燃料。因此「洞察」號發射就延遲到了2018年5月5日。多出來的兩年時間又啟動了第二輪的名字徵集,又增加了一枚矽質薄片,最終一共收集到2429807個名字。這些名字最終和「洞察」號一起,永久留存在火星上,成為大家在火星上的留念。
  • 美國「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搭載26萬中國人名字
    首頁 > 外聞 > 關鍵詞 > 洞察號最新資訊 > 正文 美國「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搭載26萬中國人名字
  • 洞察號攜240萬人「火星留名」,其中還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在這次洞察號登陸火星的任務中,美國宇航局為了向公眾進行太空探索方面的宣傳,在全球共徵集了約243萬個人的名字(其中包括約26萬中國公民),並將這二百多萬個名字全部寫在了兩枚8毫米尺寸的晶片上。>被先後粘貼在洞察號外殼上的兩枚晶片(圖源:NASA)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使240多萬個名字能被加工在儘量小的晶片上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提起對火星的探索,NASA(美國宇航局)自然會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目前,美國在火星探索方面仍是世界「領跑者」。從20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人類首顆火星探測器以來,截止目前共實施了近50次火星探測活動,成功率約為48%。其中,美國共進行火星探測22次,美國在火星探索方面仍是世界「領跑者」。
  • 登陸火星!託「洞察」號的福,26萬中國人免費「遊太空」
    託「洞察」號的福,26萬中國人免費「遊太空」 原標題:   中新網11月27日電(劉丹憶)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尤其對「近鄰」火星,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CEO馬斯克還提出了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星計劃」。
  • NASA在火星地表下找到了大量的水,繪製火星水資源地圖……
    NASA科學家繪製了火星表面的地圖地圖上顯示了水冰的位置所謂的水冰是水與其他化合物混合冰在一些地方冰層在地表以下只有2.5釐米這使得未來的遊客很容易獲取它NASA還畫了張地圖指導未來的星際遊客獲取火星水
  • 機器人也要玩自拍,NASA公布好奇號火星車最新「賣萌」照片
    喜歡玩自拍的不只是美女,可能還有機器人,NASA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就是其中的代表。從2012年8月起,好奇號火星車一直致力於火星的探測研究工作, 但為了讓科學更加有趣,NASA就會公布一些好奇號的自拍照。
  • 阿拉伯探測火星:玩大貓當寵物已過時,土豪開始玩科技
    ,比如獅子/老虎等,這一次阿拉伯國家開始玩科技了還有點讓人始料不及。我們來看看這次這些土豪怎麼玩,有什麼看點。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2020年7月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這不但是阿聯史上第一次,也是阿拉伯世界的首次星際探索。升空後,火星探測器計劃飛行近5億公裡,2021年2月抵達火星軌道,正好在太空遙祝阿聯建國50周年。阿聯為此準備了六年。
  • 火星軌道開春晚 天問一號過大年
    ——屈原《天問》 去年7月23日,由中國自主發射的天問一號開啟了向火星進發的漫漫旅程。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三部分:火星環繞、表面降落、以及巡視探測。第一次發射就包括這麼多內容,挑戰難度之大,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一號同學的情況如何啦?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太空飛行器將在2021年抵達火星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太空飛行器將在2021年抵達火星。昨天,在國新辦舉行的首個「中國航天日」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透露,目前,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正式立項。  「我們做的是想一步實現繞火的探測和著陸的巡視,這相當有難度」,許達哲說,火星探測是空間科學界和航天界關注的一個重大方向,1月11日正式批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因為每一個窗口要26個月才能遇到,中國正在嚴密地制定工程計劃,爭取在2020年這個窗口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
  • 為什麼最近非要「扎堆」去火星?八大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
    據介紹,火星繞日公轉的周期大概是687個地球日,將近地球上的兩年,也就是說,如果是地球和火星從同一個經度出發的話,地球繞大約兩年之後,火星和地球又會回到同一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大約每26個月出現一個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地球到火星之間的飛行路徑是最短的,也是最省燃料的。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就是本輪的火星發射窗口。
  • 珠江科學大講堂講述火星探測背後的故事
    講座從電影《火星救援》開始。朱林崎老師說,中國人來到火星,會不會寫出一篇論文——《論土豆的1500種吃法》?回顧今年火星探測,2020年7月20日凌晨,阿聯的希望號開啟了奔赴火星之路。「天問一號」的名字來自屈原的《天問》,這個命名體現了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執著。
  • 60張圖帶你領略乘風破浪的火星探測史
    △熒惑守心,指火星在心宿附近發生由順行轉為逆行/由逆行轉為順行的過程中停留了一段時間的現象。來源:《武英殿二十四史·史記·宋微子世家》影印版英文的火星「Mars」則是羅馬神話中戰神「瑪爾斯」的名字,連帶著兩顆小小的衛星都被命名為Phobos和Deimos,這是希臘神話中戰神兩個兒子的名字,意為「害怕」、「恐怖」。
  • 為什麼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才一次?
    金星已被證實是一個常年表面溫度超過460攝氏度、大氣壓是地球海平面90餘倍的惡劣高溫高壓環境,空氣中瀰漫著各類有毒硫化物,幾乎沒有價值探測開發。相較而言,另一個鄰居火星就成為人類邁向跨行星生存物種的下一站。但是,對它探測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haibaraemily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一年前的今天(2018年11月26日),NASA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洞察號的使命是探測火星的內部結構。如果說好奇號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火星地球化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話,那麼洞察號將會是火星第一位偉大的火星地球物理學家。洞察號是如何著陸的?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來源:NASA/JPL-Caltech人類迄今為止有四種探測火星的方式:飛掠、環繞、著陸、巡視。(嘛…其他星球還有伴飛、採樣返回和載人探測,不過考慮到一般都是伴飛小天體,小天體自轉又很快,所以四捨五入也和繞飛差不多了)△飛掠(flyby)、環繞(orbiting)、著陸(landing)、巡視(roving)。
  • 中國拉開火星探測序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踏上「天問」之旅,中國人與火星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 隨著火星探測序幕拉開,「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